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早期动脉溶栓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8例脑梗死患者充分术前准备,娴熟的术中护理配合、溶栓治疗术后细致密切病情观察。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相应的护理并发症。结论超早期动脉溶栓具有创伤小、溶栓效果显着、并发症少的优点、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曾兰 《现代保健》2009,(25):108-109
目的 探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对25例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17例血管闭塞的患者中溶栓后有10例完全再通,4例部分再通,3例未再通。结论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护理是保证溶栓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评定标准评定。结果 20例溶栓病例中,基本治愈6例,显效9例,好转3例,无效或恶化2例。结论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有效方法,而护士的密切配合及有效观察和护理,是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采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言语变化,注意监测凝血机制等进行常规护理;而综合护理组则在溶栓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采用综合护理流程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等系统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溶栓后的效果。结果综合护理组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10例、无变化2例、恶化0例、死亡0例;而对照组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4例、无变化6例、恶化0例、死亡0例,两组溶栓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综合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2.0274,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其溶栓疗效与护理配合密切相关,提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保证溶栓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7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过程和护理要点。结果经过5 d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脑系专科病情平稳,临床未见活动性出血迹象,转院进一步治疗。结论出血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应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及处理,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溶栓过程中及溶栓后并发症的严密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优化溶栓护理流程联合超早期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化溶栓护理流程联合超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 优化溶栓护理流程联合超早期个性化护理可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赵新华 《健康必读》2008,7(4):99-99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早期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治疗措施,但随之带来的术后脑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上把握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我科对2000年5月—2006年6月住院的36例ACI患者使用尿激酶(U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利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3):196-197,163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结果血管恢复再通82例,占91.1%;其中3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经及时抢救后心律恢复;轻度出血2例;一过性低血压4例;均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满意,严密病情观察与合理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后遗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对20例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 20例血管闭塞的患者中溶栓后有10例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4例未再通。结论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护理是保证溶栓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贝 《中国卫生产业》2013,(9):60-60,62
目的分析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总结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该院从2008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36例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制定详细全面的护理计划,在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各个阶段实施护理计划,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分析护理结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过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精心护理和早期的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的NHISS评分显著改善,凝血功能和治疗前相比也有了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36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有效率75.00%。结论脑梗死患者在超早期溶栓治疗中经全面、系统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溶栓治疗的成功率,显著地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减少病人心理、生理的痛苦,使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或恢复,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马小玲 《医疗保健器具》2013,(12):1583-1584
目的探讨改良静脉溶栓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采用改良静脉溶栓疗法的1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试验护理组(80例)和常规护理组(8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护理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改良静脉溶栓疗法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血管再通率。结果对照组护理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9例,心力衰竭12例,再梗死10例;观察组护理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2例,心力衰竭2例,再梗死6例,观察组严重心理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管再通39例,占78%;观察组血管再通14例,占2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静脉溶栓治疗时实施针对溶栓的特殊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观察组(57例,发生出血转化)和对照组(143例,未发生出血转化)。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尿蛋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疾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基础疾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需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出血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入住该院的6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0例,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9mg/kg溶栓治疗,24h后经头颅CT检查无出血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正常对照组自入院24h开始口服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结果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1d时,溶栓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有效的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6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6.2%和16.2%,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死亡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6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6.2%和16.2%,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死亡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溶栓期用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的AMI患者围溶栓期用药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期间的低血压或低心率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且HAMD和HAM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优化的AMI围溶栓期用药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4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入院后的整体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病人缓解明显37例,占92.5%,共死亡3例,占7.5%,其中1例死于无法纠正的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溶栓治疗并发颅内出血.1例死于入院后7~8天再次心梗并发心跳骤停。结论做好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治疗与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4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入院后的整体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病人缓解明显37例,占92.5%,共死亡3例,占7.5%,其中1例死于无法纠正的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溶栓治疗并发颅内出血,1例死于入院后7~8天再次心梗并发心跳骤停。结论做好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治疗与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