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共102例,对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出相关的安全隐患.结果 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产生影响的不安全因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占15.69%,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13.73%,院方不安全因素占1.96%.结论 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院方、护理人员和患者自身3方面,提高护理质量要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知识、加强医患沟通3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共102例,对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出相关的安全隐患。结果: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产生影响的不安全因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15.69%,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13.73%,院方不安全因素1.96%。结论: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院方、护理人员自身和患者三方面,提高护理质量要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知识、加强医患沟通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李爱春  陈雪艳 《求医问药》2014,(3X):252-252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到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经验,分析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以提高护理质量。结果: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护理人员因素与患者自身的因素。结论: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我们认为,应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护患沟通,这对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可能来自于护理人员、患者或其他方面,应认真分析总结并进行合理防范。结论护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制观念,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强化护患沟通,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及管理,尽量消除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就"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 "进行探讨.方法:据我院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80例(2015年~2016年)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患者为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再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得出结果,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专业性、患者自身因素、环境及其他因素三大方面,并针对这三方面给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要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性,使患者自身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讨,为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例,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患者自身、护理人员以及医院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主要不安全因素来源,三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12.5%、2.5%。结论医院应注重从患者自身、护理人员以及医院三方面入手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与质量,为提高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疗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供临床护理人员参考。方法选取80例心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资料,归纳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护理人员经验缺乏、法律意识薄弱、护理质量下降及患者自身对病情的轻视、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自身情绪不稳等因素均属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结论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护理水平及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是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5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和总结性方式,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出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本身、护理人员和医院管理三方面,科室应根据具体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我职业道德修养,防范护理不安全因素,降低护理安全事故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9.
梁秀萍 《中外医疗》2012,31(31):182-183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该院近3年来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剖析,归纳出相关的防范对策。结果护理人员、患者及医院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三个不安全因素,并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论明确岗位职责、健全规章制度,增强法制观念、规范护理记录,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改善病房环境、强化安全管理,对有效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和总结护理情况。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患者自身、护理人员以及医院三个方面。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其中以患者自身和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居多。医院应加强防范,完善护理制度,提高护理水平,从而减少不安全护理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养结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收集院内收治的处于"医"或"养"状态的老年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6例.入院后,对照组患者予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予以常规安全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接受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对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病区管理、健康教育、护理质量情况、满意度调查评价以及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护理评价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病区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危重患者、分级护理、病区管理、护理安全"认可度较高;且院内服务满意度各指标显著较高(P<0.05).同时,试验组安全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开展优质护理,为医养结合护理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能够持续改进患者满意度以及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精细化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恒金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32-133,14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拓展以及越来越庞大的医院规模,导致日常医护流程牵涉的因素越来越多,为了向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医护服务,医院科室和部门之间需要通力协作。但实际上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护理内涵不清晰和管理理念落后等诸多现象,使得临床观察与医疗诊断环节的脱节、医疗护理流程不规范或不适当造成不可逆转的小病变大病,无形中延长了治疗周期,增加了医疗费用。为了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提高员工满意度内外两方面的效果,将流程优化、资源利用、质量及效率与效益结合,实现医院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精细化的核心就是以病人为中心,减少相同的、无效的操作环节。近年来,我科室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基础护理改善,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科室从未出现任何严重的护理差错、事故,护理安全得到充分保证,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1月儿科150例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管理人员跟踪检查所有患儿的护理情况, 对于出现的护理事故或者纠纷进行统计,并且进行分析,从而将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确定下来.结果:儿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是护患沟通问题,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及医院的管理制度等,临床上加强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以及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尽力减少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结论:临床上应注意改善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降低儿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6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护理安全管理,即全面安全风险评估,加强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针对性指导患者,重视重点时段、重要环节管理,密切观察临床指标,落实护理安全管理。选取2013年1~6月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配合情况及护理人员(n=32)对自身工作情况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配合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施时期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时期(P〈0.05)。结论全面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及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收集我科2006年~2013年8年间出现的护理缺陷、差错共计200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收集总结我科2006年~2013年8年间质量管理记录本记录的护理缺陷、差错200例做安全隐患的统计分析。结果:产科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护理技术操作问题、护理人员责任心问题、护理资源配备不足、孕妇心理承受力较差、药物性问题、护患沟通不当、院感问题等方面。结论:产科是一个存在安全隐患高风险的科室,为确保母婴安全,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需强调和提高护理质量,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医患交流,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并加强医院设施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高玉荣 《中外医疗》2016,(20):143-145
目的:探讨并分析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制度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213例患儿,并记录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别等,分析其投诉原因及投诉率。结果该院住院患儿投诉率共计30.9%(66/213)。其中,儿科护理投诉率63.6%(42/66)。根据风险因素归类,该院院内护理风险因素最高的为意外情况类,占42.4%,其次为护理质量类占27.3%,而儿科护理中风险因素最高的为护理质量类,占42.8%(14/42),其次为意外情况类占28.6%。结论儿科护理质量是导致该院儿科护理投诉的主要原因,针对其进行相应防范,强化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可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减低儿科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探讨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在该院妇产科、儿科两个科室2011年9月—2012年3月住院期间的患者和在妇产科、儿科工作的63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院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安全量化评分标准的评价表,评价患者安全,比较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前后护理质量和护士考核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前后护士考核优秀率、护士健康知识普及率、病房管理、护理操作、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护士水平、有效及早发现患者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破窗理论在临床用药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将我院6个病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临床用药护理管理方法,试验组在一般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加用"破窗理论"实行用药护理安全管理,观察2组用药安全情况。结果应用破窗理论后试验组患者投诉率低,医生满意度提高,用药差错发生率低(P〈0.01)。结论应用破窗理论规范护理人员用药行为,可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开展优质护理后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安全管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实行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后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安全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开展优质护理,实行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全流程管理系统和扁平化管理住院患者方法,加强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安全管理。比较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开展前的2009年1~10月和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开展后的2010年11月~2011年8月间住院患者口服药物不安全事件。结果开展优质护理,实行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后,口服药物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由1.00%下降到0.16%。结论开展优质护理,实行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物风险,进而降低护理执业风险。  相似文献   

20.
刘丽萍 《中外医疗》2014,(27):69-70
目的分析总结中药在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并制定中药合理用药的相应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该院采用中药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189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中药和西药不合理联用的69例,中药不按规定炮制的有49例,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错误的有32例,没有对症用药的有26例,其他原因引起的有13例。结论合理用药是临床应用的重要方面,中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对其配伍,煎煮,炮制和辩证等加强管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