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T2DM)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析两组病人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病率的差别,测定两组病人的C-RP、TNF并进行分析.结果:HUA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NUA组(P<0.05),而HDLC则低于NUA组(P<0.05);HUA组的各项指标的发病率均高于NUA组(P均<0.05);HUA组的各项指标也高于NUA组(P均<0.05).结论:HUA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HUA血症可能通过炎性相关因子引起血管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导致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Ⅱ型糖尿病血尿酸水平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尿酸症变化的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高尿酸血症与不伴血尿酸增高组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观察两组心脑血管病发生情况。结果:180例T2DM患者中高尿酸血症52例,发生率28.9%(52/180),两组患者FBS、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BMI、TG、TC、Cr高于对照组(P〈0.05)。52例观察组合并冠心痛26例、高血压34例及急性脑血管意外11例;128例对照组分别为31例、38例、12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及时给予相关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尿酸症变化的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高尿酸血症与不伴血尿酸增高组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观察两组心脑血管病发生情况。结果:180例T2DM患者中高尿酸血症52例,发生率28.9%(52/180),两组患者FBS、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BMI、TG、TC、Cr高于对照组(P<0.05)。52例观察组合并冠心病26例、高血压34例及急性脑血管意外11例;128例对照组分别为31例、38例、12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及时给予相关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26例T2DM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成高尿酸(HUA)组和尿酸正常(NUA)组,分析比较两组及并发症发病率的差别。结果:①HUA组的血脂TC、TG、LDL—C及BMI均高于NUA组(P<0.05,P<0.01),而HDL—C则低于NUA组(P<0.01);②HUA组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视网膜病变(DR)、肾脏病变(DN)、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率均高于NUA组(P<0.05)。结论:①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②高尿酸血症加重T2DM患者的代谢紊乱,并促进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2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型,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组在年龄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阴阳两虚组在血尿酸水平上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阴阳两虚型在血尿酸水平上均高于气阴两虚组。提示:如果对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和阴阳两虚证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找到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升高的中医证候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发现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迅速增加,除引起痛风和肾尿酸结石;还与高血压、肥胖、脂代谢紊乱或高胰岛素血症等全身性疾病并存。为探讨T2DM患者高尿酸与代谢综合症(MS)的关系,本研究对我院住院T2DM73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①观察正常糖耐量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探讨影响血浆tHcy水平的因素;②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Hcy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研究对象135例(其中NGT55例、T2DM患者80例),测量受试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其空腹血浆tHcy水平、空腹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及服糖后2h血糖和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lc),HOMA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结果:①T2DM组平均血浆tHcy水平高于NG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BMI、HbA1c、ISI与tHcy水平独立相关(P〈0.05)结论:①T2DM患者血浆tHcy水平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人;②2型糖尿病患者中BMI、血糖控制水平和ISI是血浆tHcy的独立相关因素;血浆tHcy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96例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预后判定。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正常尿酸组的疗效优于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影响了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测定血尿酸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与溶血磷脂酸(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是否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将T2DM患者87例分为单纯T2DM组38例和T2DM并发组49例,另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颈动脉内膜厚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LPA、hs-CRP差异,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组病程、颈动脉内膜厚度、SBP、LDL-C、HDL-C、TC、TG、FBG、Hb A1c、LPA、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SBP、LDL-C、HDL-C、TG、FBG、Hb A1c、LPA、hs-CRP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具有相关性(P均0.05)。对单因素分析中的显著性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 A1c、LPA、hs-CRP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82,4.178,2.013;P=0.001,0.000,0.024)。结论 LPA、hs-CRP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阴虚热盛证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9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阴虚热盛型患者,再按照是否兼湿证和兼瘀证而分为单纯型、兼湿型、兼瘀型、兼湿兼瘀型4组,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单纯阴虚热盛证型组,在血尿酸水平上高于阴虚热盛兼证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阴虚热盛兼湿、兼瘀、兼湿兼瘀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导致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证型组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原因可能在于“单纯阴虚热盛”组血尿酸水平的明显增高;湿和瘀可能都不是引起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证型组血尿酸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医药治疗与血管并发症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1 250例T2DM患者分为中医药治疗组400例和非中医药治疗组850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并总结出治疗T2DM患者10种常用的单味中药和10种常用的复方中药,应用泊松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2组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及危险比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高血压、高血脂)情况和磺脲类、二甲双胍、胰岛素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医药治疗组中α-葡萄糖苷、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率明显高于非中医药治疗组(P均0.05)。10种常用的单味中药为丹参、天花粉、黄芪、山药、葛根、石斛、玄参、麦冬、苍术、大黄,10种常用的复方中药为白虎加人参汤、玉泉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济生肾气丸、白虎汤、杞菊地黄丸、甘露饮、八味地黄丸、血府逐瘀汤。中医药治疗组患者中风发病率及危险比均显著低于非中医药治疗组(P均0.05),2组糖尿病足、慢性肾脏疾病发病率及危险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2DM患者中风风险与中医药治疗有关,中医药辅助治疗T2DM可预防中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中,糖毒性、脂毒性介导"慢性低度炎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三联征,进而出现心、脑、肢体等大血管病变和肾、视网膜、神经等微血管病变。