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留置胃管的时间对患者的影响与舒适度的关系。方法将43例手术前需留置胃管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置入胃管,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患者清醒时置入胃管。观察2组患者置管前的心理状况,留置胃管时咽喉部刺激症状,留置胃管前、置管时、置管后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术前的心理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置管后5 min内咽喉部的刺激症状发生率,对照组为100%,实验组为0;对照组置管时、置管后1 min、5 min内的心率、血压的变化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腹部手术前患者留置胃管的时间最好选择在麻醉诱导后,这样可减少患者很多不舒适的感觉,并且可增加插胃管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痛导尿在手术室术前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术前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常规留置导尿,实验组采用麻醉后或丁卡因胶浆润滑导尿管前端和尿道后进行留置导尿。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插尿管时患者的疼痛紧张等级及插管后尿道刺激反应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疼痛程度、尿道刺激反应程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5)。两组患者插管时疼痛紧张程度及插管后尿道刺激反应程度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无痛导尿提高了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减轻插管时的疼痛紧张,降低患者插管后尿道刺激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有效期,保证心血管患者得到及时用药,有效开放静脉抢救通道。方法:建立了心血管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选择我院2018年1-12月期间接诊的静脉留置针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0例,随机分组,即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包括留置时间、不良反应情况、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非计划性拔管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辅以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不良反应,预防静脉炎,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优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五行音乐干预对辅助PICC置管预防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留置PICC导管患者94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干预组在五行音乐背景下行PICC置管,对照组常规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静脉痉挛发生率、初次置管成功率、疼痛评分、置管前后血压及心率改变情况等指标。结果:干预组置管静脉痉挛发生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初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置管前后血压及心率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置管前后血压及心率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五行音乐干预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静脉痉挛,减轻患者穿刺点疼痛,提高初次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留置胃管的时间对患者的影响与舒适度的关系。方法将43例手术前需留置胃管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置入胃管,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患者清醒时置入胃管。观察2组患者置管前的心理状况,留置胃管时咽喉部刺激症状,留置胃管前、置管时、置管后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术前的心理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置管后5min内咽喉部的刺激症状发生率。对照组为100%,实验组为0;对照组置管时、置管后1min、5min内的心率、血压的变化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腹部手术前患者留置胃管的时间最好选择在麻醉诱导后,这样可减少患者很多不舒适的感觉,并且可增加插胃管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外科手术患者置管成功率及镇痛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为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组,对照组为传统普通导管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分别留置相应的硬膜外导管。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成功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失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镇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用时短、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失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其中置管失败总发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静态动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和镇痛泵液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丝加强型导管具有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镇痛疗效与常规导管优势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70例接受腹部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2组均于导尿管留置期间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导尿管留置期间给予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置管护理干预、术后护理干预、环境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手术进行过程中生命体征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手术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置管护理干预、术后护理干预、环境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减轻剖宫产术留置导尿管孕妇的尿道刺激症状和紧张心理,提高服务质量。方法将200例剖宫产孕妇在硬膜外麻醉前后留置尿管时紧张、疼痛及满意度等比较。结果2组孕妇紧张、疼痛及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麻醉后插导尿管可明显减轻尿道刺激症、心理压力、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前留置导尿管应用利多卡因联合碘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要求行剖宫产孕妇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常规留置导尿管;观察组应用利多卡因联合碘伏预处理,注入尿道0.5%碘伏6 m L和利多卡因注射液5 m L,再插入导尿管。观察并记录2组导尿24 h的尿细菌培养情况、导尿时及导尿后12 h疼痛程度、一次导尿成功率、置管时疼痛发生率、尿道黏膜损伤率、尿道出血和5 d后发生尿路感染情况。结果导尿24 h观察组尿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时疼痛发生率、导尿24 h的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一次导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道出血发生率、尿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剖宫产术留置导尿管前给予利多卡因联合碘伏预处理,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导尿一次成功率,降低尿道出血率,减少反复插管导致尿道黏膜损伤和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进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穴位烫疗法:用中药开光散膏烫疗中极、关元、曲骨、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穴位,持续1小时,仍无排尿者予药物治疗,留置导尿管导尿等措施;对照组予传统护理方法如:采用热敷下腹部、局部按摩、听流水声、改变体位、会阴冲洗、心理疗法等措施,药物治疗,留置导尿管导尿等措施。