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02名机动车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宁市机动车辆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人群分布特点.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被测试者单独自行填写量表,使用团体自我评估方法,参考我国SCL-90常模结果.结果:长途货运、短途货运、出租车驾驶员总分、总均分及强迫、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驾驶员.在职业分类中,农民驾驶员的总分、总均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最高.在心理异常检出人群中,长途货运、短途货运及出租车驾驶员的心理异常人数占检出人数的47.9%;农民驾驶员的心理异常人数占检出人数的23.9%.农民、私有及个体驾驶员心理障碍的人数占检出人数的76.9%;出租车、长途货运、短途货运驾驶员心理障碍的人数占检出人数的69.2%.结论:长途货运、短途货运、出租车驾驶员心理问题多于其他类型驾驶员;职业分类中以农民驾驶员心理问题最多.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机动车驾驶员心理健康水平与违法驾驶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对3855名驾驶员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采用本次团体自我评估方法并参考我国SCL-90常模进行评价.结果: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驾驶员的违法驾驶行为次数存在相关关系.尤其是行车里程在5万公里以内的驾驶员,各因子分及总分的均值有多次违法驾驶行为组显著高于无违法驾驶行为组.假设不同道路环境驾驶时,驾驶员采取的不同驾驶行为与心理状况有关.结论: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与交通安全违法驾驶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情况及动态,为政府及交管部门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对机动车驾驶员危险驾驶行为发生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阆中市2002~2006年交通事故死亡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对驾驶员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并做差别检验.结果 2002~2006年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死亡者年龄为25~54岁,男性所占比例高;职业与非职业驾驶员均存在酒后驾车、开快车的高危行为,二者在酒后驾车和开快车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他危险行为的发生率以职业驾驶员较高.职业驾驶员中,酒后驾车行为的发生率以驾龄在5年以下者为高,驾龄对其他行为无影响;非职业驾驶员中,在驾驶中存在打电话行为的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较多,其他行为不受文化程度影响.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形势严峻,在驾驶员严格规范自己行为的同时,政府要积极制订交通管理政策,交管部门也要对交通环境合理的配置和积极、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6.
机动车肇事驾驶员人格特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析机动车肇事驾驶员的人格特征,为驾驶员选拔或个性化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对226名机动车肇事驾驶员(研究组)进行人格问卷调查,并与187名机动车非肇事驾驶员(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1)16PF各得分中,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5个方面研究组[(11.27±3.74)分,(14.74±2.73)分,(11.94±3.77)分,(12.53±4.94)分,(10.94±3.43)分]均低于对照组[(12.81±3.08)分,(16.76±2.84)分,(14.27±3.67)分,(15.44±3.56)分,(11.91±3.22)分],差异有显著性(t=3.08,2.83,4.87,5.12和2.22,P<0.05~0.01),在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方面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87,2.52和2.03,P<0.05~0.01);(2)次级人格比较,内外向型和怯弱果断2个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4.93,2.09,P<0.05~0.01).结论 肇事组驾驶员存在明显的人格问题,其人格问题与机动车肇事有着直接的关系.应根据其人格特点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范建民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1,(4):356-357
目的:了解机动车驾驶员体重、血压和心电图的变化,探讨驾驶与超重、肥胖及高血压、心脏损害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测量机动车驾驶员(观察组)与企事业单位人员(对照组)体重、身高、血压,同时行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异常检出率的变化.结果:(1)机动车驾驶员组超重241例(33.3%)、肥胖49例(6.78%)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09...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与机动车驾驶员相关的危险因素,预防心理障碍,减少交通事故.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机动车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和SCL-90测度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对心理障碍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18项(P<0.05),多因素分析10项因素(OR>1.5,P<0.05)进入回归模型.3项因素(OR>2.3,P<0.001)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社会生活事件、不良生活习惯、业余活动方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驾驶车型、烦恼时的倾诉方式、社会交往可能为机动车驾驶员心理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驾驶员心理障碍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筛选与机动车驾驶员相关的危险因素 ,预防心理障碍 ,减少交通事故。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机动车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和SCL 90测度分析 ,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对心理障碍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 18项 ( P <0 .0 5 ) ,多因素分析 10项因素 (OR >1.5 ,P <0 0 5 )进入回归模型。 3项因素 (OR >2 3 ,P <0 0 0 1)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社会生活事件、不良生活习惯、业余活动方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驾驶车型、烦恼时的倾诉方式、社会交往可能为机动车驾驶员心理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12.
郭苏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1998,12(2):133-133,135
为了了解眩光对视功能的影响,使用M.C.T8000型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测定仪,对34名机动车驾驶员在白天周围眩光状态下对比敏感度的改变进行了测定,结果提示:白天条件下周围眩光可使机动车驾驶员在低中空间频率时的视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广西柳州市实施酒后驾驶干预项目对机动车驾驶员的宣传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路口,对被随机拦截的机动车辆驾驶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驾驶员5594名,有效问卷5589份,其中43.59%的驾驶员了解国家有酒后驾驶的BAC值法律限制,较干预前显著提高;驾驶员被拦截检查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4.71%上升到干预后的45.98%;有84.68%的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被交警查出的可能性很大,比干预前显著上升.结论 这次宣传干预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成效显著,说明宣传干预对遏制酒后驾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820名机动车驾驶员立体视觉的调查李凤善,焦伟华,李根夏,沈重善和龙市卫生局,和龙市卫生防疫站关键词立体觉;视觉障碍;驾驶员中图法分类号R779.11立体视觉是人以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凸凹的感知能力,是人在几十万年长期进化中获得一项特...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机动车辆数量的飞速上升,由机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增多。交通伤害已成为对人类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第一公害”。而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十余年居世界首位。截至2008年底,全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1.6亿多辆,驾驶人1.8亿人。交通事故26万多起;死亡人数7.3万多人,居世界第一。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与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交通环境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个性特征有关。由于驾驶员的因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占86.3%。有关事故中人的因素研究已经使人们意识到,驾驶员的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部队工程车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0名部队工程车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部队工程车驾驶员在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3个因子上与军人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在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几个因子上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不同驾龄的工程车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部队工程车驾驶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应开展心理防护。 相似文献
18.
蔡丽娜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29(4):457-458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机动车驾驶员受职业因素影响,消化性溃疡发病率较高,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我们收集了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机动车驾驶员102例胃镜检查结果,分析了其中56例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并对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于1991年5月对阿拉善盟的861名机动车驾驶员的视力、立体视觉、夜间暗适应时间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调查为行车1年以上持驾驶证的男性机动车驾驶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铝接触对作业工人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wingDJ推荐的自主神经功能测试组合对32名铝电解工人和34名正常对照工人进行了测试,测试项目共包括四项内容:ValsalvaManoeuvre心率反应(HR-V)、深呼吸时的心率变化(HR-DB)、即立心率反应(HR-IS)和即立血压反应(BP-IS)。结果铝电解工人的尿铝值(40.08±9.36μg/mg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即立时R-R变化能力Rmax:min(1.21±0.18)、即立血压反应BP-IS(6.56±4.9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接触铝的年数、饮酒、受教育年数从不同方面影响心率和血压变化。结论铝电解作业工人的心血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功能降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系统也是铝损害的一个靶系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