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肾病综合征(NS)患儿PBMC体外经IFN-γ联合PHA 刺激诱导活化,用不同浓度强的松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PBMC组成性、活化后和强的松处理后HLA-Ⅰ/Ⅱ类分子和HLA-DR7分子的表达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体外培养NS患儿及正常人PBMC组成性表达HLA-Ⅰ、Ⅱ类分子和HLA-DR7分子,且NS患儿高于正常人(尤以HLA-Ⅱ类分子突出,为正常人的11.78倍,P<0.01);(2)体外经 IFN-γ联合PHA活化后HLA-Ⅰ/类分子和DR7分子表达增加(P<0.01);(3)经不同浓度强的松处理后,HLA-Ⅰ/类分子和DR7分子比活化后表达减少(P<0.01);(4)经不同浓度强的松预处理后,与活化组比较HLA-Ⅰ、Ⅱ类分子和HLA-DR7表达减少(P<0.01),对NS患儿的抑制率要高于正常人,并且HLA-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 NS患儿体内存在异常活化的T细胞;糖皮质激素对IFN-γ诱导活化的PBMC HLA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氟伐他汀抑制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Ⅱ(MHCⅡ)表达的作用,并研究其抑制作用的机理。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MHCⅡ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通过RT-PCR检测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ⅡTA)mRNA的生成,通过Western blot分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的总量和磷酸化STAT1(P-STAT1)。结果 氟伐他汀预处理可以抑制由IFN-γ刺激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MHCⅡ表达,RT-PCR分析表明CⅡTA mRNA的诱导生成可以被氟伐他汀阻断。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氟伐他汀预处理并不影响STAT1的总量和在IFN-γ刺激后STAT1的磷酸化。结论在内皮细胞中,氟伐他汀预处理可以抑制由IFN-γ刺激诱导的CⅡTA mRNA的表达,并因此抑制了细胞表面MHCⅡ表达,这种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CⅡTA的转录水平,可能与转录因子和CⅡTA启动子的结合有关。  相似文献   

3.
人卵巢癌细胞HLA分子与其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人卵巢癌细胞中HLA分子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与IFN-γ诱导HLA分子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癌细胞中HLA分子表达,以RT-PCR技术,分子卵巢癌细胞TAP,LMP和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蛋白(CⅡTA)基因表达。结果:被检测的11株卵巢癌细胞中,HLA-I类分子异常的表达率达为45%,而HLA-I类分子表达的异常与TAP1,TAP2,LMP2和LMP74种基因表达的异常有关,卵巢癌细胞或其他肿瘤细胞HLA-Ⅱ类分子的表达与CⅡTA基因的表达一致。组成性或诱导性表达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经IFNγ作用后,其HLA-I,-Ⅱ类分子的表达增强;而诱导后仍不表达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其HLA分子的表达无增强作用。结论:卵巢癌细胞中TAP和LMP基因表达的缺陷,是引起HLA-I类分子表达异常的重要因素。提示CⅡTA基因参与了调控肿瘤细胞HLA-Ⅰ,-Ⅱ类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Y)和环孢素A(CsA)对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10例重度活动的SLE患者和6例正常对照的PBMC为研究对象,将细胞悬液分为空白组、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组、PHA CY组、PHA CsA组、CY组和CsA组分别给药,体外细胞培养24 h后,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IL-10 T细胞、CD4 IFN-γ T细胞比例和CD8 IL-10 T细胞、CD8 IFN-γ T细胞等比例,同时记录相应细胞的荧光强度.结果:CsA促进静息和活化状态下PBMC培养中表达CD4 IL-10 T细胞比例增加,同时CD4 T细胞表达IL-10荧光强度增强.CY虽然促进SLE PBMC培养中表达CD4 IL-10 T细胞比例增加,但对CD4 T细胞表达IL-10的荧光强度无明显增强.CsA抑制PBMC培养中表达CD8 IL-10 T细胞的比例,同时CD8 T细胞表达IL-10的荧光强度减弱.而CY虽然抑制SLE PBMC培养中表达CD8 IL-10 T细胞的比例,但CD8 T细胞表达IL-10的荧光强度却是减弱的.CsA对活化状态下正常对照和SLE PBMC培养中表达CD4 IFN-γ T细胞比例的抑制作用优于CY,且CY对SLE患者PBMC培养中CD4 T细胞表达IFN-γ荧光强度抑制作用也是减弱的.CsA和CY均可抑制活化状态下,正常对照PBMC和静息状态下SLE PBMC培养中表达CD8 IFN-γ T亚群细胞的比例,且CY的抑制作用优于CsA.但CY对SLE PBMC培养中CD8 T细胞表达IFN-γ荧光强度的增强作用不如CsA.结论:CsA和CY均能使CD4 T细胞受抑,CD8 T细胞上升.但CsA对T细胞活化,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启动的反应更为敏感,免疫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闫莉  黄英  刘恩梅 《现代免疫学》2007,27(2):151-155
