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的认知与自我防护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血源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的认知及自我防护状况,为加强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对血源性职业危害的认知较低,不同受教育程度护生间无差别。对血源性职业危害的防护认知水平一般,中专护生低于大专和本科护生;自我防护行为较差。98.2%的护生认为实习前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很有必要。[结论]医学院校应在护生实习前进行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并制订相关的考核制度;医院应给护生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以减少护生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一级医院护士对血源性职业病危害认知及自我防护状况,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秭归县11所一级医院11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一级医院护士对血源性职业病危害认知率较低(59.5% ~94.0%);不同职称护士认知得分有差异,主管护师和护师得分均高于护士(P<0.01);对血源性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执行不到位;86.2%的护士希望接受规范的职业防护培训.结论 该县一级医院应加强对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强化监督管理,减少护士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4.
陈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7):3793
临床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的同时,自身常受到周围存在的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侵袭.我们对医院临床护士对职业损害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保证她们的自身安全与健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急诊工作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认知及自我防护状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医院急诊部隶属科室169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医师对概念的认知回答正确率最高,分别为93.3%、91.1%、88.9%,护士对物理、化学、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率较高,分别为84.1%、84.1%、90.5%,实习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存在不足,其中对运动功能性危害因素的认知63.0%;各类工作人员对生物性、暴力性危害因素及丙型肝炎、甲型肝炎、肺结核传播途径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接诊有意询问传染病史及免疫接种、针刺伤、防护培训等问题的回答肯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组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健全管理监督制度,提高急诊工作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好防护.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湖北省十堰市医护人员和实习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防护意识,为今后开展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3所医疗机构中的178名医护人员和138名实习医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问卷结果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知和担忧程度明显高于实习生(P〈0.05)。医护人员认为最可能对自身造成伤害的是心理因素危害(89.33%)、X线辐射(87.64%)和生理因素危害(76.97%);50%的实习生担忧x线辐射对自己产生伤害,预防针刺伤的方法和对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的处理方法两项护士的认知情况优于医生(P〈0.05),其他核心内容认知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知晓针刺伤可能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一项医护人员与实习生认知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内容医护人员认知情况均明显优于实习生(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职业防护的认知度高,心理因素是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大危害,应对其加强心理疏导与教育;实习生对职业防护认知度差,对职业危害相关防护知识认识不足,应加强对实习生的职业防护健康教育,这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更好地自我保护与工作学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实习生职业暴露及防护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生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刚进入医院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 共调查745名医护实习生,男生250人,女生495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439人,男生217人(49.43%),女生222人(50.57%),护理专业学生306人,男生33人(10.78%)、女生273人(89.22%)。对职业暴露常见因素完全知晓率为41.21%,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完全知晓率38.50%,护理专业实习生完全知晓率45.10%,在学校或(和)医院接受过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培训的有724人,占97.18%,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为95.90%,护理专业为99.02%。在学校和实习医院都接受过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培训的有211人,占28.32%,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为22.32%、护理专业为3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措施总体完全知晓率为42.95%,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为39.86%,护理专业实习生为47.39%,2个专业实习生的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措施完全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在职业暴露及防护的认知水平和对职业防护技术的掌握程度均低于护理专业,与其重视程度和课程培训有紧密关系。2个专业实习生均存在职业暴露风险与安全防护知识缺乏系统性、安全防护技能不扎实等情况。学校和医院需协同开展学习知识—坚定信念—规范行为的全过程、系统性职业安全防护教育,重视临床医学专业的职业防护教育。 相似文献
9.
临床护士职业防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的现状,以期提高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的意识,以便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方法 对医院临床护士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全院90名临床护士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中职业防护情况.结果 在调查8项操作中采取防护措施292人次,占总人次的40.56%;未采取防护措施428人次,占总人次的59.44%;其中,掰安瓿未采取防护措施达到95.56%,为最高;静脉采血和针头覆帽均达到91.11%,位居第2.结论 加强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保证防护用具配备齐全,减少职业暴露,减少职业危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对血源性的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状况。方法采用自我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45名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调查。血源性知识危害满分为4分,防护知识掌握满分为9分。结果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对血源性职业危害的认知水平较低,为(2.0±0.75)分,自我防护行为较差,为(6.0±O.75)分。92.3%的学生认为实习前进行职业防护教育非常必要。结论医学院校应在实习前对在校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减少学生在实习期间乃至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实习医学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探讨针对性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 日实习医学生上报登记的35名职业暴露进行分析.结果 1438名实习医学生中共收到35名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暴露率为2.43%;护理专业实习生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27名占77.14%,护理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及其他专业实习生发生职业暴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锐器伤为导致暴露的主要形式,32名占91.43%,致锐器伤操作环节多发生在输液、注射、采血后拔针时,占77.14%;暴露源中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22名,占62.86%.