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低位硬膜外麻醉下辅以不同剂量异丙酚对血液动力学及呼吸的影响。方法 160例ASAI-Ⅱ病人随机分为四组。异丙酚剂量分别为:A组:0.6mg/kg,B组:0.8mg/kg;C组:1mg/kg;D:1.2mg/kg;注药时间为60s,观察注药后1min、3min、5min、10min时,SBP、DBP、HR、SPO2、VT变化。结果 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主要与剂量有关,用0.6-0.8mg/kg,异丙酚辅助低位硬膜外麻醉对血液动力学及呼吸影响最小。结论 0.6-0.8mg/kg,异丙酚辅以骨科下肢围术期镇静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家猫为实验动物模型 ,以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异钩藤碱的药代动力学及其代谢产物。方法 :以SUPELCOSILC18柱分离 ,甲醇∶水 ( 75∶2 5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UV 2 5 4nm ,建立猫血浆异钩藤碱 (Isorhy)浓度及其代谢产物的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结果 :异钩藤碱的血药浓度在 0 .0 5~ 5 0 0 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r =0 .9997) ,血浆最低检测浓度为 0 .0 1μg/ml ,绝对回收率为 86 .3%~ 92 .9%。结论 :猫静脉注射异钩藤碱 5mg/kg及 10mg/kg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在猫体内血药浓度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T1/ 2 β分别为 2 .0 5h和 1.6 1h ;Isorhy代谢产物的保留时间tR 为 ( 8.2± 0 .1)min[Isorhy的tR 为 ( 11.9± 0 .1)min]。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阿育魏果中麝香草酚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麝香草酚进行定量分析,采用Agilent HP-5(30 m ×03.2 mm ,02.5μm)为色谱柱;以50℃作为初始柱温,恒温2 min ,再以10℃/min升温至230℃保持10 min。采用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柱流速为1 mL/min。结果麝香草酚进样量在浓度为02.0∽20.0 mg/mL(r =09.999)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4.7%(n =6),RSD为16.0%。10批不同产地样品中麝香草酚的含量为18.84%∽33.11%,平均含量为24.44%。结论首次用GC色谱法对阿育魏果药材挥发性成分麝香草酚进行测定。GC法简便、精确,为有效制订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异丙酚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两种静脉麻醉药对 HRV的影响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 3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 M、P两组 ,每组 1 5例 ,分别在 1 min内静注咪达唑仑 0 .2 mg/kg、异丙酚 2 mg/kg。记录注药前和注药后 2、5、1 0、1 5、2 0、30 min的 NBP、RHV及各频段。结果 :两组的 MAP在注药 2 min后均显著下降 ,HR则无显著变化 ,其中 M组的作用时间持续到30 min后。 M组的 HRV在 2~ 1 0 min较基础值显著上升 ,此后恢复至基础值 ;而 P组在 1 0~ 2 0 min时呈显著下降。两组的 L F、HF、LF+ HF从 2~ 5 min始均显著降低 ,且 HF更明显 ,表现为 L F/HF的显著上升 ,前者持续 30 min以上。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咪达唑仑、异丙酚对心脏的植物神经活性及各频段成分有明显抑制作用 ,且有交感占优势的趋势 ,循环也受到较严重的干扰。咪达唑仑的起效较慢、作用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黄酚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大鼠给予大黄酚苷25 mg/kg灌胃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血药质量浓度,用DAS 1.0统计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黄酚苷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达峰质量浓度13.13 mg/L、消除半衰期2.368 h、t时刻曲线下面积36.25mg/(L...  相似文献   

6.
