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随着保健事业的深入发展,人们对长寿问题的探索亦越加深入。早在二千年以前的《内经》就已谈到不少有关长寿的问题,特别是它丰富的老年保健知识,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人们却病延年。现综合其主要内容,以供参考。一、天年《内经》认为人的天然年寿(即“天年”、“天寿”或“天命”)是“百岁”。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天年》:“人之寿百岁而死。”这里的“百岁”是就其大数而言,如王水云:“度百  相似文献   

2.
三、生命的主宰——“神” 1.“神”的由来:“神”,原本是我国古代原始宗教迷信天命神权论中的一个幻想名词,其含义有二: (1)指“天神”。《说文》:“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书大禹谟》:“乃圣乃神。”《孔传》:  相似文献   

3.
天命之年刚过,我想到了死。这源于一次患病。孩提时患一次病,长一层智力;现在患一次病,增加一层对死的解读。虽然人生下来就注定要死,但国人自古忌讳死字。不但忌讳死字,而且和死有联系的东西全忌讳,连发音最好也不发“si”。怕死、忌讳死,也免不了要死。所以,不如坦坦荡荡地说出来。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人物源于对死的深刻理解,能够坦然面对死,甚至“视死如归”。更有极端的如明代文学家康海居然筑亭于坟丘对面,天天面对,作为“以死亡怵之”,劝人行乐之“养生法”。死,毕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大问题,天命之年前很少想到死,岁数越大死关逼近,自…  相似文献   

4.
<正> 祖国医史,源远流长;历代名家,不可胜数。而先贤所遗珍贵文献,更何止万卷千帙!明朝虞抟名著《医学正传》一书,其内容丰富而精湛,自不待言。笔者读书中有关老年病患章节,不得不叹服虞氏对老年病的预防与治疗,确是别出心裁,变通自如,奏效甚捷,颇堪借镜。试作简要论述。贵在防患未然虞氏著中指出:“人之寿夭,各有天命存焉,凡人有生必有死,自古皆然”。此处所指“天命”,系先天父母之元气,所谓“父为  相似文献   

5.
性命     
徐文兵 《东方养生》2010,(8):134-134
认识天命,了解本性,在此基础上去顺应天命、尽其天年。这就是养性延命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6.
扁鹊考异     
东人达 《河北中医》1981,(3):60-60,8,52
公元195年,汉高祖刘邦率大军进击黥布,为流矢所中,旋即染病,在生命垂危之际,这位征战一世、手提三尺剑取天下的英雄竟然长叹:“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相似文献   

7.
梁丁山 《河南中医》2005,25(4):11-12
2005年,是中医运气学说中较少能遇上的“太乙天符”年。按照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凡属“太乙天符”的年份,均是某种气候变化最剧烈的一年。我们知道,严重偏盛的气候变化,必然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影响。故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就本年的运气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充分考虑其对人体的影响,以预防疾病的发生。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太乙天符”。既逢“天符”,又为“岁会”的年份,称“太乙天符”年。具体来说,就是该年的大运与司天之气、年支的五行属性皆相同。在六十年的甲子周期里,“太乙天符”年仅仅有4年,即戊午、乙酉、己丑、己未。此4年之中,司天之气、中运之气、岁支之气,三者会合主令。因2005年的中运之气、司天之气、岁支之气都属金,故为“太乙天符”年。  相似文献   

8.
从某些生理指标探讨人体昼夜的阴阳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昼夜阴阳变化对机体有明显的影响。人类受日夜的光照度、气候、温度、睡眠觉醒等变化规律的长期影响而获得遗传,从而形成了机体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昼夜(24小时)节律,这种昼夜节律就不再随人的意志、或人工地改变外界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化。在古代中医书籍中早有这方面的记载。如张景岳认为:“子(夜午)后气升,阳盛;午(中午)后则气降,阳衰。”《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明确指出:“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金匮真言论》分析了昼夜的阴阳变化,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日中阳盛故曰阳中之阳,黄昏阴甚故曰阳中之阴,阳气主昼,故平旦至黄昏为天之阳,此中复有阴阳之殊耳);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鸡鸣阳气未出故  相似文献   

9.
真气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气”一词首见于《内经》,对其组成历来就有争论,见仁见智,各执已见。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①真气是由先天之气与水谷之气相合而成;②真气是由先天之气、水谷之气、空气相合而成;③真气是由水谷之气与空气相合而成。这些不同见解,主要是对《灵枢·刺节真邪》:“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的理解有明显分歧,而分歧的焦点又集中于一个“天”字,有的理解为“先天”;有的理解为宇宙天地之“天”;有的理解为“先天”和宇宙天之“天”。查《内经》各篇章中之“天”,无一处是指“先天”而言。如《素问·六节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日人”;《素问·生气通天论》:“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以及运气七篇大论中之“天”等,不胜枚举。《内经》中虽然也有“先天”、“后天”的记载,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素问·五常政大论》:“阳胜  相似文献   

10.
风湿病的发热,常病低热,尤以午后、晚问为甚。古人即以风劳、湿温、骨蒸劳热等名之,治劳热常取甘温,从补脾治,主用参、芪,补脾不效则投滋阴,如秦艽别甲散,清骨散之类,其奈病非真虚,徒补无益,治疗失当,空磋天命。考风湿之病,出自《金匮要略》,所遗“防己黄芪”、“桂枝附子“、“白术附子”、“甘草附子”等汤,有的用后或能取效一时,但更多的干脆无效。  相似文献   

