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底细胞腺瘤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免疫电镜方法用抗平滑肌的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S-100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研究3例基底细胞腺瘤,发现该瘤中存在有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该细胞胞浆中含有actin和myosin肌微丝,胞浆及胞核中含有S-100蛋白。这些瘤细胞主要分布在小梁状或团块状结构的基底部或散在于团块中间。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该瘤并非单形性腺瘤,而是由肿瘤性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组成的肿瘤。本文还探讨了该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免疫特性及组织发生。  相似文献   

2.
涎腺多形性腺瘤组织发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对6例锶腺多殂性腺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粘液样区域内充满了钌红颗粒,在该区域肿瘤性肌上皮细胞浆内的分泌囊泡中也有钌红颗粒。于双层导管结构中,一些外周细胞也具有肌上皮细胞的特征,其细胞内和细胞外也见到钌红颗粒,导管上皮细胞不产生蛋白多糖,导管腔内的粘液不被钌红染色,观察结果表明,粘液样区域中的肿瘤性肿上皮细胞可能来自双层导管结构的外周细胞,它们分泌蛋白多糖形成粘液样区域,在我  相似文献   

3.
金属硫因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金属硫因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特点,作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5例涎腺肿瘤进行了研究。在腺上皮和肌上皮混合构成的肿瘤,如: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腺上皮肌上皮癌、基底细胞腺瘤(癌)等,金属硫因蛋白只在肌上皮细胞中表达并且均有较强染色。肌上皮癌和肌上皮瘤中有相当多的细胞表达金属硫因蛋白。抗金属硫因蛋白单克隆抗体对肌上皮细胞的染色在部分病例较S-100蛋白和平滑肌动蛋白效果好。本结果表明,金属硫因蛋白可能成为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较好的标志,有助于涎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王洁  吴奇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3,11(4):258-260,T014
钌红能够与细胞内、外的蛋白多糖结合在电镜下呈现为一种高电子密度的颗粒。本文采用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研究4例基底细胞腺瘤。结果发现,在该瘤的小梁或小管结构的基底部及小梁结构中间分布有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该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蛋白多糖进入细胞间质中。小导管的管腔衬里上皮细胞不具有分泌蛋白多糖的功能,管腔内分泌物不被钌红染色。本研究表明,该肿瘤中至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在组织发生上可能与腺样囊性癌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许旺细胞标记物胶原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肌上皮细胞标记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d-SMA)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GFAP、α-SMA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记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GFAP蛋白与α-SMA蛋白在A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ACC组织中,GFAP蛋白与α-SMA蛋白均有表达,二者在同一肿瘤性肌上皮样细胞胞质中共表达。结论 ACC中肿瘤性肌上皮样细胞发生许旺细胞分化并侵袭神经可能是ACC嗜神经侵袭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常涎腺肌上皮细胞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免疫电镜方法,用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S—100蛋白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抗体标记3例正常腮腺组织中的肌上皮细胞,结果发现,肌上皮细胞胞浆内及胞突内含大量被抗actin和myosin抗体标记的肌微丝,胞浆内细胞器很少.推测该细胞的收缩机理与平滑肌细胞相似。肌上皮细胞对抗S—100蛋白反应微弱,对抗GFAP反应阴性。本文还讨论了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与正常肌上皮细胞在免疫特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用纤维凝集素抗血清,对32例涎腺肿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 法)研究,旨在探讨这些肿瘤的结构性质及其组织发生。