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背景:根治幽门螺杆菌(H P)感染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观察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受试者和方法:共有3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反流性食管炎(1级或2级)的患者参与了本次研究。分别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前及根治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24h食管内pH值监测及食管内压力测定。通过服用兰索拉唑30m g2次/d、羟氨苄青霉素1g2次/d以及克拉霉素500m g2次/d,连续14d来达到H P根治。分别在根治前及根治后3个月,从患者胃窦部、胃体部取活检组织标本运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行H P的检测。结果:共有…  相似文献   

2.
比较H IV及非H IV感染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和胃黏膜的损伤情况。209例经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患者(其中102例H IV感染者,107例非H IV感染者)接受了胃组织的系统活检。H IV感染者中有42例(41.1%)而非H IV感染者中有53例(49.5%)被检出幽门螺杆菌感染(P=0.22,χ2=1.47,NS)。幽门螺杆菌感染的H IV阳性患者的CD4细胞计数,高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H IV阳性患者(分别为364个细胞/m m3和228个细胞/m m3,P=0.0001)。幽门螺杆菌性胃炎在H IV阳性组中更加严重(χ2=15.02,P=0.0001)。感染H IV和未感染H IV患者胃黏膜中检出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3.
背景:根除幽门螺杆菌已成为多种疾病的一个普遍治疗方法。但是抗生素耐药菌株逐渐增多,常会导致幽门螺杆菌根除的失败。本研究旨在调查甲硝唑治疗根除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试验对象为70例根除失败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他们曾接受了一线三联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在接受二线治疗之前,通过内镜采集患者的幽门螺杆菌菌株,测试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给予兰索拉唑(30m g2次/d)、阿莫西林(750m g2次/d)及甲硝唑(250m g2次/d)用药1周,试验结果通过13C-UBT(13C尿素呼吸试验)测定。结果:从62例患者分离出幽…  相似文献   

4.
研究背景:儿童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发阶段。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之一。目的:通过与金标准———有创性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活检方法的比较,研究某些无创性检查方法特别是粪便幽门螺杆菌特异抗原检测法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研究250例患者(男性102例;极差3~18岁),所有患者均因怀疑患有上消化道疾病而接受过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活检(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所有患者的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血清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和细胞毒性相关基因产物A免疫球蛋白G。将无创性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和…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风险因素是否具有相关性至今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确定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影响血脂及C-反应蛋白(CR P)水平。78例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阳性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服用克拉霉素1g/d、阿莫西林2g/d和奥美拉唑40m g/d,共14d。分别于基线期及治疗8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 D L)、低密度脂蛋白(LD L)、甘油三酯(TG)及CRP水平。根据8周后患者粪便中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查状况将患者分为A、B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患者为A组,未完全根除者为B组。A、B两组分别为57例和21例患者。A组包括32例女性和25例…  相似文献   

6.
陈芳莲   王枫     赵明辉    雷平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7,(2):168-170
目的: 分析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00例,均接受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糖尿病患者接受眼科DR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幽门螺杆菌感染与D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同时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显著增加(OR: 1.57,95%CI: 1.09~2.25,P<0.001)。在糖尿病患者中,205例患者合并DR,95例患者未合并DR。与未合并DR的患者相比,DR患者同时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亦显著增加(OR: 5.01,95%CI: 2.77~9.05,P<0.001)。结论: 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DR发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与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7例上消化道溃疡病患者,按有无感染胃幽门螺杆菌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胆囊结石的患病率。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溃疡病患者,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略低于幽门螺杆菌阴性的溃疡病患者,但统计学显示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胆囊结石的发生可能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明确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经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分为:A组87例(兰索拉唑30 mg,2次/d,左氧氟沙星0,2 g,2次/d,阿莫西林1.0 g,2次/d,治疗2周);B组82例(兰索拉唑30 mg,2次/d,克拉霉素0.5 g,2次/d,阿莫西林1.0 g,2次/d,治疗2周)。结果 A组81例(81/87)幽门螺杆菌根除,B组为63例(63/81),二者比较0.10P0.20。全部患者共144例(144/168)幽门螺杆菌根除,5例(5/168)发生副作用,B组有1例患者因药疹退出治疗。结论 A组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为93.1%,明显高于B组的消除率77.8%。相比较前者是一种更有效的幽门螺杆菌消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加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更佳的根除方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A组)60例:加替沙星400mg,甲硝唑0.4 g,2次/d,兰索拉唑30 mg,2次/d;治疗(B组)60例:加替沙星200mg,2次/d,甲硝唑0.4 g,2次/d,兰索拉唑30mg,...  相似文献   

