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左旋多巴甲酯对斜视性弱视猫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甲酯对斜视性弱视猫视皮质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盐酸左旋多巴甲酯对弱视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正常幼猫30只随机分成6组:左旋多巴甲酯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于4wk时行眼外直肌切除术造成人工斜视(正常对照组除外),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确定形成弱视后,灌胃给予左旋多巴甲酯20,40,80m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40mg·kg-1,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P-VEP的变化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猫视皮质的c-fosmRNA表达情况。结果左旋多巴甲酯明显的缩短猫斜视性弱视眼的P100波峰潜时及提高P100波幅值。斜视猫视皮质的阳性染色细胞较正常猫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药后各组阳性染色细胞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左旋多巴甲酯明显地改善斜视性弱视猫模型弱视眼的传导和感觉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左旋多巴甲酯进入脑内的量增加及介导视皮质c-fos mRNA的表达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对垂体肿瘤术后视网膜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 对28例(56眼)垂体肿瘤患者术前行PERG检测,比较手术前后视网膜功能情况.结果 术前PERG正常45眼,其中术后视功能改善33眼(73.33%),无变化10眼(22.2%),恶化2眼(4.4%);术前PERG异常11眼,其中术后视功能改善3眼(27.3%),无变化7眼(63.6%),恶化1眼(9.1%).两组之间比较,术后视功能改善者(x2=8.168,P<0.0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视功能恶化者(x2=0.376,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ERG可以作为预测垂体肿瘤术后视网膜功能变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对弱视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弱视眼重度17只眼、中度17只眼、轻度13只眼.P-VEP图形刺激采用棋盘翻转形式,频率2Hz,空间频率采用0.19、0.38、1.55周/度,对比度为90%.另选正常44只眼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峰时与振幅.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眼在0.19、0.38、1.55三种空间频率P100峰时明显延迟,而振幅未见明显改变;但是重度弱视患者在最高空间频率时振幅与正常相比有所降低.结论 应用P-VEP对弱视眼进行检测,可以判断弱视眼的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VEP),对4~12岁正常儿童30例60只眼及弱视眼61例93只眼行全视野、右半视野与左半视野P_(100)波潜伏期进行研究。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正常对照组中全视野与右半视野、左半视野,右眼与左眼,男性与女性之间P_(100)波潜伏期值均无显著差异。2.弱视眼组中全视野、右半视野与左半视野P_(100)波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眼延长。3.半视野P_(100)波潜伏期延长阳性率为87%,全视野P_(100)波潜伏期延长阳性率为45%。半视野P_(100)波潜伏期延长阳性率明显高于全视野的阳性发生率。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马琳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365-366
目的分析并探讨斜视性弱视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对96例斜视性弱视患者,配镜3mo以上,对于视力没有提高的患者,通过先实施矫正手术,再实施弱视训练的步骤进行治疗。结果在全部96例患者中,89例为术后1wk眼位正位,占92.3%,3例为眼位偏斜欠矫,占3.3%,4例为过矫,占4.4%,23例为复视,占24.4%,术后患者lwk弱视眼的平均视力为(0.68±0.31),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在融合功能与立体视觉的患儿中,手术前有融合功能者17例,14例术后出现立体视觉,占82.4%;22例在术前无融合功能,12例术后出现立体视觉,占55.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将术前弱视眼的阿托品散瞳验光患者和术后1mo的进行比较,术前术后同1眼的屈光度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因眼位偏斜引起的弱视,可以不考虑弱视程度,均可先实施手术治疗斜视,患者弱视程度越轻,就要越早实施斜视矫正手术,才能保证患者术后建立较好的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刘虎  袁孝如 《江苏医药》1997,23(9):624-625
对30例眼球钝挫伤患者进行视网膜电流图(Patternelectroretinograms,PERG)及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evokedpotentials,PVEP)联合检测、结果发现伤眼PERG的a、b波振幅降低,PVEP的P100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以同一个体伤眼、健眼的有关数据作配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PERG、PVEP联合检测能全面、客观评价网膜及视觉通路功能。视觉电生理检查技术在眼球钝挫伤中应用有利于伤情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治疗的方法。方法10~17岁弱视患者32例(41眼),在训练师规范化管理与指导下采用综合法治疗弱视,对其疗效做统计分析。结果32例41眼中,基本痊愈29眼(70.73%),进步9眼(21.95%),无效3眼(7.32%),总有效率92.68%。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最好,斜视性弱视最差(均为外斜);弱视程度越轻疗效越高;中心凹及中心凹旁注视明显优于黄斑旁及周边注视。结论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患者,只要坚持治疗,治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应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加强宣传教育,力争弱视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合弱视治疗仪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5月收治的弱视儿童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54眼)和观察组(44例,58眼),两组均给予传统治疗,对照组患儿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弱视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复合弱视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平均起效时间(12.35±5.31)d,明显比对照组的(25.36±8.54)d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弱视治疗仪治疗儿童弱视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起效快,还能提高患儿的治愈率,优于综合弱视治疗仪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成人屈光性弱视治疗后的视力变化情况。