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剖宫产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无切口感染的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病例,比较两组患者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变量上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10个变量是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P<0.05),与切口长度、剖宫产原因无关;logistic分析确立影响切口感染的独立因素:体质量指数异常、术前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长、阴道试产时间长、阴道检查次数多;其OR值分别为3.34、3.02、2.75、2.56、2.24.结论 剖宫产切口感染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实施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对策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1年5月行剖宫产生产并发切口感染的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对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手术失血量、阴道检查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阴道试产时间;生殖道感染、合并基础疾病、体重指数异常、胎膜早破和术前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影响切口感染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长、体重指数异常、阴道检查次数多、阴道试产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结论 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术前应避免该类因素,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高爽  甄学慧  王义  郑桂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4970-4971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其寻找最佳的预防措施和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可能与切口感染相关的高危因素,取同一时间感染与未感染的产妇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剖宫产切口感染组产妇多伴有基础疾病或感染、胎膜早破、阴道检查次数增加等因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与产前感染、产妇体质差是密切相关的,应及时干预有高危因素的产妇降低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妇剖宫产围术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降低刨宫产产妇感染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产科2 128例产妇行剖宫手术资料,将发生切口感染的5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发生感染的2 07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导致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切口感染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 128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共发生切口感染52例,感染率为2.44%;单因素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体质量指数、备皮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25.80±2.35)kg/m2、(90.50±25.65)min、(90.80±25.50)min、(450.60±58.90)ml、(11.60±2.40)d,对照组分别为(20.10±1.24)kg/m2、(50.42±15.37)min、(50.30±20.10)min、(247.6±78.2)ml、(7.6±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体质量指数、住多人病室、手术时间、胎膜早破是影响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产妇应妥善处理围手术期的各种不良因素,加强医院卫生消毒管理,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有效提高产妇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间剖宫产病例5539例,其中切口感染病例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中,患者年龄≥30岁、急诊手术、合并基础病变均可引发切口感染(χ2值分别为58.59、19.26、6.94,均P〈0.05)。在产科相关因素中,手术时间长、胎膜早破、术后出血量多均为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χ2值分别为4.70、6.95、4.26,均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应从多方面综合控制预防,才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行剖宫产术的1 130例产妇临床资料,统计其切口感染率,并分析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研究分析,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130例产妇剖宫产术后有1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6%;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1h、体质量指数(BMI)>24.0 kg/m2、胎膜早破、合并妊娠并发症、连台手术者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1 h、BMI≤24.0kg/m2、无胎膜早破、无妊娠并发症、非连台手术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BMI、胎膜早破、妊娠并发症、接台手术是影响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性质、地点、时间、参观人员、接台手术有关,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可行的护理对策,可明显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优质护理方法,以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9月行剖宫产的产妇1 764例,对所有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764例剖宫产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58例,感染率为3.29%;剖宫产的产妇夏季手术、住多人病房、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有胎膜早破者是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护理人员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均应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制定出适合孕产妇的方法,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达到减少切口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剖宫产发生切口感染共46例作为观察组,按1∶1随机选择无切口感染剖宫产产妇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产妇及手术方面相关指标上的差异,先进行单因素χ2、t检验;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5个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P<0.05),以切口感染为应变量,其他统计量作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操作持续超过2h(x1,OR=3.21)、腹部脂肪厚度≥3cm(x2,OR=2.97)、合并其他基础疾病(x3,OR=2.67)、第二产程实行剖宫产术者(x4,OR=1.98),回归方程为:Logisticy=15.22+4.45x1+4.23x2+3.67x3+2.87x4。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上述因素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01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剖宫产发生切口感染共46例作为观察组.按1:1随机选择无切口感染剖宫产产妇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产妇及手术方面相关指标上的差异,先进行单因素χ^2、t检验;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5个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P〈0.05),以切口感染为应变量,其他统计量作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操作持续超过2h(x1,OR=3.21)、腹部脂肪厚度≥3cm(x2,OR=2.97)、合并其他基础疾病(x3.OR.=2.67)、第二产程实行剖宫产术者(x4,OR=1.98),回归方程为:Logistic y=15.22+4.45x1+4.23x2+3.67x3+2.87x4。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上述因素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对应的护理干预对策,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 473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1 473例剖宫产产妇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42例,感染率2.8%;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30岁、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体质量指数>25kg/m2、术中出血量>300ml、手术时间>60min、侵入性操作>5次,其感染率分别为6.6%、12.3%、7.3%、5.8%、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的危险因素最大(P=0.009),其余危险因素依次为侵入性操作频繁(P=0.012)、手术时间较长(P=0.018)、体质量指数较高(P=0.021)等。结论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临床可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预防感染,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945例剖宫产产妇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产妇术后发生医院感染者83例,感染率为2.82%;年龄≥30岁、体重指数≥25、阴道指诊次数≥3次、术前导尿次数≥2次、手术时间≥60 min、术中出血量≥300 m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24 h,有胎膜早破、有胎盘因素、有内科并发症感染率分别为6.49%、7.15%、3.25%、6.89%、5.77%、5.77%、9.71%、5.73%、5.96%、6.22%,均为剖宫产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感染部位构成呼吸道感染占43.37%,泌尿系感染占26.51%,生殖道感染占16.87%,手术切口感染占13.25%.结论 剖宫产术后发生医院感染与高龄、多次阴道指诊、多次导尿、合并有内科合并症等多种因素相关,针对高危因素应该积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2.
