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敏琴 《医学文选》2000,19(4):567-568
中药炒炭用药在历代中医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记载 [1 ,2 ]炒炭用药物有 2 0 0余种 ,目前上尚用 6 0多种 ,中国药典收载 2 0余种 ,这些炭药大多能够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本文对中药炒炭用药的止血机理进行初步探讨。1 中医对炒炭用药止血的论述  古人认为红属火 ,黑属水。根据五行相克规律 ,水克火即黑克红 ,因此有“以黑胜红”、“红见黑则止”的论述。明代李时珍认为“烧灰诸黑皆能止血。”清代汪昂在其《本草备要》中论述到 :“凡血药用山栀、干姜、地榆、棕榈、五灵脂等 ,皆应炒黑者 ,以黑胜红也。”这种理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炭…  相似文献   

2.
炒炭药材止血效用成分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具有各种不同功用的药材生品,有些根本不作为止血药使用,但经炒炭后,却具有或是增强了其止血作用,尽管人们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炒炭止血药材的科属、化学成分、功能、微量元素等许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统计工作,但很难找到答案.为此,作者试论新说与同行见解.现例举两种药材,从它们的特性来解答我们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药材经炒炭后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治疗各种出血症,已有很长的历史。长期的医疗实践证实经炒炭药物确实能够提高疗效。自60年代以来,规范了炒炭药物的炮制方法,揭示其炮制原理,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成分及药理研究,使中药炒炭法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1炒炭的目的历史上炒发药物的应用是多方面的。自“十药神书”以后炒炭的目的逐渐偏于止血,目前炒炭药的主要目的是便于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1增强止血作用如侧柏叶生用凉血止血,炒炭后增强其止血作用h’;荆齐生品祛风解表止血,炒炭后则突…  相似文献   

4.
从止血机制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概述了中药炒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5.
中药炒炭存性的宏观控制依据康银莉(河南省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462000)主题词@炒炭存性炮制质量控制中药炒炭是在常压的有氧条件下,中火或武火短时间加热成炭的,而炭药有无疗效的关键在于“存性”。“存性”则要求炭药既要保存原药的部分功效,又具有止血...  相似文献   

6.
临床所见血证颇多,有吐血、咳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等,中医往往把中药炒炭用于止血.然血证用炭剂有相宜者,有不相宜者;有用炭剂效宏者,有用炭剂疗效不显者,故应分择而用之.出血之证,有寒热虚实之分,实证多热,虚证多寒,实热证宜下宜清,虚寒证宜补宜温.  相似文献   

7.
小蓟炒炭新法史春生,乔玉梅,刘大志(锦州市中心医院)中药炮制品的质量,在历史上一直是非常重视的,如"制药贵得中,不及则无功,太过则损性"等的质量要求,说明中药炮制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笔者对某些需加工炮制的药品进行了一些探讨,经实践证明,能有效...  相似文献   

8.
五种中药炒炭前后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对萍黄、槐米、栀子、侧柏、牡丹皮等五种中药炒炭前后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制炭后Ca、Fe、In等元素含量大多明显升高,为炭药的止血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藏药独一味止血机理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藏药独一味止血机理探讨贾孝荣甘肃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王镜兰州医学院血研所藏药独一味系唇形科独一味属植物独一味(LamioplomisRotata(Benth)·Kudo](1,2),具有补髓补气、止血止痛等功效。经现代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3),独一味有止...  相似文献   

10.
阿胶即驴皮胶,性平味甘,入肺、肝、肾经,具有滋阴养血、补肺润燥、止血安胎的功效.阿胶多用于产后、病后康复,将阿胶用开水或黄酒烊化服用,也可以加入汤剂中烊化冲服,能起到较好的滋养调补作用.临床上阿胶还常用于各种血证的治疗,因本品既能补血又能止血,功效独特,但应把阿胶加工成阿胶珠.通过一定的辅料炮制而成的阿胶珠,一是能祛除阿胶本身的腥味,使其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入药,煎煮时易提高药效;二是因阿胶性腻,不易粉碎,加工成阿胶珠后能降低其腻滞之性,补而不腻,便于消化吸收,增强滋养而不碍胃的效果;三是根据炒炙辅料的不同,可以帮助增强阿胶某个方面的药理作用,甚至兼备某些新的功效.如《雷公炮炙论》以猪脂为辅料,用猪脂浸炙,以增强本品的滋阴润燥功能;《本草述钩元》主张把阿胶块打碎,用“牡蛎粉炒”,则有平肝散结收敛之效;《本草汇》记载取糯米为辅料,把阿胶与“糯米粉炒成珠”,自然能培补中土,健脾和胃.  相似文献   

