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霉素过敏病人嗜碱性粒细胞表面CD63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嗜碱性粒细胞表面CD63在诊断青霉素过敏反应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过敏原刺激试验(FAST)的方法检测43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中嗜碱性粒细胞在9种抗原刺激后(PG、PV、AMP、AX、6-APA、PHA、PHOA、PHPG、NPG)表面CD63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AS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种特异性IgE和IgG抗体。结果43例青霉素过敏病人中有28例为CD63阳性,15例健康对照受试者中有1例阳性。其敏感性为65.12%,特异性为93.33%。CD63和特异性IgE在皮试阳性组的敏感性高于特异性IgG(P<0.05),并且在IgE阳性组中,CD63的阳性率高于特异性IgG(P<0.05)。结论CD63可作为检测青霉素类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特异性激活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嗜碱粒细胞表面CD63在诊断支气管哮喘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嗜碱粒细胞经用尘螨致敏后CD63的表达水平,将FCM检测活化嗜碱粒细胞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gE结果作比较,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FCM检测活化嗜碱粒细胞表面CD63与ELISA测定血清IgE结果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等各项指标都优于后者。结论通过FCM分析嗜碱粒细胞表面CD63的表达来确定活化嗜碱粒细胞是诊断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有效、安全的体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基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体外嗜碱性粒细胞激活试验(human basophil activation test,h-BAT)方法,并探索该方法用于Ⅰ型变态反应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人源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KU812在Ⅰ型变态反应过程中经阳性剂激活后,细胞特异性表面抗原CD63和CD203表达特异性增强的原理建立体外Ⅰ型变态反应模型,并同步用人组胺酶联免疫法进行验证。结果 确定以终浓度为2μg·mL-1N-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为阳性剂,孵育2 h作为流式方法检测嗜碱性粒细胞激活的阳性成立条件,细胞相对组胺释放百分比增高结果进一步确认了阳性成立条件。结论 h-BAT法有测试简便、评价客观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过敏反应细胞模型,可以用于现有豚鼠试验的替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计数外周血嗜碱粒细胞更为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根据嗜碱粒细胞表面抗原的特性CD123+、HLA-DR,计数3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同时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人工涂片计数嗜碱粒细胞。结果流式细胞法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计数嗜碱粒细胞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呈显著性差异(P<0.01),与人工涂片计数嗜碱粒细胞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嗜碱粒细胞结果更准确,可作为过敏性疾病时计数外周血嗜碱粒细胞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小鼠特应性皮炎急性瘙痒模型,研究消风止痒颗粒的止痒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方法 采用诱导法制备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小鼠每天先后用卡泊三醇和卵清蛋白(OVA)涂抹右耳致敏10 d,然后在小鼠右颊皮内注射OVA进行激发,致使小鼠出现急性瘙痒,记录小鼠激发后30~60 min的抓挠次数。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风止痒颗粒低剂量组(7.2 g/kg)和高剂量组(14.4 g/kg)、阳性对照组(孟鲁司特5 mg/kg)。各组于激发前12 h及30 min各灌胃给药一次。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白三烯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及激活状态。结果 小鼠经致敏和激发后出现明显的抓挠行为,模型组小鼠激发后30~60 min内抓挠次数均值为56次,消风止痒颗粒低和高剂量组小鼠抓挠次数均值分别为42次和23次,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消风止痒颗粒低、高剂量组血清中白三烯水平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消风止痒颗粒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急性瘙痒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作用机制与其降低特应性皮炎小鼠血清中白三烯水平和降低嗜碱性粒细胞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表达的变化,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对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免疫荧光分析技术检测ECP,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eotaxin,分析ECP及eotaxin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ECP及eotaxin蛋白在正常鼻黏膜中少量表达,术后随时间呈现如下变化规律:①术后1~2周较术前明显降低;②术后4~6周达高峰,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③术后10~12周回落,接近于术后1~2周水平。④eotaxin和ECP在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19。结论 eotaxin、ECP在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的表达动态变化与鼻腔病变的转归过程相对应。  相似文献   

7.
变应原眼结膜激发试验是变态反应特异性病因诊断比较敏感可靠的简易方法;鼻分泌物涂片查嗜酸细胞在变态反应临床上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常规性检查。鼻粘膜激发试验检测鼻分泌物中嗜酸细胞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变态反应,但眼结膜激发试验查同侧鼻分泌物中嗜酸细胞未见报道。本文对眼结膜激发试验阳性者的同侧鼻分泌涂片进行了嗜酸细胞的检测,并与鼻粘膜激发试验鼻分泌物中嗜酸细胞的检测结果作对照,评价此种试验方法在诊断变态反应病因中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在门诊病人中选择典型的呼吸道变态反应病史、变应原皮内试验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中Bcl-2的表达,探讨其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120例作为试验对象,分别为2个月至1岁组45例;~2岁组35例;~3岁组40例。健康对照组30名,均为健康体检婴幼儿,年龄4个月至3岁。每组入选病例均取空腹静脉抗凝血,分别进行嗜酸粒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中Bcl-2表达的检测。结果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标本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升高,试验组嗜酸粒细胞中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喘息性婴幼儿外周血中Bcl-2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存在某种因素激活了抗凋亡因子,引起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凋亡减少从而导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  相似文献   

9.
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风团,病史长达数月至数年不等。CU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总的来说,CU是肥大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的激活和脱颗粒的结果。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功能有所不同[1]。肥大细胞有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用于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3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60例,观察利用肺泡灌洗术检查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观察浸润期淋巴细胞的测定值和增值期嗜中性粒细胞细胞的测定值。结果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特异度为100.00%,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总敏感度为99.17%,其中浸润期淋巴细胞的测定值>35%,增值期嗜中性粒细胞细胞的测定值>1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用于肺间质纤维化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治疗具有极大的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11.