这一病理演变过程与中医阴火病机理论存在相通之处,元气亏虚、阴火鸱张、津血不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病机关键,血中伏火、浊瘀酿毒、毒损络脉是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病理基础。治疗原则应为甘温益气、升阳泻火、兼化瘀浊。这一理论为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又一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A组及B组。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计算ApoA1/ApoB比值。结果 A组FBG、HbA1c、FINS、TC、TG、LDL-C、ApoB、Lp(a)明显高于B组(P均<0.05),HDL-C、ApoA1、ApoA1/ApoB明显低于B组(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发大血管病变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与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积极调控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改善胰岛素抵抗,对预防及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菖蒲郁金汤加减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糖脂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取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0例T2DM合并HU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T2DM合并HUA患者辅用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疗效更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糖代谢,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人群的中医体质辨识,分析其体质分布特点,探讨不同体质人群该病发病特点及其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体质辨识,采用中华中医药协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及"炎黄东方中医体质辨识软件"进行规范化评分量化,并由2位以上中医师进行体质分析,判定其体质分布类型。结果:入选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尿酸血症者93例,该组人群体质类型分布前3位依次是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平和质、痰湿质及湿热质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体质类型的患者。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痰湿、湿热、阴虚是其发病的主要病机,是临床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高尿酸血症与T2DM及2型糖尿病肾病(T2DKD)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217例,根据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血尿酸≥420μmol/L、绝经前女性血尿酸≥360μmol/L,将其分成正常尿酸(NUA)组135例及高尿酸血症(HUA)组82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及血肌酐(SCr)值分为ACR30μg/mg正常蛋白尿(DKD0)组82例,ACR≥30~300μg/mg微量白蛋白尿(DKD1)组56例,ACR≥300μg/mg大量蛋白尿(DKD2)组32例,ACR≥300μg/mg且SCr115μmol/L肾衰竭(DKD3)组45例。比较NUA组和HUA组临床资料及血尿酸、ALB、肌酐清除率(Ccr)、HUA患病率在DKD各组中的差异。结果 217例T2DM患者中HUA患病率为37.79%,133例T2DKD患者中HUA患病率为50.38%。HUA组患者年龄、体质量、空腹C肽、三酰甘油、ACR、血尿酸水平高于NUA组(P均0.05),而DBP、空腹血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Ccr、HDL-C水平低于NUA组(P均0.05)。血尿酸及HUA患病率在DKD0组、DKD1组、DKD2组及DKD3组依次递增(P均0.05);ALB、Ccr在DKD0组、DKD1组、DKD2组及DKD3组依次递减(P均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Ccr与ACR、年龄、尿素氮、Cr、尿酸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正相关(P0.01)。结论 T2DM及T2DKD患者中HUA患病率均较高。HUA可能参与和加速了T2DM患者肾功能的下降和DK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3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5.7%的患者存在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情况,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的糖尿病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无亚临床甲减症状患者的各项指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亚临床甲减。结论在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亚临床甲减的患者较多,且女性患者的比例相对较高,亚临床甲减是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与心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对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进行定期检查,以此来避免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各类糖尿病血管症。  相似文献   

18.
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型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阴阳两虚证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2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阴阳两虚型患者,再按照是否兼湿证和兼瘀证而分为单纯型、兼湿型、兼瘀型、兼湿兼瘀型4组,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阴阳两虚组,在血尿酸水平上,高于阴阳两虚兼湿、阴阳两虚兼瘀、阴阳两虚兼湿兼瘀证型组,阴阳两虚兼瘀组,在血尿酸水平上,高于兼湿、兼湿兼瘀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兼湿与兼湿兼瘀两组比较,尿酸检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单纯阴阳两虚(既不兼湿证、又不兼瘀证)证,可能是阴阳两虚证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瘀有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型中,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一个因素;湿有可能不是导致血尿酸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阴阳两虚证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2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阴阳两虚型患者,再按照是否兼湿证和兼瘀证而分为单纯型、兼湿型、兼瘀型、兼湿兼瘀型4组,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阴阳两虚组,血尿酸水平高于阴阳两虚兼湿、阴阳两虚兼瘀、阴阳两虚兼湿兼瘀证型组。阴阳两虚兼瘀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兼湿、兼湿兼瘀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兼湿与兼湿兼瘀两组比较,尿酸检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单纯阴阳两虚(既不兼湿证、又不兼瘀证)证,可能是阴阳两虚证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瘀有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型中,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一个因素。湿有可能不是导致血尿酸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的一类疾病,其发生、发展往往与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根据2017年第八版糖尿病联合会糖尿病图谱显示全世界约有4. 2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将会增加到7亿,成为一个日益引起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问题。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总人数的90%以上,因此,研究病理机制对于有效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肠道菌群与人类共存,为人类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参与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大量研究表明除了肥胖、遗传和胰岛素功能紊乱外,肠道菌群紊乱也可能导致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不平衡的饮食结构破坏了肠道菌群的平衡,一般认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是营养过剩引起肠道微生物紊乱的结果之一。但是,肠道菌群是如何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尚未有明确的机制。目前,普遍认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参与胆汁酸代谢、短链脂肪酸代谢、低水平的炎症反应等途径影响了机体的代谢。对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通过外科手术、增加益生菌、粪便移植等方法干预肠道菌群来调整肠道微生态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手段,本文就近年来有关2型糖尿病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未来可能的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