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2005年6月某院收治的121例极低出生体重(1000-1500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治疗1~2周出现贫血的患儿为60%~80%,〉2周以上100%需要输血治疗。发现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营养不良、生理性贫血出现早、医源性失血多。结论 为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命质量,缩短住院天数,除按极低出生体重儿管理外,应重视贫血的处理:早期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加强营养支持,减少医源性失血,尽早争取输血,防止因贫血引发的不良后果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6月某院收治的121例极低出生体重(1 000~1 500 g)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治疗1~2周出现贫血的患儿为60%~80%,>2周以上100%需要输血治疗.发现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营养不良、生理性贫血出现早、医源性失血多. 结论为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命质量,缩短住院天数,除按极低出生体重儿管理外,应重视贫血的处理早期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加强营养支持,减少医源性失血,尽早争取输血,防止因贫血引发的不良后果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营养素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以收治的5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VLBWI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维生素A等营养素水平,对其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同期随机抽取50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VLBWI作为对照。结果 小于胎龄儿、有创辅助通气、侵入性操作、外出检查、住院天数超过1周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组锌、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缺乏率分别为36.0%、42.0%、3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0%,22.0%,20.0%;P均<0.05)。两组间钙、铁及镁缺乏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发生医院感染的VLBWI中锌、维生素A、D缺乏普遍存在,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LVBWI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包括超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出生体重<1 500 g、住院时间>48 h的VLBWI相关资料。结果77例VLBWI发生医院感染18例,29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3.38%,例次感染率为37.6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55.17%),其次为皮肤软组织(17.24%)和血液(13.79%);共检出病原菌34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7.64%(23株),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占14.71%(5株);真菌占17.65%(6株),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胎膜早破及静脉营养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出生体重<1 kg(OR 95% CI:1.65~90.95)、机械通气时间>7 d(OR 95% CI:2.71~129.15)、静脉营养>14 d(OR 95% CI:1.83~76.52)是VLBWI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LBWI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多;呼吸道是其主要感染部位,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病原菌,真菌感染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体重小于或等于1500kg的新生儿。一般为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该类新生儿由于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抵抗力极差,生活能力弱,适应外界能力差,合并症多,死亡率高,即使存活,也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发育的障碍。本文通过对1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临床医疗与护理管理,挽救了VLRWI的生命,提高了其日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禄全  余加林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388-2389
目的:探讨住院低出生体重儿(LBW I)、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I)的患病病种,以便更好地预防、诊治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住院LBW I、VLBW I病种。结果:LBW I、VLBW I患儿患病病种分别为肺炎(98.1%)、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69.7%)、酸碱失衡(47.1%)、病理性黄疸(43.8%)、新生儿硬肿症(43.1%)、血糖异常(26.6%)、电解质紊乱(22.3%)、颅内出血(21.5%)、呼吸暂停(14.2%)、败血症(12.8%)、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11.3%)、应激性溃疡(8.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6%)、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3%)。VLBW I组颅内出血、低体温、应激性溃疡、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镁血症、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肺出血、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分别为41.5%、48.8%、19.5%、17.1%、9.8%、7.3%、34.1%、12.2%、7.3%、4.9%,均高于LBW I组(P<0.05)。结论:LBW I、VLBW I患病病种繁多、病情危重,以肺炎、H IE为主,VLBW更易发生颅内出血、低体温、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疾病,是住院期间应密切诊治及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多方资料表明,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死亡率高,占新生儿期死亡者63-74%。存活者后遗症多,主要是脑性瘫痪及智力低下。近3年来,通过对我科收住入院的20例VLBW加强临床管理及防治并发症等处理后,使其死亡率降低,后遗症减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重要性。方法对166例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配,观察组96例,全部采用静脉补充营养,而对照组例采用常规的母乳喂养。观察2组的住院时间黄疸出现时间,消退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黄疸出现时间,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并发症方面,呼吸暂停,黄疸,RDS,新生儿硬肿症方面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于肺出血,感染,消化道出血等方面两者意义无差别(P>0.05)。结论单纯消化道营养作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有危险的,不可取的,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是必需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与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发生的病因和防治。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82例超低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低与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主要病因为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孕母疾病。超低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并发症为低体温、呼吸暂停、窒息、消化功能障碍,早产儿贫血、肺透明膜病、感染性疾病、低血糖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产科与儿科的通力合作,积极防治早产及ELBWI和VLBWI的并发症,对降低ELBWI和VLBWI的发生,提高我国早产婴儿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6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男35例,女27例,胎龄28~34周,体g;并发症以呼吸暂停(58.1%)、吸入性肺炎(45.2%)、窒息(21%)及RDS(16.1%)为常见。残废2例,死亡率为35.5%。死因以肺出血、反复呼吸暂停及颅内出血为主。