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经》络病中的营卫病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各脉生理病理与营卫关系进行了探讨。络脉贯通营卫,为营卫气化的场所络脉渗灌血气,互渗津血的生理功能赖营卫气化而实现。营卫气化失常是络病的基本病理环节。治络病者,当明营卫之理。 相似文献
2.
《内经》络病中的营卫病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络脉生理病理与营卫关系进行了探讨。络脉贯通营卫 ,为营卫气化的场所。络脉渗灌血气 ,互渗津血的生理功能赖营卫气化而实现。营卫气化失常是络病的基本病理环节。治终病者 ,当明营卫之理。 相似文献
3.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蕴藏着深刻的理论内涵。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首次提出络脉的概念,初步论述了络脉的循行、生理及病理,为络病理论奠定了基础。至汉代张仲景进一步发展了络病理论,主要体现在《伤寒杂病论》中,他论述了部分络脉病证及与络脉有关病证的病机、诊法和方药。张仲景之后,历代也有一些散见的关于经络瘀滞病证的论述,但均未形成比较完整的关于络脉受病的辨治理法。至清代,叶天士在继承前人学术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临床实践,在其《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强调“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总结出较为完整的络病辨治理法,从而发展了前人的学术成果,使络病理论初成体系。至现代络病理论得到充分重视,日益完善。现就近年关于络病理论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络脉1.1络脉的定义目前所言的络脉,其意义不断递进延伸,较前有了更加清晰深邃的内涵。现对络脉概念认识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1.1从广义与狭义来认识雷燕[1]认为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络,包括“经络”之络与“脉络”之络,经络之络是对经脉支横旁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脉络之络系指血脉的分支部分。狭义的络,仅指经络的络脉部分。络病学... 相似文献
4.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相互滋养,共生共行,互渗气血;营卫双向流动,满溢贯注,互根互用;营卫调和,阴平阳秘。生理状态下,营卫相滋,脉管是营卫相滋的部位;病理状态下,外感、内生邪气阻滞营卫,营壅卫伤,影响脉管结构或功能,营卫相滋异常,形成脉管病。营卫相滞是脉管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调和营卫是其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5.
6.
摘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络病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凡久病、久痛诸症,多因络脉瘀滞而引起.始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集大成于叶天士.络病在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临床辨证,应用治疗络病的药物,能有效地延缓并发症的发展,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难治性疾病,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在不断完善,通过对中医学络脉系统的阐述,及邪入络脉病机理论的认识,指出络病的七大特点,阐述了通过络病理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基础,指出从宏观与微观上溃疡性结肠炎与络病皆有密切联系,并分析了治络之法及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9.
中医络病学在近30年间进行了大量的文献和临床研究,取得较大的发展。"络脉—血管系统病"概念的提出引发了对中医络脉络病与现代医学心血管病关系的深入研究,大致形成共识,中医络脉类似于西医血管,西医心血管病可以利用中医络病病机加以分析、辨证及治疗。现就络病学说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更年期综合征营卫失和病机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多出现营卫失和症状,通过调和营卫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提出营卫与神经内分泌相关性的假设,结合中医和现代医学观点有以下认识:(1)营卫失和是更年期综合病理变化的综合征表现;(2)调和营卫是从整体上调整脏腑阴阳;(3)营卫泌济津液功能的改变与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内分泌存在相似的性质。进一步提出如下假设;人体可能存在一条以肾气为中心的调节链,肾气的变动影响着天癸,冲任,营卫的功能,其中营卫可能是与神经内分泌相联系的实体物质,其实质可能是某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脏器或效应物质,其功能与现代医学的内分泌作用相类似。 相似文献
14.
15.
从冠心病危险因子探讨络病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是络脉的病变,属于络病,通过分析冠心病危险因子对冠状动脉管壁的损伤过程,探讨络病形成的分子机制,提出相关凝血因子是络病的最危险致病因素之一,是防治血栓形成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阮诗玮教授辨治络病的思想与临床经验。方法 从学术思想入手,归纳出阮诗玮教授对络病的三个观点,即新病久病均可入络,表里脏腑皆有所络,络病积滞沉久缠绵,总结阮诗玮教授辨治络病的治法方药,并列举医案参佐。结果与结论 传播阮诗玮教授的学术经验,探讨中医药在治疗络病的优势与方向,推广中医治疗的精髓,进而发展中医药事业。 相似文献
17.
"络脉络病理论"源远流长,它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长河中的一颗璀璨之星,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早在《内经》中,已初步构建了络脉络病理论体系。继后,历代医家如张仲景、喻嘉言乃至叶天士、王清任等均在理论和临床上发展了络脉络病理论。现代络脉络病理论的研究已成为近年中医学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湖北中医学院邱幸凡教授在上世纪70年代末率先开展了络脉理论研究,在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并于1991年出版了《络脉理论与临床》专著。上世纪90年代末期,王永炎院士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瘀毒阻络是络病形成的病理基础,认为其基本病理变化是虚滞、瘀阻和毒损络脉。其间,吴以岭教授也开展了络病理论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于2004年主编出版了《络病学》等著作,运用络病理论指导辨治疑难杂病,取得了良好效果。遍阅医案,纵观诸家,医者取得显著的临床成就,无不与精通络理、善于治络有关。但限于历史原因,络脉络病理论还没得到现代医家的足够重视,以至影响了对疑难杂病的治病效果,正如叶天士所说:"医不知络脉治法,所谓愈究愈穷矣。"因此,为了弘扬络脉络病理论,开拓对疑难杂病的辨治思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刊特开辟络脉络病研究专栏,欢迎有识之士赐稿,共同探究络脉络病的奥秘。 相似文献
18.
19.
20.
络病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及治疗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笔者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络病理论的整理研究,提出络病学说的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从时空与功能统一性论述络脉系统;以此为指导系统研究络病发病、病机、诊断与治疗,并首先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心脑血管病的中医病机与治疗,研制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形成络病理论指导下防治心脑血管病的系列药物,并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特别是通心络胶囊获得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本文结合络病理论的研究进展,兹就络病与血管病变相关性及治疗作一探讨,以期能更好地把握其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