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长期影响,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最佳疗程。方法按胰岛素强化疗程,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15、30、60、90d4组,检测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1年、2年后胰岛β细胞功能,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良好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显著改善,30、60及90d3组在治疗后AI30/AG30较15d组高[(1.48±0.43)mmoL/LVS(1.25±0.40)mmol/L,t=2.40,P〈0.05;(1.83±0.37)mmol/LVS(1.25±0.40)mmol/L,t=2.85,P〈0.0l;(1.90±0.41)mmol/LVS(1.25±0.40)mmol/L,t=2.97,P〈0.01]。治疗结束2年后,各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标均逐渐下降,但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60d组及90d组A130/AG30高于15d及30d组[(1.44±0.51)mmot/LVS(0.87±0.47)mmol/L,t=2.92,P〈0.01,(1.44±0.51)mmol/LVS(1.09±0.55)mrnoL/I.,t=2.44,P〈0.05,(1.52±0.44)mmol/LVS(0.87±0.47)mmol/L,t=2.86,P〈0.01,(1.52±0.44)mmol/LVS(1.094-0.55)mmol/L,t=2.50,P〈0.05],90d组同60d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d及90d组缓解率较高。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为初诊T2DM患者带来长期缓解,适当延长疗程可更能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大脑顶叶锥体细胞的变化为判断标准,探讨家兔糖尿病模型胰岛素(Ins)用药治疗的适宜方案.方法 4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N组)、模型组(D组)、多次Ins治疗组(A组)、50R预混Ins治疗组(B组)、30R预混Ins治疗组(C组)],其中4组用四氧嘧啶制作成家兔糖尿病模型.治疗组用Ins 30 d后处死动物,同时处死其他组动物;记录各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达标时Ins用量.观察比较各组血糖、脑重、大脑顶叶的锥体细胞凋亡率及病理学变化.结果 B组的达标Ins用量较A、C组少,C组达标时Ins用量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A组达标时间最短(7.00±1.31)d、C组血糖达标时间最长(19.63±1.41)d,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束时的体重与血糖呈负相关(r=-0.559,P<0.01),脑重量与血糖亦呈负相关(r=-0.656,P<0.01).模型组绝大多数神经元变性凋亡,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大脑顶叶皮质锥体细胞组织水肿及病变受损严重程度A>B>C.结论 30R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最佳.提供一个较高的基础胰岛素浓度加少量餐时胰岛素峰值量治疗糖尿病,血糖平稳缓降,对糖尿病神经组织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多次胰岛素3短加1中或长的强化治疗及太短时间达标的方法不可首选.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胰岛素初始治疗两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富江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4):563-56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两种方法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联合组和预混组,观察比较。结果联合组中少有夜间低血糖,更多HbA_1C≤6.5%,空腹血糖达标率高,体重增加和日胰岛素用量均较预混组低。结论初始胰岛素治疗,1次/d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长效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联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者分为2组:长效胰岛素组(地特胰岛素,简称地特组)和中效胰岛素组(诺和灵N,简称诺和组),每组各28例。所有患者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不变的基础上,地特组每天22:00注射地特胰岛素1次;诺和组每天22:00注射诺和灵N1次。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每周调整胰岛素剂量,以FBG〈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G在4周和16周都明显下降,但地特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诺和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e)在16周时也明显的下降,地特组的下降幅度稍高于诺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诺和组[17.9%(5/28)vs 46.4%(13/28),X^2=5.72,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地特胰岛素或加用每日1次诺和灵N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与诺和灵N相比,地特胰岛素降低FBG的效果更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5次胰岛素注射法与4次胰岛素注射法控制血糖的优缺点.方法 以住院使用胰岛素治疗但无急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单双号随机分为5次胰岛素注射组(Fi组)和4次胰岛素注射组(Fo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种方法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换预混胰岛素剂型和剂量准确率及患者或护理人员对两种方法的接受程度.结果 Fi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8.4±2.1)d,明显短于Fo组的(12.5±1.9)d(t=9.57,P<0.01).调节胰岛素过程中,Fi组全天胰岛素用量(47.8±16.2)U,明显低于Fo组的(65.4±17.6)U(t=13.69,P<0.01).Fi组换预混胰岛素剂型出错2例(3.3%),明显少于Fo组的9例(15.0%)(x2=4.90,P<0.05).Fi组估计预混胰岛素剂量的准确率及较准确率明显高于Fo组(x2=33.75,P<0.01).护理人员和患者对5次胰岛素注射法的接受程度均为100%.