方法对22例(38只眼),年龄大于18周岁、度数稳定2年以上的屈光不正伴弱视的患者进行飞秒激光+LASIK手术治疗,并对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最佳视力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术后所有屈光性弱视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9只眼术后视力达到1.0及以上。结论飞秒激光+LASIK治疗屈光不正伴弱视患者,术后视力可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觉训练系统联合压抑疗法对屈光性弱视患儿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某院确诊的108例(181眼)大龄屈光性弱视患儿,根据有无进行视觉系统训练分为训练组58例(96眼)和未训练组50例(85眼),未训练组患者采用压抑疗法,训练组采用压抑疗法联合视觉训练系统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儿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采用Worth4点方法和Titmus立体视检查图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双眼融像功能指标和立体视功能,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训练组患儿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显著高于未训练组(P<0.05);训练组患者双眼融像功能和立体视功能正常个数明显高于未训练组(P<0.05)。结论:视觉训练系统联合压抑疗法可有效改善大龄屈光性弱视患儿的视功能,且对双眼融像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配镜联合遮盖及精细训练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12例,共186眼,分为A、B、C 3组,A组37例、62眼,B组37例、62眼,C组38例、62眼,A组采用单纯眼镜配戴治疗,B组采用眼镜配戴联合遮盖法治疗,C组采用眼镜配戴联合全日遮盖及精细训练法治疗,观察3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0.65%,B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77%,C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100.00%,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镜联合遮盖及精细训练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较好,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冯鑫媛  南莉  田璐 《天津医药》2021,49(7):727-730
目的 评价传统弱视治疗联合调节训练对不同年龄、屈光状态、屈光类型及严重程度的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弱视训练室收治的弱视患儿83例(112眼),所有患儿均在屈光矫正前提下进行调节训练治疗,单眼弱视儿童同时应用遮盖治疗。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屈光类型、不同屈光状态及弱视严重程度分组,分析不同组间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83例(112眼)中学龄前患儿33例(44眼),学龄50例(68眼);屈光参差47例(49眼),屈光不正36例(63眼);单纯远视5例(6眼),远视散光67例(88眼),近视散光11例(18眼);轻度弱视44眼,中度65眼,重度3眼。弱视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02/112眼),学龄前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学龄组(P<0.05);屈光参差组BCVA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屈光不正组(P<0.05);远视散光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近视散光组和单纯远视组(P<0.01),而近视散光组与单纯远视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中度组及重度组(P<0.01),中度组和重度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度组BCVA变化显著大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1),中度组BCVA变化显著大于轻度组(P<0.01)。结论 传统弱视治疗联合调节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儿视力,学龄前、屈光参差及中、重度弱视患儿BCVA提高显著,远视散光患儿治疗有效率高,轻度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6例(12眼)Stargardt病者,眼底表现为黄斑变性伴有散在于黄斑区的黄色斑点(8眼);黄斑萎缩无黄色斑点(2眼)。极轻微的黄斑变性伴视网膜黄色斑点(2眼)。应用视网膜电流图和图形视网膜电流图对Stargardt病的电生理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明适应与暗适应视网膜电流图b波振幅中度异常,4眼正常,且平均值正常。图形视网膜电流图全部低于正常。视觉电生理结果显示,主要病变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复合体。图形视网膜电流图可反映黄斑功能,为本病提供了敏感、客观,和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龄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分别采用单纯遮盖与短时遮盖加乒乓球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74只眼)大龄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根据患儿对乒乓球训练的爱好程度的不同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37只眼)。治疗组采用短时遮盖加乒乓球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短时遮盖治疗。对比两组的基本治愈率。结果随访1年后,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75.68%,对照组基本治愈率为40.54%,治疗组基本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龄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短时遮盖加乒乓球训练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5.
