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推结合治疗失眠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宪军 《光明中医》2008,23(11):1694-1694
中医将失眠症称之“不寐”、“失寐”、“不得眠”、“目不眠”、“不得卧”,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而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该病症因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以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导致失眠的诱因增多。目前西药治疗失眠症只起镇静、安眠作用,近期疗效较好,副作用大,  相似文献   

2.
失眠又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临床主要表现为人睡困难,睡眠过程中易醒,以及醒后难以再入睡,患者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严重者甚至彻夜不眠。失眠常伴有头昏、健忘、心悸、多梦、乏力困倦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1]。针刺治疗失眠症具有简单可靠、无毒副作用的优势,而针刺的特色疗法有别于传统的针刺方法,治疗失眠症也是疗效卓越,在临床上往往能取得显效。现将特色针刺治疗失眠症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艳骄  李茵 《国医论坛》1996,11(3):10-11
如果说《黄帝内经》确立了有关睡眠及睡眠障碍的理论基础,那么《伤寒论》则创制了治疗睡眠障碍的有效方药.后者具体体现在对失眠和嗜题的治疗上颇具特色,这对我们解决睡眠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很有帮助.1失眠症的理论及治疗方药失眠症,在《伤寒论》中称为不得眼,是指入题困难,睡后多梦易醒,醒后不复入睡,以致使睡眠时间缩短.甚至彻夜不能入睡的证候。包括虚烦不得眠心中饭、不得卧;心烦不得眠,下利,咳而呕渴;昼日烦躁不得眼;烦躁不得卧寐,下利厥迎等几种情况,临床用药各不相同。1.1应烦不得眠见于《伤寒论》第76条:“发汗吐…  相似文献   

4.
失眠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以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皆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等范畴。《金匮要略》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笔者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酸枣仁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味治疗失眠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间门诊收治的失眠患者60  相似文献   

5.
目的:归纳和分析艾灸涌泉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文献,为艾灸涌泉治疗失眠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艾灸""灸法""针灸""涌泉""失眠""不眠""不寐""不得眠""睡眠障碍""睡眠紊乱""睡眠质量"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中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艾灸涌泉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文献,对文献进行回顾,并加以归纳、分析。结果:检索到27篇临床文献,其中14篇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近年来临床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作为单独治疗手段的临床文献较少,多结合针刺、按摩等治疗;多由患者或家属自行施灸,少数文献借助了灸器使操作更简便安全。结论:艾灸涌泉治疗失眠症越来越受到关注;建议采用简便安全的灸器施灸,有利于临床推广,这也为今后深入探讨艾灸涌泉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应和机制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失眠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身疾病之一,指入睡困难、夜间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是睡眠量不足或质不佳.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等.既往中医学认识失眠症往往着眼于夜间睡眠行为的改变,强调以"安神"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而忽视了患者昼日存在的情绪、心理和认知等方面的异常.笔者提出中医学心理紊乱状态的概念,并针对其在失眠症中的体现浅谈如下,以期为失眠症的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单纯性失眠症主要表现为不能人睡和维持睡眠困难,从而影响睡眠质量,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祖国医学将其归为“不寐”、“不得眠”或“不得卧”进行辨证论治。长期失眠者可导致焦虑、抑郁,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等,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现象。其病情有轻重的不同,轻者入睡困难,或睡不深熟,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者整夜不眠。笔者用针灸治疗本病42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失眠症,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眠”等。以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不再入睡,即睡眠时间缩短为特征。祖国医学在治疗失眠症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继承前人的经验,客观、全面地反映历代医家治疗失眠症的用药规律,本文对历代有代表的方书、医籍的有关内...  相似文献   

10.
焦少辉 《国医论坛》2007,22(3):34-34
失眠症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寐"、"不寐"等,目前西药对该病的治疗容易产生耐药性、成瘾性及戒断性反应,故临床应用受限.我们运用自制的安神沐足液治疗失眠症78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取针灸联合利眠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纳入研究的42例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通过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西药艾司唑仑治疗,研究组22例,采用针灸联合利眠贴治疗。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评价量表(ISI)、疲劳量表(FFS)、贝克焦虑、抑郁自评量表(BAI、BDI)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症患者采取针灸联合利眠贴治疗能够获得优于艾司唑仑的临床效果,使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此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灸推拿结合治疗失眠证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失眠又称"不寐"或"不得眠"、"目不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多由心脾两虚,胃气不和所致,笔者临床应用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该病1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失眠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以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的一种病证,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日不瞑"等范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失眠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和身体健康的一大疾患.中医治疗失眠症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近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从理论和临床的角度对失眠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方法与思路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失眠症,亦称“不寐”、“不得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笔者自2005~2009年采用针刺治疗失眠症60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并与用安神补脑液治疗的30例进行同期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由于社会生存压力的加大,各种原因造成的失眠症患者越来越多,近年来失眠症的治疗愈发受到重视。西医在治疗失眠时以药物治疗为主,予以艾司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帮助患者尽快入睡,但该药物具有一定副作用,在入睡后睡眠质量差,达不到正常睡眠质量,同时该药物存在药物依赖或药物耐药,随着应用的增加,可导致的不良反应风险持续增大。为寻找更为理想的助眠方式,临床做了许多尝试,中医在治疗失眠症中有独到之处,针灸是一种极为有效且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在失眠症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针灸对失眠症的疗效基本已得到国内外的认可,但其具体的机制、疗效等诸多方面还需要探究,本次研究对近几年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进行循证研究,分析针灸治疗失眠症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针灸配合皮内针疗法治疗失眠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笔者近年采用针灸配合皮内针疗法治疗失眠5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蒙医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5例符合诊断的失眠患者,采用蒙医针灸结合药物治疗,观察睡眠改善情况.结果:痊愈89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治愈率84.76%.结论:蒙医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失眠症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延长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阿胶黄芪口服液治疗失眠症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薇  王庆枝 《河北中医》2010,32(3):403-404
失眠症是身心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所感受的困扰与痛苦程度,是一般没有睡眠困扰的人所难以想象的。失眠症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范畴,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2006—06-2009—06,我们采用针刺配合阿胶黄芪口服液治疗失眠症6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的症状,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眠或不得卧.失眠症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惧,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加重和诱发躯体的其他疾病.患者通常首选口服催眠药物,这种治疗方法会产生诸多副作用,且易损害他们的认知功能,加速衰老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失眠症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亦有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之称.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失眠,疗效较好.1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在我院中医康复科治疗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50例,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2岁,平均47.5岁;病程最短者1月,最长者20年,平均5.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