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CTD)患者右心室功能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对60例PAH-CTD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收缩末期面积(RVESA)、右心房收缩末期面积(RAA),计算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舒张末期右心室与左心室内径之比(RV/LV)、三尖瓣口血流速度(E、A)及瓣环运动速度(s’、e’、a’)、右心做功指数(MPI)、肺动脉收缩压(sPAP),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H组RV/LV、RAA、RVESA、E/e’、MPI增大(P<0.01),FAC、s’、e’减小(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PAP是右心室功能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sPAP≥70 mmHg时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的可能性提高23倍以上(OR=23.33,P<0.05)。结论 PAHCTD患者右心室舒缩功能减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FAC、s’、MPI、E/e’可以反映PAH-CTD患者的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估子痫前期胎儿右心室心肌节段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例孕妇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的胎儿(实验组)及20例正常胎儿(对照组)的标准四腔心切面动态声像图,比较两组胎儿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右心室面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d)、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及舒张期峰值应变率(SRd)。结果 两组心肌右心室长轴上基底段至心尖段Vs、Vd均有显著的梯度下降趋势(P<0.05);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S、SRs、SRd,其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Vs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Vd、S、SRs、SRd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子痫前期的胎儿心肌长轴上右心室已出现节段性功能降低; VVI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胎儿心脏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室型单心室径向运动情况,评价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估测左室型单心室患儿心室径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左室型单心室患儿21例(单心室组)及正常儿童21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VVI技术对主心腔短轴乳头肌水平室壁径向应变及应变率进行分析.结果:单心室组各节段的径向应变及应变率较对照组相应节段明显减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室型单心室患儿存在径向收缩功能不全,VVI技术能定量评价左室型单心室节段室壁的径向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对实验猪容量过负荷及压力过负荷前、后右心室长轴收缩功能进行研究,探讨压力负荷及容量负荷对VVI估测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实验猪6只,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分别估测实验猪右室容量过负荷和压力过负荷前、后右室纵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位移(D)、应变(S)及应变率(SR),并与基础状态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状态下右室各节段V、S、SR、D存在自心底向心尖方向依次降低的趋势;增加右室容量负荷后,V、D升高(P〈0.05),而S、SR无明显变化(P〉0.05);右室压力过负荷节段及整体的V、D、S、SR大都显著降低(P〈0.05)。结论:VVI估测右心室长轴收缩功能时受压力负荷影响,不受容量负荷影响,VVI估测心功能时需注意或考虑到压力负荷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心房功能指数(LAFI)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房功能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5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不合并微血管病变的28例为A组,合并微血管病变的30例为B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测量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容积指标及室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搏出量;测量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并计算E/A、Ea/Aa、E/Ea;于心尖五腔心测量左心室流出道血流的速度时间积分,用双平面法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房搏出量、左心房射血分数,并计算LAFI。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LAFI均减小(P<0.05),B组LAFI较A组减小更明显(P<0.05);②LAFI与Ea、Ea/Aa呈正相关(r=0.460、0.475,P<0.01),与E/Ea呈负相关(r=-0.352,P<0.01),与Aa、E/A无显著相关性(r=0.003、0.069,P>0.05)。结论 LAFI可以用于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变化;LAFI与Ea、Ea/Aa、E/Ea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间接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探讨右室压力负荷对左室短轴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6只开胸实验猪,采用肺动脉环缩术成功制备肺动脉狭窄模型。分别于基础状态,术后1个月后,采集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应用VVI技术分别测量胸骨旁短轴观收缩期径向速度达峰时间(Tvr)、环向应变达峰时间(Tsc)、计算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vr-SD,Tsc-SD)及任意两节段间最大达峰时间差值(Tvr-diff,Tsc-diff)。同时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进行各参数间比较。结果与基础状态比较,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指标Tvr-SD,Tsc-SD及Tvr-diff,Tsc-diff均显著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基础状态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右室压力过负荷时左室心肌在径向与环向上均存在显著的收缩不同步。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及组织追踪成像技术(tissue tracking imaging,TTI)超声心动图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患者心功能。方法:测量30例HDCP患者(HDCP组)和5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在心尖四腔心切面,用QTVI及TTI测量左右心室心肌运动的收缩期峰值速度、Tei指数、收缩期峰值位移。结果:HDCP组与对照组的EF值分别为(61.00±2.35)%、(62.00±3.