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目的:研究蔓荆子生物碱体外抗氧化的活性。方法:运用Fenton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评价蔓荆子生物碱体外抗氧化的能力,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物碱浓度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蔓荆子生物碱对—OH和O2-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生物碱浓度与对—OH清除能力呈正相关,与对O^2-清除能力呈负相关。结论:蔓荆子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是1种天然有效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2.
石榴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石榴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榴花中的挥发油,用GC-MS对其进行分析;以对金属离子螯合作用和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石榴花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石榴花挥发油中分离鉴定2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49%;20.00%石榴花挥发油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优于0.10 mg·mL-1的EDTA或VC。结论:石榴花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有应用价值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出挥发油,并利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找出最佳色谱分离条件,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系统将色谱分离出的35种成分进行鉴定,从中定性了21种成分,占总挥发油成分的60%。从GC-MS鉴定结果看,天然野生蔓荆子比种植药用蔓荆子缺少了氯代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和1-甲氧基-4-(2-丙烯基)苯,因此,两者在挥发油成分上极为相似,有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蒲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评价其体外抗炎和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乙醚回流提取法结合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技术(GP-MSE)提取蒲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鉴定,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MTT法检测蒲黄挥发油对RAW264.7细胞的增殖毒性,通过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Griess法测定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含量,初步评价蒲黄挥发油的体外抗炎作用;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测定评价蒲黄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蒲黄挥发油中分离出67个化合物,鉴定其中53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6.89%,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亚油酸、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Z)-9-十四碳烯醛和十八烷酸等;药效评价实验表明,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蒲黄挥发油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细胞中NO的分泌,对DPPH自由基无明显的清除作用,对Fe3+亦无明显的还原作用。结论 蒲黄挥发油的成分以脂肪酸及其简单酯为主,蒲黄挥发油具有一定的体外抗炎活性,但不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玫瑰花鞣质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能力。方法:采用Fenton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评价了玫瑰花鞣质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鞣质浓度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玫瑰花鞣质提取物浓度在0.05~4.00μg/mL范围内与对—OH和O2-清除能力呈量效关系,其最大清除率分别为62.85%和72.67%;浓度对抗氧化能力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517+1.732X1-0.903X2。结论:玫瑰花鞣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是1种天然有效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6.
武燕  何华  刘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22):1819-1820,1842
目的:研究柳茶挥发油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方法:并采用杯碟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柳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其抗氧化活性测定采用测定清除自由基(DPPH)能力的方法。结果:柳茶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很弱。该挥发油还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论:柳茶挥发油可以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工业中作为抑菌和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蕲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对蕲艾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蕲艾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GC-MS)分析蕲艾挥发油化学成分。通过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有机自由基法研究蕲艾挥发油的清除自由基作用,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蕲艾挥发油、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维生素E的清除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蕲艾挥发油检测到40种化学成分,初步鉴定了27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89.12%,其化学成分主要为侧柏酮(25.17%)、桉油精(23.42%)、樟脑(8.58%)、α-柏酮(7.76%)、4-萜品醇(4.7%)和冰片(3.34%)等。蕲艾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清除DPPH能力从强至弱的顺序为BHT > 蕲艾挥发油 > 维生素E。结论:蕲艾挥发油主要由酮类和萜类组成,并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材龟板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抗衰老药物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将龟板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95%乙醇等极性递增的溶剂提取得不同提取部位溶出物,用1,1—二苯基—2—苦基肼基游离基法(DPPH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并与抗坏血酸(VitC)进行比较。结果:龟板95%乙醇部位提取物与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95%乙醇部位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清除半数DDPH所需样品用量(EC50)与VitC相比相差2.38个数量级。