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目的 增加药物疗效,减少药物毒副反应,提供用药指导.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际工作,寻找药物最佳给药时间.结果 药物具有最佳给药时间.结论 择时给药能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时辰药理学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它属于药理学范畴,同时也是时辰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时间因素”对生物体影响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3.
时辰药理及用药时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文 《中国医药导报》2006,(29):130-130
时辰药理是研究与时间相关的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包括药理效应与毒性、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等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规律。在临床用药时,根据人体的生理周期及节律来确定合理用药方案,选择最佳用药时机,将有助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剂量和毒副反应,现将其分类阐述如下:1降血压药人的血压在24h内大多呈“两峰一谷”的波动状态。于正午9~11时与下午14~18时最高,午夜最低,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这种“两峰一谷”的波动节律更为明显。所以高血压患者最好能在血压自然升高的2个高峰前半小时用药,才能使药物作用达最高峰的时间正好与血压的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时辰药理学指导临床用药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一般基于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具体给药方式,较少考虑人体与药物的时辰药理学特征。利用时辰药理学指导用药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及用药的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抗肿瘤药物时辰药理学的相关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肿瘤细胞生物节律及不同抗肿瘤药物的时辰药理学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和结论:肿瘤细胞生长有着节律性,因此合理应用时间治疗学的原则和方法,采取节律性给药,从而达到降低化疗药物毒性、提高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些药物对于同一个体给予相同剂量,在不同时间产生的药效会有很大差异。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人体的代谢、心率、激素、体温、血压、血糖等生理参数变化存在时间节律性,且这种节律性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周期长短不一,其中最重要的是昼夜节律性。根据人体生理和病理生物节律来确定的给药时间,在人体代谢和对药物敏感性高时,适时给予较小的药物剂量,当人体代谢和对药物敏感性低时,则可加大药物剂量或再次给药[1-2]。  相似文献   

7.
应用时辰药理学指导合理用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戈 《实用新医学》2002,4(6):547-548
  相似文献   

8.
时辰药理学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辰药理学研究表明,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药代动力学过程都具有时间节律性,用药的时间分配对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时辰药理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指导作用,就近年来时辰药理学研究的概况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述人体生物节律对药物毒性、药物疗效的影响,根据机体病理、生理节律以及药物疗效时间节律的规律。以最大的疗效及最小的不良反应为目的。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汇总、分析加以阐述。结果认为人体的生理节律对人的机体起着调节作用,表现了独特严谨和有规律的运转变化,对人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与转归,药物的治疗效应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结果发现,人体的激素分泌、酶的活性都呈节律性的变化,机体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代谢和排泄等也具有季节性和昼夜节律的改变,同时也存在药物毒性的节律性。结论按机体的时辰节律性来选择正确的时间给药,给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大意义。既可选择最佳的给药时间,又可取得最佳的效果,并可预防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口服脉冲式药物输送系统及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药物的疗效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减少药源性疾病 ,人们对药物制剂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 (drugdeliverysystem ,DDS)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第 2代缓释、第 3代控释制剂和第 4代靶向制剂的发展[1] ,药学工作者提出第 5代脉冲式药物输送系统的概念。口服脉冲式药物释放系统 (oral pulsatiledrugdeliverysystem)反映时辰药理学技术与生理节律同步的脉冲释药 ,它可以通过制剂工艺达到定时释放的目的[2 ] 。第 3~ 5代新技术又可相互结合 ,形成具有新…  相似文献   

11.
时辰药理学及相应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癌痛药物治疗中不合理应用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误区的主要表现(1)度冷丁为晚期癌痛治疗的首选药:事实上,度冷丁需采用肌注方式给药,其给药方式不符合三阶梯治疗的口服原则。肌肉给药吸收不规则,用药不方便。注射时亦会产生疼痛,目前主要推行的是“吗啡类”缓释制剂;其次,度冷丁的止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8~1/10,作用时间短,仅可维持2.5~3.5小时;再次,“度冷丁”代谢产物“去甲度冷丁”止痛作用很弱,但毒性却增加1倍,其在体内半衰期长,约3~18小时才从体内清除1/2,其毒性反应为神经毒性及肾毒性。  相似文献   

13.
邓红苗 《中外医疗》2009,32(10):106-106
时辰药理学是依据生物学上时间的特性,研究药物作用函数规律,包括药理效应,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机体敏感等依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规律。从而认识到人类的生命现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言行视听都是不可分割的,互有联系的整体,人类不能离开自然,天时,地理,气候及人事,环境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理想的药物不但具有专一性和药理活性,而且还能充分到达靶部位发挥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多肽作为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至今,美国己经开发生物技术药物达300多个。临床上常用的剂型为注射溶液剂和冻干粉针剂。由于此类药物在体内极易降解,半衰期较短,必须频繁给药,这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便和加重其经济负担。因此,相应的制剂学、给药方式以及药物在体内的转运的途径日益受到医学各界的关注。国外自80年代开始主要从非注射途径给药及长效注射剂两方面来研究新一代剂型。本文着重从给药方式及其在体内循环的途径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吸入麻醉药物的药理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540年Valerings合成乙醚,Cordus和Paracelsus在有关著作中提到乙醚具有消除疼痛的作用.1818年Faraday发现乙醚具有麻醉作用.1842年美国佐治亚州的乡村医师Crawford Long在乙醚吸入麻醉下切除患者的颈部肿物,但直到1849年才在<南方医学外科>杂志进行报道,因而Long被认为是将乙醚用于临床麻醉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6.
药物进入机体,作用于机体而产生效应。药物要经历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而最后排出体外,这是药物的体内过程。  相似文献   

17.
余凡 《中国乡村医生》2007,23(20):16-16
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sequenceAntimjcrobi81 Therapy,SAT)通常是指治疗严重的疾病时,初期采用静脉内给药,当病人的病情改善后,迅速转换为口服抗菌药物,代替胃肠外给药方式继续进行治疗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审计委员会已经发出警告 ,英格兰和威尔士死于用药错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该委员会估计 ,约 11%的住院患者经历过不良事件 ,如被错误给药或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这类事件虽不致命 ,却能导致患者平均多住院 8 5天 ,英国国家医疗卫生体系 (NHS)多花费 11亿英镑 (15亿美元 ;18亿欧元 )。报告的作者NickMapstone称 :“没有人真正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在视察的医院中 ,只有一家具有全面的报告错误的系统。错误包括 :癌症患者应接受他莫昔芬 (tamoxifen)治疗时却给了temazepam ;应用抗精神…  相似文献   

19.
米氏消除药物的稳态特性和最佳给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线性过程按米氏方程消除的药物,本文先给出n次静脉推注药物浓度的解析表达式,然后,进一步研究多补给药的稳态特性,给出了稳态药物浓度,最高坪水平,最低坪水平、平均稳态药物浓度、达坪分数和积累系数等的解析表达式,并讨论了它们在制定最佳用药方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是药理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PK为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而PD则为药物剂量对药效的影响以及药物对临床疾病的效果。目前随着对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效相关性的进一步了解,使得PK/PD的研究已成为现代抗菌药物治疗学的研究热点。全科医生应该掌握相关知识,根据PK/PD指导临床用药,以优化临床给药方案,推荐最佳给药剂量及用药间隔,使不良反应最小化、避免或减少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