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强陪护人员管理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选取2013年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陪护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及考核,并在病房增添手卫生设备,指导陪护人员手卫生,通过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11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6.7%,观察组有3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陪护人员管理,让陪护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除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针对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时进行评估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2.2%,观察组为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排痰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医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叩背排痰法,研究组患者由专门受过培训的干预人员用振动排痰机进行干预,统计患者肺部感染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及患者的痰液菌株培养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有18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8.0%,对照组患者中有38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8.0%,研究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培养出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9株、革兰阳性菌7株和真菌2株,对照组患者培养出3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6株、革兰阳性菌14株和真菌8株,研究组患者的细菌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排痰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人力资源,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影响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前馈控制对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医院住院并确诊为脑出血患者540例,按时间分为两组,2013年1-12月为对照组,2014年1-12月为观察组,每组各2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应用前馈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住院时间、排痰量、有效排痰液、血压和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7.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6%,住院天数更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第1天的日均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天和第3天的有效排痰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医院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徐秀娟 《医疗装备》2023,(11):111-113
目的 探讨背心式排痰仪联合强化口腔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坠积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坠积性肺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背心式排痰仪联合强化口腔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咳嗽、痰液量、痰液性状)评分、肺功能指标[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口腔清洁度、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咳嗽、痰液量、痰液性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咳嗽、痰液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痰液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MVV、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VV、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清洁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循证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ICU住院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3例,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比较两组的医院感染的种类及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压疮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47.8%、8.7%、21.7%、13.0%,对照组分别为82.6%、39.1%、56.5%、5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措施对于ICU重症颅脑外伤医院感染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探讨6S管理模式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南省某医院采用手术治疗的12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6S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干预第2、4、6天的排痰量及干预第6天时的痰液黏稠程度;出院时比较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第2、4、6天时,观察组患者排痰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为0级、I级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为II级、Ⅲ级人数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4%,低于对照组的2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中治疗护理、医患沟通、患者信任、医疗费用、总体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中入院服务、环境设施及医疗膳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S管理模式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可促进患者排痰,减轻痰液黏稠度,降低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被患者高度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取积极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随机将本院82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组(观察组)40例,积极采取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常规护理组(对照组)42例,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数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取有效、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可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患者不同雾化吸入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智芬 《现代医院》2009,9(6):79-80
目的对比氧气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分为氧气雾化吸入组(氧气组)和超声雾化吸入组(超声组)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中后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观察两组患者的每日排痰量和吸痰次数。结果氧气组患者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较超声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氧气组在减少日均排痰量及吸痰次数疗效中优于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血氧饱和度优于超声雾化吸入,并且是防治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的感染更为有效舒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对恒温湿化系统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于医院ICU行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法干预,观察组给予恒温湿化系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痰痂形成例数、治疗前后平均吸痰次数,并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构成比及病原菌种类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Ⅰ度和Ⅲ度患者减少,Ⅱ度患者增加,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痰痂形成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18.6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吸痰次数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吸痰次数(5.10±1.36)次低于对照组(7.78±1.84)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23.26%,显著低于对照组44.18%(P<0.05);共检出6种多药耐药菌72株,观察组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恒温湿化系统可明显降低ICU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且该类患者的感染病原菌较多,需加强护理,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加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其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以及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压疮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差异性。结果实施了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发生压疮率为10.17%,而对照组达到28.81%。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8.14%,观察组达到96.6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针对压疮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利于对压疮的有效预防,并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76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剑 《现代保健》2013,(2):46-4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不同患者预后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冰毯冰帽降温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降温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河北省城乡老年居民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老年伤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8895例伤害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32,P<0.01);前5位伤害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36.82%)、机动车车祸(27.31%)、中毒(13.25%)、钝器伤(11.23%)和非机动车车祸(5.33%);中毒是农村老年女性的第一位伤害原因(31.33%);跌倒/坠落、溺水、窒息/悬吊、非机动车车祸、烧烫伤和中毒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伤害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自残/自杀造成的伤害病例85.93%需观察或住院或转院。结论河北省2006~2010年老年居民伤害以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和中毒为主;监测的老年伤害病例比例逐年上升。在老年人中应积极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防颅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7年4月-2010年10月于医院住院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腰大池置管引流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颅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32例无颅内感染发生,对照组32例有4例发生颅内感染,占12.5%,两组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大池置管引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防颅内感染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我院于2008年2月~2009年7月充分利用医院急救绿色通道与抢救监护设备,改进救治策略,抢救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75例。[结果]本组75例患者中存活51例(其中可以正常工作及生活者37例,生活仅能自理者9例,长期卧床及植物生存者5例),死亡24例,其中死于ARDS5例,死于休克6例,死于肺内感染8例,死于继发性脑疝4例,死于原发脑干损伤1例。[结论]早期诊断对于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临床急救时,应以保持有效呼吸、迅速补足血容量、解除脑受压为中心环节。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必须在迅速、全面查体后作出正确判断,并分清主次,对威胁生命的损伤优先处理,必要时多处损伤同时处理,以减少治疗不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1月期间,诸暨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4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不采用院前急救,直接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干预组则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ADL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采用院前急救护理的干预组患者的首次救治时间明显降低,生存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采用院前急救护理的干预组患者ADL分级为Ⅰ级、Ⅱ级和Ⅲ级的比例明显提高,而Ⅳ级和Ⅴ级的比例明显下降,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能更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探究将亚低温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ICU危重颅脑损伤中对患者NIHSS评分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20年1—10月于ICU中收治的危重颅脑损伤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对象共计52例,选用方便抽样法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应用亚低温康复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以患者护理干预前后NIHS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概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评分作为具体观察指标。结果 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结果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对比结果为观察组所得数值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所得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以对照组评估结果为参照,观察组NIHSS评分较低,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对比评估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对比结果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拟定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术后偏瘫肢体护理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拟定的术后偏瘫肢体护理方案;比照组(50例):拟定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展开;试验组(50例):拟定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方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展开;就组间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以及总并发症比例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前,试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MBI评分同比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MBI评分明显高于比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总并发症比例(6.00%)明显低于比照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临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利于MBI评分提升以及总并发症比例的降低,最终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亚低温治疗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方法对1996年8月~2003年8月,住院>3d的 216例脑室引流术后, 亚低温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 亚低温治疗并发医院感染28例,感染发生率12.96%,多发生在住院14 d内,上呼吸道感染最高39.29%,其次为泌尿系统17.86%,病原学检查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医院感染因素主要与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冬眠、意识状态、年龄、住院时间、营养情况等有关. 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亚低温治疗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充分重视医院感染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情况,更好的控制VAP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监测的方法,调查2009年1月~2010年4月ICU接受呼吸机通气患者中VAP发病率及病原菌特点。结果共调查183例患者,确诊VAP65例次,发病率为35.52%;VAP的发生与性别(χ2=0.656,P﹥0.05)不相关;机械通气时间越长,越易发生VAP;患有重症肺炎,脑血管病,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VAP的发病率较高;VAP的病原菌主要是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VA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