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 glutamyltransferase,GGT)升高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8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按GGT是否升高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结果 高GGT组患者BMI、舒张压、血清三酰甘油、NAFLD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GGT组(P<0.01).与正常GGT组比较,高GGT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增加230%,超重风险增加118%,高三酰甘油血症的风险增加525%(P<0.01);按性别分组后在男性患者中此种趋势更明显,而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GGT升高可明显增加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患病风险,而在女性患者中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根据GGT水平四分位数分组,由低到高分为Q1组(GGT≤16.4 IU/L)62例、Q2组(16.4 IU/L <GGT≤26.4 IU/L)59例、Q3细(26.4 IU/L <GGT≤42.9 IU/L)61例、Q4组(GGT >42.9 IU/L)58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分析血清GGT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结果:(1)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随着GGT水平的升高从Q1组到Q4组依次升高(P<0.01);(2)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随着GGT水平的升高从Q1组到Q4组依次下降(P<0.01);(3)GGT与HOMA-IR(rs=0.372)、HOMA-β(rs=0.369)、AUCINS(rs=0.359)、胰岛素30min增量(△I30)与血糖30 min增量(△G30)比值(△I30/△G30)(rs=0.201)呈正相关(均P<0.01);与ISI(rs=-0.326,P<0.01)呈负相关;(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GGT为HOMA-IR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GT水平对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GGT(γ-谷氨酰基转移酶)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的意义,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T2DM的患者150例作为T2DM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组,两组均行血清GGT、Glu(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检测,并行统计分析。结果:T2DM组血清GGT、Glu和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T2DM组的血清GGT阳性表达率为34.0%,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两组血清GGT水平,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血清GGT表达有异常现象,血清GGT检测对T2DM早期诊断具有辅助诊断价值,进一步研究有待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32例初诊T2DM患者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并检测血脂、血清GGT等相关代谢指标。结果:①初诊T2DM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由(11.60±2.89)mmol/L下降至(6.82±1.01)mmol/L,餐后2h血糖由(22.52±4.57)mmol/L下降至(13.81±3.10)mmol/L,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由2.20(1.45~3.07)降低至1.37(0.89~1.90),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由12.08(6.47~16.30)上升至29.37(17.82~44.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清GGT水平由24.00(18.00~35.00)U/L下降至18.00(16.00~27.0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GGT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r=0.418,P<0.05)。同时,胰岛素泵治疗后血清GGT降低的水平(ΔGGT)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降低程度(△HOMA-IR)呈正相关(r=0.433,P<0.05)。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是影响ΔGGT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初诊T2DM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血清GGT水平降低,血清GGT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UA)与γ-谷氨酰转移酶酸(GGT)及其他危险因子间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判断其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纳入2020年1—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49例T2DM患者作为试验组,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的GGT、UA、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等项目,比较各个项目的相关性;分别以试验组和对照组中的UA和GGT为因变量,上述指标作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试验组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其中FPG和HbA1c水平升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GGT和UA水平的高低与FPG、HbA1C、舒张压、收缩压、TC和TG均有相关性,对照组中只有GGT和UA水平具有相关性。多元线性分析显示,试验组的FPG与血清UA呈正相关,收缩压与血清GGT呈负相关,舒张压与血清GGT呈正相关。结论 T2DM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形式,GGT、UA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胰腺 β细胞膜上表达的磺酰脲受体 1(SUR1)是胰岛 β细胞ATP敏感钾通道 (KATP)的功能亚单位。SUR1作为调节亚基和ATP/ADP感受器与内向性整流K+通道Kir6 .2共同组成胰腺KATP通道 ,编码二者的基因被定位于人染色体11p15 .1上 ,两者相隔 4 .5kb。KATP是通过将糖代谢释放的信号与细胞膜的去极化和胰岛素的出胞作用相互连接而在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中起关键作用。由于糖代谢产生ATP或由磺脲类药物的作用导致KATP的关闭提高了细胞内的K+的浓度并导致了 β细胞膜的去极化 ,导致电压依从性Ca2 +通道的打开 ,Ca2 +的内流及胞内C…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 T2DM患者78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率(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UACR<30 g/mg,36例)和DN组( UACR≥30 g/mg,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hemerin表达水平。