11.
种子类中药逢子必炒的炮制理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但在种子类中药炒制机理研究中,其炒制过程的内在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尚不清楚,药效物质不明确,且缺少特征性质量标志物,难以有效控制质量。揭示种子类中药逢子必炒共性规律,对于建立中药饮片特征性质量标准具有指导意义。基于逢子必炒炮制理论的研究,提出采用谱效相关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炒制过程化学成分及药效作用变化,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揭示炒制过程共性变化规律;同时,结合体内过程研究,阐明炒制过程对药效物质的影响,进而明确中药的体内药效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采用一测多评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等方法,研究建立中药饮片特征性质量标准,指导中药饮片规范化炮制和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炒炭是在预先加热的铁锅中翻炒。我们将清炒地榆炭改为河砂烫炒,工效高质量符合要求,很适用。操作步骤:将选好之河砂置加热铁锅中翻炒至滑利,温度约300℃,投入已分档的地榆继续翻炒,并观察变化,当炒至外黑内焦祸时出锅,迅速筛去河砂即得地榆炭。讨论:1.河砂烫炒炒优点是,河砂与药物接触面积大,受热均匀且快,更符合“炒存性”的要求。所得地榆炭较传统方法制的成色均匀。2.河砂温度不宜太高,若过高,可渗入冷河砂降温。3.炒炭时发生火星,或燃烧可喷水熄灭。制得她榆炭最好装  相似文献   

13.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医疗和治疗的需要 ,对中药材进行的加工处理过程 ,中药炒炭是中药炮制的方法之一 ,是将中药材炒至内部焦黄、外表焦黑 ,且仍存在原来气味即“存性”以达到缓和药性 ,增加药物收敛、止血、吸附功能。炒炭多用于炮制具有止血功效的中药 ,如炒地榆、炒蒲黄、炒枝子等。炒炭的操作要领是注意“存性” ,这与药物直接烧成炭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药物直接燃烧成炭就会失去药物本身的有效成分 ,起不到治疗作用。  炒炭的操作关键在于掌握火候、火候太过则易成炭 ,使药物丧失有效成分 ,火候不及又达不到炮制的目的 ,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荷叶炒炭存性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制炭温度、制炭时间、转速为影响因素,以金丝桃苷、槲皮素、荷叶碱、总生物碱含量、外观形状为荷叶炭评价指标,并采用色差仪测定不同炒制程度的成品颜色,优选荷叶炒炭存性最佳炒制工艺。结果荷叶炭最佳炒制工艺为:制炭240℃,制炭时间7min,炒药机转速40 r/min;成品表面温度208℃,外观为不规则丝片,表面焦褐色,色差仪测定荷叶炭成品表面的L*、a*、b*平均值分别为28.22、4.67、7.94。结论优选得到的荷叶炭炮制工艺稳定可行,能够科学判定荷叶炭炮制终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艾叶炒炭存性提供化学成分物质基础。方法以艾叶标准药材为对照品,对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薄层色谱研究。结果对照药材与艾炭显示出不同化学组分,制炭后桉油精等挥发性成分消失。结论艾叶制炭后化学成分发生了一定变化,仍有部分成分的残留且有新物质的出现,为炒炭存性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为建立完整、科学的艾叶炭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部分止血药成炭后,其止血作用明显增强;有些本无止血作用的药物成炭后也能起到止血的作用,人们很形象地称其为“红见黑则止”。在此理论的指导下,许多止血药都被制成炭药,但也有强调止血药生用的实例,本文就炭药止血及其价值作一探讨。l理论形成中药炮制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们用火烤熟食物是其炮制最早的雏形。有关炭药止血的最早记载是陶弘景“乱发……,止血。鼻咽,烧友吹之立止已”[‘]的论述[早此之前的<金匾冲使用过血余炭和蒲黄炭,但此二药不作止血药用」。湖大明本草》中有关棕相“止鼻咽,吐血、破疽、治肠…  相似文献   

17.
上消化道出血是儿科常见急诊之一。对于此症常见治疗方法是静脉用止血药和口服冰牛奶(或加去甲肾上腺素)。我院自1993年开始用凝血酶口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药蒸气浴疗床是近期用于临床的一种新设备。它是利用压力蒸气将中药煎汁升化为药物蒸气,再通过雾化器输给人体病变部位,有湿热疗和药物疗的综合作用。现将自配消痹蒸气浴疗方对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颈及腰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浴疗100例进行分析并探讨机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代夏 《中外医疗》2012,31(8):111+113-111,113
中药长时间以来都是我国医学上极为重要的药物,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维护作用。医学上使用的中药产品能否发挥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于中药现代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是医学治疗工作成效的保证。确保选用的中药发挥出理想的治疗效果是每个用药医院需积极考虑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本中药临床用药有效性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作者35年中药房工作经验,对中药煎制的操作规程作了初步探讨。文中着重对中药的煎煮时间、煎药器具和火候选择,用水量、药液量如何掌握及特殊药材的煎煮方法等问题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