为了解尘螨(HDM)抗原对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及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3+ICOS+细胞阳性率、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 mRNA表达水平以及培养上清中IL-4、IL-10、IFN-γ表达水平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生儿CBMC、成人PBMC体外经PHA和/或HDM抗原刺激前、后CD3+ICOS+细胞阳性率;用RT-PCR法检测细胞体外经PHA和/或HDM抗原刺激前、后T-bet、GATA-3以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细胞在体外经PHA和/或HDM刺激前、后培养上清液中IL-4、IL-10、IFN-γ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高剂量HDM抗原显著下调CBMC经PHA刺激后的CD3+ICOS+阳性率(P<0.05),同时也显著上调PHA刺激前其T-bet mRNA表达(P<0.05),而显著下调该类细胞经PHA刺激后的Foxp3 mRNA的表达(P<0.05)。也显著增加其PHA刺激前的IFN-γ分泌(P<0.01),减少其PHA刺激后IL-10分泌(P<0.05)。高剂量HDM抗原对CBMC的作用强于PBMC,可下调CD3+ICOS+阳性率,显著上调PHA刺激前CBMC T-bet mRNA表达,增加PHA刺激前IFN-γ的分泌,减少PHA刺激后IL-10分泌,提示早期接触高剂量HDM抗原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强,可促进新生儿Th1样反应,高剂量HDM抗原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调Foxp3 mRNA的表达而下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靶向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抗原转录激活因子(MHCⅡtransactivator CⅡTA)的化学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抑制大鼠角膜基质细胞表面的MHCⅡ类抗原表达的可行性。 方法: 设计并合成靶向CⅡTA基因的5条siRNA,分离并培养大鼠角膜基质细胞,经重组大鼠IFN-γ刺激后,在阳离子脂质体的介导下,将siRNA转染大鼠角膜基质细胞。于转染后24 h收集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ⅡTA和MHCⅡ mRNA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MHCⅡ抗原表达的变化。 结果: 大鼠角膜基质细胞经重组大鼠IFN-γ刺激后,CⅡTA和MHCⅡ的表达大幅增强。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化学合成的5条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CⅡTA和MHCⅡ的表达,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siRNA-4组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对CⅡTA、MHCⅡ基因的mRNA抑制率分别为95.10%±1.25%、82.70%±1.9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siRNA-4组对MHCⅡ抗原分子表达抑制率为81.90%±1.23%。 结论: 在大鼠角膜基质细胞中,靶向CⅡTA siRNA抑制了自身mRNA表达,并阻止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相应表达。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利用siRNA技术抑制MHCⅡ的表达防治角膜缘移植排斥反应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介素23(IL-23)是否能够诱导正常人T细胞IFN-γ的产生,作用的靶细胞亚群和调节因素。方法 正常人PBMC在抗CD3(anti-CD3)单克隆抗体或anti-CD3和抗CD28(anti-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的条件下与IL-23进行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IL-23诱导PBMC IFN-γ表达的T细胞亚群。结果 在未经任何刺激的情况下,PBMC产生很低或不产生IFN-γ。IL-23呈剂量依赖方式促进由anti-CD3活化的PBMC IFN-γ产生。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L-23诱导记忆CD4^+和CD8^+T细胞表达IFN-γ,对活化的CD4^+T细胞作用较为明显。Th2细胞因子(IL-4、IL-10)和抗IL-12受体β1 mAb(IL-12Rβ1)抑制IL-23诱导T细胞IFN-γ产生。结论 IL-23促进活化的记忆CD4^+和CD8^+T细胞IFN-γ的产生。