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与评估新型软性一体式PHEMA人工角膜与碱烧伤兔角膜生物愈合的电镜特点。方法制备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后,将软性一体式PHEMA人工角膜植入,分别于4周、8周、16周和24周后取裙边组织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4周时,即有新生组织长入孔隙之中,材料与角膜组织结合紧密;迁徙入材料内的角膜细胞胞浆富含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显示旺盛的合成功能;其周围有胶原、蛋白多糖等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并且显示出从新生到成熟的动态变化。结论新型人工角膜的孔隙支架材料,能够允许角膜细胞及周围组织迁徙、增殖并分泌沉积细胞外基质,从而达到材料与组织的生物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角膜缘上皮细胞(limbal epithelial cells,LECs)及脱细胞角膜材料(decellularized porcine cornea,DPC)移植修复碱烧伤兔角膜的疗效.方法 培养同种异体兔LECs,鉴定其中的角膜缘干细胞(limbal stem cells,LSCs),制备DPC作为支架材料,将LECs和DPC两者复合培养后板层移植到碱烧伤的兔眼角膜,观察移植后4个月内的角膜修复情况.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检测培养的LECs中有表达ABCG2的LSCs.大体观察LECs-DPC移植后碱烧伤角膜的混浊度减轻,新生血管消退.HE、Masson Trichrome染色显示移植后上皮面的细胞复层化生长,炎性细胞浸润减少,DPC纤维整合于碱烧伤的角膜植床,角膜胶原排列趋于规则.透射电镜检查有桥粒及微绒毛结构形成.结论 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角膜缘上皮细胞联合脱细胞角膜材料移植能够修复碱烧伤的兔眼角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使用自动角膜板层刀行兔板层角膜移植后兔角膜的显微结构变化。方法:14只新西兰白兔,2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2只随机分为2组,一组4只为供眼兔,处死后取出8只眼球,另8只为实验组,用自动板层角膜刀制作植床植片,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1、2、4、8周裂隙灯检查,并取角膜组织行光镜、透射电镜检测观察角膜显微结构变化。结果:光镜、透射电镜下,术后1周吻合口处角膜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化,2周出现多数成纤维细胞,4周胶原纤维排列趋向规则,8周胶原纤维排列趋向正常。结论:自动板层角膜刀可以应用于板层角膜移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兔碱烧伤角膜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将33只家兔分为正常组(3只,6眼)、烧伤组(30只,60眼),以2mol/LNaOH制备双眼角膜重度碱烧伤模型,用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记录角膜新生血管(CoNV)生长情况。碱烧伤组分批(n=5)于伤后第1、4、7、14、21、28天处死家兔,分别取角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iNOS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iNOS在正常兔角膜上皮层及基质层仅有少量表达,在烧伤组表达明显增强(P〈0.05),表达范围主要在基质层炎性细胞、角膜上皮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峰值在术后第7天,随后下降,在第21天时又有所回升。结论碱烧伤后角膜组织中iNOS的表达明显增加,其变化趋势与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曲线相一致且高峰期提前2~3d,提示iNOS水平与无菌性炎症性新生血管形成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兔角膜植入改性HEMA人工角膜支架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兔角膜层间植入改性聚羟乙基丙烯酸甲酯[poly(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HEMA]孔隙性材料的生物学反应。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将材料植入角膜板层口袋内,定期观察。结果:植入后材料全部稳定存留于角膜内,现最长达6个月以上。未见材料排出、白内障、视网膜脱离、角膜后膜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包括睑缘红肿,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均于术后1周内消失;组织学提示材料孔隙内有多量的成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等细胞外基质沉积。电镜检查材料周围角膜细胞数量增多,排列规则,功能活跃;材料内见有纤维细胞,类似正常的组织愈合过程。结论:结果提示此新忆隙材料是人工角膜支架的理想材料;由于该材料还可以制作成光学性能良好的光学部,故可望制成一体式人工角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兔眼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关系。方法:56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及对照组。实验组用N aOH碱烧伤法诱导CNV模型,按碱烧伤后24h、3d、1周、2周、3周、4周,2月、6月处死兔取出角膜,进行CNV的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法评价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兔碱烧伤后1d开始出现CNV,2周达高峰;碱烧伤后1d出现VEGF表达,持续升高至碱烧伤后1周,随后表达水平开始下降。对照组中未出现CNV及VEGF不表达。结论:碱烧伤后兔眼VEGF的表达与CNV的形成有密切相关性,并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大泡性角膜病变动物实验模型。