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正常宫颈与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是否可有效地定量区分正常宫颈、正常宫颈腔分泌物和宫颈癌。方法 对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34例宫颈癌患者及21名正常健康女性行常规MR及DWI,比较正常宫颈、正常宫颈腔分泌物和宫颈癌的ADC值。结果 正常宫颈DWI表现为内、中、外带三层结构,平均ADC值分别为(1.41±0.26)×10-3 mm2/s、(1.38±0.32)×10-3 mm2/s、(1.40±0.16)×10-3 mm2/s;正常宫颈腔分泌物平均ADC值为(1.45±0.27)×10-3 mm2/s;宫颈癌平均ADC值为(1.05±0.14)×10-3 mm2/s,宫颈癌平均ADC值明显小于宫颈各层及宫颈腔分泌物平均ADC值(P<0.05),宫颈内、中、外带及宫颈腔分泌物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C值可有效地定量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宫颈腔分泌物,但无法有效区分正常宫颈三层结构及宫颈分泌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兔腘窝淋巴结动物模型,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三种不同的半自动方法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分布的临床价值.方法 21只兔被随机分为炎症和肿瘤转移两组,在动物模型建立以后,行磁共振扫描,采用多b值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后取出淋巴结行病理检查.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的定量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混合型肝癌是否存在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术前行磁共振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混合型肝癌(≤5 cm)的患者67例,根据是否存在MVI分为MVI阳性组(n=26)和MVI阴性组(n=41),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MVI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VI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周强化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DC值是混合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HR=5.421,P=0.025)。ADC值预测混合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AUC为0.685(95% CI 0.539~0.756)。当ADC截断值为1.378×10-3 mm2/s时,约登指数为0.4。结论: ADC值是混合型肝癌(≤5 cm) MV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MVI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早产儿诊断中磁共振ADC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单县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7例WMD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出生的87例正常早产儿作为参照组,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测量ADC值,比较两组ADC值,比较实验组病灶部位与病灶周围组织ADC值,比较实验组初诊、复查时病灶部位ADC值,比较ROI区域左侧视辐射、胼胝体层面上部、侧脑室上部、中部、下部,半卵圆上部、中部以及下部ADC值。结果:实验组ADC值[(945.26±28.64)×10-3mm2/s]低于参照组ADC值[(1534.26±67.0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灶部位ADC值[(945.26±28.64)×10-3mm2/s]低于病灶周围组织ADC值[(1382.16±5...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基于3.0 T MRI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 2018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且获得病理证实的5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44例,年龄22~79岁(49±15.69岁),包括良性结节50个和恶性结节35个。所有患者使用3.0 T磁共振头颈联合线圈进行常规及DWI扫描;b值选取0、1000 s/mm2获得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差异。使用ROC曲线分析来评估ADC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良性甲状腺结节的ADC值高于恶性结节[(1.22±0.26)×10-3 mm2/s vs(0.84±0.15)×10-3 mm2/s];ADC值区分甲状腺良恶性结节ROC曲线下面积0.93,最佳阈值为0.91×10-3 mm2/s,其灵敏度为74.1%,特异性为100%。结论ADC值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特异性磁共振参数,基于3.0 T MRI的ADC值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总结20例经B超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治疗准备;治疗中密切配合;治疗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疼痛的观察及护理,重视出院指导。20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近期疗效满意,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7.
周延汉 《临床医学》2016,(12):90-91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小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原发性小肝癌患者96例,均在CT引导下实施射频消融术,进一步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肿瘤直径<2.5 cm组缓解率与完全缓解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AF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3,P<0.05)。经30 d随诊,无患者有肝功能恶化情况发生。经随访,由于肝功能衰竭、肝功能恶化或并发其他脏器衰竭等原因死亡共8例,总病死率为8.33%。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5.21%。结论对于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有显著疗效,此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少、术后并发症低、恢复速度快;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寻找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1~2004年间不能手术切除的45例行射频治疗的肝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能切除的肝癌进行射频治疗的45例患者中,体外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者32例,1、3年生存率为53%、31%;术中开腹直视下体内射频消融治疗者13例,1、3年生存率为31%、8%。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体内、外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细胞密度与表观弥散系数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像(diffiusion-weighted image,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照病理分析32例乳腺疾病患者的42个ADC值异常的感兴趣区,分析ADC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乳腺问质成分百分比与ADC值呈正比趋势,随间质百分比的增加ADC值增加。肿瘤组织内出血、坏死及间质成分中纤维细胞排列的疏密对ADC有明显影响。结论细胞密度是ADC值的主要影响因素,与ADC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向旭  邹增城  张炯善 《新医学》2021,52(5):339-342
