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血停跳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低温停跳液一直被视作为心脏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必要措施。温血停跳液灌注的倡用使人们对低温的某些不足,如冷收缩、微循环失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引起了重视。然而常温心脏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温血停跳液诱导使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增高,主动脉开放前温血灌注可改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3.
常温体外循环间断4:1温血停跳液灌注的心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不仅要提供有效的心肌保护 ,同时亦为了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不同的心肌保护方法各有特点 ,不能相互取代。当今心肌保护在于综合利用各种心肌保护方法 ,相互弥补[1] 。1997年至 1998年对 10 6例冠脉搭桥患者采取不同的综合心肌保护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 1997年至 1998年CABG术 10 6例随机分为 2组 ,温血组 (W组 ) 74例 ,冷血组 (C组 ) 32例。 2组病人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区别 (表 1)。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右心房二级静脉插管 ,升主动脉根部动脉插管及顺行停跳液灌注管并接多头灌注管 ,…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临床效果、心肌酶代谢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面,比较温血停跳液持续灌注与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为,常温组术后自动复跳率为92.3%,低温组仅23.1%;常温组心肌酶释放减少,术后心脏功能恢复较快;心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常温组细胞线粒体损伤较轻,心肌破坏较少。表明常温体外循环行温血停跳液持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较以往的低温体外循环用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为佳。 相似文献
5.
复跳前控制性温血停跳液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跳前自体氧合温血停跳液控制性灌注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56例复杂或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8例,实验组128例.常规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各种手术,均采用4℃ThomasⅡ号液间断顺灌行心肌保护.实验组在主动脉开放前约5min,用4:1自体氧合温血停跳液控制性灌注(压力:50mmHg,量:10ml/kg,流量:100~200ml/min,温度:35℃).分别在阻断主动脉前和开放主动脉后0,1,6,24h测定心肌酶,比较二组自动复跳率、复跳后血流动力学、围术期升压药应用、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术后心功能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心肌酶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跳前控制性温血灌注对心肌缺血有良好保护作用,方法简单、可行,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温血间断灌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15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采用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A组)80例,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B组)74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ICU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及术中后各时间点的心肌酶学指标.结果 两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较高,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及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和24 h,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组心肌酶指标较低(P<0.05).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5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比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介绍9例用温血停跳液灌注以进行心肌保护的方法及经验体会。它适用于长时间的危重复杂手术,有停跳迅速、自动复跳率高、高流量灌注等优点,但需性能良好的体外循环机及氧合器,以防意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间断冷血停跳液加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的价值。方法:在9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分别采用冷血停跳液加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Ⅰ组)和冷晶体灌注(Ⅱ组),每组各45例,比较其心肌保护疗效。Ⅰ组先用高钾温血停跳液(35℃)诱导心脏停跳。再用冷血低钾停跳液(4-8℃)每15-20分钟灌注1次,保持心肌低温(10℃-15℃),复跳前再用含低钾温血灌注。Ⅱ组应用4℃冷晶体停跳液灌注,每间隔20分钟灌注1次。结果:Ⅰ组心脏自动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Ⅱ组(P<0.001);术后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剂量及时间明显于Ⅱ组(P<0.05);术后低心排症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在主动脉开放30分钟后Ⅰ组的cTnT,CK-MB及MDA水平升高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采用冷血停跳液加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技术,可明显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使术后心功能恢复加快,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氧合温血持续灌注与冷氧合血间歇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临床资料相近似的心脏瓣膜病患者20例,根据术中使用心脏停搏液不同,随机分为二组:①冷氧合血间歇灌注组;②持续温血停搏液组。观察了心肌能量代谢变化及血浆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的改变;同时亦进行了临床资料观察。结果表明:持续灌注温血停搏技术可以充分保证心肌在常温停跳时的氧供,保存和增加心肌能量的储备,避免了心肌缺血缺氧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法。 相似文献
10.
11.