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只兔在模型建立后l周对6只眼进行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每日观察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和新生血管生长情况,于术后3月摄像记录,取角膜做病理切片检查。对照组6例同样建立模型,在实验结束时亦取角膜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实验组:角膜植片成活,裸眼观透明。状况评价为O级4眼;l级2眼。病病切片示基质层胶原纤维平行于角膜表面排列,前板层自体角膜胶原纤维排列紧密,移植的后板层胶原纤维排列疏松。对照组:角膜混浊,基质浅层见精大、明显的新生血管长入。角膜状况评价为3级l眼、4级2眼;病理切片示全角膜厚度为正常的2倍,角膜基质浅层出现新生血管,平行于角膜表面,上皮增生,有淋巴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增殖、排列紊乱。结论 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全反式视黄酸点眼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32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成A、B、C、D 4组 ,每组 8只兔 (8只眼 ) ,制成角膜碱烧伤模型。治疗组 (A、B、C组 )伤后即分别滴用 15 ,30及 6 0mg·L-1的全反式视黄酸滴眼 ,对照组 (D组 )滴赋形剂 ,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计算伤后第 6 ,9,12 ,15 ,18,2 1,2 5 ,2 8d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连续用药 2 8d后处死兔并取下角膜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伤后B组和C组角膜新生血管开始出现的时间明显较A组和D组延长 ,且角膜新生血管生长面积均明显较A组和D组减少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CNV面积与角膜后膜和炎性细胞数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局部应用全反式视黄酸对由碱烧伤引起的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孔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Poly(β-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HEMA和微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材料植入干眼模型兔角膜层间后引起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评价这两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干眼模型兔1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右眼造模眼的角膜层间植入微孔PHEMA、微孔PMMA材料,分别于术后0.5月、1月、2月处死动物,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查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实验兔的眼部刺激症状,均在术后短期内迅速缓解;术后0.5月,材料的孔隙内可见少量长梭形的角膜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术后2个月,角膜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继续长入材料的孔隙内并向材料的中心迁徙,同时合成胶原纤维。结论微孔PHEMA、微孔PMMA材料植入干眼模型兔角膜层间后对组织刺激性较小,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孔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Poly(β-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HEMA和微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rnethyl methacrylate,PMMA)材料植入干眼模型兔角膜层间后引起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评价这两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干眼模型兔1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右眼造模眼的角膜层间植入微孔PHEMA、微孔PMMA材料,分别于术后0.5月、1月、2月处死动物,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查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实验兔的眼部刺激症状,均在术后短期内迅速缓解;术后0.5月,材料的孔隙内可见少量长梭形的角膜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术后2个月,角膜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继续长入材料的孔隙内并向材料的中心迁徙,同时合成胶原纤维。结论微孔PHEMA、微孔PMMA材料植入干眼模型兔角膜层间后对组织刺激性较小,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外用旋滴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KGF-2)对兔碱烧伤模型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作用,为角膜上皮损伤的早期治疗探索新方法。 方法: 制备兔角膜碱烧伤模型,6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碱烧伤对照组和KGF-2组(25 mg/L)(n=30);各组日本大耳白兔于造模后以50 μL药物滴眼,每日3次。