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俞水俞析     
热俞和水俞是《内经》记载的治疗热病和水肿的两组用穴。热俞有五十九个;水穴有五十七个。一、热病之热俞:《灵枢·热病》涉及热俞使用的诊治方法有两:一是以经脉辨证为主,只用于病在阳分浅层。一是以脏腑辨证为主,这种诊治方法没有限定“五十九刺”使用范围。《素问》有关热病热穴的内容分散于《热论》、《刺热篇》《水热穴论》等,辨证也是从经脉、脏腑两种角度,但不同之处颇多。关于热俞的部位,《灵枢·热病》所选腧穴的部位突出的是阳的性质;《素问·水热穴论》在总体上重头部穴,同时突出躯干部用穴。《刺热篇》将位于背部近于内脏而治内脏  相似文献   

2.
读者信箱     
(一)河北省冀县薄文韬同志问: 本刊第三期“读者信箱”栏内,解答“丰隆”穴在适当“条口”穴旁;但一般新出针灸书籍,大都说该穴是在外踝上缘八寸,即上巨虚平延线上,旁开五分处。一般挂图上,又标志在“条口”穴上二寸。不知究在何处? 答各家骨度折量法,并不一致,所以丰隆穴与某穴相平的说法,也不一致。我们是根据内经“骨度篇”:膝腘以下至外踝做一尺六寸折算的,因此,“丰隆”穴的位置,是在踝上八寸;适当“条口”穴之旁。(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教研组) (二)四川省南充县侯泽民同志问: 我读唐容川中西汇通“伤寒论浅注补正”中有:“六气之本标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内经云,少阳之  相似文献   

3.
“热病五十九俞”是治疗热性病的五十九个腧穴,首见于《素问·水热穴论》篇中。在《素问·气穴论》篇中又谓之“热俞五十九穴”。然却与《灵枢·热病》篇的“五十九刺”又不尽相同。笔者试就其理论与临床方面,对此做一初步探讨。一、“热病五十九俞”与选穴方法《素问·水热穴论》篇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据王冰、张介宾等考注:此指中行的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次两傍的五处、承光、通光、络却、玉枕,又次两傍的临泣、目临、正营、承灵、脑空。五行共二十五个穴。上述穴位分別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946-1947
目的:从《黄帝内经》热病五十九俞出发,从腧穴所属经脉,所在部位以及与针灸诊治的关系三方面探讨热病五十九俞"同功穴"。方法:手工检索《黄帝内经》及《黄帝内经》王冰、张介宾考注。结果:研究发现热病五十九俞在所属经脉上多集中于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等阳经经脉;所在部位上多分布于头部、腰背部;针灸证治上与温热病三焦证治关系密切。结论:由于其所属经脉,所在部位的不同,热病五十九俞具有清诸阳之热、胸中之热、胃中之热、四肢之热、五脏之热等不同的清热作用。据此,可为针灸临证治疗热病选取"同功穴"配伍,提供选穴思路。  相似文献   

5.
读者信箱     
(一)南汇祝桥联合诊所赵同志问: 1.丰隆穴位,有些书上说在上廉穴旁;有些书上说在下廉穴旁,究竟应在何处? 2,璇矶穴位,一说是膻上六寸四分;一说是膻上五寸八分,请问究以何处为标准?答:1.丰隆穴在外踝上八寸,适当条口穴之旁。 2.膻中至华盖四寸八分,华盖至璇矶是一寸,共计是五寸八分,当以此为标准。(江苏省中医学校) (二)有关伤寒方面的一些问题: 第一期(常熟)医科函授进修班问:问:太阳病误下后,致成结胸,是“阳气内陷”所致;还  相似文献   

6.
头针刺激区与头部腧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头部腧穴治疗中风偏瘫的特异性及与头针的作用差异,首先必需掌握头针刺激区与头部某些腧穴在位置上的关系,为此我们测量了头针运动区、感觉区、血管舒缩区与百会、前顶、悬颅、曲鬓等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一、头部外表的关系 (一)测量标准: 1、头针刺激区:按焦氏标准测量出“运动区”、“感觉区”、“血管舒缩区”。 2、头部腧穴:眉心至前发际3寸,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眉心至脑颅为12.5寸,按此标准定出前顶穴与百会穴。悬颅在头维至曲鬓  相似文献   

7.
期门穴的定位,《甲乙》明确指出:“不容旁各1寸5分,上直两乳。”《千金方》指出:“在乳下二肋间。”这里,期门穴的纵距人们认识比较一致,即第六肋间隙(约在脐上六寸处)。但横距问题颇有异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现代《经穴标准》等认为在锁骨中线上(任脉旁开4寸)。(2)《甲乙》等认为在任脉旁开3寸。(3)《内经》认为在“巨阙旁开45寸”(将当时的两乳间距95寸折算成现在的8寸,大约相当于旁开38寸)。《灵枢》胸腹部的横寸定位标准,有胸围、两乳间、腰围几种。一般正常人体形胸围和腰围是绝对不一致的,总是胸围粗些,腰围细些。《灵枢》…  相似文献   

8.
“巅疾”乃古病名 ,在《内经》时代 ,凡以头首症状较为显剧的、与头脑病变相关的疾患均称“巅疾”。纠其病发机理 ,从相关经文归纳可分为三类 :一为阳亢 ,二即气逆 ,三是精亏血少。 (具体见拙文 :“巅疾”正义考略 ,《北京中医》2 0 0 0年增刊 ,《神农本草经》载 :吴茱萸“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笔者从临床中体会到 ,其功效主治与“巅疾”病理机制恰中肯隙 ,取效捷达。兹以验案说明如下 :1 阳亢引致头痛周某 ,男 ,37岁 ,干部 ,2 0 0 1年 6月 9日初诊 :诉头痛病发 3年 ,往上海、南昌等地多家医院…  相似文献   

9.
论热症刺井     
胡玲 《中国针灸》1998,18(7):430-430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的理论被视为井、荥穴临症选用之总纲。因此,热症取荥穴治疗已成常规。然而,笔者根据古今文献和临床体会,认为井穴更具疗效,特提出“热症刺井”的观点,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不妥之处,请同道指正。1 理论渊源热症刺井的理论渊源可追溯至《黄帝内经》。该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热症刺井”观点,但在《灵枢.热病》提出的热病“五十九刺”中,首先提及的穴位就是井穴:“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即少泽、关冲、商阳,少冲、中冲、少商,左右十二穴。同篇还提到:“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眩者,急刺之,汗…  相似文献   

10.
<正> 俞穴,是针灸学中的基础知识。无论是学习、教学或是临床治疗,对俞穴部位都要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很好地进行工作。关于十四经穴的部位和取法,古今文献记载各有异同。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虽尚未完全一致,但大多倾向于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针灸学》的重订本。其中关于胸部俞穴的部位,我有不同的体会和认识。不揣冒昧地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指正。中府穴在哪里? 历代文献有关中府穴部位的记述,在“云门下一寸”或“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陷者中。”又谓“中府穴……在第一肋之下……当第一肋与第二肋之间。”或云在“云门下一肋,距中行任脉华盖穴旁六寸,乳上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