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DCP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心肌运动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分别为(7.37±1.82)cm/s、(8.13±1.64)cm/s,右心室收缩期心肌运动峰值速度分别为(6.90±0.52)cm/s、(7.80±0.38)cm/s,左心室收缩期峰值位移分别为(10.43±1.35)mm、(11.95±1.95)mm,右心室收缩期峰值位移分别为(7.20+1.18)mm、(8.60±1.89)mm,左心室Tei指数分别为0.59±0.06、0.46±0.07,右心室Tei指数分别为0.62±0.09、0.47±0.08,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TVI及TTI超声心动图可定量评价HDCP患者心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双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Ganau分类法分为4型:正常左心室构型(Ⅰ组,16例)、向心性重构(Ⅱ组,17例)、向心性肥厚(Ⅲ组,15例)、离心性肥厚(Ⅳ组,15例);对照组22例。采用实时双多普勒成像技术在同一心动周期内测量出a[等容收缩时间(ICT)+射血时间(ET)+等容舒张时间(IRT)]、b射血时间(ET),计算出同步Tei指数。结果Ⅱ、Ⅲ、Ⅳ组右心室Tei指数均较对照组增加(0.38±0.06,0.49±0.07,0.67±0.12与0.28±0.02,P<0.01);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与Ⅰ、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心室Tei指数与左心室Tei指数呈正相关(r=0.879,P<0.01),与IRT+ICT(a-b)呈正相关(r=0.629,P<0.01),与ET(b)呈负相关(r=-0.282,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其右心室功能减低的程度不同。实时双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右室Tei指数能简便、有效、综合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室的整体功能,并能测量心律失常患者的Tei指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收缩不同步运动。资料与方法 50例正常人、25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及25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测量12节段收缩达峰时间(Ts)及收缩达峰速度(Vp),并得到12节段收缩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和12节段的最大、最小时间差值(Ts-diff)。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前壁心肌梗死组和下壁心肌梗死组Ts明显延长(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前壁和前间隔Ts明显长于其他节段(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下壁和后壁Ts明显长于其他节段(P<0.05)。②前壁心肌梗死组和下壁心肌梗死组Vp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③前壁心肌梗死组和下壁心肌梗死组不同步指数Ts-diff、Ts-SD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④左心室射血分数与Ts-diff、Ts-SD呈显著负相关(r=-0.652、-0.552,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损害及不同步运动,且两者呈显著负相关,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为准确地评价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及收缩不同步运动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织速度成像评估正常人右室节段心肌运动时间的变化特点.方法:65例正常人入选本研究.离线分析入选者右室游离壁、后壁、室间隔处的基底段、中间段的组织速度曲线,测量等容收缩期(Tic)、射血期(Ts)、等容舒张期(Tir)、舒张早期(Te)、心房收缩期(Ta)持续时间,计算各间期占1个心动周期百分比的6节段平均值作为右室整体参数(Tic/RR′、Ts/RR′、Tir/RR′、Te/RR′、Ta/RR′).依据公式计算右室整体Tei指数.结果:正常人右室心肌运动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Tic/RR′、Ts/RR′、Tir/RR′、Te/RR′、Ta/RR′与Tei指数均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以Tic/RR′、Ts/RR′、Tir/RR′与Tei指数相关性最好.结论:正常人右室心肌长轴运动时间具有规律性,Tic/RR′、Ts/RR′、Tir/RR′是评估右心室整体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室等容收缩期心肌收缩协调性的意义.材料和方法:测定14例DCM患者和22例正常人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于组织速度成像(TVI)模式下测量QRS波起始点至左室18个节段心肌Vic的时限(TQ-IC),计算同节段6壁间最大差值(Inter-△TQ-IC)、同壁内3节段间最大差值(Intra-ATQ-IC)、18节段间最大差值(Max-ΔTQ-IC)及18节段平均值(Mean-TQ-IC).计算左室Tei指数.结果:与正常人相比,DCM LVEDV、LVESV、Tei指数增大,LVEF减小,Intra-ΔTQ-IC、Inter-ΔTQ-IC、Max-ΔTQ-IC和Mean-ΔTQ-IC延长.DCM Max-ΔTQ-IC、Mean-ΔTQ-IC与LVEDV、LVESV、LVEF、Tei指数有良好相关性.结论:DCM左室等容收缩期存在非同步收缩运动,且与左室结构和功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hiari网(CN)的超声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CN患者的资料,观察CN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不同切面的形态、附着点及运动情况。结果 CN均源于下腔静脉口或冠状静脉窦口,主要表现为右心房内飘动的形态多变的网状、条索状或星点状回声。多附着于房间隔(87.50%,84/96)、上腔静脉口附近的心房壁(72.92%,70/96)、右心房侧壁(42.71%,41/96)、三尖瓣瓣根部(17.71%,17/96)。CN主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卵圆孔未闭及动脉栓塞等。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实时动态显示CN的形态特点及附着点,对临床准确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差异及其与传统超声心动图评价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3DE、QTVI分别测量20例正常人和20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重量(LVM)、充盈率(PFR)、二尖瓣环最大位移(TMAD Midpt)、左室室间隔和侧壁基底段的舒张早期组织速度(Ve)及舒张晚期组织速度(Va),计算其比值(Ve/Va),并与传统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进行比较.结果:40例受测者均获得了具有清晰内膜边界的实时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2组间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PFR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MAD Midpt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间隔、左室侧壁基底段的Ve、Va及其比值(Ve/V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室PFR、左室间隔及侧壁基底段Ve/Va值、TMAD Midpt测值与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得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比(E/A)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0.961,0.434.结论: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左室舒张功能存在差异,RT-3DE、QTVI是可行的、准确定量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应变,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例,依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将其分为无左心室肥厚组(NH)33例和左心室向心性肥厚组(CH)40例,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别测量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GLPSSa)、心内膜下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GLPSSi)、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GRPSSa)、心内膜下心肌的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GRPSS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H组和CH组的GLPSSa、GLPSSi均降低(均P0.05)。