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及其受体(PDGFR-α)在大鼠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照射组(n=24),直线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45Gy)单次照射大鼠臀部皮肤20mm×40mm,建立急性深Ⅱ°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烫伤组(n=24),以直径为25 mm的恒温电烙铁,温度80℃,时间8 s,建立大鼠深Ⅱ°热力烫伤动物模型;对照组(n=6),正常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创面出现后0、1、2、3、4、8周符组大鼠创面组织中PDGF-A/PDGFR-α表达.结果 照射组大鼠创面出现后1、2、3周创面组织中PDGF-A和PDGFR-α表达均为阳性,0、4、8周表达为弱阳性.烫伤组烫伤后2周创面组织中PDGF-A和PDGFR-α表达均为强阳性,0、1、3周表达为阳性,4、8周表达为弱阳性.对照组大鼠正常皮肤中PDGF-A及PDGFR-α表达为弱阳性.结论 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PDGF-A及其受体PDGFR-α表达减弱,并持续低表达,不能形成峰值,可能是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难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沈国良  陆兴安  唐俊  王修珍  吴士良  田野 《江苏医药》2006,32(11):1031-1033,F0003
目的研究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在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3组。A组15Gyβ射线照射组;B组45Gyβ射线照射EGF治疗组;C组45Gyβ射线照射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照射大鼠臀部皮肤,面积20mm×40mm。观察创面出现及愈合的时间;光镜观查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学改变;以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MMP-2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组未形成创面,B组和C组出现深Ⅱ度烧伤创面。B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比C组快(P<0.05)。A组5、6、8周时MMP-2的表达逐步减弱,B组和C组5、6、8、10周时MMP-2的表达由强到弱,而后由弱到强;B组在6、8周时MMP-2的表达均高于C组。结论EGF在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GF可促进MMP-2的表达与合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Tie-2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 Ang-1)、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 Ang-2)调节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双相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微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失血性休克后不同时间点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中Tie-2蛋白表达和磷酸化变化、抑制Tie-2对Ang-1和Ang-2调节缺氧早期和晚期血管反应性作用的影响,以及给予Ang-1和Ang-2后缺氧的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VEC)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混合细胞中Tie-2蛋白表达和磷酸化变化,并观察抑制Tie-2对缺氧早期和晚期的混合细胞NO含量的影响。结果 (1) 肠系膜上动脉Tie-2蛋白表达和酪氨酸磷酸化在正常时很低,失血性休克后逐渐增高,在休克早期(休克10min),Tie-2蛋白表达变化不大,但酪氨酸磷酸化已明显增高(P<0.01);随着休克时间延长,Tie-2蛋白表达和酪氨酸磷酸化均进一步显著增高(P<0.01)。(2)Tie-2抑制剂可降低缺氧10min的血管高反应性(NE的Emax由13.479mN降低至10.122mN,P<0.05),并显著抑制Ang-1对缺氧10min血管反应性的维持作用(Emax由15.283mN降低至10.253mN,P<0.01);Tie-2抑制剂可改善缺氧4h的血管低反应性(NE的Emax由5.875mN增高至8.003mN,P<0.05),并显著拮抗Ang-2进一步降低缺氧4h血管反应性的作用(Emax由3.444mN增高至7.643mN,P<0.01)。(3)缺氧10min时,降低血管高反应性的Ang-2可降低Tie-2磷酸化,使其由0.0403降低至0.0123(P<0.01);缺氧4h时,恢复血管低反应性的Ang-1可降低Tie-2蛋白表达,使其由0.2276降低至0.0851 (P<0.01),也可以降低Tie-2磷酸化,使其由0.1437降低至0.0359 (P<0.01)。(4) NO含量在缺氧早期显著增高,Ang-2和Tie-2抑制剂显著抑制其增高(P<0.01);缺氧晚期NO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得更为显著,Ang-1和Tie-2抑制剂可抑制其增高(P<0.01)。结论 Ang-1、Ang-2通过Tie-2受体调节大鼠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双相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Ang-2及其受体Tie-2在骨肉瘤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唐山市第二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切除的69例骨肉瘤标本做为病例组.另取12例正常骨组织标本做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Ang-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水平.结果 骨肉瘤组Ang-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肉瘤组Ang-2 mRNA表达与Tie-2 mRNA表达正相关(r=0.447,P<0.01).结论 Ang-2及其受体Tie-2参与了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及调控,在骨肉瘤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中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及其与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FGR孕妇30例作为实验组,正常妊娠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中Ang-1、Ang=2的浓度。结果(1)FGR组孕妇血清中Ang-1水平高于对照组,Ang-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FGR组新生儿脐血中Ang-1水平高于对照组,Ang-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FGR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中Ang-1/Ang-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4)FGR组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中Ang_1/Ang-2与新生儿体重及胎盘重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孕妇外周血、脐血中Ang-1与Ang-2表达失调与FGR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肺纤维化发生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I型受体的动态表达。方法: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制备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肺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IL-1β及其Ⅰ型受体的含量。结果: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肺泡间隔明显增宽,较多纤维母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后期肺组织实变;羟脯氨酸的含量随造模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于28d时达峰值;模型组大鼠在第7天时肺组织中IL-1β及其Ⅰ型受体的表达积分达到峰值,14d时显著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28d时基本回到正常水平。结论:IL-1β及其Ⅰ型受体在肺纤维化的早期显著升高,提示其可能在肺纤维化发生的早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电子射线每周重复照射建立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探讨其科学性、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 36只Wistar雌性大鼠,按5∶1比例随机分为照射组(A组)30只、对照组(B组)6只。采用6MV电子线对A组大鼠左侧臀部皮肤进行分次照射(5Gy/次,1次/周,累积剂量最高为60Gy),于照射后第1、4、8、12、16周处死,每时相点处死6只,B组于第2周末处死。观察动物活体外观、皮肤的大体标本、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组织学变化。结果 A组受照皮肤组织表现出放射性皮炎及皮肤纤维化的变化过程。结论每周大剂量电子射线重复照射所制作的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稳定可靠,符合临床放疗实际。  相似文献   

8.
