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2(IL—2)是一种使T 细胞选择性增殖的因子(T 细胞生长因子,T cell growth fact-or),对这种因子正在进行研究。将其遗传基因进行克隆培养,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将更加明确。其作用除使T 细胞增殖外,还涉及到天然NK 细胞、杀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γ—干扰素的诱导及B 细胞的进一步增殖等许多方面。IL—2与其它肽类激素表现形式相同。在细胞表面存在特异性结合的IL—2受体,由于内山等制作出抗Tac 单克隆抗体,才认识了这种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IL—2与这种受体结合才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IL-1)是巨噬细胞产生的,分子量为12000~18000的糖蛋白,对T细胞的活化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内源性致热源引起中枢性发热。IL—1作用于肝细胞,可诱导血清淀粉样蛋白、纤维蛋白、C反应蛋白(CRP)等急性炎症性蛋白的产生,同时,来自骨髓的中性白细胞增高及其活性亢进而加重炎  相似文献   

3.
Morgan(1976)等在用植物凝血素(PHA)刺激的淋巴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发现了选择地使T 细胞增殖,并能长期传代培养的淋巴因子。此淋巴因子在“国际淋巴因子学术讨论会(1979)”上被命名为白间素—2(interleukin,IL—2),现正在对其免疫反应机制进行研究。同时,已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通过各种方法试用于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产生IL—2的细胞有T 细胞、NK细胞等。本实验中作者比较观察了喉癌患者和正常人的末梢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及由同种淋巴细胞产生IL—2的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0(IL-10)通过抗原提呈细胞(APC)抑制T_(H1)(1型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可直接地促进T细胞和肥大细胞株增殖。所以IL-10是对淋巴细胞、骨髓细胞具有多样性作用的细胞因子。一、IL-10的生物活性 1.抑制γ干扰素(IFN-γ)产生的活性小鼠传代培养的T细胞株按产生淋巴因子的种类不同可分为二类,即产生IL-2、IFN-γ等的T_(H1)和产生IL-4、IL-5等的T_(H2)细胞。按各自产生的一组淋巴因子作用不同,T_(H1)细胞同细胞免疫、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有密切关系;而T_(H2)细胞同体液免疫,特别是IgE产生密切相关。众所周知,DTH和抗体产生往往是相反的过程。因此,T_(H1)与T_(H2)细胞之间也有互  相似文献   

5.
对象和方法1.对象检测对象是8例经组织学方法诊断为HBeAg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HBeAg)患者,对照组是抗一HBe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抗-HBe)患者8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8例、HBsAg 阴性和抗—HBs 均阴性的肝功能正常者30例。2.方法(1)给予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把500U(15μg)rIL-2溶解到250ml 5%的葡萄糖液中,对CH—HBeAg 患者连续7天静脉点滴,约60分钟内点滴完。(2)HBV 相关标记的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 用EIA 法测定,DNA 聚合酶(DNA—P)用Kaplan 法测定。(3)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使用OKT3、OKT4、OKT8、OKIal(正常诊断)、Leu7、IL-2R(Becton Dickinson)抗体,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离器测定淋巴细胞亚群。(4)HBsAg 特异细胞毒性T 细胞活性测定把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1960作培养液使  相似文献   

6.
各种淋巴因子的分离及为其编码的基因的解析已有进展,在γ干扰素(γ—INF)、白细胞间素2(IL—2)之后,小鼠白细胞间素1、2、3(INF—1、2、3),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白细胞间素1(IL—1),淋巴毒素(LT),肿瘤坏死因子(TNF)也相继阐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的进展,表现在可更详细地探讨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疾病本质。有报告认为,对常见可变型免疫缺陷病出现的IL—2产生和B 细胞分化因子(BCDF)产生的离解可进行更恰当的治疗。对伴有腺苷脱氨基酶(ADA)缺乏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13(IL-13)IL-13是今年初在Ktystone召开的白细胞介素研讨会上被确认的第13种白细胞介素。小鼠的IL-13同以前被称为的P600是同一种物质。产生细胞主要是T细胞,体外实验用抗CD28抗体和PMA刺激T细胞就可产生IL-1...  相似文献   

