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畸拔牙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正畸拔牙的若干问题谢以岳正畸的诊断和设计程序,很多情况下是围绕着拔牙问题而进行的,决定每一矫治病例是否拔牙,拔多少牙,拔哪些牙,往往是最容易引起争议但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拔牙设计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矫治结果,而拔牙设计本身又取决于矫治设计思想。早年A...  相似文献   

2.
正畸治疗中为解除牙列拥挤、减少牙弓突度及调整上下牙弓之间的关系 ,常需要拔牙矫治。选择拔除的牙齿除了考虑到患者的错类型及拥挤部位外 ,还要考虑到牙齿所处的位置及牙齿的健康状况 ,临床上最常见拔牙模式是拔除 4个双尖牙 ,但因牙齿本身的问题不得已而拔之的正畸拔牙也是常遇到的 ,即所谓非常规正畸拔牙 ,包括拔除切牙、尖牙、第一磨牙及第二磨牙。非常规正畸拔牙往往使错的矫治变得更加困难、更加复杂 ,因此常引起正畸医生的困惑。本文总结各种非常规正畸拔牙的个体化治疗设计及矫治技巧 ,并展示一组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非常规正畸拔牙矫治的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正畸治疗中影响牙根吸收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矫治后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已完成正畸固定矫治的青少年患者78例.在其矫治前后的曲面断层片上,对4个上切牙进行根尖形态的分析,以获得正畸矫治后牙根吸收的定性数据。在对受试者按年龄、性别、牙位、牙龄、拔牙与否及疗程分组后,利用SPSS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所有正畸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牙根吸收,根尖形态分析显示:①牙龄ⅣA期患者比ⅢC期的患者存在更严重的牙根吸收(P〈0.01),但按年龄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②拔牙组比不拔牙组有更加严重的牙根吸收(P〈0.01);③疗程越长,牙根吸收也越明显(P〈0.05);④牙根吸收的严重程度与性别及上切牙牙位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在第二恒磨牙完全建验前(ⅣA期前)进行正畸治疗、不拔牙矫治、缩短矫治疗程,均可以减少正畸治疗中的牙根吸收。  相似文献   

4.
正畸拔牙率的回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正畸临床中,正畸拔牙一直是一个受争议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话题,为了解决牙列拥挤和牙弓的不协调,人们常常要考虑到拔牙,而且,受矫治理论、矫正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正畸拔牙率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轮回过程,对正畸拔牙率进行回顾分析,对指导临床寻求最佳的拔牙矫治适应证及最佳拔牙矫治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方华 《口腔医学研究》2010,26(4):610-610
一个多世纪以来,正畸拔牙与不拔牙一直是正畸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正畸临床工作中,为了解决牙列拥挤和牙弓的不协调,经常要涉及到拔牙,其拔牙设计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矫治效果。本文对我院近10年来接诊的正畸患者的矫正拔牙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正畸治疗拔牙率的变化,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畸拔牙的有关依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地诊断设计是正略治疗成功的前提。对于多数错籍病例,诊断设计的关键则在于是否拔牙和拔哪些牙。对此,各派学者都有自成体系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即使是同一病例,其设计也会因医生而异。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石膏模型测量,X线头影分析,以及观察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并结合每~个体生长发育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拔牙与否的诊断设计,本文在此对正畸拔牙设计的理论依据做一综述。一、牙量骨量及上下颌牙量之间的关系大多数错始正畸是为了解除拥挤,排齐牙列,而巩固牙列拥挤矫治后的效果,必须在矫治中取得牙量和骨量的协调,已在大量的…  相似文献   

7.
