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自1986年至1996年共收治子宫内膜癌130例,其中以12例子宫内膜乳头状腺癌为A组,另118例为B组,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子宫浆液乳头状腺癌占9.2%,其发病较普通内膜癌晚,与不孕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2.
胸腺癌是发病率较低的胸腺上皮肿瘤,较为罕见,侵袭力强,恶性程度高,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诊断与恶性胸腺瘤鉴别困难。治疗多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完整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辅助治疗方案多样化,缺乏规范和共识。本文对近年来胸腺癌的分类、分期、分子特征以及临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原发性年轻(年龄≤40岁)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指标、病理学指标和预后差异,探讨原发性年轻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SEER 数据库获取资料,比较年轻组(年龄≤40岁)和中老年组(年龄>40岁)的人口信息 、临床指标和病理指标,采用 Kaplan-Meier 法计算宫颈腺癌患者总生存率,采用 Log-rank 检验和COX回归分析宫颈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6 320例宫颈腺癌患者进行分析,宫颈腺癌发病例数约占所有宫颈癌患者的18.47%,而年轻组患者占总宫颈腺癌患者的1/3。年轻组与中老年组宫颈腺癌患者在婚姻状态、种族、FIGO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否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在病理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 回归模型分析,年龄、婚姻状况、种族、疾病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为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因素(均 P<0.001)。采用Kaplan-meier法获得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曲线,进行Log-rank法分析发现宫颈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为92.74个月,而年轻组和中老年组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05.89个月、85.40个月。年轻组生存期显著长于中老年组(P<0.001)。年轻组和中老年组宫颈腺癌I期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4.9%、8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I期、III期、IV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轻宫颈腺癌患者恶性程度更低、分期较早,分化程度较高,预后较中老年宫颈腺癌患者好。但年轻宫颈腺癌发病率高,仍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食管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20例食管腺癌及同期手术的24例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Kaplan-Meier方法绘制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生存曲线,并用Breslow检验比较各组生存率变异。Cox模型分析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食管腺癌与鳞癌肿瘤平均长度分别为(4.2±1.8)cm、(5.4±2.0)cm(P<0.05)。生存时间分别为(20.2±15.0)月、(33.7±24.2)月(P<0.05)。食管腺癌肿瘤长度≥5cm的患者有12人,全部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长度<5cm的有8人,其中有6人发生淋巴结转移(P<0.05)。单因素分析食管腺癌肿瘤长度、T分期、N分期、G分期、TNM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对生存时间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44例食管癌患者,TNM分期及组织学类型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与食管鳞癌相比,食管腺癌肿瘤平均长度短,生存时间短。食管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长度有关。病变长度、T分期、N分期、G分期、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食管腺癌预后有影响。TNM分期及组织学类型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贲门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贲门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虽然在我国尚缺乏贲门癌相关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但是有少量地区研究显示贲门癌的收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研究比较1984~2003年间不同时期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以期了解其发病和预后变化趋势。方法:选取1984~2003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589例贲门腺癌病例,回顾分析并比较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20年间收治贲门癌患者数增加134.5%,每年平均增长率为4.6%。患者中位年龄60岁,20年间中位年龄上升5岁。55~64岁患者构成比下降,≥65岁患者构成比上升。全组男女性别构成比为2.88:1,不同时期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20年间,Ⅰ期、Ⅱ期患者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比例上升,Ⅳ期患者比例下降。生存分析显示,全组贲门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8.5%,5年生存率由1984~1993年的20.9%提升至1994~2003年的35.5%。结论:20年来,随着贲门癌发病率的增加,我院贲门癌患者的收治率不断上升;患者的发病中位年龄提高;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改变;晚期病例减少;...  相似文献   

6.
