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消除了体外循环(CPB)所致的创伤和相关并发症,近年来倍受关注。我院自2002年4月以来施行了OPCABG18例,同期施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10例。现将麻醉方法和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有或无体外循环行非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临床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就术中和术后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而言,与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具有更大的挑战性。无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可能通过去除心肺旁路并因此减少与之相关的全身炎症反应,而使高危患者获益。本试验旨在比较进行非择期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和相匹配的一组接受有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术后早期临床结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2273例患者接受了非择期(紧急或急诊的)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与同时期接受有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3487例患者进行比较。校正术前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手术死亡率、术后卒中、住院时间、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放置、术后肾衰竭和出血相关再次探查的情况。通过倾向评分将接受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和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相匹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例冠心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管理措施。结果  2 2例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无一例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 ;平均麻醉时间( 16 0± 40 )min ;平均输血量 ( 2 5 0± 85 )ml;术后 12h平均胸液引流量 ( 118± 5 8)ml。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管理的关键是加强监测、维持体温正常、合理使用正性肌力及血管扩张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的稳定、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方法2001-06—2009-05间121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A组(63例)采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方法,B组(58例)采用先吻合远端靶血管端的方法。结果两组方法围术期出现各类并发症共49例次,其中A组术后并发症少于B组,全组痊愈出院118例,死亡3例,死因分别为围术期心梗1例,急性肾衰1例,胸骨-纵隔严重感染1例。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可发生术后心律失常等相关并发症,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我院共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70例。手术在常温下进行,经胸部正中切口,人均搭桥(2.8±0.7)根;年龄41~76岁,术前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38%-56%。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氯胺酮、万可松、芬太尼;经中心静脉泵入苯肾上腺素、多巴胺、丙泊酚、硝酸甘油等;监测中心静脉压及桡动脉压。结果术后出现低心排6例,低氧血症8例,开胸止血3例,胸骨哆开1例,快速房颤16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经治疗后均治愈;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疗效满意。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安全、有效的术式,手术与麻醉的密切配合是围术期处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应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13例。结果:术后死亡3例,其余患者痊愈出院,症状缓解。结论:选择合适患者及相应术式,充分再血管化,重视围术期处理是外科治疗冠心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作者于2000年6月至2002年9月在体外循环下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40例,其中冠状动脉(冠脉)搭桥加二尖瓣置  相似文献   

8.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临床对比研究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兰 《四川医学》2010,31(9):1393-1395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方法研究组57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15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无1例发生心绞痛,3例术后38h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对照组7例术后24h出现心律紊乱,频发室早。其余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随防6~36个月,研究组心绞痛消失,疗效满意;对照组术后2例13个月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心律紊乱,频发室早。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安全、有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心脏创伤小,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患者的术后监测与护理,以确保此类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96例入住心脏外科ICU的60岁以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呼吸系统、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糖、饮食、心理等方面的监测与护理。结果经过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96例患者中1例死于呼吸衰竭,2例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出现精神症状,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均转入普通病房。结论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施行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提高OPCAB患者的护理水平,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2009年5月,我们共收治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IO例,成功率达100%.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8例急诊CABG手术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ACC/AHA有关冠心病手术指南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证。分析入选病例的围术期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结果本组所有病例有心肌梗死病史,大部分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合并左室肥厚,一半病例有左主干病变。围术期死亡3例,占10.7%;10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占35.7%。围术期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心包填塞、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肾衰竭和MOSF等。合并手术操作(瓣膜置换等),更长的体外循环转机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挽救生命、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缩短体外循环转机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可减少术后死亡和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搭桥术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 ,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在我国各大医院已普遍开展 ,传统的CABG是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的。为避免应用体外循环技术本身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90年代后期逐渐兴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Off pumpCABG ,OPCAB)。上海长海医院 2 0 0 1年 2月 - 2 0 0 2年 3月施行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术 10 8例 ,效果满意。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0 8例OPCAB患者 ,男 82例 ,女 2 6例 ,…  相似文献   

13.
任明明  韩振  冯钢  许志锋 《重庆医学》2013,42(7):755-75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脑氧供需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于该院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2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素化前、术后即刻、术后1、6h的脑氧供需及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结果观察组肝素化前、术后即刻、术后1、6h的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g)均高于对照组,CD62p则低于对照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高于对照组,脑氧摄取率(CER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a-j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患者的脑氧供需及凝血指标均较好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其可有效控制出血及降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44例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氧疗等综合护理措施,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维护呼吸及循环功能,护理患肢等措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结果:本组44例病例均在全麻低温下行体外循环手术,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术后监护,痊愈出院,平均住院24d。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9.09%),其中高血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呼吸功能不全及切口感染各1例。其余患者经围术期的精心护理,无心理障碍,手术效果显著,均恢复良好。术后随访1~18个月,平均6.5个月,均恢复日常生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合理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科对1例高危高龄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住院20天后,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6.
邵芳  孙祥军 《医学争鸣》2003,24(14):1310-1310
引言心房颤动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不明,多考虑与体外循环有关。我们把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与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后房颤的发生率做对比,探讨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房颤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心脏不停跳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这两种术式,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测定以及阳性持续时间的观察,来判断心脏损伤程度的判定。方法:按照心脏不停跳与体外循环分组,分别测定术后即刻的cTnI,以及术后2周的阳性测定。结果:外循环下手术的患者明显延长。结论:根据cTnI的测定,说明在心脏不停跳下手术,较体外循环下手术,对于心肌细胞的损伤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赵新艳  沈娟  何林 《四川医学》2003,24(11):1178-117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G)消除了体外循环 (CPB)所致的创伤和相关并发症 ,近年来倍受关注。我院自 2 0 0 2年 4月以来施行了OPCABG18例 ,同期施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CCABG) 10例。现将麻醉方法和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8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分为两组 ,OPCABG组 18例 ,CCABG组 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 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等药物 ,并延续至术晨。1 2 麻醉方法 :手术前夜或术前 2h口服安定 5~ 7.5mg ,术前 30min肌注吗啡 10mg ,东莨菪碱 0 3mg…  相似文献   

1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选择2007年1~7月,我院在非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共21例,术中控制血压、心率的变化,保证有效循环血量,术中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及钝头针临时阻断,使吻合局部心肌相对静止,并使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结果:2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愈后效果好。结论:护士要了解病人,熟悉手术步骤,严密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gmfting,OPCABG),由于不需体外循环,减轻了对患者的生理干扰,术后并发症少,住院费用大大降低,已成为当代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热点术式之一。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施行OPCABG手术28例,均获得成功,现将麻醉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