汤佳莹  栾洁 《江苏医药》2012,38(15):1764-1765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泪糖浓度和血糖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T2DM)患者75例85只眼(A组)和正常对照组28例28只眼(B组),以微量血糖仪测定两组空腹血糖,随即以微量采血管采集非刺激性泪液20μl并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测定泪糖。结果 A组泪糖明显高于B组[(0.460±0.204)mmol/L vs.(0.081±0.027)mmol/L](P<0.01)。A组泪糖与血糖呈直线正相关(r=0.870,P<0.01);B组泪糖与血糖无直线相关(r=0.229,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泪糖浓度可以作为一个反映血糖浓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刘慧杰  柴松  姜娇 《河北医药》2016,(22):3404-3408
目的:运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分析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客观视觉质量。方法28例就诊的单眼弱视患者的双眼分别应用基于双通道技术的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OQASTM II)进行测量,检测记录并分析以下参数:MTF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值、对比度分别为100%、20%和9%时的对比度视力( visual acuity,VA)值,并比较双眼之间的差异及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结果非弱视眼DSI值与弱视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非弱视眼MTF cut off值、SR值与弱视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非弱视眼100%、20%、9%时VA值弱视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双眼视觉质量与患者年龄、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无相关性( P <0.05)。结论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可较全面、客观地评估弱视患者的视觉质量,对弱视患者的诊断提供临床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延长后像及多色光闪烁时间综合治疗中重度弱视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60例456眼中、重度弱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按氦.氖激光艰科治疗仪说明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延长后像治疗1min及多色光闪烁5min。两组均20d为1个疗程。氦.氖激光6个月内只做1个疗程,间隔期继续光刷、后像、多色光闪烁治疗。结果实验组中度弱视3个月、6个月、12个月基本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重度弱视12个月基本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延长后像及多色光闪烁时间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提高中、重度弱视的治愈率及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用于白内障吸除术的效果。方法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32例(184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扭动模式(A组,92眼)和常规模式(B组,92眼)施行白内障吸除术。术前对核硬度分级。记录术中所用的超声时间及超声能量。并比较术后角膜透明程度及最佳矫正视力。结果两组均采用负压400mm Hg,流量40ml/min。A组超声能量为0-10%;B组超声能量为30%-40%,爆破模式。在Ⅰ、Ⅱ级核患者,A组术中所用的超声能量及超声时间分别为(7.4876±4.1235)%和(21.2722±16.0634)s,均明显少于B组的(10.3415±3.6663)%和(33.1488±20.3963)s(P<0.01);在Ⅲ、Ⅳ级核患者,A组术中的超声能量及超声时间分别为(12.1627±5.0797)%和(34.3961±19.7183)s,均明显少于B组的(14.8157±6.1555)%和(70.0784±37.0080)s(P<0.01)。与B组比较,A组Ⅲ、Ⅳ级核患者术后1、3d的角膜水肿较轻、最佳矫正视力更好(P<0.05)。结论扭动模式超声乳化较之常规超声乳化更为高效和安全,术后早期易获得理想视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剥夺性弱视大鼠视觉系统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弱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缝合大鼠单侧眼睑30d,建立剥夺性弱视模型。应用HE染色法观察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神经生长因子在大鼠外侧膝状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剥夺眼对侧外侧膝状体组较剥夺眼同侧外侧膝状体组及正常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形觉剥夺后外侧膝状体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降低,可能引起了神经元的分化与成熟障碍,导致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减少可能是弱视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