比较两组首次排尿时间,尿量,排尿后有无腹胀,患者主观感觉包括尿急、尿痛以及舒适及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首次排尿时间,尿量,排尿后有无腹胀,患者主观感觉包括尿急、尿痛以及舒适及满意度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穴位烫疗可加快椎管内麻醉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有效降低尿潴留患者导尿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分娩过程中应用无痛分娩对分娩产程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产科行阴道分娩的10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0例未使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500例使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时疼痛程度、产后各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无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度疼痛率、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娩过程中应用无痛分娩能够促进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且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潘宗森 《新中医》2015,47(7):134-136
目的:观察三金片对择期手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预防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择期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环丙沙星胶囊口服,观察组予以三金片口服。2组均持续用药2周。观察2组用药前后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拔管后24 h中段尿细菌阳性、中段尿常规阳性及尿路感染阳性情况;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Ig A、Ig G、Ig M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g A、Ig G、Ig 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中段尿细菌阳性率、中段尿常规阳性率及尿路感染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头痛、食欲减退、恶心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口服三金片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尿路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息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疼痛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优良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及改良Bromag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剖宫产产妇应用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麻醉,可明显提升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维持时间延长,减少疼痛,降低改良Bromage评分,减少麻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实验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年龄23~37岁,平均(26.4±7.2)岁。对照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方式,产妇年龄20~39岁,平均(27.7±8.3)岁。两组年龄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2麻醉方式:⑴实验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产妇取右侧卧位,与L2-L3腰椎间隙穿刺,头向置管,注入利多卡因5ml,5分钟后,确定麻醉置管与硬膜外,给予0.75%罗哌卡因5ml,将产妇转为平卧位,调节麻醉平面至T10以下。⑵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管置入的最佳时机和方法,提高一次性置入胃管的成功率.方法 将100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其中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在全麻诱导期麻醉医生静推芬太尼5min后开始置入胃管;对照组在气管全麻后置入胃管;观察2组一次性置入胃管成功率、胃管盘折口腔、咽喉黏膜损伤的情况.结果 2组在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胃管盘折口腔、患者咽喉黏膜损伤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全麻诱导期麻醉医生静推芬太尼5min后开始置入胃管,可提高1次置入胃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患者咽喉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6.
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镇痛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在硬膜外麻醉前20min实施经皮穴位电刺激,术中持续穴位刺激至手术结束,术后行硬膜外术后镇痛(PCEA);对照组术前仅行硬膜外麻醉,术后行硬膜外术后镇痛(PCEA)(与实验组相同);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尿残留量、尿管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导尿管留置总天数减少,第1次小便后的尿残留量较对照组少。结论:经皮穴位预处理可预防和减轻术后镇痛引起的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对膀胱的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月~12月,我们为40例剖宫产产妇尿导时采用2%利多卡因尿道黏膜表面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0例剖宫产产妇,年龄22~30岁,平均2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年龄、病情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方法:两组均采用14F气囊导尿管。对照组按传统导尿法导尿,常规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用灭菌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后,将  相似文献   

18.
王红  何玉敏 《中医正骨》2004,16(5):22-22
为减轻插导尿管所致的尿道黏膜损伤,预防拔除导尿管后尿潴留.对74例骨科手术患儿在全麻下插导尿管(试验组),与69例于麻醉前插导尿管(对照组),就其对拔除导尿管后对首次排尿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全麻下插导尿管可有效防止尿潴留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晓燕 《新中医》2015,47(5):191-193
目的:观察子宫复原汤联合缩宫素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疗效。方法:将剖宫产术后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2组产妇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常规筋膜内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产妇于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缩宫素。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予自拟的子宫复原汤口服。观察并记录2组产妇术后产后宫缩痛和术后恶露持续时间,并通过超声检查评估其子宫复旧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产后宫缩痛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术后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子宫复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复原汤联合缩宫素用于剖宫产术后促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确切,能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加强子宫的复旧,使子宫迅速复原,减少术后恶露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模式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顺利排尿36例(61.0%),无效5例(8.5%),总排尿率为91.5%;对照组顺利排尿19例(32.2%),无效21例(35.6%),总排尿率为6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及留置导尿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促进肛肠疾病患者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明显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