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在PHT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中应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38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38例采取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均顺利完成手术,门静脉断流前测压(34.6±6.2) cmH2O;门静脉断流后测压(28.6±4.7) cmH2O,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全部停止,手术止血率达100%;发生并发症6例(15.79%),随访2年,发再出血4例,再出血率10.52%.结论 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采取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断离门奇静脉间侧支循环,具有止血效果显著,手术简单、创伤小,便于基础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症是消化内科常见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其预后最为凶险,首次出血病死率超过50%,未治患者再出血率高达60%[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介入断流术、外科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n=40)采用外科断流术治疗,介入组(n=40)采用介入断流术治疗,对比手术效果及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介入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13/40),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镜复查食管胃底静脉转归情况,介入组静脉曲张完全消失21例(占5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例(30.0%),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6个月~3年,介入组累积再出血4例(10.0%),对照组累积再出血15例(37.5%),介入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再出血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与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B组(双介入栓塞术组)40例和治疗A组(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50例。结果治疗A组的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恢复效果均明显优于治疗B组,治疗A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明显低于治疗B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疗效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开通  程辉 《首都医药》2015,(3):315-316
目的探讨选择性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其中选择性断流加脾切除术(观察组)41例,门-奇断流加脾切除术(对照组)16例。结果术后2周内出现肝功能减退,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2年,再出血、少量或中等量腹水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断流术在断流的基础上保留了机体自发性分流,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更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确诊为肝炎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行外科断流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断流术加胃底黏膜下血管阻断的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发生;实验组患者并发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随访期间累计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降低术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外科治疗,可分为断流术和分流术,由于断流术能有效地阻断门奇静脉的返常回流,对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干扰较小,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低等优点,已成为我们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主要措施。但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严重影响断流术的远期疗效,本文对13例施行断流术后再出血的门脉高压患者的出血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44.2岁。皆为肝内型门脉高压,其中3例曾为血吸性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致门脉高压10例,门奇断流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A级4例,B级7例,C级2例。1.2 手术方式本组皆行经腹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中5例急诊手术治疗,8例行择期手术。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包括:8例行脾切除术加食道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行脾切除、胃冠状静脉加胃底静脉结扎术,2例行脾切除食道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肾静脉分流术。1.3 再出血原因门奇静脉联合断流术后近期再出血4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预防肝硬化再出血的疗效评估。方法选取我院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一共118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日至2017年1月2日,随访24个月,将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生长抑素止血,待患者出血停止后,观察组患者加用普萘洛尔10 mg/d三次口服治疗,根据心率,血压适当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在随防期间上消化道出血的再发次数、病死率及门静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再出血次数(1.21±0.23)次以及B超门脉血流速度(14.15±1.45)cm/s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1.69%低于对照组的8.47%(P <0.05)。结论通过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给予普萘洛尔治疗,不仅能减少再发出血次数、降低患者病死率,还能改善门脉血流速度,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常胜利 《河北医药》2010,32(13):1704-1705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经各种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综合预防治疗措施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对采取不同综合预防治疗措施的91例门脉高压症术后患者按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发生时间的变化。结果对照组54例中21例再出血,再出血率38.9%,治疗组37例中有6例再出血,再出血率16.2%,二次手术后无再出血。结论针对患者情况,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预防门脉高压症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并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对二次断流术后出血亦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本科收治的10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门奇断流术进行治疗,对治疗组50例患者应用门奇断流术与食管下段横断术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3年,对两组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食管胃底的静脉曲张消失率、两组术后的临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对照组50例患者中,19例患者发生术后再出血,其再出血率占38%,10例患者静脉曲张消失,其静脉曲张的消失率为20%;治疗组50例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术后再出血,其再出血率占6%,39例患者静脉曲张消失,其静脉曲张的消失率为78%。全部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肝性脑病、均未发生吻合口瘘以及吻合口的出血。对两组患者出血的复发率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的消失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门奇断流术与食管下段横断术联合治疗,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复发、减少吻合口瘘以及吻合口的出血等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在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同时行胆囊切除6例,其中3例术后出现大出血,2例死亡;行胆囊大部切除10例,行胆囊取石加造瘘1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一期行胆囊切除术具有可行性,主要危险在于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和术后肝功能衰竭,胆囊大部切除术既可缓解症状,又可有效减少手术风险,可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血糖正常与糖耐量减低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再次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临床比较。