结果如下:1.多形性腺瘤中,部分肿瘤细胞结构周围有基底膜样 FN 环绕。部分肿瘤细胞结构周围有 FN 阳性细胞,且增殖,并和肌上皮片块、粘液软骨样区相延续。2.腺样囊性癌中,FN 在筛孔状结构呈围腔状分布,筛孔周围细胞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3.腺淋巴瘤、基底细胞睬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中的肿瘤上皮结构周围基底膜区,FN呈线状环绕,表明这些肿瘤中不含肌上皮细胞,肿瘤细胞仅发生了腺上皮或鳞状上皮分化。4.各涎腺肿瘤中,肿瘤性上皮结构周围基底膜区和间质中 FN 分布的多寡和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对涎腺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腺样囊性癌和基底细胞瘤进行研究以示踪肿瘤中蛋白多糖的形成和分布。方法 新鲜标本分切后固定于2.5%戊二醛中24小时,其中含0.2%的钌红;0.1M二甲肿酸钠缓冲液冲洗过夜;1%OsO4后固定1小时;丙酮逐级脱水,Epon812包埋,在半薄切片上定位,超薄切片用Opton109型电镜观察,结果 在多形性腺瘤和肌上皮瘤中,粘液样区域内充满了蛋白多糖,这种蛋白多糖是由NMCs分泌产生的,腺样囊性癌的NMCs也分泌产生蛋白多糖,该瘤中筛状结构形成是由于NMCs分泌蛋白多糖所致,这种分泌功能的出现是肌上皮细胞向肿瘤性细胞转变的一个标志。结论 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方法可检涎腺肿瘤中蛋白多糖形成和分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形性腺瘤的计量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多功能图像分析系统对18例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核形态和D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肿瘤在核面积,周长,最大径,最小径,形状因子及等效圆直径上差别有显著性,在DNA含量和近4C%含量上相同,而在近2C%和5CER上差别有显著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DNA含量和5CER的含量已达到恶性肿瘤细胞水平,提示该细胞的这一特性与多形性腺瘤“好种植,易复发”的生物学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雪旺氏细胞标志物胶原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肌上皮细胞标记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的共表达情况,探讨GFAP、α-SMA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利用双重胶体金标记的免疫电镜技术从超微结构水平研究GFAP和α-SMA在腺样囊性癌中的共表达。结果:在ACC组织中,GFAP蛋白与α-SMA蛋白均有表达,GFAP和α-SMA共表达的细胞符合肌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结论:ACC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样发生雪旺氏细胞分化可能是ACC嗜神经侵袭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涎腺肌上皮瘤中蛋白多糖的电镜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肌上皮瘤中粘液样区域形成的机理,作者采用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4例肌上皮瘤和4例正常腮腺的肌上皮细胞。结果发现,正常腮腺中肌上皮细胞不具有分泌蛋白多糖的功能;而肌上皮瘤细胞能够分泌蛋白多糖,形成粘液样区域。因此提出,在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注意到粘液样区域的出现不仅是多形性腺瘤具有的病理特征,也是肌上皮瘤出现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多功能图象分析系统对18例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核形态和D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肿瘤在核面积、周长、最大径、最小径、形状因子及等效圆直径上差别有显著性。在DNA含量和近4C%含量上相同,而在近2C%和5CER上差别有显著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DNA含量和5CER的含量已达到恶性肿瘤细胞水平,提示该细胞的这一特性与多形性腺瘤“好种植,易复发”的生物学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涎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分型和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从1873例涎腺肿瘤复查后确诊的43例涎腺肌上皮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该瘤的患病率约占涎腺肿瘤的2.3%,好发于腮腺(48.84%)和腭腺(41.86%);该瘤在病理上可分为5型:即上皮细胞型、梭形细胞型、浆细胞样细胞型、透明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其实质细胞——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为一个连续变化的瘤细胞谱,各种形态的瘤细胞可以互相转化;免疫组化CK-18、actin染色显示上述各型瘤细胞均为程度不等的阳性。