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价基本消灭恶性疟后的疟疾监测效果,为消除恶性疟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疟疾病例侦查,治疗病人,疫点处理;加强临床医生疟疾诊疗知识培训,提高疟疾诊治能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农民工防治疟疾意识。结果2005—2011年,常住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2.40%(15/624)。血检常住人口疟原虫阳性率为0.001%(15/2454711),间日疟15例,未检出本地感染恶性疟和输入恶性疟二代病例;流动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97.60%(609/624),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增加,致使2009-2011年疟疾发病率比上一年发病率分别上升11.11%、30.00%和69.23%。结论广西消除恶性疟后,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是巩固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泸州市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后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为防治策略和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以便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泸州市2005-2012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年间共报告疟疾95例,无死亡,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3/万,无继发二代病例和暴发疫情发生。其中间日疟56例,恶性疟32例(混合感染1例),未分型7例,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本地病例31例(无恶性疟),输入性病例64例(恶性疟32例),输入性疟疾构成比逐年上升。中华按蚊为唯一传疟蚊种,平均雌蚊密度为0.13只/(台.h)。结论泸州市实现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后采取的以消灭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管现症患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成效显著。由于疟疾传播媒介客观存在,输入性疟疾已成为泸州市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的监测管理及媒介控制工作是巩固疟疾防治成果,实现消除疟疾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深圳市2008-2012年疟疾监测结果与疫情流行特点,为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深圳市2008-2012年"三热"病人血检监测及疟疾疫情报告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全市血检监测"三热"病人93 048人次,平均年血检率为1.7‰。5年累计报告疟疾170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31/10万。其中间日疟128例,输入性恶性疟42例。本地病例数逐年下降,至2011年后未再有本地病例报告;输入性疟疾119例,占病例总数的70%。按地区分,报告病例数前三位依次是龙岗区(86例)、罗湖区(35例)和宝安区(28例),其次为南山区(14例)和福田区(7例)。发病时间动态分布显示每年的6-10月为发病的高峰期。青壮年发病为主,20~39岁年龄段发病114例,占病例总数的67.1%。病例男女性别比为5.3:1。往来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农民工群体和商务人员为高危人群。结论近年来深圳市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输入性恶性疟增加,应加强监测与防控。实施以输入性疟疾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永康市疟疾流行特征,为制订和实施疟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永康市2005-2012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共报告疟疾67例,疟疾发病率从2.37/10万下降到0.35/10万;67例疟疾病例呈散在分布,其中间日疟52例,恶性疟15例;67例病例中输入性占86.57%(58/67).2005-2008年疟疾发病时间集中在7月9日-9月16日;2009-2012年疟疾病例分布不具有季节性.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壮年,本地人口外出感染者以务工及经商为主,占86.67%.结论 永康市疟疾疫情呈下降趋势,疟疾发病特点从外来输入感染为主转变为本地人口外出感染为主,从流行季节为主转变为无明显季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泰州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泰州市疟疾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疟疾121例,年均发病率为0.48/10万,其中间日疟94例、恶性疟27例。94例间日疟病例中有22例(占23.40%)为流动人口,27例恶性疟病例全部为非洲高疟区输入性病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当前泰州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江苏省仪征地区疟疾流行现状,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仪征市2006--2012年疟疾疫情报表及疟疾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诊断标准为WS259—2006疟疾诊断标准;人口资源来源于仪征统计年鉴。结果仪征市2006--2012年共发生疟疾2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60/10万。间日疟20例,恶性疟3例,三日疟1例。2006--2009年全是间日疟的病例,2010年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的病例,2011年出现1例输入性的三日疟病例。该地病例2例,输入性病例22例,其中国外输入性病例为7例。结论该市疟疾处于稳定态势,病例以输入性为主,2008年以来国外输入性病例呈上升趋势,且以恶性疟为主,还出现了1例三日疟病例。提示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及出国务工人员的管理,开展疟疾监测,以防发生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7.
