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穆霞  王新霞 《现代保健》2009,(25):157-158
目的 探讨宫颈液基细胞检查(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358例患者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采用细胞学分类诊断(TBS),对TCT异常的患者进行宫颈活检。结果140例涂片异常统计显示:小于30岁年龄段阳性率21.43%,30—39岁阳性率27.14%,40~49岁阳性率29.29%,说明宫颈癌的好发年龄提前,性生活活跃期的妇女仍为宫颈癌的好发人群。TCT检测技术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为8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87%,鳞状细胞癌(SCC)为100%,故病变程度越高,TBS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越高。结论TCT检查是筛查宫颈病变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2.
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TCT)联合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癌的筛查价值。方法选择妇科门诊630例临床可疑宫颈癌患者进行宫颈癌筛查,将630例按检测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22例)妇女行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活检,对照组(308例)妇女直接行阴道镜检活检,比较2组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结果观察组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75.8%)高于对照组(50.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3,P〈0.01)。结论TCT检查异常的病例联合阴道镜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可早期发现宫颈癌病变,对早期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与巴氏涂片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600例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00例)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查,对照组(3800例)应用巴氏涂片检查。结果观察组宫颈上皮内瘤变阳性率[17.26%(656/3800)]与组织病理学符合率[96.34%(632/656)]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24%(465/3800)、87.53%(407/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但滴虫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病变的筛查中,液基细胞学检查明显优于巴氏涂片,且方法简单、实用,临床应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北省不同地区农村妇女生殖系统健康情况及其分布特点。方法对2017年河北省12个地区及1个直管县共66个县市35~64岁已婚农村妇女370 129人进行妇科检查及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巴氏分级ⅡB级及以上者、TCT检查结果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怀疑宫颈病变的多点组织活检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际筛查370 129人,宫颈癌筛查率为5.69%;妇科筛查结果异常者86 767例,异常检出率为23.44%,河北省农村妇女宫颈炎检出率为8.07%,组织病理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733例(低级别病变352例;高级别病变381例),宫颈浸润癌62例,检出率为0.17‰(62/370 129),其他妇科恶性肿瘤0例。结论适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严峻,定期开展宫颈癌筛查,准确检测和及时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从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有助于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18例宫颈癌筛查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采用TBS分级系统检出阳性涂片,其中269例在阴道镜下活检,以组织学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细胞学与组织学结果,并分析发病率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在5218例妇女筛查中,宫颈细胞学阳性率为24.2%。宫颈组织学检查269例,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 Ⅱ、CIN Ⅲ和鳞癌各占51.3%、36.4%、3.7%、4.1%和4.5%;组织学结果与细胞学结果比较,SCC、HSIL、ASC-US、LSIL和ASC-H符合率分别为100%、58.5%、47.7%、38.3%和31.8%。组织学结果发现鳞癌主要分布在41~60岁。结论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在41~60岁的妇女,常规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结合宫颈活检可使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早期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LCT)两种检测技术四种筛查方式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对本院就诊的1535例宫颈异常者进行HR—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选择其中344例一项或两项结果异常者均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不同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结果宫颈病变患者344例中HR-HPV检测阳性率为59.3%(204/344),宫颈癌患者的HR—HPV阳性率最高(6/6),其次为CIN[88.5%(139/157)],最低为宫颈炎症[32.6%(59/181)];CINI患者中HR—HPV阳性检出率为[81.7%(67/82)]明显高于宫颈炎症者[32.6%(59/181),x。=49.62,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级别增高,其HR-HP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x2=116.51,P〈0.01),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HR—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HPV检测、LCT检测、HPV—LCT系列试验及HPV-LCT平行试验检测CIN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约登指数分别为95.0%、75.1%,5.0%、24.9%、0.701;88.9%、72.0%、11.1%、28.0%、0.609;97.5%、76.3%、2.5%、23.7%、0.738;100.0%、89.98%、0,10.1%、0.899。结论LCT-HPV平行检测能显著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筛查的效率,是筛查宫颈癌最佳方案,有利于早期宫颈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伊犁州锡伯族妇女宫颈癌病变早期筛查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1-2013年2775例伊犁州州锡伯族妇女患者宫颈组织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并对比220例在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的病理切片诊断结果。结果:伊犁州锡伯族妇女宫颈细胞异常情况NILM243例(0.087%)、ASCUS9例(0.003%)、LSIS32例(0.011%)、HSIL2例(0%)、鳞癌1例(0%)、ASC-H9例(0.003%)、腺癌0例(0%)。