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4年6月13~15日,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2014年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胸外科学术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主办,北京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承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协办。全国近1 000名胸外科医师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结合国际、国内专家讲座和投稿论文报告形式就胸外科各领域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右胸单一切口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12-01—2017-01间,嵩县人民医院采用右胸单一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0~220 min,平均180 min。清扫淋巴结12~20枚,平均16枚。阳性23枚,其中隆突下19枚,胃左血管旁2枚。食管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后发生右下肺不张1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发生吻合口瘘等其他并发症,均安全出院。结论右胸单一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具有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手术后恢复较快、术后生活质量较高等优点,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近日,华西医院胸外科术后随访门诊在门诊部正式开诊。华西医院胸外科以收治肺癌、食管癌和胸外伤患者为主,2010年手术量已突破2 000台,属于全国领先地位。2009年我们就将快速康复理念引入术后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胸外科患者手术后平均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右开胸径路与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相结合行胸上段食管癌根治术332例的经验。指出:右开胸可避开主动脉弓与弓上大血管对胸上段食管的遮挡,能够在直视下锐性切除胸上段食管与相关的区域性淋巴结。在颈部行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只需保留食管起始部1~2厘米,实现食管次全切除与食管癌切除的彻底性,且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率低至0.6%。两者相结合使胸上段食管癌与中下段一样具备可手术根治性,故可首选手术治疗。文中还对诸如胃壁不与胸廓上口胸膜固定、颈部不放引流、胃窦部与保留的胃短动脉网膜固定使胃处于伸展状态位于食管床内等手术细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近日,一位因严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的24岁青年患者到我院胸外科就诊,胸部增强CT发现其左侧胸腔存在一巨大肿瘤,左肺几乎完全被压缩,右肺被压缩到只有原来体积的1/4,心脏几乎被完全挤向右侧胸腔。8个月前,该患者曾接受了“左侧胸腔肿瘤切除术”,术后诊断为“滑膜肉瘤”。但由于放化疗疗效均不确切,患者放弃了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左胸与右胸入路实施胸下段食管癌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59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经右胸实施手术,观察组经左胸实施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胸与右胸入路治疗胸下段食管癌,效果相当,但经左胸入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3岁,主因下咽梗噎不适10 d入院。辅助检查:①食管镜:食管距门齿35 cm至齿线可见凸向管腔新生物,有蒂与食管侧壁相连,表面糜烂(图1)。活检病理:食管恶性肿瘤,考虑鳞状细胞癌。②上消化道造影:食管下段黏膜破坏中断,钡剂通过受阻,食管腔内可见圆形充盈缺损影,表面有钡剂涂抹征(图2)。③胸部CT:食管腔内可见类圆形软组织肿物影,肿物一侧壁与食管相连,管腔呈偏心性狭窄,增强扫描肿物轻度强化(图3)。积极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并清扫淋巴结,顺利康复出院。术后诊断:食管癌肉瘤。手术切除标本:食管腔内一5.5 cm ×3.5 cm×3.0 cm 黄褐色带蒂肿物(图4)。术后病理:食管癌肉瘤侵及黏膜肌层;临床上下残阴性;淋巴结:胃左0/6,贲门0/3,食管旁0/3,下肺韧带0/2,隆突0/2转移。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由癌和肉瘤两种成分共存,免疫组织化学:CK(+),Vim(+),Ki-67(60%),P63(+),P40(+),HMB45(-),CD (+/-)。术后未行放、化疗,随访17个月,健康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合理的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间267例术前分期在cT3N0M0之前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右胸入路组(淋巴结清扫应用现代二野清扫)与左胸入路组(应用传统二野清扫),比较两种方法 对食管癌pN分期的影响.结果 右胸入路组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度是7.5%,左胸入路未清扫上纵隔;右胸入路组腹部淋巴结转移度21.1%,显著高于左胸入路组(11.3%,P<0.01);术后病理分期左胸入路组N0 134例,N1a1例,N1b 3例,N2 10例,N3 2例;右胸入路组N0 88例,N1a 3例,N1b 7例,N2 15例,N3 4例;右胸入路组pN分期上升显著高于左胸入路组(P<0.05).结论 右胸入路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使pN分期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0.
晚期食管癌特别是晚期中上段食管癌,过去一般放弃手术治疗而绝大多数患者在半年内死亡.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2004年11月至2010年1月共实施了567例食管癌手术,其中对57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施行了主动脉弓上食管胃侧侧吻合转流术、胃造瘘术和放疗,现对这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可为胸外科手术患者提供多模式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进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1]。以往认为开胸手术的最佳麻醉方式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TEA)[2]。近年来TPVB因其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2],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具有取代TEA之势。超声引导下的可视化操作更明显提高了TPVB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使TPVB在临床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应用与发展。现就TPVB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欧洲心脏医学杂志2012年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患有心脏病的女性怀孕期间所面临的死亡风险比健康女性高出100倍。近日,重症医学科胸外ICU收治了一例孕期前置胎盘并发乏氏窦瘤破裂术后的患者。经心脏外科及胸外ICU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与护理,该患者目前已脱离危险并于10月14日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3.
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胸部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Zhu CC  Chen SL  Ye MH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0):628-63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胸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5例食管癌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病灶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胸腔镜组),以同期22例行常规开胸手术者为对照(常规开胸组),对两组间胸部淋巴结清扫及围手术期情况进行比较。患者平均年龄55岁(34~73岁),肿瘤分期为T1~T3期,经右胸颈腹切口途径切除胸段食管,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结果胸腔镜组和常规开胸组的胸部淋巴结平均切除数分别为(7.8±1.7)和(7.5±1.3)个/例,其中食管旁为(3.16±1.86)和(3.61±0.26)个/例,气管旁为(1.08±0.25)和(1.84±1.43)个/例,支气管旁为(1.21±0.87)和(1.03±0.89)个/例,隆突下为(2.04±1.02)和(1.39±0.76)个/例,下肺静脉旁为(2.47±1.65)和(1.97±1.47)个/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部失血量分别为(130±83)和(350±135)ml,术后1d引流量分别为(280±132)和(350±149)ml,术后住院(10.9±2.5)和(14.6±1.7)d,平均费用(12386±1353)和(12526±1432)元/例,两组术中胸部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5.87,P均<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可达到常规三切口开胸手术相同的效果,且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左胸单切口与右胸腹双切口在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4月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病人8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单切口组46例,采用经左胸后外侧单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双切口组38例,采用经右胸及腹正中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单切口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双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双切口组,淋巴结清扫个数低于双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单切口组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含量低于双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等并发症(8.70%)低于双切口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两组复发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胸单切口手术有助于缓解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应激反应,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但应注意彻底清扫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