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晓霖 《家庭健康》2007,(7):26-27
“饮食养生,天人合一”,老年人的夏季养生要根据“夏热”的物候特点和“春夏滋阴”的中医理论,进行科学、合理的调理。  相似文献   

2.
不少人都认为夏季不能进补,其实并不尽然.养生学认为,万物都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只有保证春夏的正常生长和旺盛的成长孕育,才能有秋令的收获和冬季的收藏和蕴力.故夏季进补得当,同样可以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说起荷,有谁不被那“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景吸引;又有谁不被那“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陶醉……而古人刘健君一酋《莲》真真切切地道出了荷的无穷妙处。  相似文献   

4.
王有国 《大众健康》2009,(6):112-113
谷雨敛春摆手去,立夏拥暑扑面来,一个暑热难耐的季节开始了。夏季人该如何养生呢?常言道“春捂”、“秋冻”、“夏养”、“冬补”。  相似文献   

5.
6.
夏天的特点是燥热,“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李群 《祝您健康》2014,(2):10-10
一提到冬季养生,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一九一只鸡”这些流传很广的俗语。实际上,冬季养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进补并不等于养生,进补只是养生的一个手段,养生人人都需要,但进补则不是人人都能补。  相似文献   

8.
夏令进行时     
永健 《保健医苑》2002,(4):9-10
<正> 随着盛夏的到来,高温高湿的天气使人感到 烦闷,吃不香,睡不实,反应迟钝,精神不济,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夏日的卫生保健。 盛夏季节,人体由于出汗等原因,造成大量水分和无机盐丢失。饮水量明显增加,但夏日饮  相似文献   

9.
胡春梅 《现代养生》2009,(11):39-39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从立冬开始至冬至前后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大家称为“补冬”。专家提醒大家,进补应该注意因人而异,根据不同体质进补。  相似文献   

10.
面对市面上各种鲜艳诱人、形色各异却陌生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是不是让你既心动又踌躇?吃惯了苹果、梨、桃,面对这些不明滋味的水果是不是无从下口?别着急,看看以下由营养专家推荐的几种热带美果的营养分析和吃法,你不妨照着一啖为快。  相似文献   

11.
《健康必读》2007,(1):64-64
中医养生认为,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都理解为吃营养价值高的就好。其实进补是有讲究的,要因人、因时、因地进补,使其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温寒、慎房事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健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饭前吃冷餐.因冷饮制品多以牛乳和糖为原料,多吃后会影响食欲,一般在饭后半小时和午睡后吃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不少人迷信进补,认为只要多吃补益之品就会健康,其实并非如此。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类餐桌上鱼、禽、蛋等营养丰富的食品比倒日趋增高,人体所需养分足以得到保证。因此,保健专家认为,以往危害健康的营养不良已经退居次要地位.而体内各种毒素的积存.日渐成为健康的主要“杀手”,新的保健观念认为清毒重于进补。  相似文献   

14.
15.
16.
补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专用术语,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药是为了补虚扶正,若不虚而补或补之过度,就会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儿童与健康》2014,(9):62-62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秋季饮食以滋阴润燥为原则,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汤进补营养、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18.
王旗 《现代养生》2001,(10):27-27
  相似文献   

19.
健身小手势     
揉搓双手:睡眠充足是保障人体健康的基础,但是现代社会的紧张节奏,常会给人们的精神造成压力而影响睡眠。很多人晚上难以入眠,因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为了能  相似文献   

20.
在一般国人的概念中 ,从立冬开始 ,经历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直至立春前 ,为冬季。在这为期三个月的严冬季节中 ,其气候特点 ,就是寒冷 ,从草木凋零 ,昆虫蛰伏 ,直至天寒地冻 ,万物生机皆闭藏潜伏 ,是一年中阴气盛极 ,阳气潜伏的日子。人体也表现为“阳气衰少 ,阴气坚盛 ,巨阳伏沉”(《素问·水热穴论》) ,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为了维护人体阴阳平衡 ,保障身体健康 ,冬令养生必须注意遵循“养藏”的原则 ,从多方面进行调摄 ,以保护体内元阳的生机。1 冬令起居宜避寒就温严冬之际 ,寒易伤人体阳气 ,人们生活起居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