改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异丙酚浓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创建一种新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血清中异丙酚浓度,为临床上快速准确的监测异丙酚血药浓度提供科学实用的检测手段。方法应用20%高氯酸沉淀血清样品后,混匀离心取上清液50μL进样分析。分析柱为Diamon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冰醋酸调pH=4.0),流速1.0mL/min,荧光激发波长为276nm,发射波长为310nm。柱温为室温。结果当测定浓度范围为0.05-10μg/mL时,异丙酚与内标麝香草酚的峰面积之比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5),最低检出浓度50ng/mL,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在4.78-6.59之间,明显小于15%。结论改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异丙酚浓度具有准确高效、灵敏快捷等特点,适用于科研和临床异丙酚血药浓度的监测。R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时利多卡因药代动力学的变化。方法:用Graseby-3300泵以1%利多卡因+0.01%吗啡溶液的LCP模式(负荷剂量1mg/kg-持续剂量0.Zmg/kg-PCA10mg/次)给药,8例病人分别子16个时点抽血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利多卡因峰浓度(Cmax)出现时间(Tmax)为15分钟,Cmax为1.006±0.305mg/L,24小时的稳态血药浓度(Css)为0.446±0.220mg/L。每次PCA后15分钟血药浓度在原基础上提高21%~23%,有一明显的波峰出现,45分钟降回原水平。所有病人VAS评分为1.2±0.3;D/D值为1。结论:1%利多卡因硬膜外注射符合血管外给药的开放式一定模型。其Cmax、Css均较低,从药代动力学角度出发,证明LCP方法安全可靠,可在PCA治疗中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异丙酚、异丙酚和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镇痛效果。消除人工流产手术病人的痛苦 ,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2 8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ASA)Ⅰ~Ⅱ级的中青年女性分为 2组 ,其中 1组 (异丙酚组 )静脉注射异丙酚 2mg/kg ,首次剂量诱导 5 0s后追加维持量 0 .2~ 0 .5mg/kg ;2组 (异丙酚 芬太尼组 )先注射芬太尼 1μg/kg ,1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 1.5mg/kg于 30s注完 ,异丙酚首次剂量诱导 5 0s后追加维持量 0 .1~ 0 .3mg/kg。监测BP、HR、SPO2 。结果 两组病例显示意识消失快 ,恢复时间也快 ;手术时间在 15min内 ,停药后意识恢复时间 5 .5min ,定向力恢复 8.7min ,病人在 30min内即可自己步行离院。结论 以上两种麻醉方法 ,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均取得满意的无痛麻醉效果 ,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新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丙酚连续硬膜外麻醉时辅助用药的方法及其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30例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分别以不同速度静滴异丙酚,同时高压液相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以10→8→5mg/(kg·h)方法给药,患者意识消失明显快于5mg/(kg·h)恒速给药组(P<0.05)。平均意识消失及苏醒血药浓度分别为(2.1±0.7)mg/L及(1.0±0.5)mg/L。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时辅助用药以10→8→5mg/(kg·h)的给药方法为佳。为避免术中病人觉醒,最低给药速度不得低于5mg/(kg·h)。  相似文献   

10.