顾明亮  卢红霞 《河北医药》1994,16(6):323-324
选择12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20例正常人为对照.应用逆向人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检测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总IgE,观察过敏性哮喘息者在脱敏治疗前后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显著高于正常人;脱敏治疗一年后,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显著降低,血清总IgE水平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长期脱敏治疗有助于稳定嗜碱粒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对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反复呕吐4个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胃窦与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病理表现为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寄生虫抗体检测阴性,自身抗体检测阴性,过敏原检测阴性.确诊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加用强的松治疗一周后,消化道症状消失,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结论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线索, 胃肠黏膜活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诊断本病的关键, 激素是治疗本病的一线药物,可迅速缓解症状. 本病极易误诊误治,临床应加强认识,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纺织染料碱性蓝在嗜碱性粒细胞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织染料用于血细胞染色在国内外已有报道。李顺义等[1 ] 发现国产纺织染料耐晒黑G对粒细胞有特异性着色。最近我们发现纺织染料碱性蓝可染组织嗜碱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 ,而其他细胞不着色。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选用我院血液室已确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10例。各种标本均为新鲜骨髓涂片。1 2 染料 碱性蓝 (天津化工采购供应站加工厂出品的曙光牌染料 )。1 3 碱性蓝染液 称取碱性蓝 1g溶于 70 %甲醇溶液中备用。1 4 染色方法 取新鲜骨髓片加满碱性蓝染液室温染 15min ,水洗。2 结果作者单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嗜碱粒细胞是否可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分子.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磁珠方法分离和纯化脐血嗜碱粒细胞,通过体外培养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干扰素(IFN)-γ刺激20-60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HLA Ⅱ类分子表达的情况.结果:嗜碱粒细胞的纯度 ≥83.5%,在 GM-CSF10 μg/L或 IFN-γ100kU/L刺激后,其膜表面可表达HLA Ⅱ类分子,表达百分率在刺激后20小时较高,分别为10.2%±2.1%和11.3%±1.0%.结论:嗜碱粒细胞具有表达HLA Ⅱ类分子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静  倪炳华 《江苏医药》2012,38(15):1768-1770
目的探讨标准型白细胞分化抗原(CD44s)的表达与慢性鼻-鼻窦炎(CRS)发病的关系。方法 30例CRS患者分为不伴鼻息肉的CRS(CRSsNP)16例(A组)和伴鼻息肉的CRS(CRSwNP)14例(B组),另取15例正常下鼻甲组织(C组)作为对照。对三组黏膜标本行HE染色,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染色(IHC法)测定CD44s的表达。对A、B两组患者,术前通过症状评分、内镜评分及CT评分评估其疾病严重程度。结果 B组术前内镜评分和CT评分以及术后病理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A组(P<0.05)。CD44s主要表达于鼻窦病变黏膜及鼻息肉黏膜的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基质炎症细胞和腺体上皮细胞;A、B组CD44s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1),且B组比A组更显著(P<0.05)。CRS病变组织中CD44s表达水平与CT评分及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CD44s可能在CR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柠檬醛对致敏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以及对大鼠气道嗜酸粒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卵蛋白致敏制备大鼠哮喘模型。通过大鼠被动肥大细胞脱颗粒,放免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嗜酸粒细胞,采用膜联蛋白和碘化丙啶联合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柠檬醛高、中剂量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数量以及TNF-α和IL-8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柠檬醛高、低剂量组都能明显提高嗜酸粒细胞的凋亡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柠檬醛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并且促进嗜酸粒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慢性咳嗽儿童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有完整的血清总Ig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资料,将其按照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分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非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分别有50例和54例,比较主要检测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不同类型儿童慢性咳嗽与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非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患儿血清总Ig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检测结果,可见,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同时,血清总IgE在咳嗽变异性哮喘组中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正确率显著优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检测,可以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进行有效诊断,但是血清总IgE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正确率均显著优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武玉清  周成华  张洪泉 《药学学报》2004,39(10):769-773
目的研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montelukast,MK)对哮喘豚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凋亡和Fa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卵白蛋白致敏豚鼠制备哮喘模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采用TUNEL技术原位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凋亡;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嗜酸性粒细胞Fas mRNA的表达。结果孟鲁司特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Eos的数量;在孟鲁司特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Fas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与Fas mRNA表达增加高度相关;增强气道嗜酸性粒细胞Fas mRNA的表达,促进其凋亡,可能是孟鲁司特拮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用卵蛋白吸入诱导豚鼠哮喘动物模型(哮喘组),然后,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学改变。哮喘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及低密度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哮喘动物模型在吸入抗原激发之前,用血小板活化因子特异性拮抗剂银杏苦内酯(BN52021)预处理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分类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均与哮喘组差异无显著性。但低密度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却显著降低(P<0.05)。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动物模型(激素组)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细胞分类及低密度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银杏苦内酯能显著减少哮喘动物气道内“活化”状态的低密度嗜酸性粒细胞,可能是一种有用的哮喘抗炎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6例患者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和中性粒细胞型,分别对两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皮肤点刺结果进行评定。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型外周血内嗜酸性的粒细胞所占比率高于中性粒细胞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外周血血清中总IgE水平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皮肤点刺试验、免疫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型患者治疗难度更大,必须要扩大手术范围,增加激素使用量,需要更长时间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