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 mAb抑制由IL-23诱导IFN-γ产生,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和抗体对IL-23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熊果酸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h1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旨在研究熊果酸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h1型细胞因子的影响,并对机制作初步探讨。采用半定量RT-PCR和夹心法ELISA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熊果酸对PHA和PMA活化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mRNA的表达及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Th1型细胞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随熊果酸浓度的增加而下降(P<0.05),表明熊果酸可能对IFN-γ和IL-2在转录和(或)转录后水平发挥抑制作用,有可能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超敏反应性疾病的防治。而熊果酸和地塞米松分子结构相似,可能通过类似机制下调糖皮质激素受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CⅡTA(MHC classⅡtransactivator)是近年新发现的转录活化因子,对MHCⅡ类分子的表达起严格且专一的调控作用.CⅡTA通过其细胞和组织专一性的启动子表达不同的转录本,并以此调节MHCⅡ类分子在不同组织及时段的特异性表达.CⅡTA蛋白与基础转录复合物及多种MHCⅡ类基因转录因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与之形成复合物以实现转录活化功能.对CⅡTA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将极大地促进其在免疫调节和疾病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MHCⅡ类反式作用因子(CⅡTA) siRNA用于胶原诱导的小鼠关节炎模型中,观察是否具有治疗效果.方法 将雄性DBA/1小鼠随机分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组、CⅡTA siRNA组(siCⅡTA组)、control siRNA组(siCT组)、正常组.再次免疫后4周观察小鼠发病情况,检测小鼠足爪的肿胀度,病理切片观察炎症变化,MTT检测脾淋巴细胞对CⅡ胶原的增殖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细胞IFN-γ、IL-4 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4、IL-17的含量.结果 siCⅡTA组关节炎评分、脾淋巴细胞对Ⅱ型胶原的增殖反应低于模型组和siCT组;siCⅡTA组IFN-γ、IL-17水平低于模型组和siCT组,但IL-4水平高于模型组和siCT组.结论 尾静脉高压注射CⅡTAsiRNA对CIA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刺激下外周血单个细胞(PBMC)中LIGHT基因的表达,并克隆全长的人LIGHT基因。方法 按常规方法分离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培养于含10?S的RPMI1640中,并以不同浓度的LPS、TNFa、IL-2、IFN-γ、PHA及PMA刺激不同的时间,再以PT-PCR法分析PMBC内LIGHT基因转录表达,并克隆相应的全长人LIGHT基因。结果 RT-PCR分析表明:当用LPS和IFN-γ刺激PMBC 24h后,可诱导LIGHT基因的明显表达,而单独应用IL-2、TNFa、PHA和PMA则不能诱导其表达。采用PCR产物克隆方法,克隆了人LIGHT基因,并经DNA序列测定证实。结论 本实验隆得到了人LIGHT基因,为进一步研究LIGHT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I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siRNA对软骨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CⅡTA编码区第176、741及3061位点的siRNA(分别为siRNA1、siRNA2、siRNA3).通过纳米载体介导siRNA稳定转染原代软骨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典的MHC-Ⅱ(HLA-DR、-DP、-DQ)类抗原表达,RT-PCR检测CⅡTA及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mRNA水平.结果 在重组人干扰素(interferon, IFN)-γ诱导下,siRNA3阳性软骨细胞表面HLA-DR、-DP抗原表达分别降低了93.36%、94.16%,同时CⅡTA的mRNA含量明显减少.结论 siRNA3抑制了CⅡTA的mRNA含量,并阻止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过敏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作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哮喘患者外周血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受特异性过敏原刺激后细胞因子IFN-γ/IL-4、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变化,探讨Th1、Th2与过敏性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采用ELISA法检测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IFN-γ/IL-4及PBMC在粉尘螨(Df)刺激下产生IFN-γ/IL-4的水平,并以正常人为对照。