作者认为提高该瘤确诊率的关键是对各型瘤细胞的认识;联合应用CK-18、actin有助于该瘤的诊断和与多形性腺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涎腺多形性腺瘤结晶样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涎腺34例多形性腺瘤中4例见有胶原型结晶样结构形成。光镜下这些结晶样结构呈嗜酸性、放射形针状纤维集合成花瓣样小体,这些结晶体中心部还可见有小腔形成。结晶体几乎都是在肿瘤的实质中见到的。在结晶小体的周边还可见到肿瘤性肌上皮细胞整齐的围绕在结晶体周边。本实验对其4例结晶样结构进行了组织化学反应,组织化学染色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2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了电镜观察,通过观察发现该肿瘤由肌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未分化导管上皮细胞所形成其中未分化导管上皮细胞是多形性腺瘤中最幼稚而又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上皮细胞,可能来源于闰管上皮;亦即相定于胚胎期涎腺终末小管的干细胞。它既可向腺上皮细胞分化,也可向肌上皮细胞分化,肌上皮细胞进一步间质化生而形成粘液样区,由此,构成了多形性腺瘤的多形性表现。  相似文献   

16.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组织学上有多形性特征,即肿瘤性上皮组织与粘液样、软骨样组织混杂在一起。已研究表明间叶细胞和间叶成份并非真正的基质而是由肿瘤性上皮产生。骨形成蛋白(BMP)是骨基质中众多的生长因子之一,是异位骨和软骨形成的决定因子,它可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成软骨母细胞和骨母细胞,它有8个亚型,BMP-2~8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GF-β)。最近发现BMP也存在于非骨组织中,BMP-2已由人肿瘤性上皮细胞系产生。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定位多形性腺瘤中的BMPs和TGF-β,从而分析BMPs在多形性腺瘤软骨成份的组织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自制的角蛋白和S-100蛋白抗体、细胞性角蛋白(低分子量)和波形丝蛋白单克隆抗体,对26例涎隙多形性腺瘤进行了PAP法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导管样结构的内层细胞、鳞状化生区、肌上皮片块及粘液样组织的部分细胞以及软骨样陷窝的周边均呈角蛋白阳性,导管样结构的外层细胞、肌上皮片块和粘液样组织及软骨样细胞均呈S-100蛋白阳性,波形丝蛋白在肌上皮片块及粘液软骨样结构的部分细胞呈阳性。本文将这些结果与正常涎腺的免疫组化结果相对比,经分析讨论得出:多形性腺瘤的组织发生主要与导管上皮有关。肿瘤内的肌上皮样细胞可能为固有肌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也可能为导管上皮在病变时化生而来,而粘液,软骨样结构主要为导管上皮通过肌上皮细胞的多向分化、形成所致。上皮细胞在发生肿瘤化时,其内的角蛋白抗原可能也同时发生着某种规律性的变化。了解这点,对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涎腺上皮性肿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p63、Calponin和Caldesmon三种新的肌上皮细胞标记物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3 1例涎腺肿瘤(涎腺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肌上皮癌、腺样囊性癌和上皮 肌上皮癌)中p63、Calponin和Caldesmon的表达。结果:p63、Calponin和Caldesmon均表达肿瘤中的肌上皮细胞。p63、Calponin和Caldesmon在3 1例涎腺肿瘤中的阳性率分别是93 .6%、77.4%和9.6%。结论:p63、Calponin是涎腺肿瘤中较好的肌上皮细胞标记物,与S 10 0、actin等传统标记物联合应用,更有助于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克隆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4例涎腺肿瘤进行 EGFR检测。EGFR 的表达方式分两类:大多数为胞紧或胞膜阳性,少数为胞核阳性。阳性细胞分布于:导管上皮,特别是形成腺管样结构的腔面细胞;部分肌上皮细胞,特别是浆样肌上皮;鳞状细胞,包括鳞状细胞癌细胞、粘液表皮样癌的表皮样细胞以及多形性腺瘤中鳞状化生的瘤细胞;Warthin 氏瘤的上皮细胞;以及基底细胞腺瘤中部分基底样细胞。EGFR 在涎腺肿瘤中的阳性表达,既不能作为细胞增殖活跃的依据,也不能作为判断肿瘤良恶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7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PA)的超微结构特征并对19例各型MPA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着重讨论免疫组化在多形性腺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结合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征探讨了肿瘤性变异肌上皮细胞在MPA发展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