应忠明  蔡永强  王恩智  杨晓红 《江苏医药》2021,47(4):333-335,封3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1 (Ang-1)和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2只.A组和M组注射胶原蛋白酶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S组为假手术组.A组每日采用补阳还五汤2mL灌胃,每天2次,连续治疗14d.A组和M组在脑出血建模后第1、3、7、14天获取大鼠出血部位脑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组织中Ang-1和Tie-2mRNA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M组Ang-1和Tie-2 mRNA表达水平在第1天低于S组(P<0.01),但第7、14天高于S组(P<0.01).第3、7、14天,A组Ang-1和Tie-2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M组(P<0.05或P<0.01).Ang-1与Tie-2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9,P<0.01).结论 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Ang-1和Tie-2mRNA表达水平先下降后升高,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上调Ang-1和Tie-2mRNA表达发挥治疗脑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雷霆  缪李丽 《中国药房》2012,(47):4439-4442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血管生成素(Ang-1)-1、Ang-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5mg·kg^-1)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即正常(生理盐水1mL)、模型(生理盐水1mL)和丹参(10g·kg^-1)组。给药12h后处死大鼠,收集肺泡灌洗液、血液、肺组织进行肺湿重/干重(W/D)值、肺系数(LI)、肺通透系数(LPI)等的计算;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blot法测定Ang-1、Ang-2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W/D比值、LI、LPI显著升高(P〈0.05),且病理切片都有明显的炎症损伤改变,Ang-1表达明显减弱,Ang-2表达明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大鼠肺组织W/D、LI、LPI显著降低(P〈0.05),Ang-1表达明显增强,Ang-2表达明显减弱。结论: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ng-2、Ang-1的表达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氧环境下血管生成素1(Ang-1)对人胃癌细胞中整合素β1的影响.方法 利用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已构建成功含Ang-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Ang-1)瞬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利用低氧诱导剂氯化钴进行低氧干预低氧转染(D)组,以单纯转染(B)组及单纯低氧干预(C)组作为对照,以未转染未行低氧干预的正常细胞作为空白对照(A)组,利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对4组细胞中整合素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D纽整合素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A、B、C组(P<0.05).结论 低氧环境下转染Ang-1能够明显提高人胃癌细胞BGC-823中整合素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表明低氧环境下Ang-1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1.
姜黄素对小鼠S180肉瘤Ang-2和HIF-1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肿瘤血管形成抑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动物肿瘤模型,运用分别实验治疗,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其肿瘤内血管密度以及瘤体Ang-2和HIF-1α的表达。结果姜黄素中剂量和大剂量姜黄素组的S180瘤体内微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中剂量和大剂量姜黄素组可抑制S180瘤体内Ang-2和HIF-1α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对小鼠S180肉瘤血管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Ang-2和HIF-1α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Ang-2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浸润阶段的表达及其作用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42例乳腺浸润癌、15乳腺原位癌、15例早期浸润癌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Ang-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ng-2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康脑液2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康脑液2号高、中、低剂量组。线栓法复制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缺血2h,于再灌注1、3、7、14、21d,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VEGF、Ang-1的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再灌注21d后免疫荧光法标记细胞膜糖蛋白CD105,观察新生血管,计算MVD。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康脑液2号高、中、低剂量组病理变化更显著,VEGF、Ang-1在每个时间点表达显著增高,脑梗死周围区域MVD显著增大。结论:康脑液2号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病理变化,保护梗死区域神经细胞,其机制可能与增加VEGF、Ang-1等促血管新生因子表达而促进脑坏死周围区域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鼠皮肤切创后不同时间内caspase-1的蛋白含量变化,探讨不同时间点蛋白表达的规律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建立3个组别。制作小鼠皮肤切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创后不同时间皮肤中caspase-1的表达,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死后切创组。结果空白对照组,死后损伤组及生前损伤组0h的蛋白只表达在表皮层,毛囊,皮脂腺中。伤后3h,切创组及切创周边区可见多核粒细胞浸润且少量多核粒细胞表达caspase-1。6h~1d,部分浸润的多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aspase-1阳性。伤后3~5d,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此时caspase-1主要表现在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伤后7d则蛋白表达阳性细胞以成纤维细胞为主。结论小鼠切创愈合过程中caspase-1主要在多核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表达,并随损伤时间延长,呈现规律变化趋势。其时序性变化可用于皮肤切创损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及微血管密度(MVD)在人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37例鼻咽鳞癌(A组)及15例正常鼻咽组织(B组)标本中VEGF、Ang-2及MVD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的关系.结果 A组VEGF和Ang-2表达阳性率高于B组(94.6% vs.26.7%和91.9% vs.40.0%)(P<0.05);A组MVD也明显高于B组(35.97±5.35 vs.12.91±1.76)(P<0.05).有远处转移及TNM分期高的患者VEGF、Ang-2及MVD高于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低的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VEGF、Ang-2及MVD三者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VEGF、Ang-2及MVD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分期及转移相关;VEGF及Ang-2的高表达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6.
