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鼻咽癌治疗前瘤灶、复发瘤及放疗后非复发瘤的MR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差异,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鼻咽癌及其复发瘤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ADC诊断阈值对鼻咽癌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鼻咽癌治疗前患者(初诊组)103例、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复发组)39例和放疗后非复发患者(非复发组)51例,分别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序列(b=0、800 mm2/s)扫描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ADC值的差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并对3组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鼻咽癌初诊组和复发组的ADC诊断阈值,分别计算其诊断鼻咽癌治疗前瘤灶、放疗后鼻咽部复发瘤和放疗后非复发瘤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约登指数,比较二者ADC诊断阈值的诊断效能。结果非复发组与初诊组、复发组患者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约0.05);复发组与初诊组患者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采用常规MRI检查诊断鼻咽癌复发瘤时,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8%和74.5%;取0.851×10-3 mm2/s作为初诊组的ADC诊断阈值时,其对治疗前瘤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8.0%、94.9%和0.929,对复发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分别为76.9%、98.0%和0.749;取0.887×10-3 mm2/s作为复发组ADC诊断阈值时,其对复发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7.2%、94.1%和0.813。采用Z检验对3种检查法诊断鼻咽癌复发瘤的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显示其中MR DWI复发组ADC诊断阈值对鼻咽癌复发瘤的诊断效能最高(Z=2.044,P=0.041)。结论 DWI有助于鼻咽癌及其复发瘤的检出及诊断,且较常规MRI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通过鼻咽癌复发组获得的ADC诊断阈值较通过鼻咽癌初诊组获得的ADC诊断阈值对?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鼻咽癌复发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在诊断鼻咽癌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43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鼻咽癌复发患者,分别行磁共振常规及弥散扫描,对比常规磁共振扫描和弥散扫描肿瘤范围,并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肿瘤区与正常组织(一般取对侧正常组织或肿瘤组织旁正常组织,避开骨质和血管)弥散系数值(ADC值)差异。结果常规磁共振扫描显示病灶的DWI像同样呈相对高信号,两者病灶范围基本吻合。鼻咽复发病灶ADC值高于正常鼻咽黏膜ADC值(P〈0.0001)。43例患者中31例肿瘤超腔(侵犯咽旁、副鼻窦及颅底等),鼻咽腔外复发病灶ADC值高于相应正常组织ADC值(P〈0.0001)。结论磁共振弥散扫描有助于判断鼻咽癌是否复发,尤其对无法取得病理诊断的复发鼻咽癌具有重要的助诊意义。  相似文献   

3.
18F-FDG PET/CT显像在鼻咽癌分期与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ang GH  Lau EW  Shakher R  Binns DS  Hogg A  Drummond E  Hicks RJ 《癌症》2007,26(6):638-642
背景与目的:18F-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可明显提高肺癌、食管癌等多种肿瘤的诊断、分期与疗效监测的准确性,有助于更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本研究探讨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在鼻咽癌首次分期、再分期及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澳大利亚Peter MacCallum肿瘤中心2002年2月至2005年12月43例鼻咽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全身扫描报告,根据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计算18F-FDG PET/CT与传统影像学检查CT、MRI的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8F-FDGPET/CT诊断鼻咽癌总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3%、100.0%、85.7%、93.8%、100.0%,传统影像学检查CT、MRI分别为65.5%、79.4%、64.7%、81.8%、57.9%. 18F-FDG PET/CT诊断结果使2例首次分期、7例再分期患者治疗方案得到改变,并影响1例首次分期和3例再分期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在疗效监测组中,指导医生修改治疗方案共11例(其中5例为原则性的修改).18F-FDG PET/CT检测到2例第二原发肿瘤,1例是甲状腺癌,1例是低度恶性胃癌.