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基于《联合委员会国际医院认证标准》(JCI标准),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体系的建立。方法:在国内医院感染控制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借鉴使用JCI标准中的PCI条款作为建立PIVAS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体系的理论指导。结果:JCI标准在PIVAS的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体系的建立上起到纲领和规范性的作用。结论:使用JCI标准指导PIVAS的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实现了最终以确保病人安全为目标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
贺晨曦 《抗感染药学》2020,17(2):223-226
目的: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优化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对患者静脉输液质量及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PIVAS 1586例患者资料(优化管理前);另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实施优化管理后的1865例患者资料(优化管理后);优化管理前后PIVAS工作人员均为25名;比较优化管理前后静脉输液质量及医院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与优化管理前相比,优化管理后化疗药物的包装、输液配制质量及操作台环境的满意度均较高(P<0.05),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优化管理前(P<0.05)。结论:PIVAS实施优化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有效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遏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探讨实行医院感染质控小组负责制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本院ICU在2012年1—6月未实施医院感染质控小组负责制与2013年1—6月实施医院感染质控小组负责制后的院感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实施医院感染质控小组负责制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率由干预前的61.11%上升至93.79%(P<0.01),VAP发生率由干预前的2.46%下降到干预后的1.10%;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由干预前的5.81‰下降到干预后的1.52‰(P<0.05)。实行医院感染质控小组负责制可有效提高ICU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配置间管理制度,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方法 注重PIVAS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各个环节的操作制度,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 制度优化保证了成品输液的质量,同时可确保临床患者静脉用药的安全,有效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通过优化配置间管理制度,使PIVAS配置间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节管理对医院感染防控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实施细节管理将试验对象分为细节管理前组与细节管理后组,比较两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漏报率以及医院环境的物体表面、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等检测指标的合格率。结果细节管理后组的物体表面、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等检测指标的卫生合格率明显高于细节管理前组(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漏报率明显低于细节管理前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医院环境的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参与肠外营养治疗的药学实践,探索适宜的营养支持的工作模式。方法:临床药师以肠外营养(PN)为切入点,依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为平台,参与PN适应症评估、处方设计、PIVAS环节质量控制和治疗后的追踪评估。结果:通过PN的全程化管理,对比2020年7~12月与2021年1~6月数据,无适应症发生率从48.60%下降至16.26%,输注方式不合理发生率由75.48%下降至33.91%,全合一肠外营养液不合理发生率由43.31%下降至15.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基于PIVAS平台可在肠外营养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了医院肠外营养治疗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施护理管理后的17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实施护理管理后的1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实施护理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管理后我院2011~2012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5%(4/170),显著低于2010~2011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12.94%(22/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感染风险监管机制,优化PIVAS医院感染管理策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方法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对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PIVAS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识别及评估,查找出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重点风险,分析潜在失效模式的失效原因,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改进周期,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PIVAS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筑布局不合理、人员管理不符合要求、仪器及设备运行失效、操作流程不规范、清洁及消毒效果监测不合格5个方面32个风险点;其中有7个风险点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实施控制措施后,风险优先指数明显下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基于FMEA对PIVAS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识别及评估,建立PIVAS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机制,可及时发现PIVAS潜在感染风险,降低了PIVAS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进行优质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调查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医院卫生质量和医务人员卫生执行情况,并与管理前进行比较。结果管理后各部位感染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管理前的感染总发生率为1.58%,管理后为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的医院卫生质量合格率为92.87%,管理后达到99.40%,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的医务人员卫生执行率为39.97%,管理后提高到52.99%,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可改善医院卫生质量和医务人员卫生执行情况,进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控制医院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管理干预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64例在住院期间控制感染时未实施全面护理管理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2012—2013年收治的64例在住院期间控制感染时实施全面护理管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率、使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剂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医院感染1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8%,观察组医院感染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7%,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P〈0.05)。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剂量为(18.2±1.2)g,观察组患者为(12.2±1.1)g,观察组患者使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9.5±3.5)d,观察组为(6.5±1.5)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8,P〈0.05)。结论实施全面护理管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患者使用头孢类抗生素的剂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皮肤性病门诊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本院从2011年11月到2012年11月皮肤性病门诊科收治的皮肤性病患者共250例。对比科室在2010年11月到2011年11月没有采取严格的医院管理措施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且总结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与患者的年龄,侵袭性操作,理疗室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手部污染有关,感染比率对比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而患者的营养情况则与发生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其中2011年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6%%,2012年的院内感染为4.40%,2012年的院内感染为1.20%,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防治意识,诊断高危因素进行相关的防治对策,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评价N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对入住NICU〉48 h的患儿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同时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预防控制感染,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病例2 201例,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是3.17%和1.28%(P〈0.05);日感染发病率分别为4.11‰和2.12‰(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日感染发病率分别是3.32‰和5.18‰(P〈0.05)。未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感染性病原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多见。结论:目标性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便于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综合干预措施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与前瞻性调查方法分别对未干预组和干预组MRSA医院感染病例的预防和控制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MRSA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0.15%,病死率为9.4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87.71%),手术伤口感染居第2位(5.93%)。MRSA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80%。MRSA医院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0.24%、11.11%)在综合干预后明显下降(0.11%、7.69%)。手术伤口感染率在干预后下降明显,由8.40%降至3.24%。不同临床科室中,神经内科和综合ICU取得较为显著的控制效果,感染所占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21.85%、14.29%降至干预后的8.55%、7.69%。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MRSA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4.
陶霞 《中国药房》2014,(10):941-943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环节控制措施,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我科2010-2012年1 737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病例,分析相关控制因素。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及环节控制后,1 737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89例,医院感染率由2010年的7.55%下降到2012年的3.31%,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制订有效措施,改善条件,对新生儿室布局、环境、温箱、奶具、医务人员手、物品污染及加强基础护理等进行监管,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早产儿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征,使早产儿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更规范,避免抗菌药物滥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石排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其中2011年收治早产儿136例设为对照组,为普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组;2012年收治早产儿150例设为观察组,为严格按用药指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组。分别调查2011年、2012年住院早产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际发生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人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费用及人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结果:观察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28.7%,对照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7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际感染发生率11.0%,观察照组实际感染发生率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5.3%,对照组发生率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5)。两组患儿人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费用、人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92、20.78,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1)。结论:严格掌握早产儿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可减少实际感染发生率,同时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使用抗菌药物费用,减轻了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医院门诊感染的现状,对其进行对策管理,使感染管理模式更趋向于规范化。方法了解我院门诊感染现状,并对其实施科学性管理。分别在开展管理前后2个月对门诊患者进行随机调查,各抽选200例,以发放问卷方式调查管理前后患者门诊感染发生率、满意度、服务质量等情况,调查后进行总结。结果实施后的院内感染率11%(11/100),显著低于实施前的26%(2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是96%(96/1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68%(6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施后的工作质量各方面水平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门诊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概率较高,必须实施管理对策,强化监测程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性高的就诊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以便加强对医院感染高发科室的动态监测和预防与控制。方法:利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监测2010年1~12月出院患者病历18289份,对所发生的医院感染115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医院感染率为0.63%,其中脑系科和肿瘤血液科为高发科室,感染率分别为2.1%和1.7%;感染高发部位为上、下呼吸道。结论:应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病种和重点人群医院感染的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