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盐酸地尔硫卓对起搏阈值及心内电信号振幅的影响。方法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1~3天的患者133例,静脉注射盐酸地尔硫卓注射液10 mg,间隔10 min后重复给药10 mg,采取体外程控仪,测定用药前及用药后30,60,120,240 min时的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及P波、R波振幅。结果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段的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及P波、R波振幅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脉注射盐酸地尔硫卓对急性期起搏阈值及心内电信号振幅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起搏器更换时原心房心室电极直接参数的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更换起搏脉冲发生器时电极导线的各项直接参数并评估其意义.方法:76例患者,在起搏器置入术及更换术时,用起搏器分析仪直接测量心室/心房电极参数.其中,VVI起搏器34例,VDD起搏器4例,AAI起搏器4例,DDD起搏器34例,心房电极38例,心室电极72例.至更换脉冲发生器时心室电极在体内埋植时间为97±16(63~158)个月,心房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为88±12(63~125)个月.结果:首次埋置时心房、心室电极起搏阈值分别为0.82±0.21 V、0.58±0.27 V,更换脉冲发生器时心房、心室电极起搏阈为1.37±0.64 V、1.06±0.54 V(P<0.01),分别是置入时的1.68倍和1.83倍.置入时心房电极阻抗为693.6±125.9(368.4~1022.1)Ω,更换脉冲发生器时为694.4±281.8 Ω(P>0.05),置入时心室电极阻抗为611.8±194.2 Ω(P>0.05),更换脉冲发生器时为665.9±227.4(437~1346)Ω(P>0.05).更换前后心房电极P波与心室电极R波振幅无统计学差异.更换起搏器时,5例心室电极,4例心房电极因起搏阈值大于2.5 V或阻抗小于300 Ω而重新植入电极导线.结论:植入性右心室右心房电极使用7年以上时,大部分的直接参数在正常范围,可以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心房和心室螺旋电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2016年1月~2017年3月共57例需植入螺旋电极的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5岁。植入成功后术中测试电极的阈值、阻抗、振幅及损伤电流。术后定期随访阈值、阻抗及振幅的变化及电极脱位或穿孔的情况。结果 57例成功植入螺旋电极的患者中:植入心室螺旋电极57根,心房螺旋电极41根。术中测试电极阈值、阻抗,R波或P波振幅,提示所有起搏器均正常植入且并无并发症。术后定期随访,起搏器工作正常,并无电极脱位或穿孔。结论我们有限的临床经验提示,心室和心房的主动螺旋电极植入安全可靠,可成为植入起搏器的常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EnSite)指导行希氏束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对66例有常规心脏起搏适应证的患者,在EnSite指导下行希氏束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并进行门诊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心室起搏阈值、R波振幅及阻抗情况。结果:66例患者均植入永久起搏器,其中44例(66.7%)成功希氏束区起搏。术后即刻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19.41±5.99) ms,术后3个月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35±6.38) ms。术中(急性期)心室起搏阈值(0.89±0.16)V,R波振幅(8.23±3.06) mV,阻抗(702.73±103.12)Ω;术后3个月(慢性期)心室起搏阈值(0.95±0.11) V,R波振幅(8.13±2.26) mV,阻抗(679.77±103.12)Ω,术中各参数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nSite指导行希氏束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对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起搏参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2011年6月80例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按是否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40例)和非糖尿病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起搏器起搏参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起搏器心房、心室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2月两组起搏器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心房:(0.59±0.23)V比(0.67±0.25)V,心室:(0.47±0.28)V比(0.54±0.35) V]、感知[心房:(2.33±1.16)mV比(2.92±1.36)mV,心室:(12.21±4.82)mV比(12.77±5.36)mV]、阻抗[心房:(537.12±115.32)Ω比(662.48±235.26)Ω,心室:(602.48±222.46)Ω比(762.41±235.38)Ω]增高更为明显(P<0.05或<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2.5%比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病窦综合征心电重构较严重,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起搏器新植入患者起搏阈值、心内电信号振幅的影响。方法新植入双腔起搏器202例患者中,合并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室性早搏(简称室早)102例设为观察组,同期未合并房早、室早且与观察组条件相似者100例为对照组,起搏器术后第2~3天观察组给予口服稳心颗粒,每天3次,每次3 g,共计服用60天;对照组未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服药前后及起搏器第10、30、60天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和心内电信号振幅。结果两组60天动态心电图比较,观察组房早、室早60天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2.2%vs 26.0%;41.1%vs 29.0%,P均0.05)。起搏脉宽为0.4 ms时,用药前;用药后10,30,60天观察组与对照组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及心房、心室P波、R波振幅两组均无差异(P均0.05)。结论口服稳心颗粒有效治疗房早、室早且对急性期起搏阈值及心内电信号振幅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们医院自从1984年开始开展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心房起搏器、心室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以来,共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46例,自从1992年至于1997年更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24例,曾发生13例并发症经详细分析及研究后,以预防为主,从1998年至2003年6月底,更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28例,未再发生不良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42例具有安置起搏器适应证患者,21例(A组)安置国产心脏起搏器Qin Ming2312S/M,匹配进口主动心室电极(百多力setrox S60);21例安置进口起搏器,匹配相同的电极。术中、术后2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P/R波振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国产起搏器能较好匹配进口主动电极,起搏参数良好。  相似文献   

9.
我们医院自从1984年开始开展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心房起搏器、心室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以来,共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46例,采取右侧位置(右锁骨下静脉穿术)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39例,青壮年发生起搏器皮囊右上角皮肤破溃2例,均与右上肢剧烈活动有关,造成皮囊感染,久治不愈,最后采取左侧位置(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更换永久性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3岁。因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晕厥于1993年8月5日植入DDD起搏器(美CPI产品937型)。术中测试:心房起搏阈值1.1V,2.0mA,P波振幅6.3mV,心室起搏阈值0.7V,1.3mA,R波振幅10mV,程控A—Vdel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