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科治疗室间隔缺损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合并畸形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间隔缺损合并畸形的外科处理李木泉林有光蓝斌陈恕马陈声作者单位:515031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自1989年至1994年我们共收治173例室间隔缺损(VSD)病人,其中合并其它畸形34例(19%),现就这些合并畸形的诊断、术中心肌保护和手术要...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74年5月~1998年4月共施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手术1070例,其中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SPVSD)193例,占18%(不包括法洛四联症的SPVSD)。由于SPVSD部位特殊,且常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因此,此型VSD与常见的膜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外科治疗有所不同。现对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加以分析和讨论。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193例中,男112例,女81例。年龄2~35岁,平均9.4±5.5岁。体重10~59kg,平均25.2±12.1k…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总结 3岁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 (VSD)外科治疗的经验 ,探讨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全组 2 19例 ,VSD位于膜部和膜周 180例 ,肺动脉瓣下 18例 ,肌部 17例 ,膜周 -肺动脉瓣下混合型 3例 ,多发性缺损 1例 ;其中 15 0例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 ,5 4例合并其它心脏畸形。分别在浅低温及中度低温 (89例 )、深低温低流量 (12 5例 )体外循环或深低温停循环 (5例 )下行 VSD修补术。 结果 全组住院死亡 6例 (2 .7% ) ,主要的死亡原因为严重心力衰竭 (4例 ) ;术后早期共发生各种并发症 49例 ,以呼吸道并发症 (31例 )最多。 结论 提高手术技巧 ,做好围手术期的心肺保护 ,对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2169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单位自1964年6月至1993年6月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室缺)2169例,其中围膜部室缺1520例,肺动脉下室缺380例,隔瓣后室缺249例,肌部室缺5例,左室右房通道7例,多发型室缺8例,手术死亡率为0.74%,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271例中,51例中进行肺组织活检,并按Heath-Edwards分级,分为四级,术前应用硝普钠静点,可降肺血管阻力,作者重点介绍了各种类型室缺的手术适应证和修复方  相似文献   

7.
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 3 4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全组 3 4例患儿 ,年龄 10个月~ 3 6个月 ,10例伴重度肺动脉高压 ,室间隔缺损位于膜周部 2 8例 ,漏斗部 6例 ,缺损直径 1.0~ 2 .5cm ;均在中度血液稀释、浅低温体外循环、温氧合血心脏停跳液连续灌注下施术 ;涤纶补片修补 2 4例 ,单向活瓣式补片修补 10例。结果 :全组患儿无住院死亡 ;术后发生并发症 7例 ,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 1例 ,呼吸道感染 6例 ,并发心力衰竭 1例 ,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正确把握手术时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提高手术技巧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并存其他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附57例报告)姚松朝王田贵贾群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VSD合并其他心脏畸形亦较常见,探讨其诊断及治疗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我院自1983年4月~...  相似文献   

10.
230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的结果和经验。方法 对1990年2月至1997年12月的230例婴幼儿VSD修补术进行总结。年龄3 ̄36个月,体重3.2 ̄15.5kg。膜周部VSD192例,干下型VSD36便,膜周部并肌部VSD2例,术前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150例(65.2%)。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13例,手术病死率为5.65%。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严重心律失常。术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的手术适应证,血管扩张剂的选择,肺动脉高压危象及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5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53例行手术治疗,2例已发展为艾森曼格,失去手术时机。肺动脉压力<60mmHg26例;60~90mmHg21例;>90mmHg8例,手术6例,总手术死亡率3.8%。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43例房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8-01—2015-12间43例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重度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死于重度肺部感染。其余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7 a,无远期死亡。2例二尖瓣中度反流患者反流加重。结论细致的瓣膜成形手术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避免残余漏和传导阻滞对获得较好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12月至1993年9月外科治疗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远离两大动脉开口5例。房室顺序一致4例,房室顺序不一致1例,其中伴有肺动脉狭窄3例。手术经右室切口用Gore-Tex补片建立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内隧道3,中室注出道切口直接缝合23例,跨肺动脉瓣环自身心包补片扩大1例;经右房切口修室间隔缺损,右室-肺动脉同种异体主动脉外管道1例;改良Fontan纠治术1例。手术4例成功,1例死亡。作者认  相似文献   

