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通过手术治疗的71例脑出血患者,对其中的9例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术后再出血12.7%(9/71),再次血肿清除7例,再出血患者死亡4例,昏迷3例,神志转清醒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严重影响预后,导致再出血最主要原因是手术中止血不彻底,临床上可通过显微镜或内镜辅助下止血、尽可能选择首发症状7~24h内进行手术、手术后保持麻醉平稳及有效控制血压进行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省血技术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综合应用,以期在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少输血或不输血。方法选择2000年7月~2003年2月心脏瓣膜直视手术的回顾性病例80例为A组(对照组1),选择2004年3月~2007年6月瓣膜直视手术病例160例,随机分两组,单纯精确手术操作、仔细止血、加用或不用止血药病例80例为B组(对照组2),省血技术综合应用病例80例为C组(实验组)。监测3组病人围手术期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出院前1dHCT及相关临床记录(包括体外循环灌注温度,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电解质,pH,凝血分析,术后病人转归等)。结果A组:围手术期平均用血量812±196ml,术后24h引流量622±124ml,引流总量822±106ml;B组:围手术期平均用血量410±113ml,术后24h引流量305±138ml,引流总量398±126ml;C组:围手术期平均用血量376±105ml,术后24h引流量200ml以下,引流总量346±108ml。C组和B组围手术期输血总量、24h引流及引流总量少于A组(P<0.01);C组围手术期输血量、24h引流及引流总量少于B组(P<0.05)。结论省血技术综合应用能减少心内直视手术输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离结扎术(RPSS)与开放直视下手术(OS)治疗乳糜尿的l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乳糜尿患者60例,26例(Ⅰ组)行RPSS,34例(Ⅱ组)选用OS,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与Ⅱ组比较,Ⅰ组手术时间短[(136.58±4.67)min vs.(89.67±3.21)min]、术中出血量少[(35.76±2.34)ml vs.(12.35±3.99)ml]、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早[(48.89±7.85)h vs.(31.32±9.61)h]、引流管留置时间短[(3.11±1.78)d vs.(1.71±2.11)d]、术后住院时间短[(9.71±4.32)d vs.(6.97±5.33)d](P<0.01).术后随访72个月,Ⅰ组有2例复发;Ⅱ组有1例复发.结论 RPSS较传统OS具有淋巴管结扎彻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于葵 《中国医药指南》2014,(32):169-169
目的分析和研究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70例,均采用早期行脑血肿清除术治疗,按手术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超早期组32例(发病至手术时间≤6 h);早期组38例(发病至手术时间724 h)。将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早期组术后3 d内再出血率、术后病死率明显低于超早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选择出血后724 h)。将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早期组术后3 d内再出血率、术后病死率明显低于超早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选择出血后724 h内实施手术治疗,能够有效解除颅脑内部占位效应,减少或避免再出血发生,对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及改善患者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80例按手术止血方法不同分为Ⅰ组和Ⅱ组各40例.Ⅰ组应用垂体后叶素注射于子宫肌瘤腔内减少出血;Ⅱ组应用止血带穿过子宫颈内口上方水平的阔韧带无血管区,间歇性环扎子宫动脉以减少出血.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5±15)ml比(66±18)ml,(48±16) min比(75±18)min,均P<0.01].结论 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明显,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临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术后出现再出血的3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再出血的1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临床对策。结果两组患者之间高血压病程、凝血功能(PT-INR、APTT)、发病后第1次手术时间不同、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血压不同(均趋势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后,发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机及围手术期血压和再出血发生独立相关(P<0.05)。结论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手术时机及围手术期血压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在术式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操作技巧、术后血压控制等方面,回顾性分析614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再出血率7.82%(48/614)。再出血时间为术后12~72h,平均(18.5±6.5)h,95%可信区间13.8~23.2h。早期手术组比晚期手术组再出血率高,8.24%(35/425)>6.88%(13/189),小骨窗开颅组比骨瓣开颅再出血率高,8.24%(34/352)>5.34%(14/26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后再出血与术式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操作技巧、术后血压控制正相关。小骨窗开颅术不能充分减压,并且手术止血困难,术后再出血率比骨瓣开颅术高;如病情允许,手术时间应尽量选择在发病后6~24h;手术时少用电凝,清除血肿时应避免损伤血肿壁;术后血压平稳控制在21.3/14kPa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清除术后再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无论是开颅直视下手术,还是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均可能术后再次发生出血。我们对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清除术和开颅直视下清除血肿术后再出血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微创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三平  赵建华  陈兴河  冯继 《河北医药》2011,33(18):2759-2760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对40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70ml,双侧瞳孔未散大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早期行翼点后小骨窗开颅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术。结果术后24h内CT复查,血肿清除达80%以上34例,清除不足70%3例,术后再出血3例;6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良好30例(75%),中重残8例(15%),死亡2例(5%)。结论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出血,具有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彻底,便于止血,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基底节区出血首选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诊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我院2007至2010年接受急诊手术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高血压组(35例患者)和非高血压组(25例患者.