龚作炯  宋仕玲  黄砚青  阮鹏  张志荣 《江苏医药》2004,30(6):403-405,i00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培哚普利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于造模第4周开始分别予以培哚普利和缬沙坦灌胃.RT-PCR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Ⅱ型受体(TGFRⅡ mRNA);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Smad3及Smad7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肝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经培哚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大鼠肝内TGF-β1与TGFRⅡ mRNA、以及Smad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Smad7的表达增加.TGF-β1与Smad3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浆,Smad7则主要在肝细胞浆表达,上述物质在两种药物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哚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后肝小叶均趋于正常,纤维间隔明显变薄.结论培哚普利或缬沙坦均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理可能与直接或间接抑制肝内TGF-β1、与TGFRⅡ mRNA及Smad3表达,并促进Smad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脂多糖预处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促血管生成素1(Ang-1)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x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普通B6小鼠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实验组手术前给予脂多糖.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状况,用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核转录因子(NF-kB)的活力,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165、Ang-1、HMGBx1在心肌中的表达.大鼠心肌成肌细胞H9c2,转染携带人VEGF165和Ang-1的腺病毒,随后过氧化氢刺激,检测HMGBx1的胞浆含量和NF-kB的活性.结果 小剂量脂多糖预处理能显著促进VEGF165、Ang-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中的早期表达,并同时显著减少HMGBx1的表达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细胞实验提示VEGF165和Ang-1联合使用能显著减少心肌细胞胞浆中HMGBx1的含量和NF-kB的活性.结论 VEGF165和Ang-1可能通过抑制NF-kB的活性,减少HMGBx1的含量而对心肌细胞产生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Ang-2和ER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2)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5例乳腺癌及42例乳腺纤维腺瘤中Ang-2和ER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Ang-2阳性率(68.24%,58/85)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7.14%,3/42)(P<0.01),Ang-2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ER无明显关系(P>0.05).Ⅲ、Ⅳ期乳腺癌者的Ang-2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乳腺癌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的Ang-2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ER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58.82%(50/85),在乳腺纤维腺瘤中无阳性表达.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Ang-2有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ponta neouslyhypertertensiverat,SHR)肾小管的表达及其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氯沙坦对TGF β1在肾小管表达的影响及肾保护作用。方法 :以同龄雄性正常大鼠 (WistarKyoto ,WKY)和SHR为研究对象 ,其中SHR大鼠分为阳性对照组和氯沙坦组。监测治疗前后大鼠尾动脉血压、肾功能及 β2 微球蛋白(β2 MG)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TGF β1在肾小管中的表达。结果 :同WKY组比较 ,β2 MG在阳性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氯沙坦组较阳性对照组显著减少 (P <0 .0 1) ,而尿素氮和血肌酐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TGF β1在WKY组肾小管的表达无或极微量 ,在阳性对照组肾小管的表达显著 ,且随高血压病程的进展 ,TGF β1的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5 ) ,而TGF β1在氯沙坦组的表达显著减少 (P <0 .0 1) ,血压亦显著降低。结论 :TGF β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小管的表达显著增加 ,它可能是致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因素。氯沙坦具有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及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经临床病理诊断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60例,正常膀胱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Ang-2和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膀胱组织中Ang-2和HIF-1α均无表达,但均呈过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Ang-2和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7%(28/60)、41.7%(25/60)。Ang-2和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随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Ang-2与HIF-1α的等级相关系数rs经统计检验为0.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组织在癌变过程中获得了Ang-2、HIF-1α受体且随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表明Ang-2、HIF-1α阳性率越高,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度越高,浸润越深。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HIF-1α的表达具有两两正相关关系;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影响肿瘤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