张平  李朝兰  张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4,(16):2884-2885,2894
目的分析高县首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高县输入性恶性疟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患者住地为中心直径500 m开展疫点处置。结果疫情报告1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死亡1例,病程14 d。疫点内监测49人,未发现有发热、寒颤等症状病人,无二代病例发生。室内采用氯氰菊酯(20 mg/m2)杀虫剂灭蚊,处理面积13 500 m2,排查疟区返乡人员27名,无异常,1-7月开展三热病人(凝似疟疾、感冒、不明原因)血检监测176例均为阴性,开展疟防知识健康宣传。结论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进一步规范门诊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监测和健康教育力度,早日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眉山市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后期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眉山市2006-2011年疟疾疫情报告和防治工作年报表材料;对全市发热居民进行疟原虫血检;监测点采用IFA检测人群疟疾抗体水平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按常规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2006-2011年血检发热居民320 948人,检出疟疾患者130例,年发病率为0.01% ~0.06%.46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以东坡区最多,占全市的80.43%,彭山和洪雅县无本地感染病例,全市已连续2年未检出本地感染病例;84例输人性病例,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分别为38、44和2例,以青神县最多,占全市的48.81%.外出人员以到云南省疟区的感染数最高.监测点人群抗体水平均为阴性;中华按蚊为当地传疟媒介的优势蚊种.结论 眉山市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对降低本地疟疾发病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疫情逐步稳定和得到有效控制.应继续加强疟疾监测,特别是外出返乡人员的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是今后疟防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尽快建立“早期诊断,迅速治疗和减少人蚊接触”的疟防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温州市登革热和疟疾等输入性虫媒传染病发病情况,为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2年登革热和疟疾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收集和分析登革热及疟疾监测资料。结果温州市累计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1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以孟加拉国和新加坡输入为主(8/11);发病以6—11月为主,占81.82%。2010-2012年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4.65、18.43和16.98,6月布雷图指数最高。2004-2012年累计报告疟疾病例322例,其中间日疟242例,恶性疟71例,混合感染9例。疟疾病例中315例为输入性病例,其中境外输入占34.29%,境内输入占65.71%。血检“三热”患者157500例,感染率为0.20%。结论温州市存在登革热和疟疾输入风险及引起本地暴发的危险因素,应加强监测,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防止登革热和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盐城市疟疾疫情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监测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盐城市疟疾疫情资料及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Excel 201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9年全市累计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52例,以建湖县报告病例最多(23例,占44.23%),以男性为主(47例,占90.38%),平均年龄为43.0岁,职业以出国劳务工人为主(49例,占94.23%),病例感染主要来自非洲。病人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d,当天就诊占48.08%;县级医疗机构为主要首诊医院,占46.15%;病人就诊当天血检占90.91%。血检确诊疟疾后,虫种鉴定超过3d的8例(占15.38%,恶性疟3例、间日疟1例、卵形疟4例)。规范化治疗率达100.00%。结论需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监测,提高境外务工人员的防护意识,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疟防知识和业务技能,推进持续消除疟疾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疟疾流行及基本消灭疟疾后的防治效果 ,为进一步巩固灭疟成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历年疟疾防治资料 ,进行疟疾病原学、免疫学和昆虫学监测 ,处理疟疾疫点。结果  2 0世纪 5 0年代居民原虫率最高达83 .8% ,发病率达 82 98.92 /10万。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查治 ,疟疾年发病率逐年下降 ,1977年降至 6.3 6/10万。 1987年经湖南省卫生厅考核 ,确认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1987~ 2 0 0 2年发热病人血检 5 742 6例 ,查出疟原虫阳性 15 63例 ,其中间日疟 15 3 8例 ,恶性疟 2 3例 ,间日疟与恶性疟混合感染 1例 ,三日疟 1例。 1987~ 2 0 0 2年疟疾年发病率 0 .0 4/10万~6.72 /10万 ,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输入性疟疾占总病例数的 94.2 8% (15 15 /160 7)。通过对现症病人根治 ,结合流行季节周围人群预防服药和灭蚊工作 ,未发现二代病例和健康带虫者。结论 郴州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病例以输入性为主 ,但不能排除本地还有疟疾传播。在今后的疟疾防治工作中 ,应加强对进入高疟区回归人群的监测 ,巩固灭疟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点和趋势,为进一步提高疟疾控制后期输入性疟疾监测及诊治能力,保证2018年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广西全区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网络直报病例等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的感染来源、虫种、人群和地区分布,发病及诊治等进行描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年来广西共报告国外和区外输入性疟疾病例397例,其中恶性疟261例,间日疟102例,三日疟7例,卵形疟3例,混合感染8例,未分型16例,死亡4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南宁、桂林、河池、百色、玉林和崇左6个地级市,占全区输入性疟疾病例数的92.70%(368/397)。男女性别比为55.7∶1,年龄分布集中在20~50岁组,农民和工人占病例总数的85.39%(339/397)。国外输入病例最多的是非洲加纳共212例,其次为缅甸68例,柬埔寨26例。结论 当前广西疟疾发病以国外输入性病例为主,且多数为恶性疟。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为确保2018年广西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应加强对外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返回人员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输入性传染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合肥市2008-2011年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1年合肥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表等资料,使用Excel软件和SPSS 13.0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结果合肥市2008~2011年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149例,恶性疟101例,死亡2例。