除加强国产期保健,预防早产外,还 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包括早期保暖、静脉营养及生后6小时内主鲁米那钠降人出血率,预防核黄疸及处理呼吸综合治疗,才能降低婴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确保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在临床工作中的实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科配合,制定完善制度和质量标准,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教育纳入常规业务学习计划,规范护理行为;并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纳入护理管理,作为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之一。结果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及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执行医院感染防控各项制度、措施的自觉性增强。结论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控制的各环节,抓好护理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加强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能规范护士行为,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加强护理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从护理管理工作各个环节入手,将医院感染知识纳入护理业务学习计划中,将微生物学监测、消毒隔离检查纳入护理质量评价系统中,进一步探索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和应对措施。结果落实完善护理管理各项制度,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由2006年的2.37%下降至2009年的1.36%;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由2006年的96.36%提高至2009年的99.47%。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层医院护理部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部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护理部应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发挥护士长的管理作用,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和考核,规范护理操作程序,定期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结果通过测评医院护理队伍整体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了解有较大的提高,护理人员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措施得以很好落实。结论充分发挥护理部的作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条熏蒸空气消毒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利用艾条燃烧产生的烟雾状气体扩散到房间进行熏蒸消毒,观察熏蒸消毒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分析痴呆病房患者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使用艾条熏蒸空气消毒后,医院感染率为10.52%,明显低于对照组医院感染率为18.18%(χ^2=23.449,P=0.000),且2组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均以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观察组从104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分离致病菌为23株,明显低于对照组分离出69株致病菌(χ^2=13.348,P=0.000),且2组患者的常见感染病菌均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观察组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条熏蒸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能降低痴呆病房感染发生率,也可以有效减少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医院内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了解医院院内感染现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流行,降低院内感染率。方法对某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出院的16918份病历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分析。结果该院医院感染发生率5.60%,60岁以上患者感染率较高,血液科、肿瘤科院内感染发生率最高,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结论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原发疾病有很大关系,应针对不同科室疾病的诊疗特点制定有效的综合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COPD死亡病例医院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解COPD死亡病例医院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的状况。方法采用痰半定量培养技术结合胸水、血培养及经皮肺穿刺物培养对57例COPD死亡病例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本组病例医院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的发病率为43.86%,发病前全部使用1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最高者达8种;70%患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致病菌主要为G-杆菌(95.5%),其中以不动杆菌为多见,复合感染及真菌感染较多。部分病例普通痰培养结果并不能确定致病菌。结论不动杆菌已在COPD医院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确定致病菌应结合X线等辅助检查和临床状况综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基本情况,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措施.方法 利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为床旁组和病历监测组,填写统一表格,对调查日处于感染状态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查559例,实查558例,医院感染14例,感染率为2.5%,高发科室主要为重症医学科,感染率为57.1%,老年一病区为18.8%,骨三病区为10.0%;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占57.1%,腹腔内组织占21.4%,皮肤软组织占14.3%,泌尿道占7.1%;检出病原菌8株,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各1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各2株,使用抗菌药物305例,使用率54.7%,治疗用药176例,占57.7%,预防用药102例,占33.4%,治疗+预防用药27例,占8.9%.结论 通过调查,加强对重症医学科、血液病区、老年病区以及年龄大、慢性疾病患者的手术、侵入性操作等的管理,严格操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细菌学送检率,从而达到规范、科学、有效的医疗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强化健康宣传教育在降低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信息.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306例住院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3例采用常规住院治疗及护理,观察组15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健康宣传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28,P<0.05).结论 临床工作中对住院患者强化健康宣传教育,能够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保证患者的安全及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高医院感染监测能力.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填写“横断面调查个案调查表”,然后进行资料汇总及整理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4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分别为44.62%和15.38%,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6.48%;以一联用药为主,占85.95%.结论 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控制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1987年6月至1988年底,河南省商丘地区医院收治鼠伤寒沙门氏菌病140例。其中大部分病例为医院内感染,该病医院内感染率为14.6%,占全病例的55.7%。发病年龄主要为婴幼儿。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主要传染源为院外感染的散发病例收治入院的患者。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是引起传播的重要因素。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但高峰在第四季度。病原菌耐药性强,尤其院内感染菌株,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病人痛苦,所以医院内感染急待控制,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