对3组生化指标、chemerin水平等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N组血清chemerin水平(149.90±25.71)μg/L 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123.11±22.04)μg/L(P <0.01);单纯糖尿病组与对照组(121.03±21.89)μg/L比较血清chemerin无明显差异( P>0.05);T2DM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收缩压( SBP)、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肌酐(Scr)和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均P<0.05),与肌酐清除率(Ccr)、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血脂联素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cr、UACR是影响T2DM患者血清chemerin主要因素。结论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与DN相关,可作为预测DN的参考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新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9):113-114
目的:总结分析中老年2型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特点。方法:选择82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测定血糖、尿糖,分析就诊情况、误诊情况、并发症、死亡原因及治疗情况。结果:中老年糖尿病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且重。空腹血糖正常或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容易误诊、漏诊。应在医生指令下正确治疗。结论:中老年糖尿病不但具有一般糖尿病的特点,也同时伴有其他老年病的特点,临床上多发、常见、诊治不及时,客易漏诊。应引起临床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清尿酸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并比较整群选取的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进行体检的184例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271例空腹血糖受损者(空腹血糖受损组)和3747名健康体检者(血糖正常组),对其血清尿酸水平和相关代谢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血清尿酸水平和相关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该研究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37%,空腹血糖受损发生率为6.45%.2型糖尿病组年龄为(64.47±11.55)岁、体重指数(25.23±2.94)kg/m2、甘油三酯(2.04±1.62)mmol/L、胆固醇(5.31±1.05)mmol/L、血清尿酸(356.45±81.24)μmol/L、空腹血糖(8.77±2.31)mmol/L;空腹血糖受损组年龄为(61.41±12.37)岁、体重指数(25.11±2.87)kg/m2、甘油三酯(1.89±1.54)mmol/L、胆固醇(5.24±1.01)mmol/L、血清尿酸(351.21±81.45)μmol/L、空腹血糖(6.44±0.28)mmol/L;健康对照组年龄为(53.34±14.27)岁、体重指数(23.88±3.35)kg/m2、甘油三酯(1.57±1.21)mmol/L、胆固醇(5.11±0.94)mmol/L、血清尿酸(341.99±87.21)μmol/L、空腹血糖(5.01±0.47)mmol/L.血糖水平和血清尿酸水平具有正向相关性.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女性患者.对患者按性别进行血清尿酸分层分析显示,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与血清尿酸水平具有正向相关性.结论 血清尿酸是2型糖尿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在2型糖尿病变化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将血清尿酸可作为监测2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空腹血糖(FPG)及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与62例正常人作比较。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血糖轻度增高组(A)(FPG≥6.1mmol/L且<8.8mmol/L);血糖中度增高组(B)(FPG≥8.8mmol/L且<13.4mmol/L);血糖重度增高组(C)(FPG≥13.4mmol/L)。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轻度及中度增高组血清FT3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重度增高组FT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糖重度增高组血清rT3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FT4、及TSH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FT3水平随着血糖水平增高而呈降低的趋势。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结果主要表现为FT3降低,降低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一致,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评估和控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血清尿酸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并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患者463例,收集详细的人口学资料、BMI、血脂、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并研究分析血清尿酸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结果:46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男性占71.92%,平均年龄55.70岁,平均糖化血红蛋白8.58%,男性和女性间年龄、BMI、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据尿酸不同水平分组,发现三组人群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尿素、糖化血红蛋白、eGFR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尿酸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475,P<0.01),在多元线性回归中通过逐步回归法构建回归方程发现,血尿酸每增加一个标准差,eGFR下降0.036ml/(min×1.73m^2;)(P=0.009)。