再按照接受急诊手术时机(Ⅰ期为发病后6 h内,Ⅱ期为发病后6~24 h内,Ⅲ期为发病后24~48 h内)统计比较两组在不同时机接受急诊手术后的生存率.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组(42例)和小骨窗开颅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血肿清除率、再出血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1d患者生活能力评定(按ADL分级),小骨窗组明显优于大骨瓣组(P〈0.05);术后小骨窗组残留血肿量为(9±1)ml,明显少于大骨瓣开颅组的(15±3)ml(P〈0.05);术后12h小骨窗组有2例(4.76%)再出血,大骨瓣组有8例(19.05%)发生再出血,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基层医院应用微创手术彻底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93例的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发病6 h),采用微创手术彻底清除血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病情采用:(1)微创手术组(A组)37例.(2)血肿破入脑室系统,采用脑内窥镜清除血肿行侧脑室引流+腰大池置管引流组(B组)10例,并与既往传统开颅手术组(C组)46例进行比较.术后24 h内复查颅脑CT,计算残余血肿量和术后评分、再出血发生率.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病死率.结果 血肿清除率:A组(82.7±8.1)%,B组(78.6±6.5)%,C组(50±10)%;术后再出血发生率:A组8.1%、B组10.0%,C组34.8%;术后观察和随访3个月,失访2例(2.2%),按GOS疗效判定治疗效果为:A、B组GOS Ⅳ级以上43例(93.8%),Ⅲ级3例(6.5%).无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及时减轻脑组织的损伤,有效减低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和减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方法对15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23.1%(15/65),病死率60.0%(9/15);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及骨窗张力增高。结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血压明显的波动是造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妥善止血、术后积极控制血压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3年内手术治疗的7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再出血18例(占24.6%)。死亡9例;术后血压升高是再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 维持血压的稳定和减少医源性因素,是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胜利 《河北医药》2012,34(23):3572-3574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6 h,31例)、早期组(7~24 h,31例)和延迟组(>24 h,30例),均行微创血肿穿刺术,比较3组手术疗效、并发症、术后再出血及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情况。结果超早期组患者手术优良率高于早期组和延迟组(χ2=11.27、8.63,P<0.05),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早期组和延迟组(χ2=9.41、13.55,P<0.05),上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延迟组(χ2=7.73、8.64,P<0.05),再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早期组和延迟组(χ2=11.20、14.62,P<0.05),预后优良率显著高于早期组和延迟组(χ2=5.91、8.82,P<0.05)。结论超早期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手术效果及预后好,不失为最优手术时间窗,但需注意防止再出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126-128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复合盐酸瑞芬太尼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镇静镇痛中的应用。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采取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月,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啶复合盐酸瑞芬太尼,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盐酸瑞芬太尼,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6h镇静评分(4.21±0.81)分、术后24h(3.61±0.51)分、术后48h(3.10±0.91)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HR、RR、MAP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啶复合盐酸瑞芬太尼后,具有显著的镇静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38例。结果术后随访1~2年,按Jenner标准评定预后,恢复良好者21例(55.3%),中残者7例(18.3%),重残者3例(7.9%),植物生存者2例(5.3%),死亡5例(13.2%)。平均住院因为33.5天。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可在直视下操作,止血及血肿清除彻底,手术耗时短:能提高术后轻/中残比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预后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重残率,减少平均住院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根据头颅CT扫描,精确定位,设计小骨窗,对6 2例脑出血病人微创手术治疗与6 4例常规直视下开颅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病人在术中血肿清除程度、术后状态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手术组。结论:显微镜下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充分清除脑内血肿,有出血少,止血彻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手术更为安全、精细,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应该提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结果:本组死亡6例(21.43%);其余患者随访半年,按ADL分级为I级3例(10.7%)、Ⅱ级10例(35.7%)、Ⅲ级7例(25%)、Ⅳ级2例(7.14%)。结论:通过分析得出术后再出血主要原因为手术时机把握不当、术中操作欠细致、止血不彻底、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等。在临床治疗中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轻柔准确操作彻底止血和术后维持血压平稳是减少和避免再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明海  黄武  杨劲松  吴臣义  刘芳 《江苏医药》2012,38(15):1796-1797
目的探讨传统开颅与钻孔引流两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1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30-80ml。于基底节区分别进行钻孔引流术(A组,59例)或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再出血以及术后6个月病死率和致残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41.4±5.3)min vs.(126.0±16.2)min](P<0.05);A组远期疗效优于B组。但两组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且颅内压不是很高的患者,钻孔引流术在手术时间、远期疗效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