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甲氰咪胍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3.
应激时甲氰咪胍对胃粘膜血流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甲氰咪胍对胃粘膜血流的影响,方法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甲氰咪胍对正常及梗阻性黄疸大鼠冷束缚应激时胃粘膜血流的影响。结果 应激前甲氰咪胍可使正常及梗阻黄疸大鼠应激时胃粘膜血流增加(P〈0.01),胃液pH升高(P〈0.01)。胃粘膜损伤减轻(P〈0.05)。结论甲氰咪胍胃粘膜血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于术中直接观察了甲氰咪胍对肝硬变和非肝硬变患者门静脉压力(PVP)的影响。自周围静脉一次快速推注甲氰咪胍0.2g后,肝硬变患者的PVP平均下降0.42KPa(4.3cmH_2O),其中4例下降幅度达0.49~0.69KPa(5~7cmH_2O)。PVP的下降幅度与血浆白蛋白浓度呈高度负相关(r=-0.76;P<0.05)。肝组织学检查发现,PVP下降幅度较大的患者其肝细胞变性坏死也较严重。非肝硬变患者给予甲氰咪胍后PVP无明显变化。本文结果说明通过拮抗肝硬变时血中某些异常升高的液递物质,可以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观察采用利巴韦林和甲氰咪胍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及甲氰咪胍10~15 mg/(kg·d)雾化吸入治疗,2次/d.结果治疗组热退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疗程明显缩短.结论利巴韦林和甲氰咪胍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扁桃体炙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潘生丁,甲氰咪胍联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甲氰咪胍对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静脉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甲氰咪胍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4例病人随机分为甲氰咪胍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间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 对36%,P<0.05);治疗组术后周围血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甲氰咪胍可以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者于1992~1994年应用甲氰咪胍、硫酸锌药物治疗198例痤疮患者,随访6周.结果:痊愈163例(82.3%);显效24例(12.1%);有效9例(4.5%);无效2例(1.0%);总有效率196例(98.9%).作者还对痤疮的病因及治疗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甲氰咪胍对门静脉高压症肝血流状态影响的声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电脑声象仪对20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静脉输注组织胺_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0.4g后肝脏血流状态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应用甲氰咪胍后,门静脉截面积增加16.8%±17.3%,平均最大血流速率增6033.19%±37.07%,门静脉最大流量之计算值增加53.2/±52.3%;三支肝静脉截面积平均增加40.2%±81.3%,血流速率增加26.29±39.03%,肝静脉血流量计算值增加60.2%±63.6%(P均<0.01)。提示甲氰咪胍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血管床有明显扩张作用,从而降低了门静脉血流阻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正> 应激性溃疡是胃十二指肠的急性浅表性粘膜糜烂和溃疡,常发生于严重外伤、烧伤及大手术后或严重疾病等过程中。对  相似文献   

15.
甲氰咪呱对阻塞性黄疸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阻塞性黄疸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生成能力及抑制性T淋巴细胞活性的变化;同时观察甲氰咪呱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胆管结扎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生成能力明显下降,抑制性T淋巴细胞活性明显增强;应用甲氰咪呱治疗胆管结扎大鼠,可明显改善其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的生成能力,降低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活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可能是其围手术期易感性增高的原因之一,甲氰咪呱能够明显改善阻塞性黄疸大鼠的免疫功能,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提高阻塞性黄疸病人抗感染力有价值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5例慢性十二指肠或胃溃疡病人采用甲氰咪胍治疗,症状均缓解,并经 X 线和内窥镜检查证实溃疡已愈合。甲氰咪胍的使用时间为2月~7年。5例患者最终有症状复发,并发生癌肿,4例系溃疡性腺癌,1例系皮革样胃癌。这可能因某种胺在酸性介质中转变为亚硝基化合物的缘故,后者已知有突变和致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经典的抗糖尿病药,二甲双胍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对肿瘤有抑制或预防作用;二甲双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抑制肿瘤干细胞、肿瘤细胞的增殖,通过与化疗药物联用,达到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通过多种信号通路抑制肿瘤,在动物实验中,使用二甲双胍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临床试验发现二甲双胍能预防肿瘤,能抑制肿瘤进展。然而,二甲双胍在肿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明确,本文就二甲双胍与肿瘤近年来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临床已决定应用甲氰咪胍和利多卡因的24例病人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确定甲氰咪胍与利多卡因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方法:24例病人,男性1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男64.5±2.1,女56.8±5.0。所有病人初诊均为冠心病并住入加强治疗病房。首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随后持续静脉点滴利多卡因2mg/分或3mg/分。首次注射利多卡因后4及6小时抽取血样。6小时后15例病人(组Ⅰ)投给甲氰咪胍30mg/6小时,首次静注,后3次口服。6例不加任何药物(组Ⅱ)及3例(组Ⅲ)投给苯海拉明作为对照组。组Ⅰ和组Ⅲ在首次甲氰咪胍和苯海拉明投给前及应用后6、12和20小时抽取血样,组Ⅱ以同样  相似文献   

19.
庞晓娜  胡予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8):764-766, 724
骨质疏松和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两种疾病,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等病理变化,使骨代谢发生改变.而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同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矿化以及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均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病例介绍例1:男,38岁。诊断为急性胃粘膜出血。于1983年5月12日入院。给予甲氰咪胍每日0.8g 分两次静脉点滴,用药后第2天,患者出现幻视、幻觉、多语、烦躁等,随后自己将输液针头拔掉。疑甲氰咪胍副作用,即给予停药观察,并加用冬眠灵口服治疗,两天后精神恢复正常。以往无精神异常病史。例2:女,67岁。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85年7月18日给予口服甲氰咪胍0.2g,每日4次,晚上加倍。服药3天后患者出现失眠、烦躁、多语,随后出现口角肌肉抽动。经口服安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