7和14 d裂隙灯观察角膜烧伤面积以及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MTT法检测角膜上皮细胞活性,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碱烧伤后7和14 d,KGF-2组角膜烧伤面积小于碱烧伤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碱烧伤对照组7 d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为17.50%,KGF-2组为7.32%;碱烧伤对照组14 d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为41.67%,KGF-2组为32.50%。MTT检测结果显示:碱烧伤后7和14 d,KGF-2组492 nm吸光度与碱烧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碱烧伤后7和14 d,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对照组角膜基质水肿,板层纤维排列松散、紊乱,炎症反应反复出现,角膜上皮层变薄,部分脱落,角膜内皮层内侧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KGF-2组碱烧伤后7 d,角膜上皮细胞生长良好,基质轻度增厚,无明显的炎症反应;碱烧伤后14 d,未出现炎症复发,角膜上皮细胞生长良好,排列整齐,角膜基质仅有轻度增厚。结论:外用旋滴25 mg/LKGF-2可加速角膜上皮损伤的恢复,减轻角膜烧伤的各种炎症反应症状;减轻角膜基质水肿和纤维化,同时KGF-2 亦表现出显著的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KGF-2有可能成为另一个对角膜上皮损伤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角膜缝线、碱烧伤两种常用方法来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CNV)产生。观察CNV产生早期的过程中,其生长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新西兰白兔75只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5只;B组-角膜缝线组35只;C组-碱烧伤组35只。每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炎性反应情况与混浊程度,检测第3天、7天、14天角膜新生血管长度和数量并摄影记录;B、C两组分别于实验后第1、2、3、5、7、10、14天观察、取材。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3 d,新生血管开始侵入角膜;7 d,新生血管生长活跃;10 d,新生血管达到生长高峰;14 d后B组与C组新生血管均出现回退迹象。角膜缝线组CNV面积明显小于碱烧伤组(P〈0.01),10 d后VEGF在碱烧伤组的表达明显高于缝线组(P〈0.01)。结论碱烧伤组相对于缝线组可以诱导产生更多的新生血管(CNV面积),且CNV退化的时间晚,这些可能与VEGF的表达有关;但角膜缝线更容易控制CNV产生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体外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联合人羊膜的方法,行自体移植治疗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的兔眼。方法:制作10只兔右眼于细胞缺乏的模型,取其中7只兔的左眼上方角膜缘取一小块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并传代在无上皮细胞的人羊膜上。1个月后,手术切除10只兔受伤眼角膜表面被覆的新生血管膜和结膜上皮,7眼接受了含自体培养上皮细胞的羊膜移植,另3眼仅移植无上皮细胞的羊膜。结果:1周后原代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融合,传代至无上皮细胞的人羊膜上继续生长2~3周,角膜上皮细胞可牢固的附着于羊膜上。移植了含有角膜上皮细胞的羊膜的兔子,术后早期都形成了角膜上皮化,并明显抑制了新生血管的再生,而接受羊膜移植的兔子,术后又出现明显的新生血管。结论:利用无上皮细胞的羊膜作为载体,培养角膜缘上皮细胞并自体移植可以恢复角膜上皮化、抑制新生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角膜碱烧伤后行自体角膜缘移植术的疗效,并评估其对健康眼的影响。方法在32只兔右眼上制作碱烧伤模型,烧伤1周后行自体角膜缘移植,作1/4、1/2、3/4周和全周范围移植者各8只,术后4周观察疗效。结果作全周自体角膜缘移植的8只兔患眼全部恢复正常眼表,作3/4、1/2、1/4周移植的患眼分别有87.5%(7/8)、37.5%(3/8)和0.00%恢复正常眼表;而作全周切取角膜缘的8只供眼均未恢复正常眼表(100%),角膜糜烂,有新生血管和假性胬肉长入,而切取3/4、1/2周角膜缘的供眼分别有75%(6/8)和12.5%(1/8)未恢复正常,切取1/4周角膜缘的供眼均恢复正常。结论行自体角膜缘移植可有效地治疗眼碱性烧伤,可作临床推广,但要注意供体眼取材范围不宜超过1/2范围,以免损伤健康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行体外分离和培养兔角膜缘干细胞,使之成为一种上皮组织,以便进行角膜移植。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兔角膜缘干细胞:角膜缘组织块作为外植体,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上培养;获得的复合角膜上皮组织移植于兔眼,观察并记录兔角膜组织生长情况,待角膜组织生长良好后做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兔角膜缘组织应用组织块法在脱细胞角膜基质上生长9~10 d后达到80%汇合状态,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生长良好,增殖能力较高,将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作异体板层角膜移植于兔眼后,4~5 d角膜上皮光滑,20~21 d角膜变为透明,荧光素染色只见缝线处少许着色,期间未见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术后30 d HE染色显示角膜组织与宿主角膜组织结合良好,上皮细胞可见4~5层结构,可见角膜缘干细胞多呈卵圆形;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培养的细胞P63、CK3单克隆抗体呈阳性表达。结论以组织块法生长的以脱细胞角膜基质为载体的组织工程化兔角膜可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兔眼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6.
