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相关性肾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小苗  周巧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1):1674-1675,1680
目的探讨肿瘤与肾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5例肿瘤合并有肾损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中,男10例,女5例。肿瘤病程最短1周,最长21a。肿瘤之后发现肾损害6例,其中5倒是肿瘤切除术后最短半年、最长21a才发现有肾损害,1例是化疗2个月后发现有肾损害。肿瘤与肾损害同时发现8例。肾损害之后发现肿瘤1例。肾病病程最短的1个月,最长的24a。就诊时肾损害类型有NS4例、CGN4例及CRF7例。所有病例在手术或化疗后肾损害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从肾功能情况来看,12例肾功能异常,3例肾功能正常。从手术情况看转归,手术组10例,有8例存活,2例死亡;非手术组5例,有2例存活,3例死亡。从血透情况看转归,血透组10例,8例持续血透存活,其血透时间最短2周、最长4a;2例停血透后死亡。非血透组5例,2例良性瘤单纯手术者存活,3例恶性瘤中2例单纯化疗及1例放弃治疗者均死亡。结论肿瘤与肾损害有一定的关联性,肿瘤合并肾损害,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切除肿瘤,不能及时切除者亦尽早化疗或放疗。合并CRF时需定期血透。对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将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于中老年肿瘤患者,尤其要注意是否同时有肾损害的情况,或定期观察是否会出现肾损害的可能。对于那些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肾病患者最好定期检查,警惕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如何提高中老年血透患长期存活率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对89例中老年血透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4年以上中年组8人,最长达10年,老年组2人,最长达6年。目前,继续维持性血透中年组7例,老年组6例。结论:早期、充分透析,提高透析质量,积极治疗并发症可提高血透患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疗效的措施。方法 心脏手术病人发生ARF29例,术前心功能Ⅲ级9例,Ⅳ级20例。术前肾功能正常21例,氮质血症8例。全组采用早期强化利尿治疗,最后需要透析治疗的患者应用早期或晚期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全组药物治愈14例,透析治疗15例。透析治疗存活8例,死亡7例。透析治疗病例中,腹膜透析8例,存活6例,死亡2例;其中早期腹透7例,存活6例,死亡1例,晚期腹透1例,死亡。血液透析7例,存活2例,死亡5例;其中早期血透3例,存活2例,死亡1例,晚期血透4例,全部死亡。结论 提高心脏手术后ARF疗效的方法是及时诊断、尽早治疗、强化利尿和积极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连续性轿透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连续性血液透析(CHD)组63例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38例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CHD组63例,存活54例(85.7%),死亡9例(14.3%);IHD组38例,存活26例,(68.4%),死亡12例(31.6%),两组有差别(P<0.05),CHD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氮质血症控制更佳,APF持续时间较充盈。结论;CHD治疗ARF的疗效优于IHD,提高血透质量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近5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近5年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期间死亡病例,以提高认识。方法收集自1999年10月至2004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3例,其中死亡22例,设为死亡组,另251例存活病人设为存活组,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1、性别:死亡组男17例,女5例;存活组男197例,女54例。2、年龄:死亡组26~85岁,平均年龄(66.18±14.00)岁;存活组25~90岁,平均年龄(63.92±13.16)岁,P>0.05。3、梗死部位:死亡组前壁或广泛前壁者16例,存活组122例,P<0.05。4、并发症:心力衰竭(killipⅡ级以上)死亡组19例,存活组99例,P<0.0005;心源性休克死亡组5例,存活组0例,P<0.0005;肺部感染死亡组11例,存活组106例,P>0.05;Ⅲ°AVB死亡组3例,存活组18例,P>0.05。5、死亡时间:自患者入院后50分钟至12天不等,其中<24小时10例;<3天4例;<7天6例,≥7天2例。6、死亡率:住院期间死亡率22/273(约8.06%),男性AMI患者死亡率17/214(约7.94%),女性AMI患者死亡率5/59(约8.47%),男、女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死亡原因:心脏泵衰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二者并存)19例,心跳骤停2例,心脏破裂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死亡患者多见于累及前壁或广泛前壁者,有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6.
韦汐 《华夏医学》2000,13(3):271-272
急性脑出血目前仍是导致我国中老年人三大死亡疾病之一。为提高对急性脑出血死因、死亡时间及主要并发症等的认识,降低其病死率,对我科1992年1月至1999年4月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死亡与存活病例进行了回顾性临床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同期共收治经CT证实的急性幕上脑出血且资料完整者128例,其中死亡41例,分别称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存活组87例,男52例,女35例,年龄42~78岁,发病12h入院者22例,1d内入院者53例,2d内入院者12例,首次发生脑血管病者71例。死亡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32~89岁,发病3h入院37例,12h入院1例…  相似文献   

7.
