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疗质量"零缺陷"管理与缺陷医疗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重点探讨了“零缺陷“管理在医院实际应用的每一个接触点上实施“零缺陷“的办法,重点对医护、医技、后勤与临床等的接触要点和如何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通过进行质量教育和各种规范的建立,以及对接触点质量的控制,使医院的服务质量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日前,北京一家经过工商部门注册的“医疗经纪”公司正式开张,与此同时,一批“医疗经纪人”也正式“浮出水面”。这家公司开张不久,就收到了大量患者和基层医院的来信和来电,他们反映着同一个要求:希望通过这种正规的医疗中介,帮助患者和基层医院选择适销对路"的专家,为他们排忧解难。这种新兴的医疗服务方式拥有的市场潜力已经露头,那么,如何看待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它能不能为大家接受?记者为此进行了追踪采访。  相似文献   

3.
前言几年来,日本相继在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2003年2月,小泉首相接受了允许开设营利性医院的提案。在初期,营利性医疗只允许在非全民医疗保险定点的医疗机构中实行;2003年3月,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宣布修改老年人医疗保险,根据个人收入水平相应地提高个人承担医疗费用的比例;2003年4月,作为定额支付方式之一的日本版DRG,在82家教学医院实施;70岁以下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提高到30%;在机构改革中关于“特区”的两个建议被批准通过。  相似文献   

4.
医疗“红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公众对部分医务人员药品回扣、开单提成、收受“红包”以及服务质量低下等不正之风和医疗费用增长现象反映强烈。虽然在医疗服务中收取和索要“红包”的现象多表现在个别医生身上。但它加重了患者费用负担,严重影响医疗机构的形象,败坏医德医风,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案件 32岁的女会计师陈某因颈部不适,到某医院就诊。主治医师钟某诊断为:1.落枕;2.颈背痛待查。钟某随后开具处方,接着在患者左背部肩胛下压痛点打了一针封闭,没有作利多卡因药物皮试。一针下去后,陈某即感头晕、出汗、全身乏力不适。钟某认为是“晕针”,又为陈某输葡萄糖,但仍未见效。下午3时50分,患者出现呼吸减慢、心律紊乱、口吐白沫等症状,后虽经院方组织专家急救,患者还是于次日上午9时死亡。  相似文献   

6.
2003年的最后一天,在一片关注的目光里,北京爱康医院正式落成,由此标急着国外行业巨头正式参与我国医疗市场的角逐。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爱康医院的出现无异于”冷灰里爆出个热栗子”那般出人意料,因为SK虽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但其对医疗产业可以说是“外行”。SK为什么会突然转身跨进医疗业?为什么要把其医疗产业的第一枚棋子落在中国,而不是韩国?SK高层为此选择的投资路径又是什么?市场期待着更多的细节……  相似文献   

7.
触目惊心的"过度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类肝病患者累计人数达到近2亿人,每年用于诊疗的费用已超过了1000亿人民币。而据专家估算,其中约有20%左右属于“过度医疗”。过度医疗不仅使社会和病人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也使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化。  相似文献   

8.
最近 ,有关媒体报道了一些医生痛陈自己面对医疗“黑洞”的苦恼 ,列举了医院如何向医生下达经济指标 ,促使医生拿回扣 ,滥检查、滥用药 ,加重患者负担 ,不择手段搞病人钱 ,读后令人触目惊心。联想到近一时期以来 ,不少媒体有类似的报道。从一些地区民意调查和医疗纠纷排查情况看 ,群众对医院的投诉占第一位的是医疗差错事故 ,第二位的则是有关医疗费用。看病贵已成为相当一部分群众的普遍看法 ,也可以说 ,医疗收费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竞争更为激烈。面对新的形势 ,医院如何遏制和消除“医疗黑洞”问题…  相似文献   

