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直肠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是指术前采用的一些治疗方法,包括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新辅助放疗(neoadjuvant radiotherapy)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结直肠癌近年来手术效果仍不满意,术后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NC可以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是提高CRC根治性切除率、减少局部复发和增加保肛机会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新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新辅助放疗(neoadjuvant radiotherapy,NR)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在CRC肝转移和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中。新辅助治疗尤为重要。现就CRC肝转移和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进展情况简述管见。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总结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探讨以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新辅助治疗前、治疗后2周超声检查,记录肿瘤大小、血流分布及频谱、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指数.5cm以七的病灶,按照以下6步程序进行治疗和评价:(1)B超或CT;(2)TACE;(3)TACE后B超;(4)手术切除;(5)6疗程SVC;(6)B超或CT评价效果.结果 42例行肝转移灶切除前新辅助治疗,其中15例行全身化疗,27例行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DSA显示25例显示有门静脉血供,18例显示有肝动脉分支血液供瘤.B超示瘤体中央及周边血流丰富,瘤体内动脉PSV0.87m/s,R10.83,TACE后1周PSV0.63m/s,RI0.85(P<0.05)周边血流明显减少.病理显示瘤体中央有明显区域性坏死,周边部分有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经TACE为新辅助化疗的病例随访时间为14~27个月,全部无瘤生存.1年生存率为92.9%.结论 TACE作为肝转移灶的新辅助化疗首选方案,能有效降低肝转移灶的血液供应,促使肿瘤坏死,为手术的彻底切除及后续的预防再复发和转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肝转移也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如果不进行治疗.大部分病人自然生存期不超过12个月,接受系统化疗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不足24个月,5年存活率《8%.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治模式下,结直肠癌手术围手术期不同新辅助/辅助化疗治疗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专业组收治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非辅助化疗组(新辅助化疗 手术治疗)和辅助化疗组(新辅助化疗 手术治疗 辅助化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共收治了789例结直肠疾病患者,其中明确诊断为结直肠癌并符合纳入研究条件的患者195例,其中男109例,女86例; 年龄为25~84岁,中位年龄60.00岁,平均59.98岁; 结肠癌59例,直肠癌136例.随访时间为5~17个月,全部195例患者中失访3例,成功随访率为98.5%,随访期间无复发和死亡.2组患者基线基本一致,2组间术前内科合并症、肿瘤并发梗阻症状和术前是否输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在术中是否输血和Dukes分期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手术相关指标和病理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术后治疗中,2组间是否输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住院期间康复指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间术后并发症和排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个月随访中发现,2组间CEA和CA19-9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MDT诊治模式下,进行新辅助化疗 手术治疗 辅助化疗方案并不影响患者的康复,也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可能提高患者术后对排便习惯的接受程度,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但是否能提高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辅助化疗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希罗达专家论坛介绍:欢迎来到希罗达专家论坛。在这里,您可以通过专家的笔触充分了解肿瘤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了解希罗达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希望论坛能成为您了解国际先进技术的窗口,随时随地与世界互动,同时,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准备了一些相关问题,使您在参加有奖问答的同时对希罗达有进一步的了解。(有奖问答见封3插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影响。方法 对43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通过结肠镜活检证实为直肠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指数。