结论 5次胰岛素注射法能够准确快速地将患者血糖控制达标,能被医务人员和患者接受,明显优于传统的4次胰岛素注射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静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对高血压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手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ASA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利多卡因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于麻醉后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然后以1.5 mg.kg-1.h-1速率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B组患者先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然后以同样的速率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1 h、手术结束时和手术结束后24 h,测定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2组各时相血糖值均高于术前,术后第1天对照组血糖值较利多卡因组明显升高(P〈0.05);2组血浆胰岛素水平在手术中无明显变化,术后第1天对照组胰岛素水平显著上升(P〈0.05);2组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术中逐渐下降,术后第1天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幅度大于利多卡因组(较术前:对照组P〈0.05,利多卡因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手术后存在更显著的胰岛素抵抗,而持续静注小剂量利多卡因能减轻高血压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伴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格华止联合甘精胰岛素(IG)睡前注射20例(IG组)和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诺和灵30R30例(Novolin30R组).结果 12周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IG组低血糖发生较少,体重不增加,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下降,C肽升高显著.结论 格华止联合甘精胰岛素有较好疗效,不仅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还有调脂和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诺和笔胰岛素注射的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最小剂量。方法用CGMS血糖监测系统,找到血糖波动的最大幅度,明确口服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后血糖的高峰时间。通过口服不同剂量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确定未见血糖明显升高的最大剂量。结果口服10.0g葡萄糖、30.0g果糖、10.0g麦芽糖后升高血糖的高峰时间为60min。(F=20.414、33.559、6.184,P〈0.05)。通过比较口服不同剂量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血糖值的变化,证实口服葡萄糖2.0g,果糖11.5g,麦芽糖1.0g后血糖在60min无明显升高。结论果糖具有甜味浓,口感好,不升高血糖的优势,较易适合糖尿病人的应用。而麦芽糖在三者中,最不适易糖尿病人食用。  相似文献   

10.
张晶晶  刘伏友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2):1713-1715
目的分析腹腔注射胰岛素在时间与剂量上对小鼠不同器官影响的差异。方法12只C57/B16小鼠被随机分到2组,一组为时间曲线组,一组为剂量曲线组。时间曲线组小鼠分别在腹腔注射人胰岛素5u后第0分钟,第1分钟、第3分钟、第5分钟、第7分钟和第10分钟处死,迅速取出胰腺和肌肉组织,封存在液氮罐,低温(0—4℃)下匀浆,提取蛋白,用Western blot检测胰腺及肌肉组织中AKT以及Erk信号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在剂量曲线组中,小鼠腹腔注射的人胰岛素剂量依次递增,分别为0u/k体重、1u/kg体重、5u/kg体重、5u/kg体重、10u/kg体重、50u/kg体重。胰岛素注射5min后小鼠被处死,迅速取出胰腺和肌肉并封存在液氮罐中,低温(0~4℃)下匀浆,提取蛋白,用Western blot检测胰腺及肌肉组织中AKT以及Erk信号蛋白的磷酸化程度。结果时间曲线组不同时间点中,肌肉细胞中Erk磷酸化水平最高出现在第3分钟时,AKT磷酸化水平最高出现在第5分钟时;胰腺细胞Erk磷酸化水平最高出现在第3分钟时,AKT磷酸化水平最高亦出现在第3分钟时。剂量曲线组中,3u/kg体重人胰岛素刺激对于肌肉和胰腺的Erk以及AKT的磷酸化水平有最大程度的上调,但下调时间不完全一致。结论腹腔注射外源性胰岛素(人胰岛素)对于小鼠不同器官(肌肉及胰腺)Erk和AKT磷酸化水平在时间上和不同胰岛素剂量时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亦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科自1991~1998年共收治此类病人58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58例糖尿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男25例,女33例。年龄16~72岁,平均(43.4±16.6岁)。Ⅰ型糖尿病16例,Ⅱ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院外专业护理对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对住院期间初始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80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和专业护理两组,每组各40例.专业护理组进行包括电话随访、胰岛素笔注射使用问题答疑、低血糖预防与处理等护理内容,常规护理组无定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9个月的胰岛素笔使用率、低血糖发生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干预第9个月时,专业护理组胰岛素笔使用率(95.0%),人均低血糖发生次数(14.98±4.71次)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9%±1.03%)均优于常规护理组(77.5%、23.68±4.31次、7.08%±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护理提高了胰岛素笔注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了生活质量,利于血糖的长期达标,预防了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外专业护理对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住院期间初始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80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和专业护理两组,每组各40例。