温血停搏液连续灌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离休鼠心模型,比较并评定了冷晶体停搏液和温血停搏液对心肌保护的效果。结果表明:温血停搏液连续灌注有明显加强心肌保护的作用,对高体鼠心准注能减少心肌细胞CK和CK—MB的漏出,加强心肌细胞内ATP含量的储存,增加心肌细胞内线粒体的比表面,降低线粒体的平均分数,其效果明显优于冷晶体停搏液。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应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动物模型,实验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温血组和C93加温血组。评估主动脉阻断前、阻断60'末和再灌注60'期间的心肌水肿、线粒体的形态和立体定量分析,以反映心肌保护的效果。结果表明:温血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优于低温灌注,而C93可以增强温血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机理。方法 15 条犬随机分成三组,在体外循环下分别灌注三种不同的心停搏液,对三种不同的心肌保护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温血心停搏液灌注液(C组) 的CK- MB、LDH、MDA 及钙离子含量在心脏再灌注30min 时均明显低于冷晶体(A 组) 及冷血心停搏液灌注组(B组)( P< 0-05);而ATP 含量则明显高于A、B 两组( P<0-05)。心肌超微结构检查也显示C组心肌无明显缺血损伤。结论 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温血灌注保护心肌是近十几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心肌保护方法,较之传统的冷晶体液灌注心肌保护有较好的效果。我院自1993年来,采用温血诱导停搏加末次温血灌注心肌,应用于风湿性瓣膜病瓣膜置换术50例,包括各种瓣膜置换。其中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26例,Ⅳ级16例,停跳液配方为改良托马斯配方,温血灌注液为33℃左右氧合机血加1单位的含钾停跳液。阻断主动脉后,于主动脉根部或冠状动脉窦灌入氧合温血,灌注量为每千克体重10mL,于2~3min内灌完,开放主动脉前再灌入含半量钾的氧合温血,结果全组自动复跳率为86%,无一例复跳失败,均较传统的冷晶体灌注液法高,心率失常为4%,提示温血灌注保护心肌技术较冷晶体灌注保护心肌的效果更好,但强调在灌注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杜绝污染。 相似文献
16.
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长志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3,30(3):131-133
良好的心肌保护能减轻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发生率,使心脏外科手术更加安全可靠。本文介绍近年来心肌保护的新进展。 1 缺血预调 80年代,Murry等首先报道阻断犬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7.
改良式温血停搏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改良式温血停搏液(WBC)持续灌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随机将103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术中采用WBC、对照组(60例)应用冷晶体停搏液(CCC)行心肌保护,结果观察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缺血时间延长差别更加明显: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死亡,对照组围术期死亡2例,均为低心排。术后观察组多巴胺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补钾量明显减少,认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WBC持续灌注较CCC间断灌注具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含血持续灌注加开放前温血灌注在危重瓣膜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含血心肌保护液持续灌注加主动脉开放前温血加甘露醇持续灌注在危重瓣膜病人手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对159例连续危重瓣膜置换术的病人进行分析,实验组(组Ⅰ)83例,采用中度低温含血心肌保护液持续灌注加主动脉开放前温血+甘露醇持续灌注;对照组(组Ⅱ)76例,采用单纯中度低温含血心肌保护液持续灌注.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心脏停跳、主动脉阻断、辅助时间,应用持续左心功能监测仪(CCO)观察左心功能的变化,计算氧摄取率,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及心肌酶CK的变化.结果两组心脏停跳良好,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心脏自动复跳率组Ⅰ为100.0%,组Ⅱ为68.4%(P<0.01);主动脉阻断、辅助时间及心肌氧摄取率无明显差异;心脏停跳时间组Ⅰ较组Ⅱ缩短(11.4±3.2)min;CCO显示术后左心功能组Ⅰ较组Ⅱ恢复快;MDA的变化组Ⅰ较组Ⅱ产量低(P<0.05).结论采用含血心肌保护液持续灌注加主动脉开放前温血加甘露醇持续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能够明显减轻术后早期再灌注损伤,加快术后左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心脏手术中心保护的效果,将2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温血组与冷血组。温血组术中采用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连续灌注,冷血采用冷血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行心肌保护。检测两组体外循环主动脉开放后即刻,主动脉开放后6、12、24、72小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值;术中切取心房肌肉标本,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变化,对比评价心肌保护效果。结果术前及主动脉开放即刻两组血清cTnI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动脉开放后6、12、24、72小时温血组cTnI均显著低于冷血组,P<0.01;超微结构检测示温血组心肌纤维及线粒体损伤显著轻于冷血组。认为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连灌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冷血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 相似文献
20.
将30例患儿随机分为A、B组各15例。术中A组实施终末温血灌注,B组实施冷血心脏灌注。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后1h(T2)、主动脉开放后6h(T3)、主动脉开放后12h(T4)测定两组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两组主动脉开放后LDH、CK-MB、cTnT和TNF-α明显升高,T2~T4时段B组LDH、CK-MB、cTnT和TNF-α明显高于A组。认为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终末温血灌注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