新辅助化疗NCT采用FOLFOX-4两天方案,每2周重复1次,28天为1个化疗周期,完成2个周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后行手术治疗,术后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TUNEL技术观察bcl-2、bax蛋白和AI的变化。结果化疗后直肠癌组织中bcl-2、bax阳性细胞率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43.29±7.42)%、(72.9±9.18)%和(10.79±3.05)%,与化疗前(65.7±8.53)%、(54.8±7.86)%和(5.38±2.2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部分缓解(PR)病例bcl-2、bax阳性细胞率与无效(NC)病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明显促进直肠癌细胞的凋亡。而且这两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这两种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可能成为进展期直肠癌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辅助化疗的历史与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病例数达102万,每年近52.9万人死于结直肠癌[1]。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仍处于上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新发病例约100万/年,每年约50万患者因此而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肝转移。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也常常是唯一的转移部位。而结直肠癌诊断时约有10%~25%发现时已伴有肝转移(同时性肝转移),还有50%~70%最终发展到肝转移,尸检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率高达60%~71%。结直肠癌肝转移完全切除后,5年生存期为21%~48%,甚至治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与和预后关系方法对31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取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入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并作风险评估结果Kaplan-Meier法显示p53,C-erb-2,nm23,CEA,分化程度,Dukes分期这6种因素在分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Cox模型分析显示Dukes分期,C-erb-2,nm23,p53这四种因素,是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r均〈1)。Dukes分期升高和nm23表达阴性,p53和C-erb-2表达阳性者预后差;反之则预后较好。结论结直肠癌C-erb-2,nm23,p53癌基因与临床Dukes分期相结合能更好地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其生活质量、生存时间的影响,以总结胰头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2月142例经手术治疗的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142例分为根治性切除(RR)组(38例),姑息性切除(PR)组(15例),胆肠内引流(BJ)组(89例)。BJ组根据吻合方式再分为胆囊空肠吻合组(56例),胆管空肠吻合组(33例);是否附加胃空肠吻合又分为BJ+胃空肠吻合组(32例),BJ未附加胃空肠吻合组(57例)。观察各组生存时间及BJ组黄疸复发率、十二指肠梗阻发生率。结果:(1)RR,PR,BJ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6,10.7,7.8个月,RR组生存时间较PR,BJ组有明显延长(P<0.01),但PR组与BJ组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J组中胆管空肠吻合组生存率显著高于胆囊空肠吻合组(P<0.05);胆囊空肠吻合组、胆管空肠吻合组黄疸复发率分别为55.4%,9.1%(P<0.01)。附加胃空肠吻合组、未附加胃空肠吻合组十二指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6.2%,22.8%(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应首选根治性切除;对不能行根治性切除者宜选择胆管空肠、胃空肠双吻合手术,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与胆囊癌预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61例进展期胆囊癌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按第6版UICC/AJCC的胆囊癌临床分期标准,ⅠB期8例,ⅡA期22例,ⅡB期11例,Ⅲ期14例,Ⅳ期6例.姑息性胆囊切除和/或胆道引流术26例;胆囊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14例,保留肝外胆管的根治性切除7例,联合肝外胆管切除的根治术13例;肝胆胰脏器联合切除1例.37例中有18例淋巴结阳性.52例术后得到随访.满6个月生存为41例(67.2%);满1年生存26例(42.6%);存活2年以上者10例(16.4%);3年以上存活7例(11.5%);1例存活5年以上(1.6%).术后2年内死亡的51例中,31例随访到死亡前症候:21例有进行性黄疸;14例有肝脏内多个转移;12例有顽固性腹水.非明确胆道病原因死亡者5例.结论 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PBL患者中,Ⅰa期16例,Ⅱa期14例,Ⅱb期2例,IVb期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加化疗,其中20例加行放疗。33例(91.7%)随访3~193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2例,其中死于脑转移2例,骨髓转移5例,肝、肺广泛转移5例。存活21例中,最长者192个月,总生存时间3~19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43.5个月。全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1%和49.0%。