②采用半定量RT-PCR反应检测过敏性哮喘患者PBMC受过敏原刺激前后T-betmRNA、GATA-3mRNA的表达水平,并以正常人为对照。结果:①哮喘患者血浆IL-4水平较正常人升高(P=0.0017),IFN-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P=0.7600),IFN-γ/IL-4的比值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01)。②经过敏原刺激后,哮喘患者PBMC产生的IL-4、IFN-γ水平均较正常人显著升高(t=3.5644,P=0.0010;t=3.3500,P=0.0020),但哮喘患者IFN-γ/IL-4的比值仍显著低于正常组(t=6.3640,P=0.0001)。③哮喘患者PBMC中GATA-3的表达量较正常人显著增高(t=2.2743,P=0.0280),而T-bet的表达量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变化(t=0.3823,P=0.7044),哮喘患者T-bet/GATA-3比值与正常人也未见显著差异(t=1.1152,P=0.2834)。④经过敏原刺激后,哮喘患者PBMC中T-bet、GATA-3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增高(t=2.2982,P=0.0276;t=3.7887,P=0.0006),但T-bet/GATA-3的比值与正常人比较仍无显著差异(t=1.1959,P=0.2491)。结论:在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水平上,过敏性哮喘患者不仅存在着Th2反应增强,也存在着Th1反应的增强,因此用Th1/Th2平衡失调学说尚不能满意解释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后(osteogenic cells differentiated from mesenchymal stem cell,DOC)在IFN-γ刺激下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ymphocyte antigen,SLA)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对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从而了解其免疫原性.方法 以未分化的MSC为对照,采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DOC、未分化的MSC、MSC IFN-γ组、DOC IFN-γ的SLA基因表达情况,采用单向混合淋巴反应观察各组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刺激PBMC的每分钟脉冲值(CPM)变化.结果 DOC组、MSC IFN-γ组、DOC IFN-γ组SLA-Ⅰ(P1,P14)表达上调(P<0.05),SLA-Ⅱ(DRA、DRB、DQA、DQB)表达明显上调(P<0.01).并能抑制PHA刺激的PBMC增殖反应.结论 在体外实验中,DOC在IFN-γ刺激下仍具有低免疫原性,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IL—12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2/TH2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IL-12对慢性乙肝患者TH1/TH2类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分别与植物血凝素(PHA,100ug/mL)、HBcAg(1ug/mL)、HBeAg(1ug/mL)单独或联合IL-12(10ng/mL)体外培养48h,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 IL-2、IFN-γ、IL-4、IL-10水平。20例健康人群做对照。结果 IL-12对健康人群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无显著影响,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显著增强PBMC产生IFN-γ,且慢性中度患者最为突出。IL-12与HBeAg联合诱导,不但显著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产生IL-12和IFN-γ,还抑制IL-4和IL-10的产生。结论 IL-12可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γ优势表达,可促进HBeAg诱导的TH2型优势表达向TH1型优势表达转换。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IFN-γ诱导上调表达的单核细胞MHC-I类链相关分子(MICs)分子对NK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离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免疫磁珠法从PBMC中特异性分选单核细胞及NK细胞,以细胞因子IFN-γ、TNF-α刺激单核细胞后,再将单核细胞与NK细胞共培养,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NK细胞表面CD69分子及胞内IFN-γ表达,以51Cr释放试验检测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IFN-γ上调人单核细胞表面MICs表达;IFN-γ刺激的单核细胞能促进异体NK细胞CD69及胞内IFN-γ表达,能增强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单核细胞的这种效应至少部分依赖于IFN-γ上调的MICs分子,因为用抗MIC抗体封闭或用细胞小室阻断细胞接触,可以明显地抑制NK细胞的活化.