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鼻咽癌N、M分期与疗效监测的临床作用可能优于CT、MR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咽癌初诊患者骨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显像剂99mTc-MDP对7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行全身骨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70例鼻咽癌患者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24例,阳性率34.28%.随N分期升高,阳性率亦升高(P<0.05),T2、T3、T4期骨显像阳性率均高于T1期.结论 鼻咽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对鼻咽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弥散加权成像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鼻咽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建立ADC值对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阈值.方法 连续对56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和55例健康志愿者行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鼻咽癌患者均行鼻咽部活检和图像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检测56例鼻咽癌原发灶及其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和55例志愿者的鼻咽壁及其颈部淋巴结的ADC值、eADC值并行比较.结果 56例患者原发灶均经病理诊断为非角化型癌,其中51个颈部淋巴结阳性.健康志愿者检出75个颈部淋巴结.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及其转移性颈部淋巴结的ADC值均低于健康志愿者,eADC值均高于健康志愿者.ADC值≤0.809×10-3 mm2/s作为诊断鼻咽非角化型癌原发灶的阈值,其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74.5%,阴性预测值为79.2%,阳性预测值为77.6%,准确性为78.4%.ADC值≤0.708×10-3 mm2/s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其敏感性为43.1%,特异性为93.3%,阴性预测值为70.7%,阳性预测值为81.5%,准确性为73.0%.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性淋巴结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与咽旁间隙及邻近结构关系中的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鼻咽癌与咽旁间隙及邻近结构中的关系,探讨其受累程度.方法本文收集经活检病理证实43例鼻咽癌病变,均经鼻咽部CT检查,层厚、层距各5mm.结果 CT能显示鼻咽癌患侧的咽隐窝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鼻咽癌的生长方式和蔓延途径,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 CT对鼻咽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鼻咽癌对咽旁间隙及邻近结构侵犯的程度,结合CT特征,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复发及转移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行18 F-FDG PET/CT检查的94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年龄为28~79岁.患者均进行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测结果 均应用半定量分析法和目测法判断.分析18...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全身一体化磁共振成像(MRI)和全身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淋巴瘤结内病变的检出能力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23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瘤的患者行全身一体化MRI和全身DWI扫描.全身一体化MRI采用常规冠状位扫描;全身DWI行轴位连续多次分段扫描,然后将各段图像重建成全身图像.结果 23例患者共检出417枚淋巴结,其中全身一体化MRI的总检出率是79.1%,全身DWI的总检出率是89.7%.全身一体化MRI对长径为<2 cm和2~3 cm淋巴结的检出率分别为70.9%和79.4%,全身DWI的检出率分别为85.2%和90.1%,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对长径>3 cm淋巴结的检出率(94.7%和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一体化MRI和全身DWI对颈部、锁骨上下、纵隔和腋窝淋巴结的检出率均较高,但二者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于腹膜后、盆腔和腹股沟淋巴结,全身一体化MRI的检出率分别为51.2%,43.8%和52.2%,均明显低于全身DWI的检出率(83.7%、71.9%和87.0%,均P<0.01).结论 全身-体化MRI和全身DWI对淋巴瘤结内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8F-FDG PET/CT在鼻咽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n XP  Zhao C  Chen MY  Fan W  Zhang X  Zhi SF  Liang PY 《癌症》2008,27(9):974-978