9.
医疗改革应从"病根"开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来,中央政府几乎每年都出台重大的改革推进措施,体现了政府决策层顺乎民意的改革决心。然而我们仔细学习近年来的医改文件,不难发现中央政府改革的思路是:先是企图建立医保制度控制飞涨的城镇医药费用,以缓解传统公费医疗和劳保以及城市新增非医疗保险人群医疗支出的压力;后来发现如果医疗机构的补偿不足,就难以实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标,于是又明确提出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希望扭转以药养医的机制,从而降低医疗费用。但遗憾的是,所有这些改革措施的收效并不十分理想。除极少数大城市外,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推广缓慢,目前还不足30%;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大型医院和专科教学医院人满为患,而一二级医院机构和非卫生系统的医院诊所却门庭冷落。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卫生部调查:由于看病费用高昂,约有48.9%的中国人有病后选择不去医院,29.6%的人在应当住院时不住院。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未在全国建立起一个公民负担得起的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不仅戕害民生,更成为附着在国家肌体上的一个毒瘤。  相似文献   

11.
谁在切分医疗"蛋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宁 《医院管理论坛》2003,20(10):20-21
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在体制改革已成为医院改革症结的今天,不少人和机构已盯上了医疗这一 差不多是最后的国营领地,一个专门从事收购和兼并医院的产业也已悄然形成。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服务经营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疗市场化运行机制的日益显现,我国医院管理已开始涉及经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医院实行分类管理制度预示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实行医院经营管理将是新一轮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面对医疗市场和加入WTO后医疗服务市场各个层面的激烈竞争,医院管理者应该从片面重视医院的业务发展转向  相似文献   

13.
以前,医院有国家财政支撑,更多体现出公益性,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部分人认为"偷书不算偷,欠医不算欠".而如今国家对医院实行差额拨款,医院参与市场竞争,也逐步讲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是医院转型发展和内涵提升的根基.抓好品质管理,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针对新时期下,医院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结合医院在品质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从建强管理体系、突出重点环节、创新管理措施、浓厚品质文化等方面提出一些有效的举措,倡导医院注重医学伦理,为构建 "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推动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软硬件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激励的双重发展红利下,"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迅猛。作者分析了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现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公立医院如何结合"十四五"发展契机,通过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分级诊疗和新技术运用4个方面来实现"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2004年5月18日,武陵山下,清江之滨,漫天彩球,札炮隆隆,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民载歌载舞,庆祝该州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起点——恩施州城乡医疗集团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医疗市场存在着不平衡的状态,看病难、医疗费用过高、医生收“红包”等现象处处表明了医疗市场的不完善。这一切归根结底是体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医疗"市场化通病"谁之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记者今年年初在两次被转让改制的山东菏泽市第三医院采访时,该院一位精神科老专家痛心地告诉记者,第一次被转让后,当时的医院管理层给医生们下达了经济指标,“改制以前精神病患者带着200元钱,我能为他开出一个疗程的药,改制以后,患者如果还带着200元钱,他拿不走一片药了。200元钱还不够他做各种检查的。”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改制以后,医生要完成的经济指标提高了,同样,医生的奖金也提高了。这位老专家的话,也许能回应不久前关于“医改失败论”中所提及的医疗行业“商业化、市场化”严重,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加重。同样,这一讨论,也使医疗机构的弊病暴露无遗。究竟如何看待医疗机构“商业化、市场化”倾向过重等问题,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9.
"为民医生"勇揭医疗"潜规则"的事迹经媒体报道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时间已经过去了若干个月,胡卫民医生遭到了较之以前更大的压力:他在医院里成为"吃里爬外、刻意搞垮医院的公敌"。有些人公开指着他的鼻子叫骂,让他"小心脑袋";而省市检查组在检查后竟然得出结论说,胡卫民所反映的娄底市中心医院的问题只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是医疗行业的普遍现象,希望各级  相似文献   

20.
坚持"大质量观"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质量始终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的生命线。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社会文明进步、国民经济发展,人们的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建立在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上的单纯以诊断治疗效果为标准的传统质量观,已难以适应时代需要,医院必须从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效果、综合效益、衡量指标等环节入手,把质量管理提高到“大质量观”的水平。这是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口号真正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医院全面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1 发挥技术优势,切实提高诊治水平 改革开放使“上规模、进设备”等外延手段发展医院取得了巨大成功,多数医院硬件建设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逐步从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