28例急性药物、毒物中毒应用血透和腹透治疗,临床表现为重度中毒,有昏迷,低血压,呼吸抑制,急性肾衰等。血透24例,存活22例(92%),死亡2例(8%),血透中凝血和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腹透4例,存活4例(100%),均采用床边临时穿刺法腹透。讨论了急性中毒血透的指征、优点、并发症和腹透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治疗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减退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避免血液透析或减少血透次数 ,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方法 从 1998年 1月到 2 0 0 0年 11月 ,5 0例心脏手术病人在术后心功能和循环相对稳定的时候表现为急性肾功能减退或急性肾衰。我们将本组病例分为 4组以比较早期间歇利尿病例 (A1组13例 )、延迟间歇利尿病例 (A2组 7例 )、早期持续利尿病例 (B1组 2 0例 )和延迟持续利尿病例 (B2组 10例 )的治疗效果 ;同时比较各组中最后需要血透的病例进行早期血透和晚期血透的疗效。结果 A1组 :药物治愈 7例(5 3.8% ) ,早期血透 6例 (4 6 .2 % ) ,死亡 1例 (7.7% ) ;A2组 :早期血透 3例 (4 2 .9% ) ,晚期血透 4例 (5 7.1% ) ,死亡 5例 (71.4% ) ;B1组 :药物治愈 18例 (90 .0 % ) ,早期血透 2例 (10 .0 % ) ,无死亡 ;B2组 :药物治愈 3例(30 .0 % ) ,早期血透 5例 (5 0 .0 % ) ,晚期血透 2例 (2 0 .0 % ) ,死亡 3例 (30 .0 % )。结论 在心功能和循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表现为急性肾功能减退或急性肾衰的病例 ,治疗原则是及时诊断、尽早治疗、持续利尿和积极血透。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总结救治严重烧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教训。方法:除烧伤后及时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早期切削痂和有效控制感染外,行血液透析5例,腹膜透析1例.活性碳血液灌流1例。结果:本组8例中7例死亡.仅1例存活.该例曾给予早期充分血透和血液灌流12次的支持治疗。结论:严重烧伤并发急性肾衰应重在预防,早期诊断和充分血液透析是救治的关键。肾图检测和活性碳血液灌流的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原因,探讨死亡相关临床危险因素,以降低其死亡率。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8月于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共102例,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进行相关临床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死亡27例,其中10例(占37%)死于脑中风,9例(占33.3%)死于放弃治疗,5例(占18.5%)死于严重感染,2例(占7.4%)死于心力衰竭,1例(占3.7%)死于肿瘤。死亡组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浓度及血红蛋白等指标较存活组低,高血压的控制率较存活组低。结论:脑血管并发症为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进一步加强血压的控制及降低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等是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gp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测定p-gp在36例骨肉瘤和17例骨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随访骨肉瘤患者生存时间。36例骨肉瘤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平均19.9岁。Enneking分期ⅡA3例,ⅡB27例,ⅢB6例,并发病理性骨折7例。结果 36例骨肉瘤随访时间平均3.5a,其中存活3a及以上者13例,存活3a以下者23例,死亡病例均因骨肉瘤远处转移全身衰竭致死。36例骨肉瘤p-gp阳性表达率为50.0%,显著高于骨软骨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gp表达在不同Enneking外科分期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存时间3a以上组及3a以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gp表达可能与骨肉瘤作为高度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对骨肉瘤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通过1,0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例与500例存活者的对比观察,总结两组呕血的异同,并通过72例剖检资料,了解不同部位脑出血与呕血的关系。 两组之间的差异:(1)死亡组呕血者占15.6%,存活组仅4.8%;(2)死亡组呕血多大量反复出现,存活组则反之;(3)死亡组呕血时79.5%呈昏述状态,存活组54.2%神志清楚;(4)死亡组呕血后77.5%昏迷加深,相继出现生命体征消失,存活组仅25%有一过性意识障碍加深,并很快(1~3天)好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58例HPS患者的生存资料,分别比较成人与小儿死亡组及存活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两组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小儿20例,其中存活12例,死亡8例,病死率40%。小儿死亡组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小儿死亡组与存活组年龄及EB病毒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项指标(白细胞、血红蛋白、铁蛋白、白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38例,其中存活12例,死亡26例,病死率68.4%。成人死亡组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而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伴发肿瘤者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余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S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病因多种多样;血小板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的患者预后不佳,小儿EB病毒感染、年龄小于2岁者及成人伴发肿瘤者,死亡率高,存在以上危险因素者,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在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并发急性肾衰中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玉凤  梁国健 《广东医学》1996,17(3):146-148
