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经面部切口的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梗阻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46例、53眼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其中行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22例(26眼),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24例(27眼)。结果 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治愈25眼,好转1眼,无效0眼,治愈率96.2%,有效率100%;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愈25眼,好转2眼,无效0眼,治愈率92.6%,有效率100%。采用多个样本的秩和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梗阻的疗效接近,但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无需面部皮肤切口,创伤小,疗效确切,出血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技巧、术后处理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10月~2017年4月完成的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51例,并对术中采用的吻合泪囊瓣的方法、术后处理及术后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49例,无效2例,手术成功率96.1%,无相关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二次手术进行泪道置管。结论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首选手段,妥善的处理泪囊瓣以及合理细致的术后局部处理,符合鼻腔生理功能恢复,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和减少局部瘢痕增生和骨炎的反应,提高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失败的原因及鼻内镜下再次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失败的15例(15眼)患者行鼻内镜下再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并且同时治疗鼻腔的疾病(鼻中隔弯曲、鼻息肉及鼻窦炎),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结果 15例(15眼)患者,治愈10例(10眼),好转5例(5眼),原吻合术腔泪囊黏膜黏连、骨窗过小为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为外切口鼻腔泪囊吻合术失败的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术腔置丝裂霉素C可提高鼻腔泪囊吻合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14眼)复杂性慢性泪囊炎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鼻腔应用局部激素及泪道冲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治愈11眼,好转1眼,无效2眼;治愈率为78.6%,好转率为7.1%,无效率为14.3%,总有效率85.7%,无1例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复杂性慢性泪囊炎较传统鼻外进路鼻腔泪囊吻合术视野清晰,可同时处理鼻内病变且损伤小,操作更精细,效果较好,术后恢复快,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眼科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传统方法, 其成功率报道不一, 多数认为70.0%[1]~90.2%[2], 部分患者始终受着慢性泪囊炎的困扰.近年来鼻内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为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的患者找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我科收治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患者21例、 26眼,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后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鼻内镜下修复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的疗效观察,探讨鼻内镜下处理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的体会。方法收集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13例,应用鼻内镜手术再次修复处理,术后随访12个月,并观察疗效。结果治愈11眼,好转2眼,有效率100%。结论应用鼻内镜处理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有简便、快捷、微创及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鼻高位泪囊鼻腔吻合术(dacryocystorhinostomy,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09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41例(141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DCR治疗,2009年1月~2016年2月74例患者行鼻内镜下经鼻平中鼻甲腋DCR(低位DCR组),2016年3月~2019年1月67例患者行鼻内镜下经鼻高位泪囊鼻腔吻合术(高位DCR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疗效。结果  低位DCR组患者治愈55例,好转10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8%;高位DCR组患者治愈59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 <0.05)。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高位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疾病,通常由眼科医师经鼻外径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该术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治愈率较高(>80%)[1],但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留下面部瘢痕,手术操作较复杂。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不断改良,其效果与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相当,已经逐步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主要手术方式之一。我科2008~2013年运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8例(30眼),术后在鼻内镜下行常规泪道冲洗及鼻腔清理换药。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治愈率93.33%,总有效率100% 。结论 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具有创伤性小、治愈率高、不影响美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1991年11月-2006年3月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44例(155眼)。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44例患者(155眼)术后随访1年,治愈率为87.7%(136/155),显效率4.5%(7/155),有效率1.9%(3/155),无效5.8%(9/155),总有效率94.2%(146/155)。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有关解剖、牢记手术操作要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对鼻-鼻窦疾病的治疗及术后随访处理是提高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慢性泪囊炎经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常需再次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已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2例(26侧)复发性泪囊炎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手术无效的原因。方法 对38例(3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观察术后泪道通畅程度, 分析手术无效原因。结果 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随诊 6个月,治愈36例、36眼占94.7% , 无效2例、2眼占5.3%。无效者1例为鼻息肉患者术后息肉复发,造口处反复有肉芽组织增生,经多次局部处理,终至闭锁,患者拒绝再次手术;1例为颌面部复合型骨折致慢性泪囊炎,术后溢泪,但无再溢脓。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方法简便、出血少、无面部瘢痕、手术视野清晰、术中损伤小、患者痛苦轻、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鼻内镜手术技术的成熟以及适应范围的扩大和鼻眼相关外科学的发展,传统的鼻外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逐渐被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取代,我科自2002年8月-2008年11月共完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71例,其中5例复发,经射频联合丝裂霉素及置管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泪囊炎同时合并有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2009年3月~2020年12月32例慢性泪囊炎合并有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我们同期行鼻腔鼻窦手术和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定期进行鼻内镜观察及泪道冲洗.结果 32例慢性泪囊炎合并有鼻腔鼻窦疾病患者,鼻中隔偏曲14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辅助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2010-01-2013-08期间对13例(14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影像导航辅助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12眼,好转2眼,无效0眼;有效率为100%,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安全、有效。对于术中定位泪囊以及把握手术进程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泪囊鼻腔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泪囊炎的传统手术方法是Toti在1904年首次采用的鼻外径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该术式为临床广泛应用,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手术操作较复杂,且术后遗留面部瘢痕[1]。自2000年5月~2006年12月我们在鼻内镜下使用低温等离子技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5例(32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的原因及在鼻内镜下处理的经验。方法 对25例经颜面部切口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病例均在鼻内镜下观察造瘘口,根据造瘘口堵塞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 随访6~12个月,19眼症状完全消失,4眼症状明显减轻,2眼无效。 结论 经颜面部切口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应在鼻内镜下定期检查换药,及时处理堵塞造瘘口的血块、肉芽和粘连,对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30例,均行鼻内镜下泪囊开放术,术后行泪道冲洗,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手术均顺利进行,30例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治愈28例(93.3%),好转2例(6.6%)。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放术视野清晰、无面部瘢痕,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符合外科手术微创和美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鼻内镜下“工”形黏骨膜切口联合倒“u”形泪囊壁黏膜瓣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慢性泪囊炎手术患者80例(8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46眼)采用新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对照组35例(40眼)采用鼻内镜下横“u”形黏骨膜切口联合横“u”形泪囊壁黏膜瓣吻合术,从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吻合口肉芽形成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0.5~1年,有效率:观察组97.83%(45/46),对照组85.00%(34/40),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 (36.20±5.12)min,对照组(41.20±5.32)min,P <0.05;吻合口肉芽形成:观察组2例,对照组8例,P <0.05。结论 新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更好,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利用银夹固定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对39例(42眼)慢性泪囊炎病人经鼻内镜行泪囊鼻腔造口,用银夹把造口处泪囊黏膜和鼻腔黏骨膜固定吻合,无需置管让其形成瘘口。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对其疗效观察分析。结果手术治愈36眼(85.7%),好转3眼(7.1%),无效3眼(7.1%)。无效3眼为泪囊狭窄所致,改留置腰麻管2个月后泪道部分通畅。结论经鼻内镜银夹固定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便、方便,疗程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