目的 探讨肝复乐胶囊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原发性肝癌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射频消融术治疗基础上加服肝复乐胶囊(3 g/次,每日3次,连续服用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甲胎蛋白、白蛋白、生活质量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甲胎蛋白阳性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66.7%(χ2 = 26.568,P < 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119,P = 0.034);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率为80.0%,对照组为55.2%,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提高率更高(P < 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6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7.6%,根据总有效数值以及总有效率分析,观察组较优。结论 肝复乐胶囊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有更加良好的临床治疗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的康复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中脑脚间区弥散信号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特征及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健康人的横轴位DWI图像[TR/TE=3 200 ms/94 ms,4次信号采集,弥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取0和1 000 s/mm2,矩阵192×192,层厚5 mm,层距1.5 mm,视野=230 mm],其中男111例,女105例,年龄1077岁,平均41.1岁。中脑脚间区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对比信噪比(CNR)和ADC值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性别之间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两变量直线相关分析中脑脚间区的CNR和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中脑脚间区信号明显高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信号(CNR 25.48±7.25 vs.18.79±5.60;t=20.465,P=0.000);男女性别间CNR无统计学差异(t=-1.796,P=0.074)。中脑脚间区CNR与年龄呈轻度正相关(r=0.369,P=0.000)。中脑脚间区的ADC值[(696.23±40.43)×10-6 mm2/s]明显低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ADC值[(741.28±44.92)×10-6 mm2/s](t=-14.654,P=0.000)。男女性别间ADC值无统计学差异(t=-1.199,P=0.232)。中脑脚间区的ADC值与年龄没有相关性(r=0.005,P=0.936)。结论正常中脑脚间区在DWI图像中多呈高信号,其信号强度与年龄呈正相关而与性别无关,其ADC值与年龄、性别均没有相关性。DWI联合ADC有助于识别中脑脚间区的信号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惠婷 《天津护理》2009,17(4):205-206
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28例肝癌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支持护理、药物护理以及对症护理,可保证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淋巴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及淋巴瘤发展进程的相关性.方法 将A20淋巴瘤细胞接种于30只Balb/c小鼠,制备小鼠淋巴瘤模型.对不同阶段的荷瘤小鼠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观察荷瘤小鼠肿瘤DWI信号,并测量其ADC值.应用Image-J 1.42q软件分析淋巴瘤肿瘤细胞密度.比较淋巴瘤不同发展阶段的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的差异,分析二者间的关系及淋巴瘤ADC值与肿瘤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结果 第三阶段的淋巴瘤ADC值为(0.37±0.08)×10-3 mm2/s,第二阶段的淋巴瘤ADC值为(0.47±0.08)×10-3 mm2/s,第一阶段的淋巴瘤ADC值为(0.69±0.07)×10-3 mm2/s,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3,P<0.05).第三阶段的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密度(48.85±4.04)%明显大于第二阶段(42.65±4.48)%和第一阶段淋巴瘤肿瘤细胞密度(31.75±4.19)%,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2,P<0.05).淋巴瘤的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0.82,P<0.01).淋巴瘤的ADC值与其发展阶段呈显著负相关(r=-0.84,P<0.01).结论 ADC值可用于评价淋巴瘤发展进程,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并监测疗效.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观察与护理3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应症宽等特点。2001年9月~2003年1月,我科对32例不适于或不愿手术切除的病人,采用B型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的治疗,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与常规超声引导相比较,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无水乙醇治疗射频消融术(RFA)后残存的肝癌有无优越性。方法:61例原发性肝癌的患者RFA术后行无水乙醇注射进行补充治疗,根据引导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超声造影引导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方式,术后1个月对治疗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评价。结果:治疗组30个病灶,28个病灶达到完全灭活,2个病灶存有残存活性区达到部分灭活。对照组31个病灶,22个病灶达到完全灭活,9个病灶达到部分灭活。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超声造影引导可以有效的提高肝癌RFA术后无水乙醇治疗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颈髓损伤后脊髓囊性变、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关系。方法对18 例早期颈髓损伤患者进行磁共振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获得ADC值和ADC图,并通过康复评价获得治疗前后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ASIA)评分。分析ADC值与脊髓囊性变和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关系。结果早期颈髓损伤发生囊性变的ADC值低于未发生囊性变的ADC值,两者的分界点在700×10-6 mm2/s。患者年龄与ADC值呈正相关。康复运动功能改善与ADC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早期颈髓损伤发生脊髓囊性变时ADC值多在700×10-6 mm2/s 以下。目前为止,还不能通过测定ADC值来判断早期颈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7.
MRI表观弥散系数与腰椎间盘退变分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髓核弥散能力与其退变程度、解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下腰痛患者42例,行腰椎MRI,扫描序列为矢状位T1W、T2W及轴位T2W、DTI,椎间盘按Pfirrmann分级。测量不同退变分级及不同解剖水平各椎间盘髓核相对ADC值并进行比较,分析椎间盘退变分级、解剖水平与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210个椎间盘(L1-2~L5-S1各42个),Pfirrmann分级Ⅱ~Ⅴ级分别为73个、95个、38个、4个。所有椎间盘相对ADC值平均为0.45±0.10,Ⅱ~Ⅴ级分别为0.48±0.08、0.45±0.10、0.42±0.09、0.23±0.15;L1-2~L5-S1分别为0.44±0.08、0.45±0.08、0.45±0.10、0.45±0.11、0.45±0.12。不同退变分级椎间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除Ⅲ级与Ⅳ级两组总体无差异(P>0.05)外,其他各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ADC值与Pfirrmann退变分级具有相关性(r=-0.25,P<0.05)。结论 DTI可定量评价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实施全面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宣传片、图片、发放资料、个别指导、成功病例现身说法等方法对42例患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结果:4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未发生腹腔内出血,肝区疼痛明显缓解或消炎。1年后存活率83.33%。结论:健康教育使肝癌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患者的疼痛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介入科常规护理,采用凯纷常规镇痛治疗,疼痛评分增加或有爆发痛时遵医嘱应用曲马多、吗啡类药物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24 h、术后48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至术后24 h一阶梯、二阶梯及术后48 h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脑梗死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脑梗死各期弥散成像(DWI)与常规MR的信号改变,总结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时间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脑梗死发病不同时间的病例行常规MR及DWI。结果:DWI超急性期显示率达100%,急性期与T2WI相同,亚急性期则不如T2WI。ADC值至亚急性晚期达假正常化。结论:脑梗死的DWI随时间有特征性的规律,有利于临床分期,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