专业护理组进行包括电话随访、胰岛素笔注射使用问题答疑、低血糖预防与处理等护理内容,常规护理组无定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9个月的胰岛素笔使用率、低血糖发生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干预第9个月时,专业护理组胰岛素笔使用率(95.0%),人均低血糖发生次数(14.98±4.71次)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9%±1.03%)均优于常规护理组(77.5%、23.68±4.31次、7.08%±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护理提高了胰岛素笔注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了生活质量,利于血糖的长期达标,预防了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R/N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36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18例)和诺和灵R/N组(18例),分别接受诺和锐30和诺和灵R/N强化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均平稳,但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更低,胰岛素用量更少,且体重指数(BMI)无明显增加.结论 诺和锐30降糖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6眼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DM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黄斑部格栅样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8眼.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水肿的变化分析.结果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A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DME较单纯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能更好地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而迅速增加,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1倍[1].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良好控制血糖在治疗中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能够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由于人们对胰岛素的错误认识,胰岛素乃至强化治疗仍不能广泛接受.随着病情进展,许多口服降糖药患者的血糖都变得难以控制,这给门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带来了困难.笔者在门诊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针头管理状况,为胰岛素注射针头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用自行设计糖尿病患者注射针头管理调查表对福州3所三甲医院住院的103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针头管理状况总得分为73.3±9.0分,总得分率76.4%。得分率较高的维度为胰岛素注射针头使用状况(96.1%)和针刺伤发生状况(86.6%),得分率最低的维度为知识获取途径(55.1%)。选择条目为“更换针头原因是医务人员建议”占比最高(99.0%),“将废弃针头带回医疗场所丢弃”占比最低(3.9%)。结论 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针头管理状况较好,但患者胰岛素注射针头更换及处置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建议医院与社区紧密结合,加大患者随访力度,并进一步规范科普宣教方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老年糖尿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CAP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34例/组,肺炎严重程度评分(PSI)Ⅱ—Ⅲ级,实验组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钠合并阿奇霉素。行病原学分析,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35株,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支原体在两组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致病菌株(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痊愈+显效)为85.3%,对照组为82.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在治疗老年糖尿病CAP肥PSIⅡ、Ⅲ级患者临床疗效与头孢呋辛钠联合阿齐霉素疗效相仿,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97例危重病患者治疗中胰岛素泵使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的胰岛素治疗对危重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治疗组)和传统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胰岛素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出现死亡时间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37.4±8.2)h、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42.6±4.8)U、胰岛素使用时间(9.8±2.4)d、抗生素使用时间(15.3±3.1)d、住院时间(12.2±1.9)d、院内感染率(20%)、死亡率(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危重病患者出现血糖持续升高时,运用胰岛素泵能迅速、平稳降低血糖,从而改善危重病情,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1Asp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BHI30)治疗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64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8mmol/L〈空腹血糖〈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8%)分为A、B两组,A组予B1Asp30(诺和锐30),B组给予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进行治疗。用动态血糖检测仪(CGMS)监测患者血糖水平,计算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水平(MP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PG—CV)以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作为反映血糖波动指数。结果两组在血糖达标后,A组空腹、早晚餐后、睡前血糖及HbAlc下降幅度均优于B组(P〈0.01或P〈0.05),反映血糖波动的指标SDBG、MPG、MAGE、FPG—CV、MODD均低于B组(P〈0.05);同时A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P〈0.01)。结论与BHI30相比,B1Asp3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更有利于血糖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