廖妙云  秦程  曾新生 《西部医学》2006,18(6):699-700
目的观察早期羊膜移植防治严重眼部碱烧伤后遗症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严重眼部碱烧伤11例14眼,在伤后2周内行羊膜移植的治疗效果。术后对视力、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以及睑球粘连等情况进行2~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12眼(85.7%)视力脱盲。3眼发生角膜新生血管,无新生血管者占78.0%。随访期内无睑球粘连的病例。结论眼部碱烧伤后尽早行羊膜移植对防止各种烧伤后遗症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更好的碱烧伤兔眼的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方式.方法使用2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改进的人工角膜植入2组碱烧伤兔眼(A组和B组),A组行人工角膜植入术,B组行人工角膜植入联合虹膜切除和前节玻切术,观察人工角膜术后结果.结果 A组平均在位时间为273.58 d,B组平均在位时间为374.42 d;A组手术后7眼出现高眼压的情况,而B组仅有1眼眼压增高.2组在位时间及高眼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虹膜切除和前节玻切的人工角膜植入手术操作方式是一种更好的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碱烧伤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碱烧伤法制备兔CNV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12眼。2个实验组分别以10μg/ml和50μg/ml重组内皮抑素点眼,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定期摄相,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比较CNV生长面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个实验组自第7 d开始CNV平均生长面积明显减少(P<0.05),经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新生血管明显稀少,但炎性细胞成分及浸润程度与对照组相似。结论:10、50μg/ml重组内皮抑素具有明显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无毒副作用,为临床防治CNV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度角膜碱烧伤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后受损角膜的形态学变化,探讨BMSCs可能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得到BMSCs,生物学鉴定。制备中度角膜碱烧伤模型,移植后28d观察角膜透明度、角膜新生血管(CNV)。结果:兔BMSCs呈长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高表达CD29,低表达CD34。碱烧伤后裂隙灯下观察见符合中度角膜碱烧伤模型:角膜上皮剥脱,基质轻度浑浊,角膜缘缺血<1/2,球结膜水肿,虹膜细微结构窥不清楚。BMSCs移植后28d时实验组角膜较对照组透亮,新生血管面积减少。结论:兔角膜碱烧伤后行自体MS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促进受损角膜愈合。  相似文献   

20.
王进  孙亮  齐秀英 《黑龙江医学》2017,(12):1206-1208
目的观察小鼠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的形成情况,探讨Avastin对小鼠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小鼠25 mg/mL Avastin 5μL结膜下隔日注射,同时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3次/d,连续治疗两周;对照组连续两周内每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3次,分别于碱烧伤后3 d、7 d和12 d取材。应用LYVE-1标记淋巴管,观察小鼠角膜内新生淋巴管的形成情况;体视显微镜观察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生成因子VEGF-C在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段角膜组织内的表达。结果碱烧伤后7d的对照组角膜基质中可见新生淋巴管。在治疗组中,碱烧伤后12d可见角膜基质内存在新生的淋巴管。Avastin治疗组不同时间段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均少于角膜碱烧伤对照组。在正常小鼠角膜组织内,VEGF-C表达于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在治疗组碱烧伤角膜内,各时间段VEGF-C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Avastin具有抑制小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角膜组织内VEGF-C的表达从而抑制角膜新生淋巴管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