10.
李朝瑛 《中国医刊》2005,40(6):34-3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关系.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0例连续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4~12周的患者行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经检查将110例患者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组45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发生率17.78%(8/45),幽门螺杆菌感染组65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发生率18.46%(12/6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不加剧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发生相关,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减少胃癌的发生。目前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程,我国推荐10或14 d,根除方案首选PPI含铋剂四联用药,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呋喃唑酮、甲硝唑等药物中任选2种,现在也有使用序贯疗法及伴同疗法治疗;近年来加用益生菌疗法也被看好,但菌种不同疗效不同。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前景,黄莲、黄芩、黄柏、大黄等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为H.pylori感染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幽门螺杆菌口服重组疫苗为我国防控幽门螺杆菌感染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亚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科就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肠预激组,选择同时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将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肠预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给予蒙脱石散3 g、匹维溴胺50 mg,每日3次,治疗4周;研究组2在研究组1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肠预激组80例中有50例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率为62.5%,对照组80例中有3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5.5%,肠预激组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2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0%(21/25),研究组1总有效率为60.0%(15/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预激组4种亚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存在密切的联系,但各亚型之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没有显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雷向前 《吉林医学》2014,(27):6014-6015
目的:观察采用短程铋剂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口服胶体果胶铋(CBS,150 mg/次,4次/d)加呋喃唑酮(100 mg/次,3次/d)加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对照组53例,口服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加阿莫西林(1 000 mg/次,2次/d)加甲硝唑(400 m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效果,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程铋剂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且不受青霉素过敏的限制,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根治疗法在一般人群中普遍应用。所用药物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代谢。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通常口服治疗并发症的药物,因此增加了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本研究目的是评估临床实践中根除幽门螺杆菌1周治疗中CYP依赖性肝脏代谢系统的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相互作用。1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纳入本研究,接受1周雷贝拉唑(20m g,2次/d)、克拉霉素(500m g,2次/d)和甲硝唑(500m g,2次/d)联合治疗。因13C-氨基比林呼气试验(13C-ABT)为非侵入性和非创伤性的检查,所以被选择用于评估CYP依赖性酐酶体系药物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检测在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有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症状的初诊患者(A组)80例、确诊为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根治1个月后复查的患者(B组)60例和同期无消化道症状的健康体检者(C组)40例作为观察对象。三组均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唾液测定幽门螺杆菌抗原技术(HPS)检测幽门螺杆菌,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A组、B组、C组三组HPS阳性率及14C-UB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两两组间比较,HPS阳性率及14C-UB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C-UBT阳性患者中,A组(56例)、B组(31例)、C组(4例)HPS阳性率分别为85.71%(48例)、90.32%(28例)、100.00%(4例),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幽门螺杆菌检测在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6.
康继厚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61-4662
目的:观察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慢性胃炎或消化道溃疡的患者40例,年龄23岁~48岁,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20例。试验组在治疗时接受10 d序贯疗法,对照组接受标准三联疗法。观察及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有19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幽门螺杆菌转为阴性,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5.00%;而对照组治疗后有15例患者幽门螺杆菌转为阴性,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5.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序贯疗法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标准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溃疡患者预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11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抑酸治疗。8周后,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并对治疗有效患者的复发情况做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89.3%,二者比较差异不明显(x2=0.087,P=0.7680);观察组复发率为5.4%,对照组为34.0%。2组有显著性差异(x2=14.481,P=0.0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显著增加胃溃疡患者的复发率,影响患者预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显著降低胃溃疡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除幽门螺杆菌(Helrcobacter pylori,HP)可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使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炎症消退[1].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患者,溃疡的年复发率为72%,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溃疡年复发率可降至<3%.当前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以两大类为主:一类是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三联7d疗法[2];另一类是以胶体铋(CBS)为基础的二联或三联低剂量14d疗法及三联7d疗法[3].而以H2受体拮抗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9.
汪传臻  蔡朝敏 《吉林医学》2013,34(13):2418-2419
目的:观察四疗联疗法与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HP)的疗效。方法:将116例14C呼气试验或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的慢性胃炎或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B组60例。A组采用三联疗法,给予兰索拉唑30 mg,1次/d,阿莫西林1.0、克拉霉素0.5,2次/d。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果胶铋胶囊,给予果胶铋胶囊150 mg,4次/d。疗程均为7d。在疗程结束后,停药4周后复查HP。结果:按PP分析两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效果分析上,四联疗法治疗方案根除率高于三联疗法。结论:四联疗法对于幽门螺杆菌根除具有较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对照组(n=33)和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实验组(n=33),对照组予常规的冠心病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40 mg bid)、复方铝酸铋(130 mg tid)、阿莫西林(100 mg bid)及克拉霉素缓释片(100 mg qd)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疗程10 d。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TG、TC、LDL-C、HDL-C、C3、C4、CRP、FIB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用药安全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TG、TC、LDL-C、C3、C4、CRP、FI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实验组C3、CRP、FIB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9%vs 78.8%,P0.05),临床用药安全性好,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C3、CRP、FIB等炎性标记物,提高患者的临床近期治疗效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