而对比之下的220例病理切片诊断结果符合率达到85%.结论:通过对2775例伊犁州锡伯族妇女实行TCT筛查,伊犁州锡伯族妇女宫颈TCT阳性结果与病理切片结果符合率较高,可以在临床上应用TCT来进行伊犁州锡伯族妇女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20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TCT检查和HPV分型检测,细胞学诊断标准按照TBS(2001年)分类。TCT检查诊断为非典型鳞状上皮意义不明确(ASCUS)及以上的妇女或高危型HPV阳性患者均在阴道镜下取病理活检。结果1520例受检者中,TCT阳性196例,占12.89%,HPv阳性302例,占19.87%;TcT结果正常165例的HPV感染率为12.46%,其中高危型感染46例,占27.88%,病理活检4.35%为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学异常者中ASCUS、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HSIL)和宫颈癌的HPV感染率分别为63.89%、71.43%、88.89%、100.00%。结论TCT检查为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病变的细胞学检查方法,结合HPV分型检测更:不失为一种先进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龚庆琳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531-1533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5375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病例中,对385例检查结果为ASC-US以上的患者,阴道镜检查后取多点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液基细胞学总阳性率7.16%,与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的符合率为60.00%,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的符合率为73.80%,浸润癌的符合率为100.00%。ASC-US组CINⅡ以上者8例,占3.96%,ASC—H组CINⅡ以上者17例,占58.62%;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0.87,P〈0.01)。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异常细胞检出率高,细胞学结果异常者结合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筛查了解农村妇女生殖健康及宫颈癌发病情况,探索开展农村群体宫颈癌筛查的可行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参加筛查的3775例农村妇女进行常规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宫颈癌前病变者为11例。结论:宫颈细胞学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主要措施,做好农村妇女宫颈癌防治的健康教育宣传,促进农村妇女自觉进行宫颈癌筛查,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宫颈癌的发病情况及原因,探索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的可行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5881名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宫颈癌筛查中,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0.73%;宫颈癌检出率0.01%。40岁-组宫颈癌前病变(含宫颈癌)检出率最高为1.00%;随年龄增加,宫颈癌前病变(含宫颈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 P〈0.05)。不同妇科病患者中,宫颈癌前病变(含宫颈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以宫颈炎患者的宫颈癌前病变(含宫颈癌)检出率最高为2.85%。结论妇女宫颈癌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ytospin离心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妇科2168例TCT检查病例资料,行TBS分类诊断,其中上皮细胞异常190例,对LSIL病变以上(含ASC+HPV)的24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宫颈上皮病变患病率≤20岁组最高(33.33%),明显高于其他3个年龄组(8.91%,7.35%,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68例患者标本细胞学检查检出感染细胞82例(3.78%),宫颈上皮细胞异常者190例(8.76%),包括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66例,低度病变(LSIL)18例,高度病变(HSIL)6例。结论宫颈疾病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CytospinTCT细胞技术能明屁提高宫颈异常细胞的检出率,且与病理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是宫颈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红霞 《现代保健》2012,(28):82-83
目的:通过宫颈刮片联合阴道镜检查的手段进行宫颈癌的筛查,探讨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并了解农村妇女宫颈癌的发病情况。方法:对自愿参加宫颈癌筛查的21350例农村妇女,常规进行宫颈刮片并选取宫颈刮片阳性或者存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赘生物等的妇女进行阴道镜筛查,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标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350例参加筛查的妇女中,宫颈刮片21350例,阴道镜检查2037例,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818例,宫颈炎症454例,HPV感染4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28例,宫颈癌9例。宫颈刮片诊断CIN符合率46.47%,阴道镜诊断CIN符合率82.5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结合方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宫颈癌前病变患病率0.599%,宫颈癌患病率42.15/10万,且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患病率增高。结论:宫颈刮片联合阴道镜检查可有效筛查宫颈癌。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宫颈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590名妇女采用传统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DNA检测进行筛查,初筛异常和临床高度怀疑病变者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或颈管内诊刮,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590例样本中,细胞学及HPV均阴性者无高度病变发生,细胞学阴性、HPV阳性者中大于等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的检出率为10.1%,细胞学阳性及HPV阳性同时存在的病例中大于等于CINⅡ的检出率为39.4%,而仅细胞学阳性、HPV阴性者CINⅡ检出率为12.3%,无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生。结论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准确、快速、敏感,可用于大规模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且阴性预测值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两种宫颈癌筛查方案的成本效益,探讨适合安徽本地区的宫颈癌筛查方案。方法 调取安徽省5个项目县宫颈癌检查项目统计报表和个案资料,提取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案一)与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案二)两种筛查方案的检查人数、结案情况、宫颈癌前病变妇女的年龄等。