结论:IFN-γ上调人单核细胞表面MICs分子介导了NK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受CⅡTA-pIV启动子驱动的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CⅡTAm)重组腺病毒对MHCⅡ类分子表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了N-端酸性氨基酸区缺失了118aa的CⅡTA突变体及其CⅡTA-pIV启动子驱动的重组腺病毒Ad-pⅣ-CⅡTAm,将Ad-pIV-CⅡTAm或对照腺病毒Ad-GFP感染小鼠内皮细胞株SVEC细胞和转染巨噬细胞株J774细胞,并以IFN-γ刺激。用RT-PCR检测野生型和突变型CⅡTA 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HCⅡ类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CⅡTA-pIV启动子调控下的CⅡTA突变体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pIV-CⅡTAm;该腺病毒介导的CⅡTA突变体mRNA在SVEC和J774细胞内的表达受到IFN-7的上调,同时抑制这些细胞上诱导型和组成型MHCⅡ类分子的表达。结论:Ad-pIV-CⅡTAm重组腺病毒是一种WN-γ调控型表达载体,可有效地抑制受感染细胞上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mAb抑制由IL-23诱导PBMC IFN-γ的产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23(IL-23)诱导正常人PBMC IFN-γ的产生,细胞亚群和调节因素。方法:正常人PBMC在不同条件下与IL-23进行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L-23诱导PBMC IFN-γ表达的细胞亚群。结果:IL-23呈剂量依赖性诱导PBMC IFN-γ产生,并可与IL-2协同诱导IFN-γ的产生。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L-23诱导高表达CD56^*NK细胞产生IFN-γ,对CD4^*和CD8^*T细胞无明显作用。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受体β1 mAb(IL-12Rβ1)抑制IL-23诱导IFN-γ产生。结论:IL-23可直接作用于CD3^*CD56^*NK细胞,诱导产生IFN-γ。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 mAb抑制IL-23诱导IFN-γ产生,提示可以用于由IL-23引起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EIAV减毒疫苗免疫后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FN-γ的转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infectiousa-nemiavirus,EIAV)驴白细胞减毒疫苗(DLV)免疫马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FN-γmRNA转录水平与免疫保护应答的关系,揭示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应用分子克隆及实时定量RT-PCR技术,建立马PBMC中IFN-γmRNA转录水平的定量检测方法,在不同时间点定期观察4组(疫苗免疫组、阴性对照组、强毒株阳性对照组及EIAV自然感染组)12匹马PBMC中IFN-γmRNA的转录水平及分布特征,同时监测体温变化等指标。疫苗株免疫动物8个月后,用EIAV强毒株攻击,观察攻击前后IFN-γ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疫苗免疫马在免疫期内,PBMC中IFN-γmRNA转录的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及自然感染组(P<0.01)。免疫后用EIAV强毒株攻击,IFN-γ转录的量继续升高,4匹免疫马均获得完全保护;强毒株阳性对照组IFN-γmRNA转录的量随疾病的进展波动,发热期明显下降。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EIAV减毒疫苗可诱导马PBMC中IFN-γ基因高效转录,其转录水平与DLV的免疫保护密切相关。此结果在分子水平为阐明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CⅡTA(MHCclassⅡtransactivator)是近年新发现的转录活化因子 ,对MHCⅡ类分子的表达起严格且专一的调控作用。CⅡTA通过其细胞和组织专一性的启动子表达不同的转录本 ,并以此调节MHCⅡ类分子在不同组织及时段的特异性表达。CⅡTA蛋白与基础转录复合物及多种MHCⅡ类基因转录因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并与之形成复合物以实现转录活化功能。对CⅡTA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将极大地促进其在免疫调节和疾病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