14.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 (室缺 )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外科治疗经验 ,探讨残余漏的易发部位。方法  1979年 1月至 2 0 0 3年 5月对 37例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患者行手术治疗 ,单纯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 19例、法洛四联症术后室间隔残余漏 17例、右心室双出口术后室间隔残余漏 1例 ,占同期心脏手术的 0 2 1% (37/ 180 0 0 )。其中男 2 6例、女 11例 ,年龄 3个月~ 5 3岁 ,平均 (16± 12 )岁。全组以室缺术后再度出现心脏杂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手术用补片修补残余漏 2 6例 ,直接缝合残余漏 11例。结果 手术死亡 2例 ,病死率 5 % (2 / 37) ;手术成功 35例 ,术后随访 3个月~ 15年 ,疗效满意。结论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多见于三尖瓣隔瓣根部 ,其次为第二和第一转移针处 ;室间隔缺损残余漏二次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270例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患儿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9月外科治疗270例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43例接受了166例次姑息手术,单一姑息手术120例,复合姑息手术23例,39例最终行根治手术.127例行一期根治手术.患儿初次手术时Nakata指数(107.57±58.06) mm2/m2,127例行一期根治手术患儿术前Nakata指数(219.89±99.56) mm2/m2.结果 全组住院死亡33例(12.2%,33/270例),2005年前24例(19.7%,24/122例),2005年后9例(6.1%,9/148例).姑息治疗组死亡11例(7.7%,11/143例),2005年前7例(9.8%,7/71例),2005年后4例(5.5%,4/72例).一期根治组死亡18例(14.2%,18/127例),2005年前14例(20.6%,14/68例),2005年后4例(6.8%,4/59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灌注肺、肺动脉融合术3个因素同姑息手术死亡相关(r分别为3.794、4.394、3.746,OR分别为44.424、80.990、42.338);术后灌注肺、术终间隔开放、肺动脉融合术、HTK液灌注并零平衡超滤4个因素与一期根治手术死亡相关(r分别为1.871、0.367、2.428、-2.004,OR分别为6.493、1.443、11.336、0.135).结论 2005年后外科治疗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死亡比例降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灌注肺、肺动脉融合术增加姑息手术死亡比例.术后灌注肺、肺动脉融合术、术终间隔开放增加一期根治手术死亡比例,HTK液灌注并零平衡超滤可减少手术死亡.  相似文献   

16.
婴儿期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报告婴儿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81例,手术死亡率3.7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52%,无后遗症发生。结论:室间隔缺损婴儿发生难治性心衰者应早期手术,围术期的心肌保护和呼吸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耿希刚李兆志黄庆恒孙立侯立业作者单位:710061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脏外科1984年5月至1995年7月我们对10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并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4例中...  相似文献   

18.
未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明位于三尖瓣边缘上的小室间隔缺损(VSD)术后易发生心内残余分流的原因,1991年1月至1992年6月,我们于术中观察了30例这一类型的VSD。发现有以下特点:(1)三尖瓣隔瓣及其腱索与室间隔粘连;(2)隔瓣下隐蔽着一个较大的膜部室间隔缺损(MVSD);(3)隔瓣边缘上的1个或多个缺损间及与隔瓣下的MVSD相互交通。我们认为,隔瓣边缘上的小“VSD”可能是MVSD未完全闭合的一种形式。采用切开隔瓣,修补MVSD,再缝合隔瓣切口的手术方法,成功地避免了术后心内残余分流。  相似文献   

19.
10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总结10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连续手术治疗87例体重3~10kg,平均(75±17)kg的VSD病儿。其中男54例,女33例;月龄2~33个月,平均(127±84)个月;婴儿50例,幼儿37例。心胸比率049~073,平均060±005,其中>06者52例;左、右心室增大者55例,有肺动脉高压者46例。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54例合并其它畸形,予以同期矫治。直接缝合VSD62例,补片修补25例,除4例用涤纶片或毡片外均用新鲜自体心包片修补。结果:全组术后30日内死亡3例(34%),并发症发生率126%。随访84例除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外,无其它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对体重小于10kg的VSD病儿也能安全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20.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16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平均年龄(1.2±0 .9)岁,平均体重(6.8±3 )kg。其中10例伴有Down综合征,1例合并法洛四联征。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房室瓣轻度反流12例,中度反流3例,重度反流1例。行单片法修补10例,双片法修补6例。结果 术后恢复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除1例患儿于出院4个月后因肺部感染合并心衰死亡外,余随访0 .3~5 .2年,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房室瓣功能良好,未见明显反流。结论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早诊断,早手术,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