背景与目的:PET/CT能够通过准确显示肿瘤形态、大小及相邻关系从而对鼻咽癌(NPC)进行诊断及分期研究.本研究结合PET/CT、MRI结果及部分颈部小淋巴结病理结果,探讨18SF-FDG PET/CT在鼻咽癌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从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选取行PET/CT和MRI检查的鼻咽癌患者68例.PET数据采用2D采集模式,CT扫描电压140 kV,采用自动毫安量跟踪扫描加血管增强的扫描方案,18F-FDG按3.7~5.5 MBq/kg剂量静脉注射.MRI检查采用T1W和T2W成像及T1W增强扫描成像.并对其中10例患者颈部小淋巴结切除和穿刺组织病理检查,进行图像与病理对照.结果:68例鼻咽癌患者所有鼻咽区域的病灶PET/CT均可以清晰显示,MRI和PET/CT显示病灶一致:对于直径≤1 cm的138枚PET/CT示阳性小淋巴结,MRI仅有约28%可作不肯定提示.10例鼻咽癌患者颈部16枚PET/CT显示阳性小淋巴结与病理结果相符14枚,符合率达87.5%.对于颈部肿大淋巴结PET/CT.和MRI均能显示,对部分放疗过程PET/CT示增殖活性明显受抑制的肿大淋巴结,MRI和PET/CT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对于其中8例Ⅳb期鼻咽癌患者肺、骨、肝脏等转移灶,PET/CT全身扫描可清晰显示病灶,而MRI具有较多限制.由于18F-FDG PET/CT检查使其中24例的分期进行调整.结论:18F-FDG-PET/CT扫描采用自动毫安量跟踪扫描加血管增强的扫描方案,充分利用PET/CT信息进行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其结果较MRI全面、可靠.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343例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分析鼻咽癌初治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资料,了解骨转移发生情况及其预后.方法 对343例鼻咽癌初治患者均行常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对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在治疗后1、2、3年进行随访.结果 343例患者初诊时骨转移发生率为32.9%,其中男性37.5%,女性17.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病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累计生存率为:1年92.1%,2年83.9%,3年78.8%.结论 鼻咽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灵敏度较高,对鼻咽癌的诊断、分期、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应作为鼻咽癌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治疗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5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6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放疗43例,放疗加化疗3例.结果:46例中有15例曾误诊为其他疾病,3例以治疗后1年~3年内死亡,4例失访,39例尚存活;4例在治疗后1年~2.5年复发,行二次放疗.结论: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被误诊,根据临床、病理及影像学检查,可确定鼻咽癌的诊断.放疗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路  刘杰明 《现代肿瘤医学》2016,(12):1979-1982
目的:探讨MRI联合CT诊断鼻咽癌颅底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13年8月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患者50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行CT及MRI检查,分析鼻咽癌颅底转移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评价联合应用CT/MRI对鼻咽癌颅底转移诊断的价值。结果:CT示颅底骨质侵犯30例,MRI扫描示颅底侵犯39例,其中5例MRI扫描发现斜坡、蝶骨翼和蝶骨体早期骨髓浸润,而CT检查表现正常。另外1例MRI见肿瘤沿三叉神经向颅内侵犯,而CT未见明确的卵圆孔破坏。两种影像学方法的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与MRI均可显示鼻咽癌颅底转移,MRI对颅底组织侵犯更加敏感,二者联合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支气管镜在鼻咽癌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电子支气管镜在鼻咽癌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电子支气管镜对临床疑为鼻咽癌及放疗后复查的492例鼻咽癌患者进行鼻咽部检查,同时与间接鼻咽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492例患者中,用间接鼻咽镜仅能对66.7%的患者作鼻咽部检查;初诊患者电子支气管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为87.0%(380/437).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可常规应用于鼻咽癌诊断及治疗后随访,尤其是对一些间接鼻咽镜检查不配合的患者,其使用价值远远高于间接鼻咽镜检查;对临床高度怀疑鼻咽癌的患者应认真检查,不能轻易放过,最好给予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肿瘤,在CT应用之前,对鼻咽癌的分期主要根据临床检查(包括直达鼻咽镜和X线摄影)。由于检查方法的受限,使一些粘膜下肿瘤及肿瘤在粘膜下浸润的范围和轻度的颅底骨破坏难以发现。CT扫描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采用薄层扫描,能够准确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并能及早地发现颅底破坏,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资料和方法经临床检查和病理证实的鼻咽癌157例,男115例,女42例,年龄13~70岁之间。放疗前全部行CT检查,54例同时行X线摄影。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以放射治疗为主。由于CT扫描能清楚的显示鼻咽病灶和邻近周围组织侵犯范围,所以为鼻咽癌放疗设野提供了客观的依据。1991年7月~1992年10月,作者对鼻咽癌患者进行CT扫描,以扫描结果作为放疗设野的依据,并对常规照射野作相应的修改,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9岁~64岁。病理诊断均为鼻咽低分化鳞癌。  相似文献   

16.