8.
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部教授高月清及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约翰·马菲博士等研究开发了使用经遗传工程学重组的白喉菌素杀死在西日本多发的血癌——成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方法。至今对成人T细胞白血病还没有彻底治疗方法,此法根据症状可能在临床上有效。最近弄清了在患成人T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淋巴细胞中有很多蛋白质(受体),它与担任免疫指令角色的特殊蛋白质介素紧密结合,正常的淋巴细胞仅有1~3%的细胞有受体,而在患者的细胞中则有20~70%的细胞有这种受体。这好象在癌变上起着根本作用。高月教授的设想是,在白细胞介素2上加上杀死细胞的毒物,则只杀死恶性细胞,于是成功地把白细胞  相似文献   

9.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是患AIDS 的原因,它仅能从病毒感染者T 细胞中的极少细胞检查出来,即末梢血T 细胞占10%,在整个细胞中占0.01%。以此可以说明HIV 为什么那么快地破坏T 细胞。众所周知,AIDS 在病毒感染者中极少发病,一般需有几年的潜伏期。因而,HIV 可能以无症状状态存在于血液之外。最近,专家们发现了HIV 存在于皮肤郎罕氏细胞内,此细胞起抗原提示作用,接收从皮肤侵入的抗原。在皮肤免疫方面,主要是提示皮肤浸润性辅助T细胞的抗原和其抗原相反应的T 细胞,同时受角质细胞所产生的中心白细胞素-1(TL-1)的激活,促使T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初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下称CS)疗法对暴发性肝炎等重症肝炎治疗有效。嗣后,陆续确认其对迁延型肝内胆汁淤滞、自身免疫性肝炎,特别是对狼疮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疗效。六十年代以后,有报道除自身免疫性肝炎外,又扩大应用于病毒性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据肝功化验和肝活检病理学研究结果认为有效。但是,评论CS对CAH的真正功过却是进入七十年代,即确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和甲型肝炎病毒(HAV)血清学诊断技术之后。以肝炎病毒为病原的CAH,有乙型与非甲非乙型之分。在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在产生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的部位能看到白细胞浸润,其细胞种类因致炎刺激的种类不同而异。已证明,引起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局部产生的化学趋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 CF)的种类不同。白细胞介助于自身细胞膜上的受体,所感受的CF浓度梯度,向浓度高方向趋化,而最早看到的白细胞是中性粒细胞。最近又发现,一种中性粒细胞的新的CF是白细胞介素-8(IL-8)。该因子是由LPS(脂多糖)、IL-1(白细胞介素-1)和TNF(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单核细胞而产生的一种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开始时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人报告pre-S2抗原不但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而且是选择抗病毒药及免疫刺激剂的标志。从上述观点看,检测治疗对象的pre-S2抗原有着决定性意义。现将作者对慢性乙型肝炎各期pre-S2抗原检测结果报告如下。对象:经组织学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71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SC)20例。其中e抗原阳性者61例[ASC10例;慢性持续性肝炎(CPH)1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A11例,2B17例;肝硬化(LC)10例],e抗体阳性30例(ASC10例;CPH1例;CAH2A7例,2B6例;LC6例)。方法用酶免疫测定法(特  相似文献   

13.
Th1/Th2与趋化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女型 CD4 T细胞受特异性抗原刺激 ,分化为 Th 1和 Th 2细胞。Th 1产生 IFNγ,诱导产生细胞免疫。 Th 2产生 IL -4、IL -5 ,诱导产生过敏反应。这两个亚群之向末梢组织的浸润有特异性 ,Th 1浸润于类风湿滑膜中等 ,Th 2则选择性地浸润于特应性皮炎部位 ,但其机制不明。1998年 Sallusto等发现 ,CCR3除表达于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外 ,也表达于 Th 2细胞。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 ,外周血中的 IL-4细胞几乎都表达 CCR 3 ,所以认为 CCR 3为 Th 2细胞的标志。作者们发现 CCR4选择性表达于Th 2细胞 ,还发现 TARC和 MDC对 Th 2细胞…  相似文献   

14.
树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机体内最强有力的抗原呈递细胞,是唯一能刺激幼稚T细胞的细胞。Liu(2001)将DC系统分为髓细胞系[myeloid (m) DC]和淋巴细胞系[lymphoid (l) DC]2个亚类。m—DC接受脂多糖(LPS)和CIM0配体(CIMOL)刺激可生成IL—12  相似文献   