结论PBL中以B细胞型NHL常见,诊断主要依据术后的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一般采用手术、化疗及放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去铁敏对移植供肝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自体肝移植组(AT组)、自体肝移去铁敏预处理组(DP组)与自体肝移植去铁敏灌肝组(DI组)。检测各组术后24 h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检测肝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HIF-1α)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AT组、DP组和DI组术后血清ALT,AST和ALP明显升高;但DP组、DI组较AT组血清ALT,AST和ALP明显降低,肝形态异常变化减轻,肝组织中HIF-1α蛋白含量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在肝移植术前行去铁敏预处理或术中行去铁敏溶液灌肝,对供肝有保护作用,且前者优于后者。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组织HIF-1α含量及减轻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草氨酸盐(oxamate)对人胰腺癌细胞内钙含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panc-1,用oxamate干预癌细胞后48h,行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AM染色,激光共聚焦下观察不同浓度oxamate作用下细胞内钙含量的变化。结果:oxamate干预48h后,细胞内钙含量随着oxamate浓度的升高而致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oxamate能增加panc-1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影响细胞内钙离子平衡,进而干涉细胞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甲状旁腺癌(PTC)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6例PTC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表现,3例可扪及颈部肿块,4例高钙血症[(3.62±0.56 )mmol/L],4例血甲状旁腺素(PTH)升高达正常上限的2倍以上.3例术中快速病检确诊,2例术后石蜡病检及免疫组化确诊,1例术后石蜡病检及免疫组化结合临床资料确诊.5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 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随访1~5年,其中1例术后复发;1例仅行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的甲状旁腺癌伴多发性骨转称患者,术后16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PTC术前诊断困难,术前血生化检查,PTH,99mTc-MIBI,超声、CT检查及术中大体标本观察和快速病检有利于明确诊断.手术方式以选择甲状旁腺切除术 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余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手术确诊、年龄11~71岁的12例甲状旁腺肿瘤临床资料。包括甲状旁腺癌并甲状腺肿及多发性内分泌腺瘤I型(MEN-1)1例;甲状旁腺囊肿1例;甲状旁腺瘤10例,其中1例为双侧甲状旁腺瘤并MEN-1,1例合并甲状腺肿,1例为异位腺瘤。结果依靠血钙、血磷、B超、CT及99mTc-MIBI等检查10例在术前确诊(2例术后确诊)。8例腺瘤和1例囊肿行单侧探查及甲状旁腺瘤切除;行双侧探查3例,其中1例甲状旁腺瘤并甲状腺肿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包括旁腺瘤),1例甲状旁腺癌为MEN-1行根治性切除及切除垂体肿瘤手术,1例甲状旁腺瘤并MEN-1术前行胰岛素瘤和肾上腺皮质瘤切除。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随访期间11例血钙正常,8例无症状生存;1例腺瘤术后对侧甲状旁腺增生,再次手术。结论定位明确的单发甲状旁腺瘤或囊肿可单侧探查,MEN-1和腺癌或伴结节甲状腺肿者应双侧探查。术后密切随访不仅可确定手术效果,而且有利于早期发现复发患者和MEN-I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根治性手术,32例行姑息手术。结果:病理诊断为胆管腺癌41例,黏液癌14例。51例平均随访3年9个月,根治组平均存活 26(13~45)个月,姑息治疗组平均存活10(5~14)个月。根治组术后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5.7%,54.5%,27.3%,姑息组术后 1年生存率为 37.5%,无2年生存者结论:肝胆管结石反复发作炎症可并发胆管癌,行根治性切除可延长生存期,姑息手术可提高生存质量;提高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疗效的关键是争取早期根治性治疗肝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淋巴结微转移的角度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中央组(Ⅵ组)淋巴结处理的意义.方法 选择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8例326枚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颈淋巴结(pN0)进行检测,确定其微转移情况并与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26枚pN0淋巴结中微转移阳性46枚,包括Ⅱ组4枚(4/42),Ⅲ组5枚(5/34),Ⅳ组5枚(5/49),Ⅴ组1枚(1/17),Ⅵ组31枚(31/184).在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的14例中6例(6/14)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54例微转移阴性病人中仅3例(3/54)复发或远处转移(P<0.01).结论 甲状腺滤泡状癌Ⅵ组淋巴结是容易发生微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且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复发及转移有密切关系.甲状腺滤泡状癌手术时应常规清扫Ⅵ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