林瑞贞  谭景 《现代保健》2010,(5):103-104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笔者所存医院所有剖官产产妇为观察对象,将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作为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在体重指数、术前白细胞总数、阴道检查或人工破膜等阴道操作史、高频电刀应用、手术时间等方面上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4年间进行剖宫产1820例,发生切口感染80例,发生率4.40%。与切口感染有关的因素为:体重指数高、白细胞总数高、存在阴道操作史、应用高频电刀、手术时间长。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切口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奚宏伟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213-121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指征的变化,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2010年间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发生变化。结论社会因素是引起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开展产前教育,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助产术,严格剖宫产指征,可以适当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剖宫产术后发生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以及相关耐药性。方法以海口市某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研究期间所有剖宫产产妇进行回顾性资料收集及产后监测至出院,监测内容为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术后感染、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展开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并发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012例剖宫产产妇纳入研究,其中年龄≤35岁2015例,占66.90%;有剖宫产史者占16.70%。术后并发感染146例,发生率为4.85%。分离培养出致病菌178株,以大肠埃希菌(52株,29.21%)、肺炎克雷伯菌(24株,13.48%)、金黄色葡萄球菌(39株,21.91%)为主,均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1.871)、妊娠期糖尿病(OR=2.532)、营养不良(OR=4.952)、手术指征项数>2项(OR=2.305)、留置导尿管时间>24 h(OR=2.161)、未应用抗菌药物(OR=1.767)是剖宫产产妇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可结合医院致病菌及耐药情况,合理给予预防用药,有效控制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 方法对我院产科2001-2009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剖宫产率2005年前逐年升高到一定平台后处于平稳状态.2005年前剖宫产主要原因是胎儿因素、头盆因素、母体因素;2005年以后剖宫产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 结论 近年来社会因素是影响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400例剖宫产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其中观察组为存在术后感染患者,对照组为术后未发生感染者,分析患者产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分析对应的护理防范措施。结果:术后感染高危因素中包括体质量高、病房患者数量多、夏季季节、阴道检查频次高、血红蛋白水平低、胎膜早破、手术时间长、没有运用抗感染药物以及备皮后未尽快手术等。结论:导致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因素较多,要针对性相关问题做好对应的护理处理才能有效保证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余萍  刘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6):920-921,92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处妊娠的临床特点,加强对子宫疤痕处妊娠的预防、早期诊断和个性化诊疗方案的认识,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子宫疤痕处妊娠18例患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状况。结果:7例患者人工流产完成不满意,2例成功,5例转行药物治疗。15例患者行MTX药物治疗,其中12例治愈,3例转手术治疗。4例患者手术治疗后痊愈。18例患者最终均治愈。结论:导致子宫疤痕处妊娠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缺乏定期B超检查、对该病认识不足等;通过B超检查早期确诊,根据患者病情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是治疗剖宫产术后疤痕处妊娠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用预制的调查表收集2002年度剖宫产病例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26例剖宫产病例中有37(3.61%)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单因素分析发现产妇皮下组织的厚度、手术持续的时间、急诊剖宫产、手术医师的职称、术前存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羊膜腔感染等因素与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切口皮下组织的厚度、手术时间、基础疾病、羊膜腔感染为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应对高危人群采取更严格的预防措施,进一步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张旭梅  靳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01-5703
目的: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昆明市延安医院妇产科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以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昆明市延安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 612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率呈整体下降趋势。2006、2007、2008年的剖产率分别为72.6%、72.4%、71.9%,与2010年的剖宫产率(4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各因素所占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2006、2007、2008年社会因素剖宫产构成比分别为21.7%、22.8%、37.0%,位居第一,2010年是妊娠并发症构成比位居第一(19.5%)。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