15.
γδT细胞     
γδT细胞与抗体一样能同抗原直接反应,也能同蛋白以外的物质进行反应。主要分布于小肠上皮、皮肤等处,与普通的T细胞功能不同。T细胞的抗原受体(也叫T细胞受体)有αβ型和γδ型两种,位于淋巴结、脾、血液中的T细胞大部分都是具有αβ型抗原受体的(称αβT细胞),在普通免疫反应中起主要功效的即是此种T细胞。γδT细胞通常大量分布于淋巴组织、血液、肠管上皮和皮肤中,当有微生物入侵机体时,它参与初期防御反应。γδT细胞对于炎症部位具有从血中更快速的趋化游走性,这也与其参与初期防御反应相适应。另外,γδT细胞的一个特点是,它在…  相似文献   

16.
(4)小结以小柴胡汤,桂枝获苓丸为主的中药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临床上是有效的,有明显降低GOT、GPT作用。HBe抗原阳性14例在长期投药(平均3年)经过中有71.4%阴转或血清转换,尤其对年轻的e抗原阳性病例小柴胡汤有效。e抗原持续阳性病例很多是瘀血证,与中医学的病期进展有关。对e抗原不起作用的无效组用中药治疗有一定限度,有时并用干扰素疗法可获显效。中药能改善自觉症状,副作用也少,适手长期用药。2.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1)对象及方法对象是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58例,男34,女24。平均年龄52.2±11.8(22~76)岁。50岁以上者40例(69%)。包括输血后肝炎18例,28例施行了肝活检,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5例。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无胸腺而T细胞机能不全的裸鼠,对异种移植的排斥反应弱,从而可成为移植人类肿瘤的实验动物。利用裸鼠研究人类肿瘤不仅可了解肿瘤的病理生理,而且也广泛应用于治疗效果的判定方面。但是,向裸鼠移植造血器官恶性肿瘤目前尚有困难,特别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传代移植,至今尚无报道。作者用先行全身放射的裸鼠,将三例急性白血病的血瘤细胞进行了移植实验,其中一例传代移植成功。材料及方法:病例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男38岁);例2,T细胞型急性白血病(男38岁),例  相似文献   

18.
10 9 趋化因子 (Chemokine)  自从 1 989年发现对中性粒细胞具有强烈趋化活性的白细胞介素 8(IL 8)之后 ,又发现一些与IL 8同源性虽不是很高 ,但具有类似结构 ,即有四个胱氨酸残基 ,分子量在 1 0 0 0 0左右的分子。这些分子是特定地对白细胞具有趋化性 (chemotaxis)的细胞因子 ,统称为趋化因子 (chemokine)。其具有的第 1、3和第 2、4位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结合 ,致使趋化因子的二硫键之间形成 3列 β 折叠结构和在C末端形成α 螺旋结构。趋化因子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 ,具有 7个跨细胞膜结构。根据趋化因子最初两个胱氨酸残基的排列…  相似文献   

19.
一、ATL的诊断及其分类成人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1)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ATL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本文把ATL视为与HTLV-1有关联的T细胞肿瘤进行阐述。偶而可见与HTLV-1无关,但完全与ATL相同的临床表现病例,其病因与ATL不同,应当注意。一般来说,HTLV-1抗体阳性并更准确地说,HTLV-1前病毒DNA整合到肿瘤细胞DNA中便可确诊。作者把ATL分为5种疾病类型,即①急性型ATL,②慢性型ATL,③郁积型(smoldering)ATL,④急变型ATL,⑤淋巴瘤型ATL。各种疾病类型间并非有截然区别,也可以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T 细胞(?)化成人T 细胞白血病(adult T cell leukaemia,ATL)是淋巴细胞中的周围性T 细胞(OK T_4阳性的辅助T 细胞)癌化的结果,1976年由熊本大学的高月清教授首先提出了报告。症状有发热、皮疹、全身淋巴节轻度肿胀、高血钙症、肝脾肿大以及腹水等。在发病初期或患病过程中,大多数病人都出现白血病表现。用目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化学疗法均无效。预后极为不佳。近来,也报告了一些呈慢性经过的病例(慢性ATL),以及患病初期缺乏临床表现的病例(隐燃型ATL),可见ATL 的临床表现(包括典型病例乃至非典型病例)是比较复杂的。患者的年龄集中在40~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