11.
一个通俗易懂的词.必须让所有人记住.这次是“健康革命“。诸如学习的革命、生活的革命、教育的革命.所有的革命.都不可能象”健康革命“那样实惠实用,与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当我刚刚完成了一部书稿,把它命名为《健康革命》时,我又一次打开了《辞源》,把可以为我所有用的关于“革命”.2字的解释抄如下,革:有“改变、除去、去故、取新”之解释,又有“急”的意思。《札记·檀弓》上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跟病有关。命,有“命运、天命”之解释,更指“生命”。《论语·先进》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跟死…  相似文献   

12.
王媛  詹杰  朱乐英  陈红霞  詹乐昌 《新中医》2023,55(16):194-197
从“三才”医学模式视角,以《湿热论》为理论根基,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及人 文环境等因素,分析岭南地区中风的病因病机。“天环境”是岭南地区热炽之源,“地环境”是岭南地区湿横之 根,“人环境”是岭南地区人群湿热之本。“天环境”与“地环境”是岭南地区中风发生发展的重要病因,“人 环境”是岭南地区中风发生之根本病因。正气亏虚、湿热相合是影响岭南地区中风转变的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界是相应的,经云:“人参天地,故可为解”。“解,解结者也。”即以天之象明人之理。故天之水能明人之津,试从两个方面浅析水津的作用。1水津与自然水津是万物与人之太极。张景岳云:“如草木未实,胎卵未生,莫不先由于水而后形成,是水为万物之先,故水数为一。”《说文》对  相似文献   

14.
抑郁障碍从肝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梅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0):684-685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思维缓慢和意志行为降低,习惯称“三低症状”,其中以情绪低落最为突出。根据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学郁证、癫证范畴。发病者多数存在精神因素。《医学正传》中说:“癫狂之疾,多为求望高远不得志者有之”。戴思恭《证  相似文献   

15.
论“肾为先天之本”的涵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为先天之本”作为中医遗传学的传统理论命题,必须对其涵义和界线进行勘定。揽括古今,它的内涵有四种意义,即“天—之源”(遗传物质)、“先天之生”(生殖过程)、“先天之用”(本能行为)、“先天生身”(影响成长发育),分析如下。1“天—之源”——遗传物质 李中梓在《医案必读·肾为先天之本》中,首先强调“天—之源”,认为:“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之源”。明代虞搏《医学正传·肾分左右》说:“常闻有生之初,胚胎未成之际,先生二肾,即造化天—生水之义。”王圻的《三才图会  相似文献   

16.
丛培玮  易杰 《中医药学刊》2008,26(3):574-575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中医认为,血虚是“再障”的主要表现。治“再障”,必须把住先天命火,后天脾胃,先天肾精。补脾益肾改善循环,祛瘀才可生新。  相似文献   

17.
1天癸的含义及其功能与形态“肾为先天之本”是著名的中医遗传学思想,包括四种含义:天一之源(遗传物质)、先天之生(生殖过程)、先天之用(本能行为)、先天生身(生长发育)[2]。李中梓在《医宗必读·肾为先天之本》中提到:“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其意在用肾精“天一”推测遗传物质。从字面上理解,天癸中“天”即天真,天然,先与身生之先天,非人力所为;“癸”是十天干中最后一位,与壬同属水,十天干中阳以丙为最,阴以癸为极,癸水之性至柔,而又并非纯阴之死水,而是蕴涵阳气生发之机的物质,故又作“揆”,有揆然萌芽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苏秋 《气功》2012,(1):60-61
独宿,也就是独卧、分房的意思,古代医家认为独宿守贞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良策。据《宋史》记载,枢密使包宏斋,年龄已近89岁。却老当益壮,硬朗无病。其友贾似道向他讨教长生之道,包说:“予有一丸药,乃不传秘方。”贾更觉新奇,追问不迭,包乃慢慢地说:“幸吃了五十独睡丸耳!”在座客人听了无不佩服。其实,独睡并不是包宏斋的发明,早在唐代孙思邈的《保生铭》中已有“独卧是守贞”地论述。“贞”指意志或操守,守贞便是坚守意志与节操,也就是清心寡欲的意思。独宿的意义在于心神安宁,耳目不染,不生淫邪之心,不贪图色欲,以保养精血。  相似文献   

19.
性命识     
<正>"性命"一词虽常用,然其义颇深广,它包含着极强的哲理,关系到人生和社会,特别对中医科学具有启蒙价值。《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这是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物之性都是天生的,乾道就是人性,人性就是天理在人身上的体现。在《礼记·中庸》中也认为:"天命之谓性。"这就是说人性就是天命,由此可  相似文献   

20.
补益资生丸     
朝阳 《家庭中医药》2013,(12):35-35
“资生”出自《周易》“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是说万物的生命是由于顺从“坤元”之气而资生的。大地深厚,负载万物,人之脾胃属土,为人身之“坤元”。“补益资生丸”正是从健脾益胃人手,脾胃纳谷运化正常,五脏就会得到充足的营养。脾经之气足了,整个人的生命力就会提升上来。脾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