NH组的GRPSS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PSSi也升高且差异显著(P0.01),CH组的GRPSSa、GRPSSi均降低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客观地评价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应变的变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功能改变早于心肌全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舒张期左心室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征.资料与方法对60例正常人和3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标准心尖三腔心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彩色血流动态图像.采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的涡流模式进行脱机分析,测量并比较舒张期左心室内涡流横径、纵径,涡流横向位置、纵向位置,涡流的最大向量速度及涡流强度.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缓慢充盈期与左心房收缩期涡流纵径明显增大(P <0.01),横向位置更靠近后侧壁,纵向位置靠近心尖部,最大向量速度、涡流强度均明显减低(P <0.01).结论血流向量成像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缓慢充盈期与左心房收缩期左心室内血流动力学具有特征性,为评估左心室内流体力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 TDI)技术及右室内压力变化速率(dp/dt)综合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90例肺心病患者(肺心病组)和30例单纯三尖瓣反流患者(对照组)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用血流连续多普勒测量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压(PG)及右心室室内压力变化速率( dp/dt).然后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从心尖四腔观获得右室侧壁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频谱图,测量舒张早期负向E峰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负向A蜂峰值速度(Am)及二者峰值比Em/Am,同时测量收缩期正向S蜂峰值速度(Sm).结果 肺心病组dp/dt、Em、Em /Am、Sm均低于对照组(P<0.01),Am高于对照组(P<0.01);肺心病患者右心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减低,且dp/dt与PG呈负相关(r=-0.764,P< 0.01).结论 TDI及dp/dt可用于临床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其进行性发展会导致患者右心室功能减低,而对右心室功能的评价在患者病情评估、治疗决策、疗效和预后判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一批心功能定量检测新技术。现就常用定量检测技术在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室功能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SR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纵向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应变率成像模式下,分析18例HCM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组左室各室壁基底段、中段、近心尖段局部心肌纵向应变率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率。结果:HCM组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应室壁节段;室间隔中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与室间隔厚度以及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比值(IVS/PW)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SR-IVS=0.776,rSR-IVS/PW=0.734,P<0.01)。结论: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受损,且左室形态学异常与局部心肌功能的异常具有相关性;应变率成像能够定性、定量地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处瘤样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并探讨其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1873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经超声心动图全面显示缺损及其周围组织的形态,观察缺损处有无三尖瓣组织附着或假性室隔瘤形成,并比较不同形态的膜周部瘤样组织缺损仍然开放的可能性及自然闭合率。结果本组患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总体自然闭合率为18.3%(343/1873),平均自然闭合年龄为(39.8±30.9)个月;膜周部瘤样组织形成率为81.5%(1526/1873)。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形态多样,缺损右心室面有不同程度的条索样组织附着。单纯三尖瓣组织附着372例,自然闭合率为28.5%(106/372);假性室隔瘤461例,自然闭合率为51.4%(237/461);两组患儿在11个月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未自然闭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12个月以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未自然闭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P<0.01)。结论膜周部瘤样组织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的重要机制,1岁以后假性室隔瘤形成者较单纯三尖瓣组织附着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更易于自然闭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TDI)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0例(冠心病组),及正常人25例(对照组),应用TDI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对舒张晚期的峰值(Aa)和舒张早期的峰值速度(Ea)进行检测,最后把两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PD)检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和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并计算两者比值(E/A),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组30例均出现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异常,其中19例表现为弛张异常型舒张功能减低,8例Ea明显减小,即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表现为限制异常型舒张功能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异常共30例,包括弛张异常型舒张功能减低和18例E峰明显高于A峰,E/A≥2(表现为限制异常型舒张功能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有11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与对照组相似,E/A为1~2(表现为假性正常化)。结论:TDI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频谱比PD检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对左室舒张功能更有效,二者结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左室舒张功能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