赵蔚  朱麒  陈慧霞 《口腔医学》2012,32(10):601-602,616
[摘要] 目的 应用PAR指数评价先天缺牙患者正畸矫治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2011年在我院正畸科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先天缺牙患者22例,记录患者缺失牙数目、部位及矫治时拔牙与否;采用PAR指数对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磨牙牙合关系、覆盖、覆牙合及中线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缺牙部位最常见的是下颌中切牙(54.29%),以少数牙缺失为主;正畸治疗中拔牙矫治者多(63.64%),以补偿性拔牙为主。先天缺牙患者正畸治疗后的PAR总分和加权总分均小于治疗前,正畸治疗前后的PAR指数各项分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治后PAR总分值减少(30.59±10.50)分,加权PAR总分值减少(38.09±22.08)分,减少百分率为(71.40±22.46)%。结论 先天缺牙患者多为单侧、单颌缺牙,拔牙矫治者多为补偿性拔牙;PAR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先天缺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牙合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对非常规拔牙在固定正畸治疗中的构成比以及影响拔牙方案选择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2012年4月—2014年3月两年间有病历资料记录的7 344例固定正畸患者进行系统抽样,对抽取的734例样本的矫治方案及多项可能对矫治方案有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计算拔牙矫治率、非常规性拔牙矫治率,重点研究影响非常规拔牙的相关因素,并对所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其对非常规拔牙矫治方案制定的影响程度;对其中部分病例进行非常规拔牙和常规拔牙的疗效对比评价。结果 约55.31%(406/734)的患者采用拔牙矫治,其中常规拔牙矫治占59.11%(240/406),主动性非常规拔牙占23.15%(94/406),被动性非常规拔牙占17.73%(72/406)。经统计分析,对主动性非常规拔牙方案制定有影响的因素有患者性别、年龄、医生性别、个别牙情况、Angle分类、中线偏斜程度等6项因素;对于被动性非常规拔牙,就诊前相应牙的缺失或被拔除是其直接影响因素。非常规拔牙和常规拔牙的矫治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患者性别、年龄、医生性别、个别牙情况、Angle分类、中线偏斜程度、就诊前是否有牙缺失等因素对患者矫治方案的制定有一定影响;此外,还应同时考虑到矫治方案的预期效果,综合分析以制定个体化矫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拔牙矫治是正畸治疗中的常规手段。在正畸减数中最常选择的牙位是前磨牙。但临床上有些患者(特别是青少年)在正畸治疗初期拔除了第一或第二双尖牙,但在矫治结束后,由于第三磨牙萌出间隙不足或萌出角度不佳,常常也需要拔除。这种情况下,患者共需拔除8颗牙齿,对患者来讲难以接受。因此在上世纪,就有学者提出拔除第二磨牙结合功能矫治器、头帽或口外弓等手段矫治各类错骀畸形,待日后第三磨牙萌出后代替第二磨牙行使功能,以此达到减少拔牙数目,保存牙列完整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专题论坛已发表22篇文章,对正畸治疗中的磨牙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从设计理念到具体技术进行了论述。然而临床上的病例是多样的、复杂的,本文选择2个特殊病例予以展示和讨论。病例1为骨性上颌前突、下颌发育不足、上牙弓前突、下牙列严重拥挤。正畸设计拔除8个牙(4个第二前磨牙,4个第一磨牙)矫治。病例2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上颌发育不足。正畸设计不拔牙矫治。2个病例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颏部突度对临界拔牙病例矫治设计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年龄15~18岁之间已完成正畸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男22名,女28名,平均年龄16.5岁.其中25例为拔牙矫治,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25例采用非拔牙矫治.矫治后侧貌良好,覆合覆盖正常,完成头影测量19项,并对50例临床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牙颌面硬组织、及软组织治疗前后变化进行对比的回顾性研究,进行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t检验,并进行拔牙概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前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Pog-NB与L1-NB测量项目在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og-NB与拔牙概率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拔牙组颏部突度明显小于非拔牙组,下切牙唇倾度明显大于非拔牙组.而上前牙突度、倾斜度及上下颌骨突度项目在两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软组织在两组病例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 对于临界拔牙病例制定矫治计划时,为达到良好的侧貌,避免产生正畸面容,要综合考虑影响侧貌的鼻唇颏协调一致.颏部突度越大,拔牙的概率越小,下切牙可在一定程度上唇倾来调整患者侧面曲线使其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12.
Wigglegram在拔牙与非拔牙正畸诊断设计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确定正畸拔牙与非拔牙矫治设计的诊断方法Wigglegram,并检验其临床可行性。方法: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中心选取介于拔牙非拔牙不能确定的边缘病例20例。进行Wigglegram项目分析。采用PAR指数对每个病例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评估。对治疗前后PAR指数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前后PAR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牙齿的排列,前牙的覆[牙合]超[牙合]以及后牙的咬合关系均取得了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Wigglegram能够帮助正畸初学者更清晰的认识哪些因素支持拔牙与不拔牙,为那些拔牙与不拔牙诊断设计模糊的边缘病例的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成年人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正畸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颏部形态在颅面部硬组织侧貌形态中的作用,及其是否可作为临床矫治设计中判断是否拔牙的指标。探讨颏部突度对成年人临界拔牙病例矫治设计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年龄18~34岁已完成正畸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男22名,女28名。其中25例为拔牙矫治,拔除4个前磨牙,25例采用非拔牙矫治。矫治后侧貌良好,覆牙合覆盖正常,完成头影测量29项,并对50例临床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牙颌面硬组织、及软组织治疗前后变化进行对比的回顾性研究,进行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t检验。并进行拔牙概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Pog-NB,U1-NP,SNP测量项目在2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og-NB,U1-NP与拔牙概率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拔牙组颏部突度明显小于非拔牙组,上切牙唇倾度明显大于非拔牙组。治疗前、后软组织在2组病例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对于成年人临界拔牙病例制定矫治计划时,为达到良好的侧貌,要综合考虑影响侧貌的鼻唇颏协调一致。颏部突度越小,上切牙唇倾度和突度越大拔牙的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14.