结论:龟板95%乙醇部位提取物具有很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进行研究并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清除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 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3个方面,研究茉莉花挥发油清除自由基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茉莉花挥发油,从其清除DPPH?、? OH和O2?-能力3个方面进行考察,并以常用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为对照作比较,通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 IC50)评价茉莉花挥发油清除,在供试质量浓度范围内,呈一定量效关系,其 IC50分别为153.548μg?mL -1、56.481μg? mL -1和133.586μg? mL -1。结论茉莉花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是一种新型天然抗氧化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槐花颗粒抗氧化成分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其体外抑菌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乙醇水浴加热提取槐花颗粒的抗氧化成分,制备抗氧化成分提取液(质量浓度为2,4,6,8 mg/mL),以维生素C溶液(质量浓度为7 mg/mL)作阳性对照,考察提取液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超氧阴离子、过氧化...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不同产地小茴香药材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10种不同产地的小茴香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小茴香中提取挥发油。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色谱条件:HP-5石英毛细管柱 (30m×0.25m,0.25μm),柱温:50℃(10min)2℃·min-1→150℃(1min)5℃·min→200℃(5min);分流进样,分流比 30:1;进样温度250℃。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eV,接口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00℃,四极杆温度100℃,质量扫描范围 35~500AMU,溶剂延迟3.0min。结果:对比各药材的总离子流图,进行了组分差异分析。不同产地小茴香的总离子流图有较大共同点,但亦存在下同之处,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不尽相同。共鉴定出2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组分的94%以上。其中反式茴香脑(trans-anethole)的相对含量为65%~78%,建议可做为定量指标。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香薷精油的体外抑菌作用及皮肤毒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香薷精油的体外抑菌作用及皮肤毒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双倍稀释法对香薷精油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对健康豚鼠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实验。结果:香薷精油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乳酸杆菌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杆菌的抑菌效果尤为显著。25%和50%的香薷精油外用对豚鼠皮肤无急性毒性和刺激作用。结论:香薷精油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川芎挥发油促进丹皮酚的经皮渗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川芎挥发油对丹皮酚的体外透皮性质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皮酚含量,用药物透皮扩散试验仪检测丹皮酚饱和水溶液透过小鼠皮肤的能力,分别加入一定质量浓度的川芎挥发油或氮酮,据扩散量(Q)计算川芎挥发油对丹皮酚透皮能力的影响,并与氮酮的作用进行对比。结果丹皮酚持续透皮12 h的透皮速率约1.4μg/(cm2.h)。100 g/L川芎挥发油能使丹皮酚的透皮速率达到40μg/(cm2.h)以上,加入氮酮能进一步促进丹皮酚经皮渗透。结论川芎挥发油能促进丹皮酚的经皮渗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周期及其炮制品中枳实、枳壳挥发油成分差异.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XD甲法提取挥发油并通过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然后用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柠檬烯和芳樟醇是枳实、枳壳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周期及其炮制品中枳实、枳壳挥发油成分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随着生长周期的延长,芳樟醇、alpha-松油醇、香芹酚和香叶醇的含量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其中芳樟醇和香芹酚的含量随着生产期的延长而降低,而alpha-松油醇和香叶醇的含量随着生产期的延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枳实、枳壳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生长期枳实、枳壳挥发油成分差异,比较不同生长期枳实、枳壳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药典甲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枳实、枳壳挥发油的组成;结合枳实、枳壳挥发油的成分差异,对二者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结果:枳壳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总体上较枳实挥发油强。结论:同一来源的枳实、枳壳因生长期不同,挥发油成分和抑菌活性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金樱子鞣质用于火腿肠的抗氧化性及其金樱子鞣质与抗氧化性的量效关系.方法:分别设空白组、茶多酚组、维生素C组、3%金樱子鞣质组、6%金樱子鞣质组、9%金樱子鞣质组.用TBA法考察各组抗氧化性.结果:3组金樱子鞣质组的抗氧化性较0.06%维生素C组、0.06%茶多酚组均好.3%金樱子鞣质组抗氧化性与6%金樱子鞣质组相当,两者的抗氧化性强于9%金樱子鞣质组.金樱子鞣质添加量与抗氧化性不呈线性关系.结论:金樱子鞣质低浓度就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地区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蔓荆子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比较不同样品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用Shim-pack ODS(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 -0.4%磷酸溶液(60:40,pH=2.7),检测波长为258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2℃。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6~0.80 μg(r=0.999 9),回收率为98.15%,对收集到的 14个省(市),16个城市的市售蔓荆子药材,进行了含量测定,不同地区的市售样品蔓荆子黄素的含量差异很大,含量最高的可达0.112 0%,最低的0.027 2%。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制定蔓荆子的含量限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交试验优选蔓荆子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依据蔓荆子中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优选蔓荆子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药材中总黄酮和紫花牡荆素的提取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UV法和HPLC法测定,所得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综合两个指标结果确定最佳工艺。结果:蔓荆子药材粗粉,用20倍量的95%乙醇作提取溶剂,回流提取3次,每次1h为最佳工艺。结论:优选出的工艺稳定,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