结论 实习医学生面临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医院应加强实习医学生职业防护的教育、规范操作行为;实习医学生也应提高自身防护意识,避免和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高职护理毕业生血源性疾病职业危害及防护认知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高职护理毕业生对血源性疾病职业危害及防护的认知状况,以便进行职业防护教育。方法对2006级486名高职护理毕业生进行血源性疾病职业危害及防护认知问卷调查。结果高职护理毕业生对血源性疾病职业危害及防护认知水平低,分别为(6.68±0.43)和(12.79±0.67)分。不同级别医院实习毕业生在职业危害及防护认知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85.80%的毕业生认为有接受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需要。结论调整现有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增设职业防护课程,加强护理学生职业防护的系统教育以及岗前职业防护培训,建立考核机制,提高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强化职业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源性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培训方法,建立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的血源性职业防护教育培训体系.方法开展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培训,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督查、提问相结合的方法对培训前后的医务人员工作行为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 培训后医务人员洗手、戴手套、使用备有锐器盒的治疗车、用锐器盒卡槽分离注射器针头、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及时上报的依从性明显提高,系统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接触不同患者之前洗手或手消毒、戴手套静脉穿刺抽血的依从性仍不容乐观,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的血源性职业防护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能力,可改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态度和行为,是有效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职业危害构成。方法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收集整理2010-2012年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资料,分析职业健康监护人群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结果 2010-2012年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131 955人,接触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粉尘和其它职业危害因素人群分别为56 238人(42.6%)、50 521人(38.3%)、24 179人(18.3%)、1 017人(0.8%);噪声为主要物理职业危害因素,占82.1%(46 171/56 238)。3年共检出职业禁忌证人员3 892人,物理因素、接触化学因素、粉尘和其它职业危害因素的职业禁忌证构成比分别为71.7%(2791/3 892)、26.7%(1 041/3 892)、1.2%(47/3 892)、0.3%(13/3 892),以接触物理危害因素的禁忌证最多,噪声危害为主要物理职业危害因素禁忌证,占95.8%(2 675/2 791)。3年共检出疑似职业病37人,构成比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化学因素所致疑似职业病29人(78.4%)、疑似尘肺6人(16.2%)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2人(5.4%);疑似职业性中毒性肝病主要为化学因素所致疑似职业病,占58.6%(17/29)。结论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物理、化学和粉尘因素,并已引起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应加强噪声、肝毒物、粉尘等危害因素接触人员的健康监护监督指导。 相似文献
15.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现状,为采取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和防护措施,降低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方法调查2008-2009年医院手术室38名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因素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测评。结果 38名护士中接触血性传播性疾病达68.42%;受伤率78.9%,缝合针居首位;护龄<5年的低年资护士锐器伤占76.67%;大多数损伤发生在整理或清洗器械占36.67%;职业危害相关知识测评中,主要问题是对职业暴露的危害认识不清,不了解、不遵从标准的行为仍普遍存在。结论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源性病原体概率高,锐器损伤概率大,血源性疾病传播危害性大,手术室护士预防血源性病原体感染迫在眉睫,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职业卫生年度评价工作对企业职业危害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和风险评价法,收集84家企业职业卫生年度评价工作前后5年职业卫生相关资料,建立可行性评价模型,分析其职业危害风险等级变化和原因。结果 1)干预前84家企业危害等级从低至高依次为:极低~极高共5级,构成比分别为2.4%、7.1%、20.2%、31.0%、39.3%;2)职业病发生风险等级评定为3级及以下的企业干预后(最少一年77家)比干预前(25家)增多、4级及以上的企业干预后(最多一年为7家)比干预前(59家)减少;3)职业卫生管理考评指标干预后获得完善(或基本完善)的企业数比干预前增加;4)干预后企业职业病发生的风险评定等级比干预前有明显降低(P<0.05),消除了高风险因素,但经过一段时间累积,个别企业风险评定重新回归到高风险等级。结论职业卫生年度评价工作对促进职业卫生管理效果明显,但须防止高风险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院清洁工职业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职业危害产生因素进行调查,为降低医院清洁工职业危害、提高个人防护意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3名清洁工进行调查,现场发放问卷并收回.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的33人中参加岗前培训的29人(88%),未参加过培训的4人(12%);调查显示清洁工中对含氯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及监测方法只有9%的人熟知;锐器损伤后的处理方法仅有21%的人知晓;六步洗手法的标准操作仅有12%的人熟练掌握;仅有27%的人每年进行常规健康检查;半年中23人发生锐器损伤(70%),未发生10人(30%);锐器损伤共发生48人次,人均受伤1.45次,受伤次数最多的1人发生5次;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7人中15人发生锐器伤(88%);初中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的16人中8人发生锐器伤(50%);发生锐器伤的均为女性,占女性人数的79.31%;发生锐器伤者平均工龄3a,未发生者平均工龄8a.结论 目前医院不能做到对全体清洁工进行岗前培训,清洁工的个人卫生防护知识缺乏,清洁工锐器损伤发生率较高,医院清洁工是高风险职业.建议医疗管理部门应重视清洁工的医疗知识培训,强化其职业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卷烟厂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找出影响卷烟厂作业人员健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绵阳市某卷烟厂2010、2011年健康检查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人群的健康情况进行χ2检验。结果 2010、2011年主要疾病检出率之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电测听检出率高于2010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主要疾病检出率之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害因素为烟草尘、噪声的车间工人与其他车间工人的主要疾病检出率之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卷烟厂作业人员存在较多健康问题,应针对所发现的疾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拟建制鞋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拟建工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结果拟建工程选址、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卫生辅助用室、个体方法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符合卫生学要求。类比企业各工种毒物有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异丙醇、环己烷、乙酸乙酯、乙酸甲酯、溶剂汽油,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国家标准;粉尘检测11个岗位,合格率为81.8%,噪声检测38个岗位,合格率为78.9%。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为一般,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