结论: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eGFR值逐渐下降(r=-0.429,P<0.01),血尿酸是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区别—附5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内分泌科对 1990~ 1999年 10年间住院的5 5 5名糖尿病病人所发生的并发症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 ,旨在了解 1型糖尿病和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特点 ,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二者的认识 ,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1 临床资料1.1 对象 :1990~ 1999年间在我院住院的 5 5 5名糖尿病病人 ,均按 1985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 ,其中 1型糖尿病 5 5例 (男 32例 ,女 2 3例 ,平均年龄为2 1.12± 6.5 9岁 ,病程 3天至 10年 ) ,2型糖尿病 5 0 0例 (男 34 1例 ,女 15 9例 ,平均年龄为 5 8.73± 11.2 1岁 ,病程半月至 2 5年 )。1.2 按糖尿病并发症诊断标准将…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慢性疾病,由复杂的遗传–环境相互作用及肥胖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引起,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的糖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高血糖反应、胰岛功能受损和(或)胰岛素分泌障碍。T2DM可引起多器官或组织功能失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在治疗T2DM的效果上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因PPARγ受体激活机制较为复杂,且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很多PPARγ激动剂仍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所以PPARγ激活机制的研究和PPARγ新型激动剂的发现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PPARγ与T2DM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贾茗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6):797-79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血脂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重点观察游离脂肪酸与血糖的变化关系,与健康体检人员资料进行对比观察,讨论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相比TC(t=-0.312,P=0.037);TG(t=-1.527,P=0.028);LDL-C(t=-0.973,P=0.044);HDL-C(t=1.296,P=0.016),FFA(t=-2.573,P=0.000),Glu(t=-1.351,P=0.00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与GLU呈正相关(r=0.14,P=0.034)。结论临床中可以利用血清中FFA的变化水平,反应糖尿病患者体内脂代谢紊乱的情况,为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提高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搜集整理了传统中医文献关于消渴病因病机的论述,综述现代临床对2型糖尿病的辨证进展,认为糖尿病早期多以阴伤燥热为主要病机,发展到中期渐变为气阴两虚、痰瘀胶结的状态,发展至后期则为阴损及阳,阴阳俱虚的状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与饮食、痰湿、肝郁、瘀血等病理因素关系密切.同时对2型糖尿病的有关生化指标与其辨证的相关研究进... 相似文献
17.
PPA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可分为α、β、γ三种类型.其中α主要与脂代谢有关;β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γ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脂肪分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等起重要作用.PGC-1是一种近年来发现的PPAR的转录协同刺激因子,能调节肝脏的糖异生和肌肉中的葡萄糖的转运及三羧酸循环等,故成为肥胖和糖尿病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PPA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可分为α,β,γ三种类型。PPARy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脂肪分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等起重要作用。PPARγ的常见多态性影响胰腺β细胞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及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它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相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收集461例T2DM患者(T2DM组)的临床资料,记录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和血脂谱等生化指标,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将T2DM组患者再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组,n=221)、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n=191)和大量白蛋白尿组(OA组,n=49),以30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T2DM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这种差异在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仍然存在(P<0.01,P<0.05).T2DM患者的血清TBIL和DBIL水平,NA组>MA组>O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血清TBIL水平的三分位点将T2DM患者分为三组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随着血清TBIL水平的升高,ACR逐渐降低(P<0.01),肾小球滤过率则逐渐升高(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TBIL是ACR的独立影响因素(β=-0.15,P<0.01).结论 在T2DM患者中,血清高胆红素水平对DN的发生和发展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尿液Ⅳ型胶原(T4C)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DM)患者182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DMN组),微量蛋白尿组(DMMA组),大量蛋白尿组(DMP组);对照组(C组)31例,检测血清T4C,尿液T4C、Cr.结果:①血清T4C在DMN组与C组区别无显著性,在DMMA组高于C组和DMN组(P<0.01),DMP组高于C组、DMN组(P<0.01)和DMMA组(P<0.05);尿T4C/Cr在DMN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在DMMA组、DMP组明显高于C组(P<0.01),DMP组较DMN组明显升高(P<0.05),但与DMMA组差异无显著性.②相关分析显示:DM患者尿Alb/Cr尿T4C/Cr(r=0.235,P<0.01)、血清T4C(r=0.376,P<0.01)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2型DM患者血、尿T4C与尿Alb排出有一致性升高的趋势.尿T4C是晚期DN指标;血清T4C既是DM早期肾病的指标,也是晚期DN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