胃肝样腺癌(HAS)是胃癌的一种罕见亚型,与普通胃腺癌比较,HAS在肿瘤标志物、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有独特的特征。HAS同时存在胃腺癌和肝细胞癌特征,常出现误诊和漏诊。了解HA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率、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8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行生存分析。  结果  3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初诊时29例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7例伴有远处转移,其中6例伴有肝转移。1年生存率为60%,3年生存率为52%。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淋巴结分期、是否行根治性手术及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本研究发现淋巴结分期、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及AFP染色强度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学科查房制定综合治疗策略争取根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黄超  王涛  邱志新  雷弋 《现代肿瘤医学》2022,(14):2548-2553
目的:探讨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及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12年01月至2019年0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的肺腺癌患者503例,根据病理类型分为AAH、AIS、MIA、IAC四组,对比四组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四组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AAH、AIS、MIA、IAC四组患者在性别比例方面,女性多于男性;在年龄分布方面,青年阶段(≤45岁)和中老年阶段(61~75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不同病理类型肺腺癌患者在结节大小、结节性质及手术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不同结节性质肺腺癌患者在手术年龄、再次手术及死亡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结节最长直径[HR=7.166,95%CI(1.011,50.823)]、N分期[HR=10.689,95%CI(2.276,50.200)]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AAH-AIS-MIA-IAC肿瘤演变过程中,结节最长直径、实性成分大小及N分期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肺腺癌国际新分类方法有助于肺腺癌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
宫颈绒毛管状乳头状腺癌( villoglandular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VGPA)又称绒毛管状腺癌( 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1989年由 Young 和 Scully 首次提出[1],1994年被WHO列为宫颈癌组织病理学类型[2],是宫颈腺癌的一种亚型。绒毛管状腺癌较少见,现将我院3例宫颈绒毛管状腺癌临床及病理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54例青年人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人胃癌以低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为主,确诊的主要方法是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结论 青年人胃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73例胸腺癌的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的73例胸腺癌患者中爿45例,女28例,中位年龄51岁。采用Masaoka分期系统进行分期,Ⅱ期占1%,Ⅲ、Ⅳ期分别占48%、51%。接受手术治疗40例,其中6例完整切除,21例姑息手术,13例探查活检。70例接受了中位剂量印Gy的放疗,23例进行了中位4个周期的化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及生存因素分析。随访率为90%,中位随访时间14年。结果 全组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1%、19%,中位生存时间35,1个月。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45%、17%(P=0.002)。6例完整切除的5例存活。姑息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而只探查活检和未手术治疗的生存率只有14%(P:0.003)。有无化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8%和33%(P=0.671)。放射性心包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7%、9%。在Ⅱ+Ⅲ期36例中治疗失败13例,其中局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7例,局部复发同时远处转移2例。结论 胸腺癌预后较差,Masaoka分期和手术治疗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放疗并发症可接受,联合化疗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收集1 4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为青年组(≤35岁)、中年组(〉35岁且〈65岁)及老年组(≥65岁)。采用χ^2检验对各组临床病理资料作比较。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率。结果青年组乳腺肿瘤直径、淋巴结状态、分期与中年组、老年组之间存在差异(均P〈0.05),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各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瘤生存率青年组最小,老年组最大,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8,P=0.025)。三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96,P=0.136)。结论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不因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预后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回顾分析 1990年 1月 6日~ 2 0 0 3年 2月 18日入院治疗的 5 3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40例( 75 5 % 40 / 5 3 )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死亡 4例 ( 10 % 4/ 40 ) ,中位生存期 3 4个月。 13例 ( 2 4 5 % 13 / 5 3 )行姑息性手术 ,死亡 8例 ( 61 5 % ) ,中位生存期 8个月。回顾分析的结果显示对胃癌穿孔的治疗应区别对待 ,积极争取行根治性手术或先做穿孔修补术 ,术后 3~ 4周再次手术切除肿瘤 ,情况差者亦应作修补术或加做引流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和局部治疗在转移性三阴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13年间收治的 220例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全组 206例初诊Ⅰ~Ⅲ期患者治疗后出现远处转移(186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4例保乳手术+放疗、5例单纯保乳术、1例未接受手术;化疗 196例,88例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区域放疗),14例Ⅳ期初诊时即有远处转移(8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例区段切除术、5例未接受手术)。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转移后治疗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肺和骨,实质性脏器转移182例(82.7%),单器官转移 63例(28.6%),多器官转移 153例(69.5%),4例不详。三阴乳腺癌初诊 3年内转移达高峰,5年后很少发生转移(6.4%)。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全组转移后 5年OS为25.0%,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单器官转移、多器官转移的 5年OS分别为38.2%、17.5%(P=0.005)。合并内脏转移、局限骨转移的 5年OS分别为20.3%、56.2%(P=0.049)。62例单器官转移病例中接受手术或放疗局部治疗组和无局部治疗组的转以后 5年OS分别为48%和29%(P=0.006)。结论 转移性三阴乳腺癌常见内脏实质器官转移,单器官转移预后好于多器官转移;对于单一器官转移,挽救性局部治疗能改善生存;局限于骨转移好于合并内脏转移预后。  相似文献   

15.
