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造釉细胞瘤、角化囊肿、巨细胞瘤等下颌骨良性病变均具有易复发的特点 ,一般需作下颌骨方块切除。而对于病变范围较大、无法保留下颌骨下缘者则只能作骨段切除 ,再通过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恢复其形态和连续性。 1990~ 1999年 ,我们对此类患者行下颌骨骨段切除后采用血管化骨移植修复缺损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2 8例 ,女 2 1例 ;年龄 17~53岁 ,平均 31岁。造釉细胞瘤 2 3例 ,角化囊肿 16例 ,造釉细胞纤维瘤 6例 ,巨细胞瘤 4例。病变位于下颌骨体部 2 3例、体部与升支 18例、正中或体部与正中 8例 ,下颌骨下…  相似文献   

2.
董扬  杜鑫辉 《山东医药》2011,51(40):30-32
目的计价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腓骨近端重建修复腕关节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3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行瘤段切除、吻合血管腓骨近端移植重建腕关节。按改良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系统对全部病例进行分级,其中Ⅱ级7例,Ⅲ级16例。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保肢评分标准评定术后功能。结果全部病例均有随访,平均随访3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肺转移,无明显的腕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及腕关节退变。腓骨与桡骨截骨端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腕关节平均活动度为掌屈36°、背伸43°、桡偏16°、尺偏26°,MSTS评分平均为85%。结论吻合血管腓骨近端移植呕建腕关节是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主要用于四肢长管状骨创伤、炎症和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 ,已有不少报道。1 994~ 2 0 0 1年 ,我们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一期修复股骨粗隆部病理性骨折并骨缺损 2 8例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 5例 ,女 1 3例 ;年龄 1 6~2 0岁 ,平均 1 8.6岁。均为股骨粗隆间或股骨颈骨囊肿或外伤致该部骨折。1 .2 手术方法 患者背、臀部垫高 ,斜卧 30°位 ,在气囊止血带下根据所需长度常规切取腓骨。经患髋外侧入路显露股骨粗隆和股骨瘤段 ,骨折复位后用95°角钢板内固定。将瘤体及距瘤…  相似文献   

4.
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股骨上段骨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股骨及半股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股骨上皮骨肿瘤21例,男13例,女8例.其中骨肉瘤4例(3例为皮质分骨肉瘤),软骨肉瘤9例。骨巨细胞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经1~17年的随访观察,收到了满意治疗效果。作者认为:术中遵守无瘤手术操作、彻底切除是降低复发率、转移率的关键;人工假体置技术对于肢体的骨肿瘤、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优于软骨肉瘤,软骨肉瘤的治疗效果优于骨肉瘤.  相似文献   

5.
张卫东 《山东医药》2005,45(27):45-46
56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瘤段切除后分别采用异体骨移植与人工假体治疗并作随访。认为两种手术方法都能有效减少骨巨细胞瘤的复发。〈30岁者较适于采用异体骨移植术,而假体置换术更适用于≥30岁者及肿瘤破坏严重者。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78年8月以来,做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4例,带血管蒂游离髂骨移植2例,其中一例为髂骨—皮肤瓣,均获成功。一、临床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49岁;先天性胫骨假关节2例,股骨上端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并病理骨折1例,肱骨上端骨巨细胞瘤1例,胫腓骨骨折骨不连接2例。二、供骨和受骨区血管情况及吻合方法:游离腓骨均采用腓动脉和腓静脉为蒂。  相似文献   

7.
王梯健 《山东医药》2003,43(15):40-40
目前 ,手术切除仍是脊柱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近4年来我们应用后路全脊椎切除 +骨水泥再造椎体 ,“CD”器械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恶性肿瘤 9例 ,经随访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18~ 5 9岁 ,平均 41岁。其中瘤位于T10 3例 ,T114例 ,T12 1例 ,L11例。 6例有病理骨折压迫致不全瘫痪 ,Frankel分级均为B级 ;3例因严重腰背痛及下肢痛就诊。术前 4例经穿刺活检确诊 ,5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其中局限性浆细胞瘤 3例 ,骨巨细胞瘤、神经鞘瘤各 1例 ,胃腺癌转移 1例 ,肺腺癌转移 3例。方法 :①术前常规行ECT检…  相似文献   

