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娴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5):813-8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101例新生儿黄疸光疗前准备、光疗中、光疗后护理的过程并总结经验。结果 101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通过持续48~72小时蓝光照射均痊愈出院,其中发热<38℃2例,腹泻6例,皮疹9例。结论通过光疗前准备,光疗中护理,光疗后护理可保证蓝光照射治疗的顺利、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间歇蓝光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130例符合光疗指征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间歇光疗组和持续光疗组,各65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间歇光疗组照射10~12h,间歇14~12h,共3d;持续光疗组24h连续照射,共3d。结果两组蓝光照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间歇光疗组副作用明显少于持续光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班玉婷 《现代养生》2014,(16):184-184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0例应用蓝光照射的新生儿黄疸采取精心细致的护理,并对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6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其中黄疸在72 h内消退4例,48 h内消退20例,12 h内消退36例。结论: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精心护理、严密观察,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愈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360例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实燕 《现代医院》2005,5(6):81-82
目的探讨应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对360例新生儿黄疸利用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做好蓝光箱及患儿入箱前的准备,光疗时注重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同时做好患儿安全、生活护理,严密病情观察,光疗后患儿的护理以及蓝光箱的终末消毒及处理。结果360例患儿无1例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护士积极有效、精心的护理是光疗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成勇 《药物与人》2014,(2S):63-63
目的:探讨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100例患儿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期间的护理情况。结果: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期间,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痊愈出院。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非常有效,医护人员应该注重对患儿光疗前、光疗过程中以及光疗后的护理工作,从而保证蓝光治疗的临床疗效质量,缩短患儿的康复疗程。  相似文献   

6.
罗细娥  喻文 《医疗装备》2021,(2):175-177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仪联合行为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高安市中医院就诊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蓝光照射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为护理干预,干预3 d后,比较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干预前及干预3 d结束时血清胆红素水平,并统计两组光疗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d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光疗反应发生率为14.71%,低于对照组的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仪联合行为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效果较好,可促进黄疸消退,进一步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且光疗反应的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7.
王芳 《现代保健》2010,(29):111-112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最佳规范蓝光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9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蓝光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患儿无红臀发生,无眼睛及皮肤损伤,黄疸消退时间4.4±1.7 d,治疗中出现腹泻37例,发热23例,皮疹18例,青铜症1例.结论 蓝光治疗中正确、精心、细致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刘红 《现代保健》2011,(4):146-147
目的分别采用每日间断性8h光疗与每日持续8h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观察其疗效有无差异以及患儿的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不同程度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间断光疗组和持续光疗组,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0例患儿黄疸均消退,治愈出院。结论两组疗效无差异,但是间断光疗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避免了长时间与母亲分开,能安静休息,便于喂养,皮肤护理,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总结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和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新生儿科8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的方法,蓝光照射8h,间歇5h,照射时间为72h;对照组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的方法,持续照射72h。观察并记录患儿的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显著的差异;实验组、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分别有12例、21例,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的数量有显著的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持续蓝光照射和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相当,没有差异,但是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江毅 《中国卫生产业》2012,(26):10-10,12
目的探讨分别采用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间歇蓝光照射治疗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缪颖玲 《现代保健》2010,(11):105-106
目的探讨新生儿蓝光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防范护理并发症、缩短治疗疗程的意义。方法对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光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干预措施,86例新生儿黄疸在蓝光治疗过程中,83例无护理并发症。结论蓝光治疗过程中通过护理干预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精细的护理,并对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有2例患儿出现发热症状,1例患儿出现腹泻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其余患儿均治愈后出院,黄疸平均消退时间为(38.5±9.8)h。5例患儿在治疗后4-8h出现黄疸轻度反弹,2d后逐渐消退。结论: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的方法,全程不间断的精心护理有利于确保护理质量,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间歇性蓝光照射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罡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77-3779
目的:探讨间歇性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 2012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黄疸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间歇照射组35例给予间歇性蓝光照射,连续照射组35例给予连续性蓝光照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胆红素水平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显著,间歇照射组患儿发热、腹泻、血钙下降和皮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连续照射组(P<0.05).结论:间歇性蓝光照射辅助新生儿黄疸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易被家长和患儿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于我院儿科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于患儿光疗前后实施精细护理,回顾性分析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发热患儿3例(4.41%),腹泻患儿1例(1.47%),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88%;64例(94.12%)患儿均治愈后出院,黄疸平均消退时间是(39.2±8.5)h;治疗4~8h后6例(8.82%)患儿出现黄疸轻度反跳。结论: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蓝光照射治疗全程中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儿疗效,加快患儿康复,可以较好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蓝光照射,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光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5日后的蓝光照射不良反应及退黄时间和胆红素情况。结果:观察组花儿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哭闹、皮肤损伤、皮肤干燥、发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治疗1d后与对照组胆红素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治疗5d后其胆红素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退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良好,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患儿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照射时间与间歇时间的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5月富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室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三组,病人每天总光疗时间相同而间歇期不同进行分次间歇蓝光治疗,3天一个疗程。光疗前后进行血生化分析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值,比较光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值与下降值,评估疗效。结果:光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值均下降,光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值与下降值比较A组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分次间歇照射研究中,对患儿每次接受蓝光照射4h后停止照射4h为一个照射周期;对照组患儿接受8h蓝光照射后停止照射16h,疗效相当。根据本研究结果不建议对间歇照射的每次时间4h与间歇时间4h的基础上再缩短,以免影响光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的有效性。方法:对本院出生发生新生儿黄疸的早产患儿,以JD-2经皮黄疸测试仪为监测工具,选择经皮黄疸指数测定12—18mg/dl的轻中度黄疸患儿为观察对象,共计79例,采用每次6~8小时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法,同期选择83例黄疸指数均值相同、病因相近患儿作对照组。采用传统长时间12小时以上蓝光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黄疸消退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副作用:皮疹、腹泻及母乳减少等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减少,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有效治疗早产新生儿轻中度黄疸,并有利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采用间歇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 ~2016年8月收治的106例新生儿黄疸,并通过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患儿进行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患儿进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并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2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57%,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9.43%,低于对照组的30.19%(P<0.05).结论:间歇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有一定效果,但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丁丽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498-5500
目的分析间歇蓝光照射配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效果,并探索影响新生儿黄疸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日照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100例NHB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配合茵栀黄颗粒加常规护理,B组患儿在A组患儿的基础上给予服药护理和光疗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血清总胆红素(TBILI)水平、间接胆红素(IBILI)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同时以新生儿黄疸病情严重程度作为因变量,将胎龄、胎儿出生时体质量、头颅血肿、开奶时间、喂养方式、母婴血型不合等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新生儿黄疸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B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TBILI水平、IBIL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第4、7天,B组患儿TBILI水平和IBILI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奶时间、喂养方式、母婴血型不合为新生儿黄疸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与诸多因素相关,其中开奶时间、喂养方式、母婴血型不合为新生儿黄疸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间歇蓝光配合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NHB配合服药护理和光疗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黄疸持续时间、缩短蓝光照射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7-02我院66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根据监护人意愿分组,对照组32例予以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34例予以蓝光照射+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黄疸消退时间,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48h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59%(7/34)与对照组12.50%(4/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能明显缩短黄疸消退时间,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