120例乳腺癌骨转移核素显像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显像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120例乳腺癌患者做全身骨核素显像.结果 12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58例骨显像异常,结合临床及X线检查诊断为骨转移,骨转移发生率为48.3%.其中27例年龄≤40岁乳腺癌患者骨转移8例,骨转移发生率为29.6%;93例年龄>40岁乳腺癌患者骨转移50例,骨转移发生率为53.8%,年龄>40岁的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58例骨转移患者中49例为多发病灶(占84.5%),9例为单发病灶(占15.5%),每例患者的平均病灶数为4.83个.骨转移的部位以胸部为多见,其余依次为脊柱、骨盆、肢体和颅骨.结论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很高,骨转移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及特点,核素全身骨显像对于临床诊断分期及治疗决策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军晖  孙峻峰  刘亚萍 《癌症进展》2023,(24):2760-2763+2779
目的 分析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胶质瘤术前分级的诊断价值及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21例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54例,高级别67例。所有患者均行MRS、DWI检查,且术后6个月进行复查,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43例与非复发组78例。比较术前不同分级胶质瘤患者及不同复发情况胶质瘤患者的MRS、DWI参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S、DWI单独及联合检查对术前分级的诊断效能及对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 高级别组患者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NAA/肌酸(NAA/Cr)均明显低于低级别组,Cho/Cr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RS、DWI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胶质瘤术前分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33、0.507及0.752。MRS、DWI联合检查诊断胶质瘤术前分级的灵敏度(92.59%)、特异度(91.04%)、准确度(91.74%)均高于MRS、DWI单独检查。复发组患者ADC、rADC、NAA/Cho及NAA/Cr均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18.
MRI在鼻咽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ao KJ  Xie CM  Huang PY  Hu D  Sun R  Chen QY 《癌症》2007,26(2):164-167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的临床分期主要依据影像学资料.本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鼻咽癌'92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2002年5月至2005年6月,共有100例经病理组织学诊断并在治疗前能同时或短时间内(不超过15天)作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增强扫描和MRI增强扫描的鼻咽癌初治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26例,年龄21~60岁,中位年龄46岁.分别计算两种检查方法所显示的各解剖部位受侵犯的阳性率,用卡方检验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对各解剖部位的检出率.按鼻咽癌'92分期标准,分别以CT加临床体检和MRI加临床体检对10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期,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所划分的各期病例数的构成比.结果:CT和MRI对颅底骨质破坏的检出率分别为31.0%(31/100)和56.0%(56/100),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715,P=0.000).CT和MRI对咽后淋巴结的检出率分别为40.0%和55.0%,差异有显著性(X2=4.511,P=0.034).对于T分期,用CT和MRI划分的各期病例数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χ2=8.339,P=0.039),而CT和MRI对于N分期(χ2=0.275,P=0.965)和临床分期(χ2=5.525,P=0.137)划分的各期病例数构成比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和咽后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CT.MRI使鼻咽癌的T分期升级,对临床分期有升级的趋势,而对N分期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肖友平  陈韵彬  潘建基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2):849-852,86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全身成像对鼻咽癌初诊患者远处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对福建省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91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在治疗前一周内行全身磁共振成像(Whole Bod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WB-MRI)、X线胸片、肝脏超声和99mTc-MDP核素骨扫描,记录每例患者检出的骨、肺、肝转移灶数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几种影像方法各自检出的骨、肺、肝转移灶数目行McNemar's检验,比较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本组研究共检出骨转移者24例,共发现骨转移灶95个,其中WB-MRI和骨扫描分别检出71个和36个,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WB-MRI诊断出肺转移6例,而X线胸片诊断出3例,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WB-MRI诊断出肝转移6例,而肝脏超声诊断处4例,两者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WB-MRI和超声分别检出肝血管瘤12例和24例(P < 0.01),以及肝囊肿34例和16例(P < 0.005)。  结论  WB-MRI在检测鼻咽癌全身远处转移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其M分期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NPC)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颅底受侵及全身远处转移是影响NPC临床分期和治疗计划的重要因素,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病灶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为探讨NPC全身骨显像的临床特点及应用价值,现将我院318例患者骨显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