正畸治疗中拔牙与不拔牙矫治的诊断标准日本生物渐进矫正研究会根津浩在正畸治疗中,拔牙与否历来是有争议的问题。从口腔正畸之父Angle医师的非拔牙矫治理论至今,已经历了几个矫治阶段。Angle医师追求理想的正常,要求保留口腔中所有的牙齿,采用不拔牙轿治。...  相似文献   

15.
成年牙周病人的正畸治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寻求正畸治疗的成年错畸形患者的日趋增加,伴有牙周病的成人错畸形矫正问题越来越突出。但由于正畸医师对牙周病研究的进展关心较少且常常将注意力主要关注于近期牙齿的移动、排齐,而忽略了患牙可能由于不当治疗造成牙周附丽丧失、牙槽骨丧失及牙槽骨穿孔等严重不良后果,从而造成远期牙及周围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甚至牙丧失。临床上影响正畸牙移动与牙周炎症的因素有哪些?何种状态的牙周病错合患者能进行正畸治疗?矫治的适应证、矫治的基本目标是什么?治疗时机如何选择?矫治原则及矫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都是临床正畸医生目前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笔者所矫治的4例牙周病正畸病人的治疗过程,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该类病人的治疗特点、目标及转归。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探讨了可行的正畸治疗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正畸治疗导致牙根外吸收的发病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经直丝弓矫治技术完成的病例230例,以Levander根吸收分级法对患者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分析,评估矫治前后中切牙至第一磨牙的根吸收情况。结果:正畸治疗后根吸收发生率明显升高,根吸收均值(root resorption after treatment,RRAT)及根吸收增加量均值(increment of root resorption,IRR)表现为上切牙最高,拔牙组高于未拔牙组,异常根形态组高于正常根形态组。结论:正畸治疗可提高根吸收发生几率,并加重根吸收程度,此可能与拔牙与否、牙位、根形态及治疗前牙根吸收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刘玮玮  马俊青 《口腔医学》2022,42(11):1011-1014
目的 通过分析锥形束CT(cone beam CT, CBCT)比较成人和青少年安氏Ⅰ类正畸患者经减数正畸治疗前后的牙槽嵴高度,探究减数治疗对成人及青少年安氏Ⅰ类患者牙槽骨高度的影响及差异。方法 研究纳入成人和青少年安氏Ⅰ类拔牙正畸患者共40例(成人20例,青少年20例),均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通过术前及术后CBCT分别对青少年及成人患者的20颗牙颊、舌侧牙槽嵴高度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 在测量的3 200个根面中,成人在正畸治疗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降低明显;成人矫治前有210个根面骨开裂,拔牙矫治术后为477个,青少年矫治前骨开裂有14个,拔牙矫治术后为40个。结论 正畸拔牙矫治将导致成年患者牙弓前部牙槽骨高度降低,而青少年组拔牙矫治前后各区段牙槽骨高度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非常规拔牙矫治设计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彦  罗颂椒  郑翼 《口腔医学》2004,24(3):186-186
目的 探讨非常规拔牙矫治错牙合畸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  2 1例正畸患者 ,其中拔除第一磨牙者12例、上中切牙者4例、侧切牙者4例 ,1例中切牙松动脱落 ,行正畸矫治。结果 平均矫治时间 12~ 26年,矫治效果满意。结论 非常规拔牙的正畸患者 ,通过对其个体化矫治 ,可达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融合牙的临床处理方法,以期获得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近3年来临床中伴有融合牙的错耠畸形病例7例(男3例,女4例),根据面型的突度及患者的就诊要求,经Bolton分析确定治疗方案,采用拔牙或不拔牙治疗,同时结合邻面去釉。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治设计方案,以Bolton指数来指导拔牙或不拔牙、结合邻面去釉,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矫治效果。结论:对于融合牙引起的牙量骨量不调及Bolton指数不调,可根据临床症状选择拔牙或不拔牙,结合邻面去釉的治疗方案,两者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畸治疗与第二恒磨牙减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畸临床治疗中,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是临床医师拟定矫治计划的两个方面。一提到拔牙矫治,往往想到的是拔除第一前磨牙,其理由:①除第一恒磨牙外,它是通常最先萌出的恒磨牙;②该牙的拔除有利于尖牙的良好萌出和就位;③它位于牙弓的中心拔除后能缓减前后牙弓段的拥挤。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正畸医师提出了拔牙矫治时的第二恒磨牙减数,他们的主要观点基于Liddle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