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测定黄柏中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血浆中的血药浓度;并运用3p97程序对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结果]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是: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774.3(mg·L)/min肾排泄速度常数(Ke)=7.285×10-3L/min,吸收速度常数(Ka)=4.166×1012L/min,吸收半衰期[T1/2(Ka)]=16.64min,肾排泄半衰期[T1/2(Ke)]=95.15 min,出风时间[T(peak)]=50.73 min,最大血药浓度[C(max)]=3.898 mg/L.[结论]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呈一室模型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更合适的异丙酚诱导给药方案,本文观察了异丙酚不同给药方法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22例成年患者,ASA1~2级,常规术前用药后随机分为2组。A组(n=12)预先静注2μg/kg芬太尼(Fentanyl)后先以4ml(40mg)/10s的速度静注异丙酚(Propofol),当异丙酚用量达到15mg/kg体重时停止给药10s,观察患者反应,若患者入睡则静注肌肉松驰剂,否则继续以2ml(20mg)/10s的速度静注异丙酚直至患者入睡及眼睫毛反射消失后静注琥珀胆碱(2mg/kg)。B组(n=10)仅以异丙酚及琥珀胆碱完成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均于静注完异丙酚后2min实施气管插管。分别于诱导前(T0),注完异丙酚后1min(T1),2min(T2),气管插管即刻(T3)及气管插管后的3min(T4)观察并记录HR,SBP(收缩压),DBP(舒张压),MAP(平均压),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以之间接反映心肌耗氧量。结果:A组诱导后各时期HR,SBP,MAP,DBP及RPP无显著改变。B组诱导后HR呈逐渐上升趋势,T3时显著高于T0(P<005);T3及T4时RPP显著高于T0(P<001),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右旋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效应室浓度(effect-site concentration,Ce)及丙泊酚使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75例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单纯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将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NS组),右旋美托咪定0.4μg/kg(D1组)和右旋美托咪定0.5 μg/kg(D2组),每组25例.各组在麻醉诱开始导前泵注完相应药物.同时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术中根据BIS数值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分别于气管插管前(T.)、切皮前(T1)、气腹后1min(T2)、5min(T3)、10min(T4)、20min(T5)、放气腹后5min(T6)记录丙泊酚Ce,手术结束时记录丙泊酚所用总量.结果 NS组丙泊酚使用量显著高于D1组和D2组(P<0.05,P<0.01).D1组在T2~T6时间点丙泊酚Ce显著低于NS组(T6时间点P<0.05,其余时间点P<0.01),D2组各时间点丙泊酚Ce均显著低于NS组(P<0.01).使用0.4μg/kg和0.5μg/kg的右旋美托咪定分别节省丙泊酚21%和30%的用量.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应用右旋美托咪定可以显著降低术中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减少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诱导性低血压不同预防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全麻病人45例,分成3组(各15例),诱导方法:对照组(A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琥珀酰胆碱1.5mg/kg;麻黄碱组(B组)诱导前给予麻黄碱70μg/kg;扩容组(C组)诱导前扩容液体10ml/kg,分别于诱导前(T_0)、后(T_1)、插管即刻(T_2)、后3分钟(T_3)、后10分钟(T_4)测取血压、心率值.结果血压变化:A组T_1明显下降(P<0.01),T_2上升,T_4下降(P<0.05),B组T_1略升高,T_2明显上升(P相似文献   

14.
吴世贵  云菲  陈尔标 《海南医学》2010,21(17):22-23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用于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 40例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麻醉诱导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和芬太尼4μg/kg后,七氟醚组吸入浓度8%的七氟醚,丙泊酚组靶控输注丙泊酚2μg/ml,然后静注阿曲库铵0.4mg/kg,3min后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插管中以及插管后3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两组MAP、HR在基础值、插管前和插管后3min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MAP和HR均比基础值降低(P〈0.05),诱导后3min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均回复到基础值水平(P〉0.05)。结论七氟醚与丙泊酚一样,麻醉诱导平稳,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人工流产术患者不同效应室靶浓度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90例,年龄18~30岁,ASAI级,孕周为6~10周。随机分为3组(P_(4.5)、P_(5.0)、P_(5.5)组),每组30例。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4.5、5.0、5.5μg/mL。设定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4.0μg/mL,靶控输注分步骤进行,每步间隔20 s,目标血浆靶浓度6.0μg/mL。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后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分别于效应室靶浓度达到4.5、5.0、5.5μg/mL时,开始行人工流产术。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诱导后1 min(T_1)、3 min(T_2)、置入窥器(T_3)、扩宫颈(T_4)、吸宫(T_5)、术毕(T_6)、患者睁眼(T_7)和清醒(T_8)时的MAP、HR、SpO_2,记录异丙酚总用量、SpO_2最低值、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和苏醒时间。