方法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首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84例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A组)与糖耐量减低组(B组),比较2组间再次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情况。结果血糖正常组患者32例,8例3个月内再次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例1年内再次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糖耐量减低组患者52例,25例3个月内再次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5例1年内再次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论3个月内或1年内A组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再次破裂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糖耐量减低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较血糖正常者更易于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再次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时,保留自然形成的病理性扩张的食管旁静脉对自由门静脉压(FPP)、肝功能指标变化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1994年3月~2006年4月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69例,分为单纯脾切除组、保留食管旁静脉组(保留组)和不保留食管旁静脉组(不保留组),比较手术前后FPP变化,并比较断流术组间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三组手术前后FPP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保留组下降幅度最大与不保留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保留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不保留组(P<0.05).结论 保留食管旁静脉的断流术能更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并不会使肝功能恶化,且能降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门静脉海绵体变性(CTPV)的最佳治疗措施。方法对35例成人门静脉海绵体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行脾动脉结扎、胃冠状血管及分支结扎、肠—腔C型架桥术;10例已切脾断流后再出血患者,冠状静脉主干结扎后,8例行肠—腔C型架桥术,1例行肠系膜下静脉—下腔静脉C型架桥术,1例因静脉曲张和出血部位在空肠上段而行空肠节段切除术;6例行脾—腔架桥术;2例行改良脾—肺固定术;脾—肾架桥术和门静脉—下腔静脉架桥术各1例,1例因各种分流术无法实施,而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随访6个月~4.5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减轻或消失。无再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结论门—体分流术加门—奇断流术是治疗CTPV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确诊的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患者平均、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传统组予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改良组予改良Sugiura手术。并行术中术后指标比较。结果改良组和传统组术后门脉压力、ALT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改良组术后门脉压力、ALT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断流组(P<0.05)。改良组和传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再出血率、再手术率均低于改良组,而两组在初次止血率、30d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总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结论传统断流术、改良Sugiura法均是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与传统断流术相比,改良Sugiura更能降低门脉压力和恢复肝功能,牢固性、彻底性均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普外科1996年5月—2009年5月行脾切除术后患者52例,其中门静脉血栓形成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15例中,13例康复出院,1例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再出血死亡。结论血小板的异常和血流的改变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明海  黄武  杨劲松  吴臣义  刘芳 《江苏医药》2012,38(15):1796-1797
目的探讨传统开颅与钻孔引流两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1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30-80ml。于基底节区分别进行钻孔引流术(A组,59例)或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再出血以及术后6个月病死率和致残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41.4±5.3)min vs.(126.0±16.2)min](P<0.05);A组远期疗效优于B组。但两组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且颅内压不是很高的患者,钻孔引流术在手术时间、远期疗效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必要的指导.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52例,通过对其进行胃镜检查以及Child-pugh分级,并安排专人对所得数据进行及时的登记与分析.结果 引发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中,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0%,非静脉曲张破裂导致患者出血占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患者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因素可以分为消化性溃疡出血以及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两大原因,且Child-pugh C级的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概率高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发患者出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不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还与消化道溃疡以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有关,特别是在Child-pugh C级中,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情况相对较多,广大医师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对其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陈亚晗 《安徽医药》2013,17(8):1336-1337
目的探讨分流术与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该院从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共113例采用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患者脾功能亢进症状、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情况,比较两者的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再出血、肝性脑病和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自由门静脉压(free portal pressure,FP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P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期间,分流组分流术组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率和腹水消失率优于断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肝功能好转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患者,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肝性脑病和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流组再出血及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断流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流组肝性脑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分流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相比分流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该手术方法具有肝性脑病不易发生,较好的维持入肝血流且止血彻底,肝功能影响小的优势,且手术创伤较小、手术死亡率低、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