男147例,女2例,民工、工人和农民占89.3%,发病数居前三位的分别为肥东县(占52.3%)、肥西县(占15.4%)和瑶海区(占12.8%)。148例病例来自非洲国家,1例来自柬埔寨。输入来源地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安哥拉73例(49.0%),赤道几内亚26例(17.4%),尼日利亚22例(14.7%),其他如喀麦隆、科特迪瓦、加纳等国家也有少数病例。结论合肥市境外输入性疟疾尤其是恶性疟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必须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管理,特别是来自非洲高疟疾流行区人群的监测和病例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3年郴州市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和病原监测情况,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13年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及病原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郴州市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2926例,发病率为63.31/10万,2岁以下儿童占报告总数的36.64%,发病数最高的月份是11月,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的均是汝城县;病原监测111份,阳性检出率为22.52%,菌株有致泻性大肠杆菌(72.00%)、志贺菌(24.00%)、沙门菌(4.00%)。结论 2013年郴州市感染性腹泻以2岁以下儿童为主,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菌株以致泻性大肠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榕江县2000-2012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0-2012年疟疾防治资料,包括疟疾疫情报告、各乡镇卫生院疟疾诊断和治疗等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0-2012年该县疟疾病人群年均发病率为1.70/万,2000-2006年期间人群年发病率在0.09~1.48/万之间。2007-2010年疟疾病例数有所增加,人群年发病率在I.83—6.91/万之间,除1例为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外,全部为当地居民疟疾病例。发病高峰期在6—10月份之间。疟疾病例以农民为主,分布于各种职业及各年龄组。全县19个乡镇仅2个乡镇未发现疟疾病例,未发现恶性疟病例及疟疾死亡病例。自2010年开展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疟疾病例逐年减少,2012年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中均未发现疟疾病例。结论该县近几年疟疾防治效果明显,但仍需加强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的疟疾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贵州省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确保2020年贵州省消疟任务完成及消疟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8年贵州省疟疾疫情数据及个案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疟疾流行概况、疟疾分型、三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 (1)流行概况:2009-2018年贵州省共报告疟疾病例1581例,年平均发病率0.4237/10万,死亡1例,为实验室确诊本地病例(未分型),自2012年起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报告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2)疟疾分型:2009-2011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417例,其中间日疟837例(59.07%)、恶性疟21例(1.48%)、疟疾(未分型)559例(39.45%);自2012年起所有疟疾病例均能得到实验室确诊,2012-2018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64例,其中间日疟44例(26.83%)、恶性疟99例(60.37%)、卵形疟14例(8.54%)、三日疟4例(2.44%)、混合感染3例(1.83%),疟疾病例报告种类呈现多样性。(3)三间分布:①时间分布:2009-2018年各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2009-2011年病例报告呈急剧下降趋势,以7-12月为主,8-9月达最高峰;2012-2018年病例报告保持较低水平(发病率均低于1/10万),并呈水平波动趋势,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②地区分布:2009-2018年全省10个市(自治州)中除贵安新区外,均有病例报告,2009-2011年病例报告数前三位为黔南、黔东南、黔西南,2012-2018年病例报告数前三位为贵阳、遵义、毕节。③人群分布:2009-2011年疟疾发病男女性别比2.20:1,各年龄组均有,年龄集中在15~44岁组,其次45~65岁组,职业以农民、学生、民工为主;2012-2018年疟疾发病男女性别比12.67〖DK〗∶1,年龄仅15~44岁和45~65岁组,职业以工人、农民、民工为主。结论 贵州省已进入消除疟疾巩固阶段,疟疾的流行特征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要加强输入性病例的传播风险监测,及时调整疟疾防控工作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四川省疟疾流行态势与消除疟疾工作进展情况。方法对全省疟疾发病与流行态势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1950-2012年四川省疟疾发病人数由最高时的58多万下降到近年的100余人,下降达99.98%以上,已连续19年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自2011年及以后全省本地疟疾病例报告均为0,即输入病例占总病例的100%;输入病例散在分布,全年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分布;人群感染以男性为主(男:女=26.5:1);职业以农民及农民工和工人为多(占72.25%);年龄集中在青壮年(20-59岁)占95.15%;输入病例中,恶性疟占输入总病例的57.42%,主要输入地为非洲和东南亚。结论四川省疟疾发病大幅度下降,疟防进程已由控制阶段走向消除阶段。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疟疾监测和流动人员管理,加快消除疟疾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5-2011年广东省恶性疟流行特征,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所采用的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05-2011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的恶性疟病例及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2005-2011年期间共报告恶性疟115例,死亡5例。所有报告恶性疟患者均有在恶性疟流行区的居留史,其中,在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有居留史的恶性疟病例有101例,占87.83%。全省12个地级市中的32个市、县(区)有报告恶性疟病例,广州和深圳的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占全省病例数的73.04%(84/115),呈全年分布。男女性别比为8.6: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病例总数的83.48%(96/115),患者年龄最小1岁,最大65岁。恶性疟发病以工人、干部和商业服务人员为主,占总数的59.13%(68/115)。恶性疟诊断以实验室诊断为主,实验室诊断比例占94.78%(109/115)。恶性疟报告病例的62.61%(72/115)来自传染病医院,其次为综合医院,占病例总数的31.30%(36/115)。病例的发病至诊断时间中位数平均为72h,在24h内完成诊断和治疗的恶性疟病例仅14例,占病例总数的12.17%(14/115)。结论广东省恶性疟病例全部是输入性病例,输入疫情主要发生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因此,必须加强培训和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医疗机构对恶性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杜绝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