结果3组病例MAP、HR和SpO_2波动均在正常范围,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_(4.5)组比较,P_(5.0)组、P_(5.5)组麻醉诱导时间均延长,异丙酚麻醉诱导量增加(P<0.01);与P_(5.5)组比较,P_(5.0)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缩短,异丙酚麻醉诱导量减少(P<0.01)。P_(5.5)组麻醉效果优于P_(4.5)、P_(5.0)组(P<0.05),但P_(5.5)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P_(4.5)、P_(5.0)组(P<0.01)。结论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达到5.0μg/mL时,行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胃癌根治术病例40例,随机分成R组(瑞芬太尼)和F组(芬太尼)各2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麻醉维持R组瑞芬太尼0.25μg/kg/min,F组芬太尼0.05μg/kg/min,两组均丙泊酚100~200μg/kg/min持续静脉输注。观察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及术中的血压心率变化、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后疼痛、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两组术中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术后复苏均安静;术后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R组明显短于F组;术毕呼吸抑制F组5例,R组无;术后恶心呕吐无差异。结论:在胃癌根治术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优越、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小鼠尾静脉单次推注普鲁泊福后,观察其血清中普鲁泊福质量浓度和脑组织中普鲁泊福质量比的变化,测定脑组织中的普鲁泊福消除半衰期.方法:选择小鼠140只,以32 mg/kg的剂量,单次推注普鲁泊福.按照给药后1,2,3,4,5,6,7,8,9,10,15,30,45和60 min,分为14组,每组10只,摘取眼球,取动脉血,断头取全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测定普鲁泊福含量,并计算脑组织的消除半衰期.结果:小鼠静脉单次推注普鲁泊福后血清的达峰时间为1 min,脑组织的达峰时间为3 min.脑组织的消除半衰期为(9.6±0.5) min.结论:脑组织中的峰浓度滞后于血清中的峰浓度.脑组织的消除半衰期能更直接地反应普鲁泊福在效应室的消除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儿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30例,单次静脉给予异丙酚1.0mg.kg-1,使其入睡。麻醉诱导给予异丙酚2.5mg.kg-1,REM1μg.kg-1,诱导完成3min后置入喉罩,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维持给予异丙酚9.0mg.kg-1.h-1,REM0.1μg.kg-1.min-1持续输注。观察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HR及BP)及呼吸功能(SpO2及RR)的变化,记录麻醉期间并发症和用药情况,以及术毕停药后患儿清醒的时间。结果:全组30例病人麻醉效果均满意,手术时间(64±24)min,术毕停用REM后患儿清醒时间(10±5)min。整个麻醉期间HR、BP、SpO2及RR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可满足儿科手术的麻醉要求,但应密切注意呼吸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9.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鼻内窥镜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行鼻内窥镜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Ⅰ组)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Ⅱ组)。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05~0.1mg/kg、异丙酚2mg/kg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4-6μg/kg,万可松0.1mg/kg、静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用异丙酚4-6mg/(kg·h)、瑞芬太尼0.2μg/(kg·min)或芬太尼2μg/(kg·h)万可松0.6~0.8μg,(kg·min)维持麻醉。两组均待手术结束鼻腔填塞碘仿纱条后停止泵入麻醉药。观察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及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基础值均明显降低(P〈0.05),麻醉维持过程中Ⅰ组收缩压、心率较Ⅱ组收缩压、心率低(P〈0.05),两组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心血管反应,麻醉维持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小,术中血压维持在适宜水平,减少了术中出血,且术后苏醒、拔管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诱导及维持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及相应的血浆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35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设定诱导血浆靶浓度为3μg/ml,复合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气管插管,术中维持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2~4μg/ml,记录诱导前、诱导后2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及气腹完毕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停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时相应的血浆浓度。结果:插管即刻HR、SBP、DBP及MAP与诱导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气腹完毕时SBP、DBP、MAP也较诱导前有明显升高(P<0.05),平均苏醒时间为(8.9±3.1)min,相应血浆靶浓度为(1.27±0.32)μg/ml。结论: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时和维持期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术后苏醒较为迅速,是安全满意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