贲门癌最大径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贲门癌最大径与预后的关系 ,寻找更符合贲门癌预后的分期方法。方法采用Stata 5 0统计软件 ,对 195 8年 6月~ 1993年 10月底 ,经左胸后外切口为主途径行贲门癌切除的15 36例病例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生存率用寿命表法计算 ,两组间生存率差异的显著性用Log rank检验 ,两组间率的差异的显著性用 χ2 检验。结果 本组将肿瘤最大径分为 6个级别 :Ⅰ级 :<2cm ;Ⅱ级 :2~ <4cm ;Ⅲ级 :4~ <6cm ;Ⅳ级 :6~ <8cm ;Ⅴ级 :8~ <11cm ;Ⅵ级 :≥ 11cm。各级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Ⅰ级 6 1 5 % ;Ⅱ级 44 4% ;Ⅲ级 2 6 4% ;Ⅳ级 2 0 5 % ;Ⅴ级 16 1%及Ⅵ级5 7%。除Ⅰ级与Ⅱ级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外 ,其他各级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各级与淋巴结转移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按肿瘤最大径分级可分为 6级 ,各级对预后影响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51例胸腺癌治疗结果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胸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纵隔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完全有别于胸腺瘤,回顾性分析30年来治疗的51例胸腺癌治疗结果,旨在提高对该病诊断和治疗上的认识。方法 51例患者中男36例,女15例,中位年龄49岁。Masaoka分期Ⅱ期5例,Ⅲ期34例,ⅣA期5例,ⅣB期7例。46例接受外科治疗,其中完全切除19例,不完全切除23例,仅做活检4例。51例不同时期常规放疗的中位剂量5586cGy(2250~7000cGy),其中单纯放疗1例,术后复发放疗4例。27例在不同时期接受了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长春新碱等的化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 5年总生存率为55%。5年局部控制率为71%。单因素分析表明Masaoka分期是影响胸腺癌预后的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无任何因素为胸腺癌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 5年总生存率较高,体现了手术为主辅以术后放疗是胸腺癌较理想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7.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5年10月间,在我院实施D2根治术且资料完整的25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55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1.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区域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大体类型、分化程度与术后生存率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差,标准胃癌根治性手术后应接受综合治疗并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16例腮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研究原发腮腺鳞癌预后影响因素及恰当的治疗方案。方法搜集1984-2005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腮腺鳞癌16例,其中T1期2例,T2期5例,T3期5例,T4期4例。NO期10例,N+期6例,单一手段治疗组6例(单纯手术5例,单纯放疗1例),综合治疗组(手术加放疗)10例。结果全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为75%(12/16),全组3和5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5%和30%、58%和58%、36%和27%。T1~T2和T3~T4期的5年生存分别为100%和29%,(X^2=4.50,P= 0.034)。NO和N+期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和20%(X^2=8.70,P=0.003),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4%和0(X^2=9.83,P=0.002)。结论原发腮腺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概率和局部复发率均高,应该采用手术加放射的综合治疗;N+期患者术后应该给予同侧全颈及锁骨上区放疗;手术治疗时未行颈清扫者应行同侧全颈及锁骨上区预防照射。  相似文献   

19.
胸腺瘤临床病理的预后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胸腺瘤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30例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肿瘤大小、坏死、核分裂及包膜情况、组织学分型(按照L-B分类及M-H分类)、Massaoka临床分期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观察其5,10年生存率的差别,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U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重症肌无力的有无、肿瘤大小、坏死、核分裂及L-B分类均与预后无关(P>0.05);而肿瘤有无包膜、M-H分类及临床分期与生存率有明显相关性。有包膜者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3.1%,无包膜者分别为54.4%和40.0%(P<0.05)。按M-H分类,髓质型5,10年生存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9.8%,混合型分别为97.5%和88.4%,皮质为主型分别为83.3%和50.1%,皮质型分别为60.2%和29.9%,分化好的胸腺癌(WDTC)分别为43.4%和0%(P<0.05)。临床分期中Ⅰ期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3.2%,Ⅱ期分别为84.6%和78.4%,Ⅲ期分别为45.3%和19.8%,Ⅳ期分别为38.0%和0(P<0.01)。其中以细胞的异型性及有无侵犯胸腺周围器官对预后尤为重要。结论 L-B分类与预后无关;M-H分类、临床分期与预后有关,尤其是瘤细胞呈多角形和大圆形、临床侵犯胸腺外器官者对预后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Meng J  Lang RG  Fan Y  Fu L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4):284-288
目的 分析与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及生物学因素,筛选预后不良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岁女性原发性乳腺癌99例,收集临床资料,复习病理切片相关指标,并对其中63例蜡块完整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c-erbB2、ki67、p53和BRCA1蛋白表达。结果 99例均随访5年,随访率100%。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59.6%(59/99),5年远处转移率为28.0%(26/93),5年生存率为72.7%(72/99)。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管侵犯、软组织受累、广泛性导管内癌成分(EIC)、淋巴结受累及AR、c-erbB2表达对预后有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受累状况、AR和c-erbB2表达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淋巴结状况和c-erbB2表达是影响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AR可作为一种辅助预后因子,人为干预不能从根本上影响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