8.
王涛  付鹏 《山东医药》2009,49(34):57-58
目的观察肿瘤切除联合骨水泥、同种异体骨、化疗药物局部填充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GCT)的疗效。方法对8例四肢GCT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局部用骨水泥、同种异体骨、化疗药物填充。结果术后随访1~5a,肿瘤均未复发,疗效评定(Mankin标准)为优6例、良2例。结论瘤切除联合骨水泥、同种异体骨、化疗药物局部填充治疗GCT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myc、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瘤组织中的c-myc、HIF-1α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Campanacci影像学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0例患者瘤组织中的c-myc、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50%,Campanacci影像学分期越高,表达阳性率越高(P<0.05);HIF-1α阳性表达强度与微血管密度、肿瘤预后密切相关(P均<0.01).结论 c-myc、HIF-1α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其恶性进展及复发有关,二者在促进其进展中可能发挥协同作用,可作为评估其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乔保中  李志安  郑敏 《山东医药》2008,48(32):75-76
对26例四肢骨巨细胞瘤采用瘤体刮除、酒精灭活保留骨的原有结构,自体骨粒复合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恢复患者肢体的完整结构和功能治疗.经过2~4.5 a随访,肢体功能评价优良率88.46%,肿瘤复发2例(7.69%),未发现肺转移.认为自体骨粒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是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 9(MMP- 9)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血管新生、肿瘤增殖、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82例骨巨细胞瘤标本 MMP- 9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及转移复发的关系。结果 骨巨细胞瘤中 MMP- 9的阳性表达率为 6 5 .85 %。MMP- 9表达强度与微血管密度(MVD)值显著相关 (P<0 .0 5 ) ,不同 MMP- 9表达组骨巨细胞瘤的复发率、转移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MMP- 9及手术方式对肿瘤复发有显著影响 (P<0 .0 5 )。结论  MMP- 9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血管生成、转移及复发有关 ,可作为判定转移及复发潜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巨细胞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骨巨细胞瘤患者42例,留取其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的MMP-2和E-cadherin。结果在Ⅰ、Ⅱ、Ⅲ级骨巨细胞瘤中MMP-2呈阳性者分别为69、7、例,Ⅱ+Ⅲ级与Ⅰ级相比,P〈0.05;复发、未复发骨巨细胞瘤中MMP-2呈阳性者分别为13、10例,两者相比,P〈0.05;在转移、未转移骨巨细胞瘤中MMP-2呈阳性者分别为7、14例,两者相比,P〈0.05。在Ⅰ、Ⅱ、Ⅲ级骨巨细胞瘤中E-cadherin呈阳性者分别为17、104、例,Ⅱ+Ⅲ级与Ⅰ级相比,P〈0.05;在复发、未复发骨巨细胞瘤中E-cadherin呈阳性者分别为6、20例,两者相比,P〈0.05;在转移、未转移骨巨细胞瘤中E-cadherin呈阳性者分别为2、25例,两者相比,P〈0.05。结论骨巨细胞瘤组织中MMP-2、E-cadherin的表达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密切相关,对其进行检测有助于骨巨细胞瘤侵袭、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骨巨细胞瘤为青壮年人较多见的原发骨组织肿瘤之一,其发生率约占骨肿瘤的5%,占良性骨肿瘤的15%左右。具有易复发、恶变倾向和一开始就具有恶性的特点。在外科疗法中以病骨彻底切除或大块植骨的效果最为理想。我科收治骨肿瘤3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骨巨细胞瘤40例,现作简要分析讨论。一、临床资料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3~4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和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和VEGF在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和骨肉瘤组织各20例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和复发、转移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VEGF和MMP-2在骨巨细胞瘤和骨肉瘤组的阳性表达率(60%,70%;90%,80%)明显高于软骨瘤组(25%,30%)(P<0.05,P<0.01),且两者的表达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MMP-2和VEGF的阳性表达与复发和转移显著相关(P<0.05,P<0.01),与年龄和性别无关.结论 MMP-2和VEGF可作为骨巨细胞瘤和骨肉瘤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5.
1998~2001年,我院共收治骨恶性肿瘤患者1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18.3岁。骨肉瘤83例,尤文氏瘤19例,软骨肉瘤20例,骨巨细胞瘤5例,其他骨转移瘤23例。肺转移118例,骨转移32例。  相似文献   

16.
1979年以来,我们利用同种异体的外伤性截肢关节经煮沸后,填补胶体骨肿瘤段切除后骨质缺损五例。其中股骨下端和胫骨上、下端的骨巨细胞瘤各1例,胫骨上端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食指近侧指骨骨软骨瘤并粉碎性骨折1例。经随访观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速磨切联合骨水泥充填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2例骨巨细胞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8例,采取高速磨切联合骨水泥充填手术治疗;对照组14例,采取病灶刮除植骨手术治疗,术后根据Mankin疗效判断标准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23,P<0.05)。结论高速磨切联合骨水泥充填术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是安全的,并可有效恢复骨巨细胞瘤术后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8.
棕色瘤亦称巨细胞瘤样变,系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肾、骨病变型的一种特殊骨病变。现将我科收治髂骨棕色瘤伴原发性甲旁亢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5年 2月~ 2 0 0 0年 2月 ,我院骨科手术治疗长骨病理性骨折患者 5 6例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33例 ,女 2 3例 ;年龄 16~ 6 9岁 ,平均 2 4岁。均为一个长骨病理性骨折。骨折位于股骨 35例 ,胫骨 11例 ,肱骨 7例 ,桡骨 3例。病因 :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 30例 (骨巨细胞瘤 14例 ,孤立性骨囊肿 8例 ,非骨化性纤维瘤 3例 ,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5例 ) ,恶性肿瘤 2 6例 (骨肉瘤 16例 ,骨转移瘤 4例 ,纤维肉瘤 2例 ,软骨肉瘤 3例 ,尤文肉瘤 1例 )。5 6例患者之诊断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 ,均为闭合性骨折。手术方法 :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我院手术治疗胰岛细胞瘤的经验,总结胰岛细胞瘤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其效果.结果本组19例病例中,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8例,胰岛素瘤11例,其中2例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前者恶变率62.5%(5/8),平均年龄40岁;后者恶变率9.8%(1/11),平均年龄39岁.肿瘤位于胰头8例,胰体6例,胰尾5例.术前影像诊断明确肿瘤定位15例(78.9%),其余4例定位可疑或不能定位者经术中超声和触摸探查得到定位.对肿瘤行局部切除术11例,胰体尾切除+胰空肠吻合术5例,肿瘤+脾脏切除术2例,Whipple手术1例.术后胰瘘发生率为31.6%(6/19),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恶变率显著高于胰岛素瘤(P<0.01).术前不能确定肿瘤位置的,应联合应用术中超声和术者触摸以探查肿瘤部位.胰岛素瘤手术方式多为单纯肿瘤切除;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术中常规冰冻切片检查,对可疑恶性者应尽量采取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