采用x2检验对两种宫颈癌筛查方案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宫颈癌早期诊断率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两种方案的成本效益。结果 5个项目县53 974例农村妇女中,方案一的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672.28/10万高于方案二313.11/10万(x2=36.76,P<0.001),方案一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是690.70/10万高于方案二的334.81/10万(x2=34.56,P<0.001)。方案一筛查宫颈病变的效益成本比231.29、筛查挽救寿命带来的总效益135936551.01元均高于方案二(200.13、91597111.27元)。但是方案一的年人均筛查费用是27.06元,高于方案二的14.19元。结论 HPV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的筛查方案对于筛查宫颈病变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更有利于宫颈癌前病变早诊早治。但是宫颈细胞学检查的筛查方案前期成本需求小,适合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辅助液基薄膜细胞学检查(LCT)进行宫颈病变筛查,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辅助液基薄膜细胞学对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和液基薄膜细胞学检查的妇女550例,进行高危型人轧头瘤病毒辅助液基薄膜细胞学检查,与病理活检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50例筛查者中LCT检查异常者为267例(48.55坳,高危型HPV阳性者为196例(35.64%),对比二者的筛查结果,发现高危型HPV阳性率在LCT阴性者为29.3%.ASCUS或AGUS为34.3%.ASCUS-H为46.2%,LSIL为65.0%、HSIL为85.7%、SCC为100%。各结果间比较,X^2=54.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危型HPV和LCT双阳性者在鳞癌或腺癌患者中占100%,CIN-III患者中占78.9%,CIN—II中占71.4%,CIN-I中占64.8%,而在活检正常或炎性反应者中仅占5.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1.44,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随患者宫颈病变级别越高,高危型人轧头瘤病毒辅助液基薄膜细胞学检查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越高。二者检查异常的病例配合病理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的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妇女宫颈癌筛查方法。方法运用宫颈巴氏涂片法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 )检测法分别对47554和12226例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以宫颈活检后病理组织学结果为标准。结果宫颈巴氏涂片法筛查出宫颈病变48例,检出率为10.1/万,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检出率为8.2/万,宫颈癌检出率为1.9/万。HPV检测法筛查出宫颈病变检出率为53.2/万,其中CIN检出率为47.4/万,宫颈癌检出率为5.7/万。HPV检测法对宫颈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宫颈巴氏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检测法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筛查,灵敏度为95.4%,特异度为91.3%。结论和宫颈巴氏涂片法相比,HPV检测法有利于早期检出CIN以及宫颈癌。细胞学检查对高危型HPV阳性人群分流管理可增加HPV检测的特异度,提高筛查效能。高通量基因测序HPV检测法操作简单,一次可检测大样本,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5—2017年河北省衡水地区农村妇女宫颈病变筛查情况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对2015—2017年河北省衡水地区5个县区35~64岁已婚农村妇女81 078例进行妇科检查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组织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 妇科筛查结果异常者 14 699人,异常检出率18.13%,组织病理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94例(低级别病变51例;高级别病变43例),宫颈癌22例(微小浸润癌5例;浸润癌17例)。2015—2017年,冀州区宫颈病变异常检出率、微小浸润癌及浸润癌的检出率最高。组织病理学异常检出率2017年为86.36%,三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21,P<0.001),2017年高级别病变及宫颈浸润癌的检出率均最高,三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3,P=0.006;χ2=8.120,P=0.017)。55~64年龄段宫颈浸润癌构成比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5,P=0.022),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人群中,检出浸润癌的人群构成比最高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4,P=0.001) 。结论 衡水地区5个县区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存在地区差异,浸润癌年龄分布特点基本符合全国调查的发病趋势,宫颈癌筛查项目在该地区达到一定的筛查目的及效果,但仍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组织学与液基细胞学诊断结果的对比,评价液基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方法:回顾4229例液基细胞学和399例组织学对照结果,计算不同级别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399例中,细胞学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以上病变阳性率(21.05%)与组织学一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以上病变阳性率(23.6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学诊断各级假阴性率分别为LSIL23.58%,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7.57%,鳞状细胞癌(SCC)0.00%,腺癌(AC)50.00%:各级假阳性率分别为LSIL14.29%,HSIL3.85%。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有效手段,取得满意的宫颈细胞标本对提高诊断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通妇科门诊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病情况及其特点,为威海地区宫颈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普通妇科门诊就诊并接受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组织学检查的3022人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细胞学检查共2921人,异常129人,细胞学异常率4.42%(129/2921)。直接活检101人。最后病理诊断宫颈癌20人,检出率86.01/10万。宫颈癌前病变45人,检出率193.55/10万。CIN及原位癌年龄主要分布在26—45岁,≤35岁占50%,主要由细胞学筛查发现,与就诊原因相关性差。浸润癌年龄主要分布在41-55岁,≤35岁的宫颈癌占26.67%,主要由直接活检发现,与就诊原因相关性强。被诊断者基本为久居本地人群。结论:威海地区的宫颈癌筛查工作应引起重视,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群众防癌知识的普及,26—55岁年龄段应是宫颈癌前病变防治的重点人群。细胞学筛查结合阴道镜检查加宫颈活检是宫颈病变筛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