对29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中21例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者,17例行血液透析,结果存活5例,存活率29.9%,而未作血液透析的4例均死亡。ACST总死亡率17.6%,并ARF者死亡率76.2%。结果表明:(1)早期有效的胆道引流可减少ARF发生;(2)并发ARF者死亡率增高,及时血透能提高ARF的存活率;(3)血透不但能降低血氮,血钾浓度,同时能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改善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黄伟  郭汉林 《广东医学》2007,28(10):1681-1682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惠者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67例慢性肾衰经血液透析治疗后死亡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死亡原因依次为心源性死亡24例,放弃治疗16例,营养不良11例,感染9例,消化道大出血3例,脑血管意外4例.结论 心脏疾病、放弃治疗、营养不良、感染、高龄是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控制血压,减轻心脏负荷,作好宣教工作,改善贫血,营养支持,充分个体化透析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及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院近6年来急、慢性肾衰35例所作1244次血透进行分析和小结。急性6例中存活3例,病死率5O%;慢性组29例中,5例经血透而过渡到肾移植(迄今存活3年以上者1例)。及时选择血透时机,根据病情特点与需要交迭选用平板型或中空型透析器,对尿闭者,严格限制钠,水输入,血透时操作细致、技术熟练、观察严密、消毒严格等等,均为提高血透疗效的主要因素。本组对两种透析器的即时疗效与动静脉内、外瘘的优缺点加以比较和讨论,并重点讨论、分析了维持性血透中的意外、副反应与主要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方法。由于改进了消毒方法及其它一系列防治措施,近两年来减少了不少透析意外与并发症,如:甲醛反应、热源反应已不再发生、失衡综合征大大减少,其它意外也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血透治疗的临床特点及对策,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DN组)的病情、转归、并发症、死亡原因及生存率,并与同期作血透治疗的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非DN组)相比较。结果透析前DN组与非DN组相比,白蛋白、尿素氮明显偏低,而血糖值明显偏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DN组与非DN组在转归上相比,3年存活率较非DN组血透患者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DN组患者死亡原因中感染性疾病居首位(占36.67%),其次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和其他;DN组患者的并发症比非DN组多,主要为心血管并发症、感染、血透时低血压、脑血管意外。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尽早血透,充分透析,控制血糖、血压,控制透析间期体重,防治感染,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联合共存疾病指数(index of coexistent disease, ICED)对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间肾内科诊断并收治的HD患者206例。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病、透龄)、基础疾病情况、血透生存情况等资料,利用上述资料进行CCI、ICED评分。按临床终点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或保护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CI、ICED对血透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在206例患者中,存活132例,死亡74例,病死率35.9%。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男性、糖尿病肾病、CCI、ICED、心血管疾病、感染的比例均较高,但透龄低于存活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透龄、CCI、ICED、感染、心血管疾病与血透患者死亡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39,95%CI: 1.003~1.076,P=0.035)、CCI(OR=1.257,95%CI: 1.021~1.546,P=0.031)、ICED(OR=2.463,95%CI: 1.443~4.202,P=0.001)、与血透患者死亡预后独立相关。年龄、CCI、ICED及三者合并后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依次为0.768(0.702~0.833)、0.809(0.748~0.870)、0.800(0.737~0.862)、0.851(0.797~0.905).以三者联合预测的AUC最大,说明其预测生存结局的准确率大于任何单项指标,灵敏度为82.43%,特异度为80.30%。结论CCI联合ICED可以较好地评价血透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孙美菊  王力耘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2):2471-2472
我院自监护治疗(CCU)病房建立以来,心内组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AMI在住院中突发死亡病例逐年减少.本文总结我院近10 a来AMI住院病人,经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血压、心律稳定,停用心电监护及吸氧,情况稳定,预期存活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抢救无效死亡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米慧  郭景瑞  李爱红  王玲玲 《医学综述》2011,17(19):3012-3014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PQ中毒患者62例,以住院期间死亡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患者分别于中毒后第1天、第7天与第14天检测HMGB1水平,另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各组之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于中毒后第1天、第7天与第14天血清HMGB1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于中毒后第1天、第7天与第14天血清HMGB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HMGB1作为重要的晚期炎性介质参与急性PQ中毒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观察其水平有助于急性PQ中毒病程检测及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